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喜榮獲Campaign 2021年中國最佳精品創意公司
BOUTIQUE AGENCY OF THE YEAR GREATER CHINA’S 2021.
2021年中國最佳精品創意公司
2021年底,國際媒體Campaign Brief Asia 發布了最新的獲獎名單,獲得金獎的中國最佳精品創意公司的,是一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名字——StigXi 釋喜創意。很多人產生了好奇:這到底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
這是已創立3年有余的釋喜第一次參加評選。不過當提到創始人Nils Andersson的大名時,在創意行業的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從業30年并獲獎無數的創意大師的名字。他的過去幾十年,曾聯手國內外頂級品牌和名人,多次創作出無人不曉的經典作品。
當然,也作為重要嘉賓和評委參加過國內外各個重要獎項評選,并且多次在國際舞臺上展示和分享來自中國的優秀作品。
Nils自2004年來到中國,成為奧美中國區的首席創意執行官,為眾多客戶實現品牌夢想。
在中國,他最經典的作品從摩托羅拉刀鋒時代開啟!
Motorola-刀鋒時代開啟
再到GAP成功落地中國;
Let's Gap together(入選Campaign雜志,GAP品牌榮獲亞太地區年度最佳品牌)
從外星人電腦在中國區發布、到阿迪達斯和世界接軌的年輕力體現……
Three Fingers (獲得THE ONE SHOW 金獎)
多年來他榮獲了70多項包含戛納金獅獎等的各種國際頂級獎項,這也使他成就為中國區得獎最多的創意人。更重要的是,一個來自他鄉的創意人,為中國創意行業的崛起一直努力和付出,更是帶出了一批優秀的創意人,現在也都成為了國際和國內一線廣告創意公司的領軍人。
這讓更多國際媒體認識到來自我們東方的創意魅力和新勢力。
全心的旅程
Nils 說 “過去的輝煌只屬于過去,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和將來能為這個世界創造什么?” 正因如此,2018年底Nils離開了當時就職的國際廣告公司。很多人都好奇這位中國最受歡迎創意排行第一名的創意人,究竟何去何從?坊間的傳聞四起。其實他并沒有繼續選擇在大公司中輾轉,他婉拒前公司新加坡首席創意執行官的職務邀請,并堅信中國才是未來創意行業的焦點。Nils從一個創意總裁轉型為一名創業者——選擇和本土的創業者賈女士Maxine合作創立了一家名叫釋喜的創意公司。
“我多年來都一直夢想創立自己的公司。“Nils說,“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推后,現在終于可以實現了。有幸遇到好的合伙人,這也是成功的關鍵。”
Maxine有多年的創業經驗,經營著多個不同領域的公司。這次與Nils的合作,對她來說也是一個新的探索——在國際創意產業的一次全新的嘗試。
“Nils 是我一直敬仰的國際級的創意大師,他的愿景是向全世界展示來自中國的原創創意,而我很幸運能夠參與并與他共同實現這個理想,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遇。” Maxine說。
Nils在創意領域中追求極致品質的強烈信仰,與Maxine作為創業者的高度執行力與堅毅的專業精神完美契合。于是,兩位擁有同樣熱血和夢想的合伙人,就此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工匠精神
一直以來,Nils和Maxine都堅定地認為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是做好品牌最關鍵也是最珍貴的品質,而不是為了盈利盲目擴張。Maxine說:“實實在在為品牌解決問題,做好的作品才是我們的目標”。這也是Nils和Maxine的默契,在創立這家新企業的同時就清晰形成了:低調沉穩,一步一步的發展,不需過多宣揚自己,拿作品說話。給每個品牌創造價值的同時,用作品影響更多人。
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因為他們沉著堅定的步伐,讓他們攻克疫情帶來的影響,承受經濟放緩帶來的壓力,讓公司繼續在健康穩定的狀態下持續發展,并創造出了多個出色的作品,得到了來自國內與國際知名品牌客戶的贊賞。直到2021年,在客戶的支持與鼓勵下,他們才以自己名義的公司初次參獎,并獲得了來自權威媒體Campaign Brief Asia頒發的金獎、國際創意獎The One Show頒發的銀獎等。與此同時,StigXi在業內開始嶄露頭角。
業內好友發來祝福并玩笑稱:“Nils不愧是獲獎專業戶!” 但玩笑的同時,他們也深知,這些肯定的聲音,不僅僅是認可,更是壓力,如何在這個基礎上持續創作出優秀的作品,是下一個挑戰。而Nils對創作和品質幾近瘋狂的執著,也無時無刻影響著團隊和身邊的年輕人。
Nils(左)和Danny(右)
根源創未來
釋喜的英文名Stig&Xi,是來自于兩位創始人父親的中間名字,希望以此啟發大家要銘記自己從何而來,才能更清楚的認知未來、開創未來。我們的根和傳統在與萬千變化的世界相結合,變成中西方文化的結合體,去創造全新的前沿。
