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酷在哪?在livehouse、音樂節和買手店里 | 「文化力」系列訪談
青年志相信,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而真正的好商業是某一文化的打造和輸出。所以評估一個商業品牌的發展潛能,并提前揭示深層風險挑戰,等同于對它所持有的文化力進行構建與更迭。
這里所說的「文化力」,可以細分為三部分:
觀念力:從身份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層面理解、呼應、共鳴、前瞻引領消費者的能力。
創造力:能將抽象觀念和價值主張轉化為精準的符號、故事、儀式、場景等構成的表達系統的能力。
聯結力:能銜接眾創文化生態,推動影響力擴張的能力。
因此,青年志以深度訪談的形式,邀請同時兼顧#文化關照 #時代價值 #商業創新 的本土品牌創始人和核心團隊來一起探討,希望以前線視角梳理經驗,思考和描繪未來中國本土品牌的建設課題,發展文化力模型。今年,這些收獲也將被有機嵌入青年志制作出品的「文化力」主題線上課程,上架混沌學園,敬請期待。
▽
本期推送即為系列訪談的第二篇,邀請到的對談人為小奧汀的總經理 Johnny。如何洞察當下趨勢,如何理解年輕的消費者,是青年志與小奧汀共同關注的話題。 對潮流美妝這個必須對當下的時代文化保持高度敏感的品類來說,如何準確把握潮流風向,如何在同質化的審美中突出重圍,如何確立品牌愿景的「變」與「不變」,關系到品牌在這片競爭紅海中的浮沉。
創立于 2013 年的小奧汀,于 2019 年開始了切入彩妝品類的探索,確立了「成為帶給人驚喜感的潮流彩妝品牌」的品牌愿景。面對不斷變換且難以捉摸的時尚潮流,小奧汀以消費者洞察和消費者需求為一切決策的出發點,輔以強大的用戶數據分析與堅實的流行文化積累,于大眾趨勢中發現小眾潮流,以實際行動融入圈層建設,從而真正幫助自己的核心消費群體擁抱潮流,改變自我,從而使用戶自發地成為品牌的支持者和推薦者。
以下為采訪正文:
01公司定位:觀念力
# 品牌轉型需要考慮原始積累 , 從消費者的需求尋找突破口
「我覺得所有東西的原點都是消費者,〖潮流〗只是一個結果。」
青年志:為什么決定加入小奧汀?你覺得小奧汀的品牌核心是什么?
Johnny:小奧汀 2013 年創立,從指甲油做起,更多是講環保,也包括怎么化妝,但同時他們在做的一個方向就是色彩。2019 年加入逸仙集團后,我發現這個品牌有個很大的轉變:它的產品,它的調性,它的所有產出,突然間開始向潮酷這個方向走了,而且轉變速度非常快。一個集團它有這樣的反應速度,能那么快抓住消費者的一個點去做研發,這對我來說是蠻有意思的。 因為很多品牌會擔心之前沉淀的東西和新方向之間的距離。如果之前沉淀的是「環保」、「指甲油」,突然間變成「潮酷」,而且主打的是另外一些品類的話,怎么看這個轉變的機會成本?此外,現在大行業里很多品牌都想做「潮」,但是有多少個品牌能真正把「潮」這個概念打出來?「潮」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每個品牌對此都有不同的詮釋,但是在我加入之前,小奧汀對一些大的方向已經抓得比較準了。
青年志:在品牌方向調整的時候,怎么去對待之前的積累?比如說,新的「潮酷」里面,有沒有以前各種沉淀的影子或者精神?
Johnny:品牌開始轉變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到之前的積累的。小奧汀之前雖然主打環保、國際,但是它對色彩這方面也有研究,這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在色彩的基礎上,我們回到消費者那邊,怎么樣去服務消費者?怎么從他們對潮流的想法,去引出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以色彩做基礎,連接到潮流。
小奧汀「調色盤」指甲油 ?小奧汀官網
基于色彩往下發展的話,我覺得所有東西的原點都是消費者,「潮流」只是一個結果(result)。我們主要的消費者是誰?在什么樣的年齡段?來自什么樣的城市?喜歡去哪里?愛什么?看什么?這樣一步步確定到一個非常精準的消費者原點之后,我們才看「潮流」對他們的意義是什么。是自我表達?是反差?是更個性化的審美?我們不會看到「我想潮」,就一下子做成比如嘻哈的風格。我們會想,嘻哈到底代表著什么?為什么我們要嘻哈?
