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如何應用奢侈品方法,成為全球最賺錢公司?
作者:林勇,首發:林勇奢侈學
導言:本文以簡要且系統思維,回顧總結蘋果公司的戰略方法。
顯然,蘋果應用的是奢侈品方法。盡管,蘋果并不在奢侈品市場。只有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
2021年世界五百強數據顯示,蘋果以574億美元高居利潤榜首,破2.5萬億美元市值刷新美國商業史。蘋果證明:橫跨奢侈品和大眾產品的界限有多難。蘋果的經營戰略,包含奢侈品方法應用于大眾市場的所有特點。
本文從發展周期,經營戰略、反向驗證3個視角,系統且簡要地總結。
盤點發展周期發現,奢侈品方法奠定了蘋果開局與勝局,中途力挽危局。
1970S:創造的開局,蘋果公司誕生于1976年,由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創建于加州。蘋果第一個產品是Apple I,1977年AppleⅡ出場,因用戶體驗和使用便捷,給人們帶來震撼。因面向大眾,開啟個人電腦革命。
Mac同時帶來革命,開機屏幕會出現微笑小人,引導用戶進入新世界。相比其他電腦屏幕出現的數字代碼,普通用戶無法理解。開局的蘋果,成為電腦世界的不速之客。
1980S:矛盾與沖突,盡管取得成功,但股東們看來,喬布斯太年輕不穩重,難以掌管一家上市公司。1983年,蘋果股東聘用百事可樂的二把手約翰斯卡利擔任CEO,計劃實施真正的營銷策略,挑戰IBM的老大地位。
很快,斯卡利和喬布斯的理念矛盾升級,二者之間的個人和戰略沖突,1985年喬布斯離開蘋果,給了斯卡利完全自由。
1990S:中途陷危局,1996~1997年,公司利潤很快下滑,戴爾在1997年的《財富》雜志中表示:最好辦法是關閉蘋果,把股東的錢還給他們。蘋果認為,收購喬布斯離開期間創辦的NEXT,才能重新請回喬布斯。
2000S:回歸迎勝局,喬布斯回歸后,仍使用他之前的策略,并適用于新環境。而后蘋果相繼推出iMac、iPod和iTunes,并最終推出iPhone,無論在技術還是利潤方面,在全球都大獲全勝。
在飽和的紅海市場中,2007年iPhone發布,仍使第五大道排起長隊,證明了喬布斯的智慧。2010年發布iPad,次年使蘋果成為紐交所第一股,擁有現金超過美國政府。
從經營管理整體分析,蘋果系統化應用奢侈品方法,于大眾市場取得斐然成就。
1. 象征夢想層面,首先是創造性夢想,有一個清晰目標,代表作是其營銷史上最偉大的廣告《1984》,打破IBM的市場權威。
2. 創始人精神,戲劇色彩的創始人,被替換又回歸,讓夢想更人性化。喬布斯回歸后的內部演講:Think Different(非同凡想),是廣告公司TBWA于1997年創作的口號。
3. 真實的傳奇故事,蘋果歷史是一部英雄傳奇,創始人被自己公司驅逐,被傳統營銷者取代,接著被召回,帶去新的生命力。
4. 販賣優越與身份,明顯的身份屬性,蘋果商標被貼于筆記本外殼,當作身份標簽,甚至有非蘋果使用者將其商標貼在電腦上。
5. 宗教式崇拜,極具集體文化,粉絲強烈追隨,會數小時解釋蘋果電腦如何不同,其美學設計和材料考究,如何超越其他品牌。
6. 設計師追隨,緊密的藝術關系,設計師是最忠實客戶和追隨者,并給予頂禮膜拜。
7. 美感驅動體驗,極簡設計風格,影響一個時代。為了美感,寧愿犧牲補貼費用,拒絕因特爾的標志粘貼,完全區隔其他電腦。
8. 藝術般創作,與愛馬仕合作的智能手表,由愛馬仕工匠制作的皮手環,蘋果工程師設計的表盤,兼具功能與優雅的創造性奇跡。
9. 手工藝精神,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和設計高級副總裁馬克紐森的對話,講述蘋果實驗室里的手工藝精神,機器與手工的關聯。
10. 極致個性化,iPod有數以千計的外殼供選擇,甚至有鱷魚皮和蟒皮材質,可按客戶的汽車型號提供個性iPod。
11. 創造稀有性,客戶排隊等一整夜,只為第一時間買到iPhone。最初每個國家僅授權一個通信運營商,定價遠高于競爭者,且不輕易降價,專利費占營業額30%。
12. 設置購買障礙,與顧客保持一定距離,曾邀請技術牛人和學霸加入創新,而iPhone和iTunes則封閉起來,試圖設置購買障礙,激發欲望控制需求。
13. 超級旗艦體驗,在地標商圈開設,大面積玻璃外墻造型,構成一座城市藝術品。店內細節考究,自由瀏覽不受打擾,需要咨詢時,店員又很熱情講解。
14. 塔尖的溝通策略,APPLE WATCH在VOGUE中國版封面推介,在康泰納仕國際奢侈品大會上,時尚大帝卡爾拉格斐的力推,如同給了一張出生證。
15. 無明星的廣告策略,從不請明星代言,廣告通常簡約大方,以產品為主導。不像其他品牌,依賴明星光環和流量。
16. 持續的人才布局,大批挖角奢侈品領域人才,深度執行奢侈品策略。代表有來自博柏利的高級副總裁Angela Ahrendts,來自圣羅蘭的特別項目副總裁Paul Deneve。
以上為蘋果的奢侈品方法代表,但不含一點:生產委托給富士康,及其負面新聞。因為奢侈品掌握全價值鏈,對生產絕對控制。
曾經嘗試脫離奢侈品方法,給蘋果帶來了反面效應,從而持續堅持應用。
蘋果手機在2007年進入市場,定價為599美元取得成功。然而,卻違反奢侈品方法的[漲價提高需求],短期驟降到399美元,擺在競品的同等位置。價格策略引起意外,證明在非奢侈品市場,使用奢侈品方法的難度。
百事出身的斯卡利,曾試圖讓蘋果退到傳統商業模式,結果失敗了。進一步證明:蘋果不僅是一個品牌,更是一個世界,擁有[人性化、用戶友好計算機]的最初夢想。同時證明,奢侈品方法,同樣適用于大眾市場。
案例也證明,未必要成為奢侈品,有必要學習奢侈品。不同看法,評論區見。如果有啟發,歡迎分享轉發。(圖來自網絡,侵刪。)
Reference:jean noel kapferer,advancesin luxury brand management ;daniel a langer,luxury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LVMH,company homepag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