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時代TVC道出兩代人的糾結:明明想念,卻常常“口是心非”
近日,全棉時代發布了一則溫情滿滿的新年TVC,呈現了年輕人與父母因相互體諒產生的“糾結”,戳中了許多人的淚點。看過視頻的網友紛紛表示“想家了”。
“口是心非”也是一種愛的表達
東方文化里極為看重親情,人們重視家庭情感的維系,有著“家和萬事興”的說法。
臨近春節,回家常被當做人生大事一般對待。浩浩蕩蕩的春運返鄉客流里,有許許多多與父母各守一方的年輕人們,尤其路遠的孩子,每年最為珍視這一趟回家的旅程。然而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可能無法在春節回家團聚。全棉時代的這支影片里,父女兩代人無不盼望著一個團圓的春節。父親猶記得自己年輕時,過年總是熱鬧非凡,三世同堂團圓美滿。而今,兩代人生活在不同城市,爸爸擔心孩子們旅途舟車勞頓而“口是心非”,反復叮囑“過年不用回來啦”。讀懂爸爸的女兒則早早給老人準備好了暖心驚喜——無論這個春節是否能回家,給父母的“心意”都可以準時到達。
心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年
說起新年禮物,網友們的討論里,透露著許多“小心思”。爸媽愛吃的點心、按摩儀等養生設備、保暖內衣等商品,每近年關,在各大電商平臺的搜索量都會驟增。給老人的禮物不一定多么別出心裁,但一定要“投其所好”,關懷到位,這不僅是兒女的心意傳遞,也以此讓父母感受到另一種形式的溫暖陪伴。
回想父母長輩所生活的年代,新年是簡單的。過年要新打一床棉被,用“新絮的棉花”,足以令人溫暖,令人滿足。老一輩對“純棉”獨有的喜歡,也已成為一種情懷。直到現在,許多長輩還保留著撫摸衣服面料的習慣,有著燒線頭鑒別材質的私藏小妙招,只為得出一個“純棉”的放心結論。
從消費趨勢上看,近兩年的疫情使得人們更加關注各類生活用品的健康、安全等屬性。隨著工藝進步,老人們喜歡的“棉花”,除了用于傳統紡織以外,還被制成了更多有著舒適、健康、環保特性的新產品,為生活帶來更好的體驗。下一秒送到父母手里的快遞,可能裝載的就是老一輩人信賴和鐘愛的暖心禮物,比如一套純棉的保暖內衣,或是方便舒適的全棉柔巾。
現在,是時候開始準備給爸媽的春節禮物了, 全棉時代的“周期購”讓濃濃的思念化成關懷,在平日里也定期送達,心意如期而至。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