我們跟很多消費者有過大大小小的溝通,發現消費者很多時候是想要一些個性的東西。因為現在的消費者有很多社會模板(social model),他們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被這種所謂的「標準」框定了很多范圍。比如,學生應該怎樣做?初入職場應該怎么打扮?你應該怎么去跟其他人溝通?但很多時候,他們不一定認可所謂的模板,而是有很多個性的想法,小奧汀就想抓住這點反差。他們想要一個「另一面的自己」,那么另一面的自己是什么樣的?我們品牌給他們提供的價值,可不可以幫他們把個性的那一面表達出來?
但他們現在面對的這些條條框框還是要考慮。其實這里有一個點,就是我們剛剛聊到「潮流」。「潮流」有一個近義詞是「小眾」,很多時候潮流的原點都是小眾,那你要做一些潮流的先鋒者,就會離大眾消費者太遠。所以怎么平衡小眾跟大眾?我覺得小奧汀的潛力,就是它能把小眾的美帶給大眾。
我們希望大家都可以把自己的另一面表達出來,而且不會讓人覺得「你很奇怪」或者「你很小眾」,而是大眾也能接受的。
# 以消費者視角看待創意 , 以活動場景定位目標人群
「公司立場的角度是起點,但之后你要換到消費者的角度,看你對它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我覺得目的地是很重要的,他們去的地方最能代表人。如果你說你是什么圈子的人,但你不去它的典型場所,那你真的是嗎?但如果你經常去,那你肯定是喜歡它的。」
青年志:怎么在把小眾創造成大眾能接受的東西的同時,又保持它的核心不被改變?
Johnny:這很難。在我們團隊提出一個想法的時候,可能有十幾種不同的演變,要一個個校對。因為大眾審美跟我們視覺團隊的審美可能不一樣,那么具體是什么?這個平衡點在哪里?
我們最后校對完的版本,不管在內部還是外部,大家都很喜歡。這一是因為我們設計團隊的專業性特別強,也是因為我一直希望團隊看待這些東西的時候,永遠是以消費者的視角。因為我們很多同事都很習慣從市場、品牌或者銷售的角度,去看這東西能不能賣,能不能代表我們品牌,但我每次都提醒他們,這些公司立場的角度是起點,但之后你要換到消費者的角度,看你對它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青年志:如果說小奧汀也在做一種文化的話,你覺得這個文化是什么?
Johnny:這跟我們的品牌愿景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現在的品牌愿景是:希望做一個帶給人驚喜感的「潮流彩妝品牌」。其實在國內,整個彩妝氛圍相對來說比較統一,明星會靠他們的作品、外形或者穿著出圈,但是絕少會靠妝容出圈。但如果我們看歐美或者日韓,很多人會靠妝容出圈,所以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機會。
我們現在的核心消費者群體,是 18 - 25 歲、一二線城市、比較喜歡玩的潮酷少女。在我們界定她們之前,她們本身也已經形成圈子了。比如她們喜歡去 live house,音樂節,酒吧,或者潮流買手店,這已經是她們圈層的標志了。而且她們的共同屬性其實很明顯,很多時候你一看就知道,「她就是用小奧汀的人。」
小奧汀線下活動的消費者 ?微博@LittleOndine小奧汀
我們的文化范疇包含了好多東西,電影也可以,街潮也可以,但沒有規定得太寬泛,比如藝術或者戶外就被排除了,只集中在上面幾個具體的目的地,這些人的共同點其實就在于這些地方;運動領域的話,我們過濾掉了絕大部分的基礎項目,只剩下滑板和滑雪。
我覺得目的地是很重要的,他們去的地方最能代表人。如果你說你是什么圈子的人,但你不去它的典型場所,那你真的是嗎?但如果你經常去,那你肯定是喜歡它的。這是我們團隊一起碰撞出來的結論,可能就是偏場景化一點。它其實并不遵從任何外界的標簽或者框架,而且我們不會硬把這個圈重新歸納成一個新的圈,因為這樣也是反消費者的,他們不想被定義成一個新的什么。這樣,我們在做市場營銷的時候也會清晰很多。 我們馬上就會做一個非常深入的消費者和市場洞察上的解剖,希望能了解這群人的方方面面。從梳理品牌愿景,到重新進行清晰的品牌和消費人群的定位,到最后所希望的,肯定是對消費者的充分了解。
青年志:你們的愿景是潮流引領者,那么定位呢?愿景和定位對你們來說是一回事嗎?
