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如何延長職業壽命?
岡特·蘭堡,世界設計大師,與日本的福田繁雄、美國的西摩·切瓦斯特并稱為當代“世界三大平面設計大師”,三位平面設計教父可謂撐起了世界平面設計界的半壁江山。
岡特·蘭堡曾經犀利地說過“作為一名設計師,其設計的水平要不斷地提升,不要固守著一種風格,否則那將會走向死亡。”岡特·蘭堡在30年的職業生涯中,從未固守著同一種設計風格,在經歷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緊隨誕生新的創作風格。他的文化海報無不說明了蘭堡對待設計的熱忱態度,并已然超出了這些事件本身的定義。
在岡特·蘭堡設計的幾千幅海報里,都具有獨特的風格、視覺語言的魅力、表現形式的創造力,這些海報多次在國際藝術大展和雙年展上獲獎,并被多國博物館、大學以及文化機構收藏。
岡特·蘭堡出生在一個戰亂的時期,當時的德國正因為1937年希特勒的一個授意而進入了一個動蕩的戰爭年代。岡特·蘭堡正是伴隨著戰爭的槍彈聲、人們的哭喊聲以及歡呼聲成長起來。不平凡的人生經歷也為蘭堡的藝術生涯積累了豐富且珍貴的設計素材。
在設計中,岡特·蘭堡更加強調自我意識對生活的領悟,他的作品背后隱藏了更多傳統工藝和體力勞動的影子。蘭堡擅長用鄉村的形態,比如菜花、蒼蠅、土豆、胡蘿卜、蚯蚓等形態,這都源于他特殊的生活經歷。
在視覺效果上岡特·蘭堡更加追求視覺的震撼力,視覺之外,岡特·蘭堡力圖通過海報表達個人的藝術理想和意識觀念,并且把設計當成詩歌那樣創作,高度個人化、自由化,因此,岡特·蘭堡享有“德國的視覺詩人”的美譽。
岡特·蘭堡的海報設計風格是與時俱進的,它隨著時間的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處于動態變化中。概括起來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20世紀60年代一70年代的黑白繪畫海報時期、70年代一80年代的圖形攝影海報時期,90年代至今的符號圖形海報時期。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之前,繪畫藝術一直停留在傳統繪畫的形式上,印象主義的興起帶動了新繪畫的產生。這個時期的海報設計者使用了新繪畫的手段,在他們的海報設計作品中呈現了新繪畫的魅力,但是也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繪畫的手段。
蘭堡的造型手段是黑與白的對比,強烈的明度對比產生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黑與白,兩者互相滲透,從而營造了一種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藝術效果。
黑白色的組合相對于有彩色的運用更加具有難度,但是黑白的對比在視覺表現上更具有審美價值,有著超強的視覺沖擊力,黑與白共同創造的畫面意境,除了表現秩序性和結構性之外,它還是一種獨立性的語言特征。
蘭堡在1967年創作的戲劇海報《叔叔,叔叔》,整幅海報是由黑白色構成,人物臉被一個指紋所替代,指紋雖然與臉部五官同樣都是身份的識別與象征。但與臉部五官相比卻缺少了情感的溝通與交流,而缺少情感正是《叔叔,叔叔》這個劇作想要表達的含義,也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由卓別林執導、編劇和主演的電影《淘金記》,講述的是一個流浪漢從淘金到成為富翁并收獲愛情的故事。岡特·蘭堡為該劇創作的海報作品《淘金記》,用黑白繪畫的方式將卓別林這樣一位戲劇大師的表演展現的淋漓盡致,處于明度極端的黑與白組合更加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動作,達到了更加突出主題的效果。
1960年的奧斯卡·皮特森三重奏樂隊演出的招貼,在建筑物上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時的柱頭的裝飾,另外黑白兩色在他的這個設計里表現出的豐富層次,使黑白灰之間的關系得到很好的處理。
