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聽就知道要火的快閃裝置名都是怎么來的
(一)
相信每隔一段時間,你的朋友圈就會被品牌所制造的快閃裝置所刷屏。
毋庸置疑,快閃裝置作為體驗營銷的一個重要形式深受品牌方的青睞。一些像智能硬件、餐飲、服裝等擁有線下實體門店的品牌來說,打造旗艦店深化用戶體驗很容易。但如果是互聯網行業,品牌理念與文化大多是虛擬且不可觸摸的,要想讓用戶有更強的參與感,近距離感受品牌溫度,打造線下快閃空間成為必要的選擇。
互聯網品牌一方面可以跨界實體品牌,如同道大叔聯合亞朵開了星座減壓酒店——慢一點·星座酒店、得到app聯合三源里菜市場制造的“菜市場遇見經濟學”話題等。另一方面,品牌更側重于打造自己專屬的快閃裝置,畢竟在流量面前,他們從來都是自私的,至于如何獲得流量就得靠自己了。
沃頓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史蒂芬·霍奇(Stephen J. Hoch)曾說過:“由于快閃店是游擊式的,不會營業很長時間,因而這種店鋪會試圖在同一時間將所有人吸引過來,以創造格外令人興奮的體驗。”
那么,如何在短時間內吸引更多的人參與?我認為,首要解決的是名字的問題。
裝置名從入口處影響著流量的大小。一個新穎、有趣的名字對于線下人流來說,能引發好奇,刺激其主動參與。而在線上,好名字更是能制造傳播噱頭,成為繁雜信息中的一股清流。可以說,裝置名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決策。
裝置名是內部場景搭建的核心。從活動策劃角度來講,裝置名一旦確定,那么整個裝置都需要圍繞這個核心來搭建。例如知乎的“不知道診所”,它的每一個部分都以診所的元素進行搭建。整體分為六個科室:外科、口腔科、心理科、五官科、放射科、內科,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主題。只要核心概念確定了,后面的路也就通暢了。
裝置名是傳播主題的原型。一個好的名字為campaign主題的制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主題大多是以裝置名進行延展的。例如旺旺莎娃聯手餓了么打造的"少女酒館",傳播主題為"30分鐘找回少女感";知乎的“問答概念便利店”,傳播主題為“成為新知青年,先做問題青年”等。
裝置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品牌的調性。你是一個粗曠的漢子還是一個溫婉的少女,是活潑開朗還是低調斯文,看名字便能知一二。比如騰訊互娛的快閃裝置,“騰訊微視有趣發電站”、“ QQ音樂不斷電能量站”、“騰訊視頻好時光題海館”等,給人的感覺就是年輕、活力,當然這也是品牌一貫的調性。
對于品牌的快閃裝置來說,一個好的名字是成功的一半。只有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有可能設計出一個一聽就知道要火的快閃裝置名。
(二)
在這個新的營銷賽道,大家無時無刻都在絞盡腦汁地創造原生概念,試圖吸引更多的用戶停留來對抗線上轉瞬即逝的注意力。我在上文提到了裝置名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起一個成功的裝置名?概括來說,需要以下三步。
01 從用戶痛點出發,明確品牌(裝置)要解決的問題
用戶作為體驗裝置及接受概念的主體,決定了品牌營銷切入的方向,也就是裝置創作的方向。一個貼切的洞察,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定是重中之重。正如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說,現代的營銷已經進化成為人文主義的營銷。
裝置名要結合品牌功能,抓住用戶痛點,體現出一種價值觀或者生活方式,要讓人一聽就知道你的這個裝置到底是干嘛的。例如脈脈的“職場解壓實驗室”,洞察到了職場人所承受的焦慮與壓力,“馬上解壓好過精神化餅”。所以裝置在名字上利用“解壓”兩字直戳用戶痛點,并以此營造了一些適合年輕職場人玩樂的場景。
