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物流焦灼混戰(zhàn),順豐同城上市狂奔
近日,順豐同城已通過港交所聆訊,上市在即。這是繼去年達達登陸納斯達克之后,即時配送市場迎來的又一上市玩家。
從目前來看,盡管在諸多方面有短板,但順豐同城依然是賽道內“狂奔”速度最快的那個。短短2年,它便從一個剛實現獨立化運作的品牌,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即時配送服務商,綜合排名更是僅次于美團、餓了么。
毫無疑問,即將獲得上市“輸血”的順豐同城,必定會給即時配送市場帶來更大規(guī)模的廝殺。
因為對于老大哥順豐來說,同城急送是必須拿下的戰(zhàn)場。
兩年市占翻4倍,增速遠超行業(yè)
很多人喜歡拿順豐同城“一單虧一塊錢”來例證其面臨的挑戰(zhàn),但卻沒有看到,其實從成立到獨立再到上市,順豐同城的發(fā)展勢頭和增速,都遠超行業(yè)其他選手。
2016年,同城配送已經爆發(fā)完一波熱潮、開始進入了合并期:達達和京東到家合并,點我達拿到阿里融資,閃送宣布實現盈虧平衡,沃爾瑪投了新達達……而那一年,順豐才剛開始成立同城事業(yè)部。兩年后,“順豐同城急送”才正式涉足個人業(yè)務。
但到了2019年,“趕晚集”的順豐同城正式獨立化運營后,就開啟了狂奔的步伐。
2019年11月,順豐同城跑腿業(yè)務“幫我買”正式上線全國16個城市,同時發(fā)起“百城計劃”,加速向三、四線城市下沉和布局。
2020年5月,順豐試水“豐食”團餐外賣,希望能更進一步對餐飲供應鏈上游拓展。
到了今年的5月,順豐同城業(yè)務就已覆蓋全國超過1000個城市、53萬B端商家及1.26億C端用戶,平臺注冊的騎手超過280萬名。
根據順豐同城的招股書數據,順豐同城2018年-2020年的訂單總數分別為0.798億筆、2.1億筆和7.6億筆,復合年增長率為208.7%,遠超同期行業(yè)27.0%的復合年增速。
而今年僅用5個月,順豐同城便拿下了5.137億筆,同比增長151.2%。前五個月日均單量為340萬單。根據目前即時配送市場日均8000萬單體量來計算,順豐同城市占已達4.3%,相較2019年的1.2%翻了近4倍。
此外,順豐同城的虧損也持續(xù)收窄。今年前5個月,順豐同城收入達到30.46億元,凈虧損收窄至3.52億,毛利率至-0.9%,勢頭上即將轉盈利。而早于順豐上市的達達,上半年凈虧損擴大了83%。
在國內權威物流雜志《中國物流與采購》發(fā)布的“2020即時配送綜合排名TOP10”榜單中,順豐同城位列第三,僅次于美團、餓了么。
雖然順豐同城的日均單量僅為美團的十分之一,但這是由于順豐缺少自己的電商場景所致。隨著其市占率的迅速增長以及配送場景和商家的拓展,順豐同城無疑會成為即時配送賽道上無法忽視的新勢力。
率先打響品牌戰(zhàn),順豐同城打算“肉搏”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順豐同城不僅肩負著順豐面向未來新業(yè)務場景的任務、肩負著用戶和商戶對“快”的要求,更肩負著消費者對“順豐品牌”和“順豐品質”的期待。因此,無論是開拓市場還是鞏固護城河,品牌力都至關重要。
就像順豐同城CEO孫海金所說:“即時配送服務已經過了比拼時效性的階段,進入了比拼確定性的階段。商家和用戶已經意識到了獨立于商流的物流服務的重要性,也更愿意選擇那些重視用戶,且能提供專業(yè)、安全、放心的即時配送服務。”
為了將“專業(yè)、安全、放心”這些優(yōu)勢打出去,順豐同城進行了一系列的品牌升級動作。
917騎士節(jié)上,順豐同城官宣了logo升級、騎士關懷升級,前幾天又官宣了蘇炳添出任首位品牌代言人。三項升級舉措之后,順豐同城便開始大規(guī)模刷屏全國分眾電梯媒體,引爆4億城市主流人群,率先打響了即時配送賽道的品牌宣傳戰(zhàn)。