Johnny:定位相對來說會有一點不一樣。定位的話,用消費者語言來說,更多是從價格來看。往高走的話,就要徹底地重新定位品牌;往大眾走的話,就是性價比。如果我們要做得特別不一樣,同時又要打入大眾,做出大眾的價格,其實很難。問題就是,用戶為什么要選擇你?
我們是真的想做一點好東西出來,因此不可能只說從情感上跟消費者達成共鳴,也看我們的產品是不是真的能服務到他們,從產品的設計、包裝到其他細節,是不是真的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不管是對潮流的,或者說對這個價格段的產品的。
# 打造爆款并非依賴流量 ,消費者間的口碑傳播更重要
「如果你不了解你的消費者,只花 1% 的時間去看一些宏觀的 PPT,那你 99% 的設想都是從那 1% 里出來的。」
「能變成爆款的產品,它本身跟消費者的契合度應該是非常高的,是肯定會爆的。」
青年志:你覺得在今天,企業團隊必須掌握的新能力是?是數據能力?爆款能力?還是用戶運營能力?按你剛才說的,好像都不是。
Johnny:我覺得是消費者理解能力。如果你不了解你的消費者,只花 1% 的時間去看一些宏觀的 PPT,那你 99% 的設想都是從那 1% 里出來的。我覺得對的比例起碼是 30%,另外 70% 才是一些商業技巧。 以前我們核心團隊開會,是講周報等等,但現在我們聊我們的消費者,聊現在的趨勢。先把我們的愿景、消費者聊下來,再開其他事項的會。我們團隊里最核心的人,起碼對消費者要有高度認知。
其他這些當然也很重要,像我們在消費者和市場洞察的一些投入,還有我們會看所有的分析。爆款打造也很重要,因為我覺得爆款是一個有根據的推測,而不是一個冒險的假設。 爆款有兩種,一種是偶然的,一種是打造出來的。打造出來的爆款并不是把資源都投進去,可以買到的資源只是打造爆款的窗口,但不是打造爆款的必要條件。因為資源的意義更多在于讓別人看到這個產品,但能變成爆款的產品,它本身跟消費者的契合度應該是非常高的,是肯定會爆的。很多人看到爆款,就以為這是流量打下來的爆款,但是他們沒看到的是投入了流量、但是沒成為爆款的那些產品。流量只是一個催化劑,它可以加快「爆」的速度。
小奧汀「不NG」眼線液筆 ?小奧汀官網
青年志:如果有個滿足這些點的產品,但沒有做爆款的打造,在今天的語境下,是不是也很難被市場發現?
Johnny:這個不一定。現在絕大部分品牌,不會大量地做傳統的口碑營銷。很多人對口碑營銷的理解就是 KOL、種草博主等等,但我說的口碑營銷,就是普通人之間的。我不一定是看到博主的推薦,而是一個朋友跟我說這東西好用,我就會去看,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強調「回到消費者」的一個原因。你是不是真的去消費者群體里面打造出了一些心智?你的產品足不足夠讓用戶成為口碑營銷里的一個推薦者?當然這種口碑營銷還是需要時間,而且不一定能傳播得那么遠,也很難追蹤某種渠道或者方式的具體效果。
但我覺得,產品做得好的話,在這個圈子里就會有你的聲譽,有了這個口碑基礎之后,可以砸資源上去,這樣也會更有信心。在有了基礎之后再加資源,而不是事先規劃好,「這個是我的爆款」,然后就提早把所有資源加上去,希望它一定可以成功。
02商業動作:創造力&聯結力
# 以共創引領潮流風向 ,產品力與消費者洞察缺一不可
「風向不是判斷出來的,應該是〖共創〗出來的。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我們的趨勢引領者伙伴合作。」
青年志:你們怎么去判斷彩妝界的下一個妝容風向?