蘭堡有6年的時間為法蘭克福的一家戲院設計招貼,該劇院所有的招貼都要求是黑白色的,所以這一時期蘭堡的作品大都反映爵士工業的黑白畫。這項工作對蘭堡而言意義非凡,他不僅僅是完成了設計任務,而且由設計者一躍成為歐洲公認的“視覺詩人”。
進入20世紀70年代,岡特·蘭堡的海報創作手段開始從繪畫轉向攝影,蘭堡意識到攝影可以幫助設計記錄瞬間的靈感。是攝影把岡特·蘭堡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海報設計時代,而蘭堡也沒有留戀黑白海報時期的輝煌,轉而利用了攝影技術將具象與抽象、現實與虛幻間的穿插表現地淋漓盡致。
岡特·蘭堡在1978年為戲劇《奧賽羅》做了海報設計,設計背景是當時人們用上街游行的方式來反對商人們的投機行為,而政府動用警察用武力鎮壓游行的群眾。在這幅海報畫面中,鐵柵欄的后面是一塊即將被高價出售的地皮,而地皮之上曾是他們棲身的家園,處在海報畫面最前面的是被風吹破的柵欄,柵欄上是一張男人的臉,一雙空洞的眼睛使這張臉顯得很無助而悲傷。
岡特·蘭堡在1987年創作的文學海報《文學使者》,海報畫面由兩本交叉的書組合而成,它傳達了各種與書有關的反對意見:表示此書是已經是禁止出版,或者這本書有意義去出版,但是因為經濟或者政治因素而不能問世。
1988年的《反核海報》,令人驚訝的是海報上沒有出現與戰爭有關的槍林彈雨,而是一條似乎與戰爭無關的蚯蚓,“關注蚯蚓做什么呢?”
我們不妨可以想一下,被核污染的土地生命將無法存在。蘭堡用一條蚯蚓隱喻了生命存在的根本。岡特·蘭堡利用了圖形攝影的手段表現該幅海報主題,不僅感染了觀眾,同時也使得觀賞者體會到了圖形攝影藝術的應用價值和自我價值。
岡特·蘭堡在1988年創作的海報《南非雜志》,同樣是使用了圖形攝影語言的方式來表現海報設計主題。當觀賞者看到這幅海報設計作品時,第一視覺印象是鮮血,再次是被浸滿鮮血的紗布纏住的手掌,最后發現鮮血的形狀竟然是非洲的地形圖,海報圖形寓意人們正視非洲殘忍的社會狀態。
隨著“圖形攝影語言”概念在平面設計領域確立,攝影蒙太奇的表現方式被德國的一大批海報設計師采用。他們將攝影前期視覺形態的構建與營造視為重點,將海報作品的圖形創意的靈魂捕捉定在凝聚畫面的一瞬間,岡特·蘭堡就是這一大批設計師中的一員。
在海報設計中使用攝影蒙太奇,不但能有效地增強畫面的視覺韻律感,將單個的設計元素利用重復的構成形式強調了海報所要表達的主題,極大地提升了海報設計的訴求力,能給觀賞者心理上一種意想不到的感受。
海報設計中,一個圖形就是一個符號,它可以傳達一種觀念,海報設計中的圖形是視覺語言的符號化處理。在平面設計領域,圖形設計的風格最能體現設計師水平與風格。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平面設計師,首先他必須是一名優秀的圖形設計師,要有能把社會的事物及其變化濃縮成一種具有藝術概括性的視覺圖形符號的能力,然后將這種能力用于表現宗教、文化運動、經濟、政治的創造性藝術創作。
德國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所做的海報《玫瑰騎士》中的椅子,則是使用了符號化的圖形。
故事中,奧克塔維安是公爵夫人的情人,他男扮女裝卻意外的被奧克斯男爵相中,然后他代表自己向蘇菲傳達愛情的玫瑰騎士,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奧克塔維安在替男爵向蘇菲表達愛意的同時與蘇菲墜入愛河,如此“陰差陽錯”的情節使劇情跌宕起伏。
該幅海報設計作品中,蘭堡把兩把符號化的椅子連接在一起,營造了一種詭異的二維空間與三維空間交錯形成的矛盾空間,形成了空間悖論,傳達了歌劇主題中的“陰差陽錯”的主題。
戲劇《俄狄浦斯與俄爾迪克》海報向觀賞者描繪了一幅愛情悲劇的畫面。在戲劇中的兩位主人公俄爾迪克與俄狄浦斯有著既是現實中的情侶又是神話中的情侶的雙重身份。
相愛的兩個人即使面對面卻不能相互擁抱。蘭堡用線的元素表現迷宮結構的曲折迷離,從而將故事錯綜復雜的情節展現出來,單一線元素的重復,形象地暗示了劇中主人公愛情的曲折不平,將具象的形態抽象化,給人以想象、回味無窮的空間。
