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財稅行業數字化發展研究報告》: 財稅科技發展持續加大“油門”
導語:數字經濟的發展速度,比很多人想象得要快得多——這對很多行業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配套服務”,財稅行業經歷了典型的、而且烈度很大的結構性變化——如果多年未關注財稅行業而在今天突然將目光投向這里,你會發現“辦稅大廳+發票式”的傳統印象中的財稅行業,早已煥然一新。
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聯合高燈科技,推出了《2021財稅行業數字化發展研究報告》。報告詳細地解讀了財稅行業近年來發生的變化——科技正加大油門持續發力,改變著這個行業。財稅行業未來的發展速度,可能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同時,財稅體制改革也已進入深水區。而未來,數字經濟還會繼續高歌猛進,財稅行業未來還會發生怎樣的巨變,報告也提供了相應的推斷。稅收征管數字化已成定局,當前的財稅行業,已經全面走向了數字化,尤其是在稅收征管方面,表現得更為具體。
政策全力推動,科技化、數字化程度提升
今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就是要從“以票管稅”變為“以數治稅”。
在《意見》中,可以看到,“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關鍵詞高頻出現,并且,2021年建成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2025年基本實現發票全領域電子化、加強智能化稅收大數據分析等等,已經實實在在規定出了發展路線圖,財稅行業全面轉身科技化、數字化已經勢在必行。
“以數治稅”大量成功案例,效果已經顯現
從實際操作的角度看,《意見》提出的路線圖并無虛言——按照目前這個態勢發展下去,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財稅行業的科技化、數字化轉身,是勝券在握的。從《報告》里可以看到,發票電子化改革正在穩步推進,財稅行業正在有規律地加速實現“數字化變身”。而且,更智慧的稅務,也已經在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了。
舉個例子,國家稅務總局成都市稅務局和財稅科技公司高燈科技,共同推出了移動端發票服務系統“蓉票兒”。通過“蓉票兒”,商家可以完成掃碼開票、票種核定、企業涉稅數據查詢等等,管理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時辦事效率大大提升。而對于消費者,拿起手機就可以掃碼申請開票,3到5秒的時間,一個完整的開票過程就完成了。而且,餐飲、交通、燃氣、自來水這樣的公共服務也接進了“蓉票兒”,便利得很。
數字化,是解決當前財稅矛盾的唯一解法
對于解決數字經濟與稅收監管之間的矛盾來說,“把財稅也變得數字化”,幾乎是唯一的解決方案——這些矛盾本來就是由于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解鈴還須系鈴人”,最終也勢必要用數字化的手段來解決。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徹底改寫了商業交易的模式和體制。數字經濟時代的交易,呈現出與傳統交易截然不同的特征,無論是交易的方式,還是交易的速度、范圍、跨度、復雜度,都不是傳統線下交易所能比擬的,表現為更難追蹤、更難定位、更難定量、發生更有隨機性等等。凡此種種,都在讓監管的難度加大;納稅主體難確定、課稅對象界限模糊等問題也就接踵而來,現行稅收制度,正面臨巨大挑戰。
對于這些“新風險”,傳統的管理方式顯然力有不逮。第三方平臺的價值則凸顯了出來。
第三方平臺通過運用科技手段,“以數治稅”,不但可以更好彌合“合規傷痕”,而且還可以用數據提升“交易效率”。
《報告》里引用了一個典型例子,財稅科技公司高燈科技提出了“以數管稅”稅務征管解決方案,把“交易鑒證”當成整個數字經濟交易鏈條的核心,通過全電子化涉稅證據鏈的管理,將大數據和科技手段的力量發揮出來,將數字經濟發展與稅收監管之間的矛盾有效地“無縫彌合”。高燈科技以交易鑒證技術為核心的財稅服務生態正在逐漸成型,“有望為監管層和企業雙向賦能,在合規與企業高速發展之間尋找助力。”