Johnny:風向不是判斷出來的,應該是「共創」出來的。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我們的趨勢引領者伙伴合作。在彩妝妝容方面,大家基本上都是統一的風格,那我們就找一些相對來說大膽一些,或者愿意嘗試的伙伴,一起創作一個妝容,或者就是一個潮流。
具體選人的話,一是看他們的影響力,應該要足以成為一個傳輸新觀念的啟發人。第二就是要有一些個性和魅力,只不過之前可能更多地是從發型、衣著上去表達,但現在更多是探討,怎么從妝容上去表達。
小奧汀首位潮玩合伙人 —— 黃子韜 ?小奧汀官網
但妝容不是拿來兒戲的,也不能玩得太過,特別對中國消費者來說。所以肯定還是在「標新立異」和「不同」之間找平衡點,類似「這個蠻特別的,我也想試一下」,而且是絕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不是一種門檻很高的時尚。
我們內部討論愿景的時候,很多朋友會擔心:「憑什么?」或者,「你有這個地位嗎?」,但我的看法是:為什么我們不行?因為現在很多品牌的想法是,大家的潮流是什么,那我們就跟上。國際大牌肯定要走比較高端的品牌路線,而大眾品牌就要符合大眾的審美。那如果要找一個引領者,會是怎么樣的一個品牌?肯定要找一個很年輕、很有活力,而且愿意嘗試的品牌,那就是小奧汀。
青年志:所以小奧汀希望構建的東西不光是單品,而是一種妝容風格?
Johnny:是的,從公司愿景的角度是這么說。我覺得最后還是會回到消費者本身,他們的需求是什么?他們的痛點和爽點是什么?
當然產品力是不可忽略的,基礎真的是重中之重。小奧汀在產品力的打造上花了很多功夫,在有了好的產品的基礎上,再看我們怎么把一些個性的東西加上去。比如說小奧汀的眼線液筆做得特別好,是因為它在里面加了一些顏色,就是所謂的「玩」。消費者有時候想要一些特別,不一定要整個妝都很特別,而是要有一個亮點,其實眼線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 用科技打造品牌 ,用數據規模與分析流程建立優勢
「你要能看懂數據,還要能有自己的一些判斷。因為消費者給你的數據只是個反饋,如果你給他們很普通的創意,可能就得到很普通的數據,這不是數據范疇內的問題,而是創意的問題。」
青年志:說到以消費者為起點,其實逸仙對消費者數據的應用,在業內都是很知名的,所以對你們來說,數據是不是很棒的「武器」?
Johnny:會。「用科技打造品牌」是很難的,因為對大部分傳統的品牌、市場人員來說,品牌或者市場營銷的技巧,和科學的市場數據分析,一般都是分開的。但我們跟消費者和市場洞察部門合作得非常好,我們會看數據,同時看創意,把創意拿去給消費者看,然后具體分析它里面所有的數據:他們喜歡哪一點?不喜歡哪一點?為什么喜歡?喜歡會帶來什么樣的驅動?有很多不同的維度,然后針對性地分析。
這樣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出發點也只是憑我們的觀察和經驗,而這樣我們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消費者是怎么看待這個事情的。比如他們明顯是對這一點喜好度更高,而且他們的喜好代表著什么?是購買意愿更高了嗎?還是對品牌的好感度更高?還是對顏色的喜好度更高?對這些都有很系列的分析后,我們就可以看到,如果要重新打造這個產品,我們是想把購買意愿拉得更高,還是說更符合品牌調性?再利用數據來打造我們新一輪的概念。同時我們也會看看行業的基準線在哪里,看這個東西做出來之后,是不是超過行業水平的。
我們比較好的一點是,數據工具的規模很大,而且分析得非常細。我們的消費者和市場洞察團隊打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流程,關鍵點都非常清楚,什么時候能看?看什么?具體指向誰?它相當于一個基建,而且數據分類得很清晰,多少分,怎么打分,平均分是多少,都是很具體的。
但這樣對團隊就會有更高的要求,你要能看懂數據,還要能有自己的一些判斷。因為消費者給你的數據只是個反饋,如果你給他們很普通的創意,可能就得到很普通的數據,這不是數據范疇內的問題,而是創意的問題。
# 真正接近消費者 ,為社群創造價值
「我們進去某個圈子的時候,可能不只是作為贊助商,而是看我能給這個圈子提供什么額外的價值,不管是和各種資源的連接,或者一些基礎設置的提供。當你在做這方面的事的時候,就是真的在協助建立一個群體。」
青年志:我們國內看到一個趨勢,一些大品牌會跟消費者,或者說普通人越來越近,跟以前那種「公司是公司,我提供給你產品,你是我的購買者」的關系不一樣了。很多公司都在用各種打法,嘗試跟年輕消費者靠得更近。逸仙本來就是非常關注「如何接近年輕人」的公司,你會覺得這樣的「近」是一樣的嗎?