看完岡特·蘭堡不同時期的海報后,可以從不同的方向切入,看一看大師每幅優秀的海報設計,是如何向觀賞者講述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岡特·蘭堡在海報的創意中,隱喻是以一種形態暗指另一形態,從表面上看是對本源形態的描述,實則卻意圖對彼形態的理解和想象。
岡特·蘭堡的海報設計大多數是無字的海報,一部分的海報作品上使用的文字也是寥寥幾個單詞,而是將文字元素藝術化的處理成了圖形的形式。這種文字到圖形的轉化本身正是隱喻實現的過程。因為真正優秀的海報設計作品并不是依靠說明性的文字來實現的,而是應該使用具有隱喻性的文字。
岡特·蘭堡設計的系列招貼《熱情》《純潔》《嫉妒》在同一個形體上,用紅,黃,白不同的顏色來表達主題的性質和情感。色彩能夠影響視覺感受和情緒狀態,能夠寄托消費者的理想,使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
《香煙廣告》海報,是岡特·蘭堡應法國一家香煙品牌的邀請所創作的海報設計作品,海報圖形是一個叼著香煙的嘴唇。上嘴唇是嘴唇的本色紅色,下嘴唇是有悖常態的藍色,香煙的顏色是由白色、紅色和藍色構成的,這三種色是法國國旗的顏色,再加上黒色的背景,更加凸顯法蘭西風情。
1988年岡特·蘭堡為自己在法國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個人展設計的招貼。招貼中他把一本書進行分割,各個部分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這種形狀和色彩上的對比,使我們能直觀的感受到岡特·蘭堡作品風格的多元性。
岡特·蘭堡1995年創作的海報《號召和平》,詩意氛圍的營造依賴于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兩面性,紅色代表了熱情、溫暖,同時紅色也是鮮血的顏色,它也是革命的顏色。白色曲線勾勒出一個心的形狀,高度的概括營造出了詩的意境,似乎在訴說革命的鮮血會將原本也是紅色的心撕裂。
詩人,從文學定義上講,主要是通過詩歌創作來抒發情感,它的內容廣義上可以是頌揚祖國的大好山河,也可以是鞭笞社會中的丑惡或者是贊揚人世間的真善美,狹義上可以僅僅是表達個人的感情、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岡特·蘭堡的海報設計作品往往能走進觀賞者的內心深處,他運用其獨特的視覺語言,把觀賞者帶入到他神奇的藝術世界中去,以達到心靈上的共鳴。
岡特·蘭堡在為黑森州電視臺制作的一幅題為《夜之光》的文化海報,畫面營造了靜謐的氛圍,使人們在模糊的視線中不自覺地想到伯克林的“死亡之島”。
其創作的背景是,德國當時有許多年輕的知識份子因為政治的原因萬念俱灰之下,選擇去農村,就好像被關在一個滿是知識份子的“死亡島”上,如同監獄一樣,死氣沉沉,與世隔絕,但是詩意的點就在于那束光以及那束光在水中的倒影讓人看到了一絲希望,這是渴望自由的光。
與許多人描繪的羅曼蒂克的落日景象不同,岡特·蘭堡所要追求的是海報設計作品中詩的意境的營造。
岡特·蘭堡在1967年創作的海報作品《你的婚姻》,他用被切割之后重組的兩個蘋果暗喻了婚姻生活中難免會有磕磕絆絆,但是就像這兩個蘋果一樣,必須要磨去棱角,互相給對方空間,才能使得婚姻生活變得堅不可摧。
愛情與婚姻一樣,不是靠山盟海誓的支撐,而是靠實實在在的生活去鑄造的,蘭堡將一個微不足道的蘋果、這樣一個日常的形態與婚姻這個嚴肅的概念相提并論,無疑是建立在對日常形態的尊重之上的。
岡特·蘭堡在1980年創作的海報《哈姆萊特機器》,一名站在磚墻前面的男子,自己用手撕開了臉部的照片,后面露出來的仍然是磚墻,沒有一滴血卻展現了暴力的場面,很冷靜的表現了都市生活的暴力方面,在視覺上達到了吸引觀賞者注意力的效果。
設計的精華在于創新,設計者想充分引起受眾的關注,應該以嶄新的具有創造性的視覺語言來刺激視覺。要想打破受眾所熟悉的固有的語言形式法則,就必須從傳統的觀念中脫離出來,完全的創新并且多元發展。
