SeeekLab新媒體裝置《Hi Tree!》—— 益+e:流浪樹計劃
這篇推文的標題,引用自日本孤獨癥作家東田直樹的作品《我想飛進天空》。
今年的4月2日,是第十五個“世界孤獨癥關注日”。(*今年把自閉癥統稱為孤獨癥)
據專家估測,目前我國孤獨癥患者超1000萬人次;在這個龐大的群體基數前卻有超過八成的社會人士對孤獨癥群體不了解。在這個呼喚愛、關注、理解和包容的日子里,我們有一個可愛的計劃想要告訴你.....
《益+e:流浪樹計劃》是一個以SeeekLab新作品《Hi Tree!》為牽發的社會融合公益裝置計劃。該計劃以孤獨癥兒童為關注對象,以社會人群融合為導向,以樹作為概念載體,交互裝置作為主要融合媒介,并伴隨一系列助力社會融合的實踐活動。
“每一棵大樹,都曾是一粒小小的種子,朝著太陽的方向向上生長,它的根須必定奮力地向下扎入更深的土壤,緊緊擁抱大地。”
六年前,我們為孤獨癥兒童設計了一場名為《大雨,聲音和發光體》的沉浸式交互體驗空間展,力圖為孤獨癥兒童和社會人群的融合創造一個充滿色彩的語境空間,通過交互感受觸碰帶來的美好。
輕輕的握手,輕輕的擊掌都讓我們感受到他們手心的溫度,在這場展覽中,我們更加意識到星星的孩子和我們有著許多共同點。
六年來,我們已經在11個城市里巡回展出了22場
生活在偌大的城市中,抬頭仰望時,頭頂總有一片“星空”。為了讓星星的孩子離我們更近一些,在裝置的設計創作中關注和挖掘群體間的共性,促進群體的融合顯得十分重要。
新的一年,我們有了新發現。
我們總在重復中。
例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太陽東升西落,我們的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但有時,我們卻也對重復抱有偏見,認為重復代表著枯燥,代表著停滯不前。
事實上是這樣嗎?
聽起來特別復雜的一番思辨,簡單來說:生命在于重復。
從人類的行為上,重復最直觀的價值表現在于:作為一種潛意識的身體語言,解決和回答我們的情緒問題。
或許是匯報演講前的緊張,我們會不自覺不停地吞咽口水。
等待某個結果而感到焦躁時,抖起腿來。
頭腦風暴或學習時的思考,我們會下意識地轉起手中的筆。
重復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 這些重復的身體語言,都在幫助我們積極地回應身處的環境,以及牽發的各種心理,讓我們的情緒得以釋放。
你知道嗎?星星的孩子,也十分需要“重復”。
部分孤獨癥兒童會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一些重復行為,比如不停的轉圈、跳躍、開關門、拍手、撫摸頭發等等,每個孩子的重復行為都存在差異。這些行為,在醫學上被定義為孤獨癥譜系障礙中的重復刻板行為。后續研究表明,重復動作對孤獨癥人群緩解感官壓力,協調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幫助他們表達內心真實情感和想法有著積極的作用。
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需要重復,作為一個情緒出口,一種身體語言。但對于星星的孩子來說,這些行為時常被誤解、被放大、甚至遭受側目,這無疑會加劇他們社會身份的失語和邊緣化......
于是,我們決定用裝置為“重復”發聲。
○ “跳躍,成為了互動的機制”
日常生活中,部分孤獨癥兒童會有「重復跳躍」的行為。
圖片選自 ——(日)東田直樹 《我想飛進天空》
正如日本重度孤獨癥作家東田直樹(Naoki Higashida)在《我想飛進天空》一書中所提到的,當周遭環境對他們造成壓力時,跳躍可以讓他們從這種情況里解脫出來,像一只振翅掙脫枷鎖的小鳥,自由地飛入云霄。
在東田直樹的筆下,跳躍是自由和美好的。我們不禁開始想象:如果能把跳躍作為互動的機制,結合設計將這股自如的感覺傳遞出去那該多好。
○ “樹,成為交互的載體”
的確,誰會拒絕一棵樹呢?東田直樹曾說“接近自然的時候最放松”,我們對樹有著天然的好感,任何人,任何地方都需要樹。
廈門的街道兩旁,時常可以看見豐茂的榕樹。榕樹枝干上垂下的根須迎風徐徐拂動,這些像“胡子”一樣的根須,是榕樹的氣根。它們進行呼吸作用助力樹的生長,與周圍的環境保持著緊密的連接。
因此,我們設計了若干個能夠給予人們回應的“大樹氣根”交互模塊,當人們“在樹下”跳躍時,它們會作為樹的“外交使者”給予互動者活潑美好的動態視覺反饋。
伙伴們正在對裝置模塊進行測試時的小記錄
孤獨癥兒童的重復行為會發生在公共環境中。
于是,我們決定帶上“大樹氣根”模塊在廈門街頭來一場街頭流浪實驗……
此刻流浪小分隊一行人扛著裝置,以中山公園作為實驗的第一站,依次去往:公園西路、斗西食雜店、人民體育場、開元路老街天臺、八市口、輪渡地下通道、輪渡碼頭、演武大橋、松柏公園共10個地點尋找市民中“快樂的大腳”。
重復的意義之一就在于不間斷的快樂。
流浪過程中裝置的運轉在重復,參與者的接力在重復,跳躍在重復,好奇地發問在重復,最重要的是:笑容在重復。
從清晨到日暮,我們見到了許多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廈門市民,他們參與體驗的熱情、快樂和好奇反倒感染了我們,讓我們在驚喜之余,看見了重復創造的美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敬請期待~)
樹的流浪,不僅僅是感覺的分享。因為,重復的第二個意義在于,在重復中,挖掘和探索未知而有意義的變量。
流浪樹計劃,將擁有更多維度的實踐和探索,更多地點的扎根,更多人群的接觸,更多形式的開展……
樹的下一站會在哪里呢?
我們向你拋去一粒希望的小種子。如果你是一所學校、一個社會公益組織/機構、一個藝術空間,如果的如果,你愿意提供一方土壤,讓樹的流浪發生,請與我們聯系。讓樹永遠朝著太陽的方向,不斷生長,為愛融合。
* 計劃名稱:益+e:流浪樹計劃
* 策劃團隊:SeeekLab
* 影像記錄:VJ
* 特別鳴謝:軒昊,豆豆,鵬鵬,和積極參與的友愛市民們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