Johnny:我覺得「近」的核心還是回到消費者。很多品牌想做到「近」,可能就會「扮成他」,裝成「我是你的伙伴」,進來跟你打交道。這可能是第一步,很多企業其實還做不到這一點,但是我覺得,真正能跟消費者走得很近的時候,是看你能帶給他們什么樣的價值。 比如我們進去某個圈子的時候,可能不只是作為贊助商,而是看我能給這個圈子提供什么額外的價值,不管是和各種資源的連接,或者一些基礎設置的提供。當你在做這方面的事的時候,就是真的在協助建立一個群體。 小奧汀一開始就做得很好的一點,是我們在盡力去協助我們的目標群體。很多年輕人想表達自己,但是他們不知道怎么表達自己 —— 我想不一樣,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樣是不一樣 —— 那這就是一個品牌的價值。你想變得很潮,那我們就幫你變潮,而不是說我高高在上,你看著學就行了。所以小到一些手把手的教學,大到我們線下門店的一些服務和體驗店,都是想去告訴年輕人,怎么從我們品牌和他們的共同點上創造新的價值。你做到這一點,年輕消費者就會開始認可你的品牌。
青年志:除了用消費者和市場洞察部門這種專業數據的方式去理解消費者,還會不會從消費者交互的方面,來更好地「以用戶為中心」?
Johnny:會的,就是「他們在哪兒,我們就在哪兒」(be where they are)。小奧汀上半年做得很成功的案例就是國潮音樂節,因為國潮音樂節就是現在消費者喜歡的一個趨勢,小奧汀出現在那里,他們就覺得這個品牌很理解他們。而且它在那里不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是參與共創,跟一些 rapper 有合作,也推出了一些產品,產品本身的靈感也是來自音樂的,就是黑膠唱片。這些東西聯合起來,會讓消費者覺得品牌和活動有很好的契合度,而不是臨時來蹭熱點的。
小奧汀在國潮音樂嘉年華 ?微博@LittleOndine小奧汀
# 以文化積累進行快速決策 , 將潮流觀察融入團隊建設
「我最喜歡看到的是,有一個人基于他對消費者的理解和對文化的洞察,能夠出來說,〖我覺得這不對〗。」
青年志:說到國潮,你怎么看今天國潮的這個風口?
Johnny:首先,國風跟國潮是兩回事,也有一些品牌是把國風做到極致的。我覺得國潮背后的核心概念,其實更多集中在「國」這一方面,就是你作為中國本土的品牌,你怎么理解「潮」?而且這個「潮」是中國制造、來自中國的。這是我們對于國潮研究的起點,所以在我們跟一些化妝師、KOL,或者藝人合作的時候,真的可以讓他們代表我們中國本土的態度。
本土不一定是說傳統,不是說國潮一定要跟國風,其實國風只是國潮里面很細的一條線,但是這條線是被認可的,因為大家一看就是中國的東西,但我覺得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的話,我們可以讓大家對中國有一個視覺和感覺的認知。比如說提到歐美風、紐約街頭風,大家可能都有概念,但中國風是什么?國潮很多時候還是停留在國風這一方面,但是中國的設計是什么,中國對潮流的理解是什么,這里其實有很多探索機會,可以慢慢去探索和打造。
青年志:你們會對這樣的探索有時間壓力嗎?
Johnny:當然會有。我覺得小奧汀這邊好的一點是節奏快,很多時候其實有利于做決策。現在大家最不缺的就是信息,在一些大的企業,很容易出現我們今天決策不了,要晚點再拉很多數據看看、再做決策的情況,但很多決策是可以根據你對客戶的感覺得出的。
但是快速決策是基于你之前的認知的,包括團隊對潮流、對年輕人、對消費者的認知。這些認知濃縮在一起,就會得出一些很好的創意、信息和輸出。綜合所有的信息之后迅速決策,把東西做出來給消費者看,得到他們的直接反饋之后,接著進行更新和迭代。
決策可以快,但前期的信息積累還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斷的建設。我們看完新一輪的消費者反饋和各種分析后,也會學到很多東西,而不僅是這一次的結論。
青年志:能夠快速決策,又不被數據帶著走,還要做出好的決策,能實現這些的前提是每個人的積累是到位的,是真的懂文化的。對你的團隊來說,這是怎么實現的?