“在營銷和科技的交界點創造情感的鏈接和全新的消費體驗。”這是兩位創始人對釋喜品牌的定位,即成為具備未來前瞻性的創意體,為品牌量身打造屬于自己的道路,創造更能影響市場,給消費者帶來啟發的品牌愿景。他們不斷的學習和研究最新的傳播媒介,從社交媒介,智能新零售,VR AR XR到元宇宙,他們都在不斷的涉足。Maxine 說 “不斷學習和認知新興事物,是創意行業的基本原則。我們認為創意永遠是核心,利用最新的趨勢和科技,最終為品牌創作最前沿的作品。”
對于釋喜的愿景,Nils解說到:“我們把自己看成一座架起南北半球的橋梁。我們致力于幫助國際品牌在中國取得創意和營銷領域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幫助中國本土客戶建立有國際視野和聲量的品牌。我們的團隊是來自于東西方的優秀人才,而這種結合體正是這個市場需要的多元化精神。” 秉持這樣的想法,釋喜近幾年陸續為東芝、麥咖啡、阿里云,小米等客戶進行了深度的合作,前后創造了系列佳作。
2021年,釋喜為東芝成功發布全新品牌精神‘Details Matter.’ 將東芝的匠人精神用藝術的手法展現出來。追根溯源,感人至深。這一作品也獲得了國際獎項。
‘Details Matter’ 影片視頻(獲得THE ONE SHOW 銀獎)
期間也開啟了和阿里云合作,創造了系列內容訪談節目“Digital Beats”。節目邀請到全球知名的科技和人文領域的專業人士的參與。從硅谷百億科技企業家,到聯合國糧食組織副部長,都參與了節目并分享彼此的價值觀點。他們為如何將科技運用在管理和造福人類問題上做出了深度的探討。其后釋喜更是為阿里云創作了東京奧運會推廣系列作品,并獲得奧委會主席巴赫的高度贊賞。
Digital Beats訪談視頻
東京奧運會推廣作品
最近釋喜成功為小米在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國際市場上發布了小米12的全新旗艦系列產品。
Xiaomi12——Master every scene功能大片
釋喜創作出的Cinemagic傳播主題,也引起前Vogue主編——法國時尚教母 Corine Roitfelt的高度共鳴并為其發言發聲。
Magic people in my life——來自法國時尚教母Corine Roitfelt
Xiaomi — Power Nap
Xiaomi —— No Anxiety
釋喜也是麥咖啡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從麥咖啡品牌全新升級,到每個大小型campaign的策劃、傳播方案,一步一步陪伴品牌重塑,讓品牌在年輕的受眾群體中發光發熱,持續為品牌帶來逐步增長的市場表現。
麥咖啡—太陽拿鐵檔期LCD
麥咖啡—海鹽焦糖檔期LCD
麥咖啡—圣誕貓狗檔期LCD
創立之初,釋喜為蘇寧創作了線下新零售店Hygge。全面探索了科技與實體店的創新結合,將前沿的機器手臂咖啡餐廳、自動無人支付系統,與北歐的生活方式完美結合。
Hygge實體店
釋喜的歡喜文化和團隊
釋喜在這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一直在招募有夢想,有創新精神的成員,陸續邀請到獲獎創意人Danny Low的加入,作為團隊創意核心,并與倫敦著名Neil A Dawson聯盟,日本UGOKASU公司合作,等等,形成一個立足本土,輻射全球的創意體。
創意人Danny Low
Neil A Dawson
釋喜的文化是無論你是誰,你所在的職位和專業是什么,只要你有夢想,就受到鼓勵,并且大家一起去完成。Maxine說到:“在內部,我們會不斷發掘每個人的潛力,如果誰有很好的想法,哪怕和自己的項目和工作不相關,我們也會一起討論,如果覺得可行,會內部立項,公司投資去做,這樣釋喜不僅是一個創意公司,還是一個鼓勵創新的平臺。”釋喜現在團隊內部已經有兩個這樣的項目在進行中。
Nils相信,多年的品牌經驗,不僅可以為客戶和品牌方服務并帶來價值,也可以為市場做出更多有趣和有意義的事。他帶領著團隊開創了自己的香氛品牌HONI,聯合國內知名企業家投資人共創,邀請到世界頂級的香氛師為HONI調制出高品質的香氛產品,也開啟了自己的品牌實驗之路。同時Nils和Danny也創辦了內部的獎項:“歡喜佛”創意獎,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創意和創新中。
2021釋喜年會頒獎典禮
香氛產品HONI
這近4年的旅程,釋喜一直致力于創造有品質,有啟發性的作品。在未來,釋喜團隊的創新之路也將衍生到更多更長遠的領域。Nils說:“相比自己之前的職業生涯,創業者之路是完全不同的思考角度。沒有平臺去依附,沒有收入的保障。這需要完全改變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從一個被’寵壞’的企業高管到現在,我意識到我經常需要卷起袖管,事無巨細的親手去做每一件事,不能依靠于別人去完成。但是即使生活工作變得異常繁忙,我還是沒有改變我對創意的初衷——就是要堅持做頂級的品質作品,并且讓其具備國際影響力。現在我們每天在做的努力,就是讓這一目標實現。
因為,短暫的生命不該是平庸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