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無數個“走心”廣告之后,這個視頻如何讓我產生“共情“?
從《三分鐘》到《你不必》再到《總有人偷偷愛著你》,“年度走心廣告”瘋狂刷屏。在信息碎片化的今天,用戶已經疲于鋪天蓋地的洗腦廣告,開始追求差異化的需求。品牌營銷視頻要符合品牌調性,塑造品牌形象,不得不去將營銷信息高度濃縮,去適應用戶的內容消費習慣。
當社會大眾開始呼吁回歸家庭、關注個體差異,并尋找到合適的情感撬動點,自然能獲得廣泛的用戶共鳴。傳智播客在洞察到這一痛點之后,推出了一支不一樣的視頻短片——《我的爸爸是老師》:
該片上映后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案——全網千萬次播放、話題閱讀超億次、引起了超過50個微博大V爭相轉發(數據截止9月11日),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營銷層面,它都是今年教師節當之無愧的爆款。談及“什么樣的內容才能產生爆款?”內容團隊給出了三大評判標準:內容為王,洞察社會痛點、社會化傳播,精準渠道投放、塑造品牌形象,讓用戶產生共情。
內容為王,洞察社會痛點
好的內容,更容易被人記住,也會在市場上有明顯優勢。
每年的教師節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各種雞湯、祝福、感恩不斷刷屏,高度重復的內容讓人幾近無欲打開原本充滿新奇的朋友圈。
在這個節日里,傳智播客推出的微電影《我的爸爸是老師》反其道而行之,沒有常規的描述師生情,而是用父女情來側面呈現老師不為人知的一面,通過一些細節的刻畫來詮釋細膩的情感。小到孩子的一副畫作,大到父親錄音筆中的故事,讓人耳目一新。雖然說看出了父親節的感覺,但是視頻挖掘了教師這一職業身上的閃光點,用一個故事巧妙的將傳智老師的敬業與付出表達出來,為品牌加分不少。
社會化傳播,精準渠道投放
社會化營銷的核心是讓內容具備人格屬性,與用戶產生關系和鏈接,能夠低成本的讓用戶去主動獲取,讓用戶和品牌形成“強關聯”。
傳智播客打通了全平臺資源進行推廣,線上與線下同步傳播,將內容在合適的時間、不同的渠道精準的送達用戶。
在確定自己的垂直細分領域定位后,選擇適合自己的平臺進行多渠道精細化投放。依靠KOL本身就具有人格化的特色,同時根據品牌的特點來匹配,垂直、聚焦且精準。
塑造品牌形象,讓用戶產生共情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如何打造出符合用戶觀看習慣并能產生共鳴的內容,是決定一支品牌片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但想要引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并不容易,關鍵在于找到消費者和傳智播客之間的共情點,即情感訴求交叉點。
這支品牌短片把我們印象中嚴肅刻板的老師與慈祥溫婉的父親相融合。對于一線教師來說,家庭和事業始終的不能兩全的牽絆。用戶在同一種情緒和矛盾內對話、理解、感知,體驗片中的故事情節,讓用戶感受從糾結到溫暖和愉悅的轉變,滿足用戶自身情感的訴求。
短片為我們詮釋了作為一線老師的辛苦和付出,也讓我們看到了理解與感動。好的視頻營銷要做的是真正從用戶出發,從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東西,去挖掘和傳遞品牌中的正能量,讓用戶感受到品牌的堅持及美好,這才是情感營銷的正確姿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