Johnny:我們的團隊跟我們的消費者還是很吻合的,不管是他們的個人風格還是審美愛好。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找和消費者比較類似的人去輸出我們的價值,整個品牌的風格應該是一致的。小奧汀就是想要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但是「不一樣」不一定是怪異的,還是有很多褒義的東西可以帶進去。所以我希望進來的人自己能夠有這方面的想法,是帶著愿景或者帶著興趣進來的,然后正好,小奧汀也想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對我來說,追隨潮流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如果我的團隊跟我請假,說要去參加音樂節、或者要去看展的話,完全可以,因為你是去吸收這些文化,是去了解消費者。我不覺得工作就是寫方案和開會,這些文化信息的收集,也是在搭建你的基礎。你更了解這些文化信息之后,決策效率就會越來越高。
但我最喜歡看到的是,有一個人基于他對消費者的理解和對文化的洞察,能夠出來說,「我覺得這不對」。如果他說的確實有道理,那我們就改,這個時候,才是團隊最強大的時候。
03 品牌觀
# 品牌并非產品或符號 , 品牌是消費者對你的印象
「消費者對你的認知是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品牌。」
青年志:你所秉持的品牌觀是什么?
Johnny:我很認可我一個朋友的理念,我們可以先思考,品牌不是什么?首先品牌不是一個 logo,logo 只是代表公司的一個符號;品牌也不是一個產品,產品只是你銷售給顧客的一個東西。品牌其實是一個結果。他的原話是「Branding is not what you say you are,but what they say you are 」,這其實就是核心,品牌是消費者對你的印象。很多品牌的出發點是「我是誰」,然后大家能知道我,這就行了,但這可能連一半都不夠。因為消費者對你的認知是什么,才是你真正的品牌。 對品牌人員和團隊來說,這種觀點也是要貫穿的,因為這會影響到品牌如何跟營銷、產品,還有其他文化做聯合。我認為,消費者是起點,品牌是終點,而這些工具是過程。我希望消費者覺得我們是一個很「潮」的品牌 ,那我們中間應該怎么安排產品?怎么做宣傳?為誰服務?這些就都很清晰了。然后就是持續的調整,往這個結果去靠近。
# 不盲從于大眾審美 ,致力于潮流元素的重新呈現
「我們不一定是要跟隨整個〖回音室〗里的東西,而是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翻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認知和可能性。」
青年志:但可能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消費者的審美,很大程度上都是被大眾流行文化所建構的,同質性的東西不斷碰撞,成為潮流,可能會有所謂的「回音室效應」。如果我們太多地關注消費者的判斷,會不會也變成這些「回聲」里的一部分,從而很難真正地引領潮流?
Johnny:對,我剛剛說的「結果」,是消費者對我們整個品牌的印象,但具體怎么樣去呈現,這是可以玩的。我們不一定是要跟隨整個「回音室」里的東西,而是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翻新的內容,讓他們有新的認知和可能性。
這些新的認知或新的可能性,還是跟趨勢引領者們共創出來的,但他們倒不至于是太先鋒的革命家,或者很特立獨行的藝術家,因為我覺得不可能完全顛覆消費者對這方面的所有認知。我們做的東西還是會跟著現在的大方向走,但是會有點不一樣,可能會是一些東西的重新呈現。
比如都說潮流是個循環,實則不然,它不只是循環,它是一個向上的、或者發散的循環,像現在的復古跟以前的復古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是要做全新的東西,而是怎么去重新呈現,把類似復古這樣小眾的風格,變成大眾也能喜歡的。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去消化和吸收很多東西,我們馬上也會和其他領域的人進行跨界合作,會產生很多新的可能性。
▼ ▼ ▼ ▼ ▼ ▼ ▼ ▼ ▼
青年志 PRO
以文化式視角,深挖年輕人洞察,追蹤預判趨勢,全方位支持品牌的文化式創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