與過往所有商業(yè)大戰(zhàn)一樣,品牌在分眾上的宣傳大戰(zhàn)往往與市場動作相結合。大規(guī)模打廣告的同時,順豐同城也開啟了全國招商工作,打出輕資產、賦能升級、品牌保障等權益,吸引全國商戶。
前面說過,沒有自己的電商場景是順豐同城的“先天缺陷”,雖然它目前已經服務了麥當勞、必勝客、喜茶、天虹、海瀾之家等為代表的不同領域客戶,但跟背靠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的對手們相比,順豐同城還是戰(zhàn)力不足。因此,它急需大體量拓展商家,不斷強健自己的筋骨。
順豐同城的拓展之路分兩方面。
一方面,它率先抓住了分眾這個線下流量的重要入口,深入本地生活圈進行品牌宣傳,持續(xù)擴大影響力,并同步配合全國招商。另一方面,它也在積極尋求與微信合作,想要鏈接這個線下企業(yè)抓住用戶私域流量的關鍵接口。
如果成功拉通同城網絡,實現與順豐速運現有的全國快遞網絡的對接,順豐在快遞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又將再進一步。
這是不可放棄的布局,也注定將是一場避無可避的肉搏戰(zhàn)。因為線下反哺線上的零售增長空間,實在是太大了。
根據統(tǒng)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76.3%的消費品零售額仍由線下實體支撐。76.3%這個數字背后,是想要全渠道發(fā)展、體量龐大的線下商家,是不愿再坐等“人找貨”、而是希望主動出擊進行“貨找人”的品牌。
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王磊就曾表示:“線上流量紅利已到瓶頸,本地生活服務正在進入一個萬物到家的全新階段,與傳統(tǒng)電商相比,將會是一個更巨大的市場。”
但無論是多么不可估量的發(fā)展空間,最終的落地都要靠快遞員一單一單地配送,而這正是順豐同城們存在的價值。
開源節(jié)流+品牌出擊,順豐同城大有可為
對于順豐同城來說,獨立是把雙刃劍。
雖然沒有自己的電商場景讓它無法“自帶流量”,但獨立第三方的特征,恰恰又成為了它區(qū)別于其他即配平臺的優(yōu)勢。
一方面,第三方屬性決定了順豐同城與其他平臺之間不存在流量競爭,適配性更高、更容易獲客。CEO孫海金也曾表示,獨立屬性讓商超到家、生鮮電商、社區(qū)團購平臺更愿意與順豐同城進行合作,這讓其在B2C賽道的領先優(yōu)勢愈發(fā)明顯。
而從長遠來看,無論是抖音、快手這種開始進軍電商的流量巨頭,還是數量龐大的零售平臺,都需要一個脫離流量競爭關系的獨立第三方配送平臺的支持,順豐同城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第三方屬性可以將服務定義權交還給商家,以服務本身來進行收費。順豐同城更專業(yè)的配送服務矩陣,能更好地滿足商家需求,特別是那些重視服務品質與體驗的高客單價商家。
此外,隨著本地消費從餐飲外賣擴張至同城零售、近場電商、近場服務等領域,順豐同城覆蓋全品類全場景的多元化業(yè)務模式,也可讓其更快地抓住這些增量市場,迎來進一步增長。
盡管市場對順豐同城的獲客及成本略有擔憂,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擴展商家進行開源,通過提升效率、優(yōu)化成本進行節(jié)流,這些不是只有順豐同城才面臨的問題,而是即時配送行業(yè)所有玩家都必須通過的關卡。至少從其遠超行業(yè)的增長速度和不斷收窄的虧損來看,順豐同城的表現是合格的。
毫無疑問,在上市獲得輸血后,在其高舉高打的品牌戰(zhàn)略初見成效后,順豐同城會有更強勁的動力和更具想象力的發(fā)展空間。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