而在日常的商業活動中,類似的案例也已比比皆是。例如數字商業查詢平臺,也是利用大數據和科技手段,幫助確立企業的可信性,給交易構建更加安全的環境。
與此同時,區塊鏈等新技術手段,也已經成為財稅科技領域的“新工具”,用來彌合“新風險”和傳統財稅管理模式之間的矛盾。云南省打造的“區塊鏈+電子發票”系統,已經面向云南全省近21萬定額票和通用機打發票企業用戶推廣使用。項目啟動后,可以明顯看到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應用,給自帶風險的納稅場景帶來的改善。
解放財稅行業,唯有主動求變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財稅行業的變革;反過來,財稅行業的變革與否,也對經濟的發展具有促進和制約作用。財稅唯有主動求變,才能不制約行業的發展。
票證管理的模式已經改變。雖然電子發票得到了全面推廣,但紙質發票仍然是主要賬務憑證。可是,新興的票證OCR等數字化手段,已經開始得到應用,也就是說,就連“紙質發票”本身也正在數字化。總體來看,票證管理的模式走向數字化這個事實,已不可逆。
行業合規的方式也已經改變。以往的合規方式比較復雜,效率低,無論是財稅機關還是個人,都搞得精疲力竭。而現在,憑借第三方企業提出的解決方案,移動互聯和云計算等科技手段進入了財稅領域,傳統非結構化的財稅數據開始得到了標準化處理,風控預警也已經數字化、自動化,“提心吊膽怕不合規”恐將成為歷史。
用工模式已經改變。財稅數字化,甚至對“新個體經濟”的繼續崛起都起到了助推作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靈活就業)自由職業者規模已達2億人,約占全國總勞動人口8億的25%——顯然,如此龐大的“靈工人群”,管理起來是很讓人頭疼。但是,在數字化時代,“新算力”的介入,讓即便是如此規模的數據,解決起來也舉重若輕。
財稅科技企業高燈科技提出的“交易鑒證技術”,正好派上用場。通過智能財稅SaaS系統定制方案,企業和自由職業者都各取所需,隨時可以在線解決問題。
這些技術手段的采用,顯然對解綁靈活用工,讓更多人獲得“生產力解放”有重要的助推作用。未來,也許“交易鑒證”不僅是財稅科技術語,對于國內市場遠程辦公、“漫游辦公”、“自動化工作流”的形成和發展,也將是一個重要的名詞。
稅收監管已經改變。自然人稅費服務與監管體系已經形成“數據集成+優質服務+提醒糾錯+依法查處”的特點,利用大數據,可以給納稅人實時精準地“畫一幅像”,從而可以精準掌握所有納稅人的特征和納稅情況,納稅監管不再是“捕捉空氣”的被動局面。而且,復雜的調查、耗盡人力精力和時間的監管過程也進了博物館,納稅監管的效率高了一大塊,納稅人的納稅遵從度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高速“踩油門”,打造“財稅新基建”
總體來看,財稅科技本就已經駛入“快車道”,而在構建起新的財稅管理體系之后,財稅行業更是相當于在高速公路上踩油門,整個行業都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當未來,財稅科技的“新基建”慢慢完善以后,基于數字化的多邊互信機制將建立起來,財稅行業將徹底進入自動化、智能化時代。
財稅科技已來到“智能化地帶”
目前,財稅科技正大踏步走在這條從傳統模式到數字化、自動化蛻變的路上,正快速接近“智能化應用階段”。數據顯示,自2016年至今,中國財稅科技行業發展規模從233億元上漲到1032億元——市場規模翻了近5倍,預期2021年行業規模將達1265億元——這說明,財稅科技賽道的熱度正在加速升溫,正處于迎來爆發點的前夜。
更多核心技術點及應用登場帶來新體驗。
目前,財稅科技領域正出現越來越多的核心技術點及應用。
比如說,5G網絡推廣普及——這讓線上“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成為可能。納稅人、繳費人從此可以“足不出戶”在線辦稅繳費。
從具體案例來說,高燈科技提供的“高燈云”,通過交易鑒證、風險識別、財稅組件與企服生態四個核心技術能力,在2020年已經助力全國115座城市19萬商家實現了業財稅融合發展。
通過報告,我們可以對未來的財稅領域發展狀況做出預測,并且似乎已經可以感受到未來的財稅新體驗可能會是怎樣的——全數字化、全智能化將構建起一個全新的財稅服務環境,“納稅主體”與“監管”之間,“面對面”的機會會越來越少,解決稅務問題瞬時化、自動化將成為新常態。未來,納稅人可能“根本感受不到納稅”,納稅的過程就已經結束了,且更為精準、更為實惠和方便。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