岡特·蘭堡為S·費舍爾出版社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海報設計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組《書》的系列海報作品。
一本書被手自然地握住,懸于半空中,在光影的影響下,投下了陰影,從而創造了一種空間失重的錯覺,似乎在向觀賞者訴說,對知識的掌握才可以戰勝一切的設計理念。
—只手從書中伸出來,在寫“S·Fischer”(出版社的名稱)幾個字,也是故意混淆了二維空間和三維空間的錯視感,營造了一種神秘的氛圍,在光的運用上,似乎有一束光從書的內部發射出來,這束光像河水一樣將書的智慧流淌出來。
海報的聰明之處在于用到了光影的效果,書上面的燈泡完成了空間的轉換,這些書沉浸在這樣的光輝里,散發出神圣的光芒,通過巧妙的視覺之間的關聯,將書搖身一變成為了圣物。
《古典作家在希特勒統治時期的遭遇》是蘭堡先生 1983 年參與設計的文化海報,他生氣的時候撿起了掉在地上的東西,發現了很有趣的事,上面留下類似犯罪學特點的上千個指紋,于是則嘗試大膽利用這一效果來創作。
擰開了墨水瓶后好似發病一般地在用手指蘸上墨水在紙上胡亂的按壓,那是一本霍爾德林的詩集,霍爾德林的語言曾被納粹曲解,所以用這一有趣的做法來解讀作家在他特殊時期面對的復雜苦惱無奈的心情。
岡特·蘭堡在創作的過程中往往著力去追求平面之外的視覺震撼,蘭堡嘗試著通過同一元素的重復、密集來獲得張力的凸顯。
圖中,第一視覺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人群由遠而近,給人的感覺是海報畫面時刻都會把紙撐破,這種強大的視覺沖擊力是由小的,數量多而密集的人頭。數量只有一個的而且是大的書本強烈對比之下形成的,蘭堡模糊了書的封面與人群應該是垂直關系的幾何概念,而是將兩者處理成了渾然一體的效果。
作品里的基本元素按照錐形聚集的特征進行排列,形成了等腰三角形,在三角形的底邊呈向下運動的發射狀,使得整個畫面中的平面元素不再單調,讓人們的視線更加自然的鎖定在堆積疏密巧妙元素的聚集點,以此來獲得強烈的視角關注。
畫面中極具傾向性的張力是通過同一元素的環形密集形成的,反過來構成了以圓心為中心的發射狀的畫面,具有動感和迷幻感的特征。賦予了靜態畫面以動態的感覺,具有了運動的傾向性,似乎畫面里的圖案要沖出之外,整幅海報畫面除了具有張力之外也被賦予了生命力。一幅能有張力凸顯的海報設計作品必將是產生更強大的視覺沖擊力。
分割,意為分開、離開、隔離、分別之意。從空間的層面看,形與形的互不接觸,即形之間的空間隔離。
之所以說岡特·蘭堡的土豆是深度的分離,是因為蘭堡的《土豆》系列海報設計作品脫離了分割最表層的概念,蘭堡將平常的一個土豆先削皮,然后經過切割成兩塊、四塊或者更多塊,纏繞、上色,打破土豆原有的形態,新生成的輪廓線與色彩整合為全新的形態。
觀賞者似乎看到了一個個真實的、被深度分割然后著色的土豆立于紙張之上,這樣一個全新概念的土豆又將紙張分割成若干個區域,蘭堡巧妙地將這種原理運用到海報設計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
一個土豆經過了人為的分割后形成了相對比較生硬的輪廓線,但是又因為色彩的滲入、渲染成了若干個“部分”,一個“部分”越是努力的自我完善,它的特征就更加能融入到“整體”中。蘭堡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在他的海報作品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岡特·蘭堡在海報的創作中以他個人超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模型一個個從三維的空間搬進平面,用出人意料的圖形和大膽的色塊一次次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和驚嘆。那個時代的德國,蘭堡用一生的時間來實踐和堅持他的藝術道路,完成了許許多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是值得當今的我們學習和尊重的。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