還有一個快閃裝置讓我印象深刻,即網易 LOFTER打造的只在晚上 8 點后才接受參觀的「城市晚安帳篷」生活藝術展。“城市晚安”幾個字瞬間將人拉到一種“獨自在深夜思緒萬千”的情景中。品牌方認為,城市青年們無法在白天逃離各種負面情緒,只有在對這座城市說出「晚安」后才能隔離現實,隨心所欲地做自己。這一點確實也擊中了我,之前我采訪過一些青年,問他們為什么習慣晚睡,有很多回答是說“晚睡,是要給自己的生活多留一點時間”。由此可見,城市青年柔軟的內心被品牌方十環命中。
02 基于品牌想要表達的理念,匹配空間形態
一個快閃裝置一定是以某種空間形態所存在的。無論是診所還是酒館,都需要匹配品牌在這次體驗營銷中所要傳遞的理念。所以,明確了品牌想要解決的問題,就需要想想什么空間剛好有這個功能,并且有利于理念的表達。如公寓就是用來居住的,診所就是用來治病的,能量站就是用來注入活力的。
以剛剛提到的“城市晚安帳篷”為例,品牌想要表達的是在一個獨處的空間,隨心所欲釋放自己。所以“帳篷”就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帳篷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私密的空間,是獨處的最佳地點。但如果你匹配成了“夜店”,“城市晚安夜店”,品牌想要表達的理念瞬間崩潰,格調也低了很多。
再舉一個例子,前段時間我們為趕集網打造了一個“超時空職場隧道”的線下快閃裝置。當時品牌方的需求是體現出“上崗快”的功能。明確了“快”的核心訴求后,我便開始構思,什么空間形態能匹配這個功能?當時列了一大堆名詞,例如蟲洞、賽道、隧道、任意門等。最終,我們選擇了“隧道”,并在前面加了一個“超時空”,以此給人一種速度感、穿梭感。隨后,我們根據這個名字相應設置了告解室、職業選擇ATM、職業AR體驗等一系列互動,短時間內讓參與者體驗了快速上崗、找到新鮮自己的過程。
事實上,打造線下快閃可選擇的空間形態還有很多,例如:
館(網易新聞x Someet拖延棄療小酒館、氣味圖書館、新世相x48小時cp戀愛博物館、京東新生活映像館、騰訊視頻好時光題海館、天貓理想生活運動館等)、站(QQ音樂不斷電能量站、騰訊微視有趣發電站等)、吧(美團外賣騎手按摩吧、鹽club等)、城(YSL全球首家搖滾電玩城等)、室(脈脈職場解壓實驗室、杰士邦套套實驗室等)、所(唯品會感官樂趣研究所、網易新聞必勝客深夜補習所、貝殼找房柔軟庇護所等)、店(同道大叔限時單身婚紗店、知乎問答概念便利店等)、間(天貓智能化妝間等)、屋(網易考拉快閃造型屋等)、廳(脈脈必勝客五一腦洞節餐廳、豌豆莢異想錄像廳等),場、亭、廊、區、樓、間、院、府、局、臺、寓、園、會、格、道、屋、舍、房、堡、展、篷、窩….
其他諸如巴士、超市、通道等,凡是能匹配品牌想表達理念的空間都可能成為裝置名的素材。
03 將元素進行組合優化,抽象出快閃裝置名
元素組合一般遵循的是“品牌理念/功能(或具有類似功能的名詞)+空間形態”,前者來源于對用戶的洞察和對品牌的理解,后者是基于前者,根據裝置功能進行的空間匹配。比如騰訊微視的有趣發電站,即為“有趣”+“發電站”的組合。再比如貝殼找房的柔軟庇護所,即為“柔軟”+“庇護所”的組合。當然,除了這個基本的組合,有些品牌為了和自己強綁定,會將品牌名融入到裝置名中。
此外,為了讓裝置名能在短時間內集聚大量人氣,品牌方往往會在宣傳語中加入營銷噱頭或限制條件進行優化。如YSL全球“首家”搖滾電玩城、全球“首家”數字音樂快閃店、同道大叔“限時”單身婚紗店、只在“晚上 8 點后”才接受參觀的「城市晚安帳篷」、一家“只開放 72 小時”的問答概念便利店。
依我看來,快閃裝置類似于莫比烏斯環,原生概念更是層出不窮。但我們一定要清楚,雖然創意形態無限,但營銷初衷和核心洞察是一切的根本。不能為了花哨而忽略了營銷的本質,也不能為了營銷而把想象限制。裝置雖好定義,但關于創意營銷的未來,我們都無法定義。
作者微信(ID:269701843)
本文首發于作者公眾號:輕咖(ID:lightcoo)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