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文案句式,巧妙、動感又深刻!
作者:kuang13,首發(fā):文案包郵
最近蘋果文案老被吐槽,比如iPhone13 Pro的中文文案「強得很」,就被羅永浩吐槽“沒文化”。
這句文案好不好,先不予置評。但它的英文版本,其實還是有點意思的:
「Oh.So.Pro.」
它的獨到之處是在于用了一個文案技巧,我們通常稱之為“三列法”。
即三個字,三個短語,或三個句子,通過首/尾疊字的方式并列起來,就會在人的心里產(chǎn)生一種魔力。
例如蘋果這句“Oh.So.Pro.”,三個單詞的尾音都是O(音標:o?),三詞并列,讀起來巧妙而有氣勢。
相對應(yīng)的中文翻譯“強得很”,涵義沒問題,但可能沒有完全譯出英文文案的神韻來。
再看看其他常見的“三列法”口號文案。
比如:
奧運精神——更快,更高,更強!
李佳琪的——買它,買它,買它!
氣勢很震撼有沒有?
這種“三列法”的文案技巧,最早是由英國傳奇文案——阿爾弗雷多·馬爾坎托尼奧(Alfredo Marcantonio)提出的,這里我們簡稱“大A哥”。
在《偉大言說者》(Our Masters Voices)一書中,作者馬克斯·阿特金森(Max Atkinson)分析了自古以來偉大言說者常用的修辭。
經(jīng)驗老到的大A哥,從書上發(fā)現(xiàn)自己所熟知的所有文案技巧,其中讓他最為推崇的就是“三列法”。
至于這種文案手法為何這么有魔力,大A哥表示說不清道不明,就是感覺讀起來棒棒的。
他原話是這么說的:
“要我解釋,我不行,要我否證,我也不行。一而再,再而三,我總是發(fā)現(xiàn)兩句不適當,四句又太累贅。”
其實也不難解釋,首先我們可以把“三列法”文案分為兩種:
一種是把一句文案重復(fù)三次,技術(shù)含量不高;另一種是像“Oh.So.Pro.”這樣的首/尾疊音,需要一些巧思。
三列法文案之一:一句文案x3
例如給人加油打氣,我們會說“加油,加油,加油!”
還有丘吉爾的名言:“Never never never give in!”(永不,永不,永不屈服)。
這種簡單地重復(fù),氣勢有余,巧妙不足,寫起來門檻也不高,重復(fù)三遍即可。
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個引起注意的作用,例如全國清倉打折的統(tǒng)一開頭:好消息!好消息!好消息!。
另一方面是可以起到一個強調(diào)作用。
比如《讓子彈飛》里,張麻子說他來到鵝城只為辦三件事:公平,公平,還是他媽的公平!。
還有當年川老師的競選文案:Job Job Job(就業(yè),就業(yè),就業(yè)),針對的是當時美國連年下降的就業(yè)率。
再比如二戰(zhàn)時日本和美國發(fā)生的那次小摩擦——偷襲珍珠港,日軍成功后發(fā)回的電報密語就是“Tora Tora Tora(奇襲成功)”。
還包括幾年前的流行語:“XX,XX,XX,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沒別的,主要就是起一個引起注意和強調(diào)重點的作用。
三列法文案之二:首/尾疊音*3
這種文案之所以給人感覺氣勢強大又措詞精巧,憑借的就是“熟悉+陌生感”。
前后重復(fù)的句子朗朗上口,氣勢充足,并且還會帶來一種熟悉感;前后變化的句子涵義豐富,又可以給人帶來新鮮感。
如果把「重復(fù)」和「變化」合二為一,就會產(chǎn)生奇妙的化學反應(yīng)。
例如這種首/尾疊字的“三列法”文案,重復(fù)的韻律帶來強大的節(jié)奏,讀來虎虎生風;而變化的措詞又可以充實句義,整體給人一種巧妙而深刻的感覺,所謂熟悉又新鮮,金句吊炸天。
在這一類句子當中,最著名的當是凱撒的名言:
“我來到,我看見,我征服(拉丁語VENI VIDI VICI)。”
連續(xù)三個“我XX”,疊音氣勢如虹,然后“來到、看見、征服”語義層層遞進,一股王者之氣撲面而來。
由于這種語句可以迅速引起人們注意,所以常常被用在演說中。
比如這一類句子中第二著名的,就是馬克·安東尼在凱撒葬禮上的演說。
凱撒遭謀殺而死,在他的葬禮上,馬克·安東尼沖著一群擁擠吵雜的羅馬人說話無人理會,而當他說道:
“Friends,Romans,Countrymen,lend me your ears.”(朋友們、羅馬人、同胞們!請聽我說。)
那群人立刻就安靜了下來聽他說話。
再比如有著演講牛逼癥的丘吉爾,曾在“不列顛空戰(zhàn)”后的演講中說道:
“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在人類戰(zhàn)爭史上,從來也沒有一次像這樣,以如此少的兵力,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保護如此多的眾生。)
然后這種氣勢強烈又內(nèi)涵豐富的句式,天然適合作為宣傳口號來用,節(jié)奏韻律適合口口相傳,豐富的涵義又可以承載很多信息。
比如林肯的政治口號“民有,民治,民享”。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quán),民生”。
還有日本人氣漫畫《k》中的吠舞羅氏族的口號:
“No blood! No bone! No ash!”(“無血,無骨,無灰”意為將敵人消滅殆盡)
還有與之類似的一句NBA經(jīng)典解說詞:
No James,No Wade,No Problme!(沒有詹姆斯,沒有韋德,沒有問題!)
邁阿密熱火三巨頭之二詹姆斯、韋德雙雙缺陣,最終依靠波什的超神發(fā)揮贏得比賽,解說員忘情地喊出了這句話,當場就燃爆了。
再比如這句殺蟲劑的文案,也是氣勢滿滿又巧妙非常——
“The Roach,The Flea,The End.”(死蟑螂,死跳蚤,死光光)
“The End”是一個英語詞組,意為“結(jié)束/末日”;“The+名詞”則是特指。連續(xù)三個The 聽起來很有節(jié)奏,又代表不同涵義,前兩個“The”分別特指這個蟑螂(The Flea)和跳蚤(The Flea),最后“The End”一個轉(zhuǎn)折意為“全部死光”,死的很有節(jié)奏感了屬于是。
▼
這就是大A哥的“三列法”文案,一種看起來很巧妙,實操難度又很高的文案技巧。
然后就到了寫結(jié)尾的時候了。
大A哥曾經(jīng)分享過自己寫長篇文案結(jié)尾的方式,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就是用某種方式回應(yīng)開篇。
所以我們再回到開頭那句“Oh.So.Pro.”,怎么翻譯會更貼切一點呢?
蘋果香港的文案翻譯是:
“非常。Pro。”
蘋果臺灣的文案翻譯是:
“就。很。Pro。”
基本都是靠“句號”撐場面了。
之前見過一個翻譯版本是這樣寫的:
“臥。槽。叼。”(來源SocialMarketing)
和“Oh.So.Pro.”一樣三個字都是壓尾韻[o],而且同樣也是“語氣詞+形容詞”的格式,非常貼切了屬于是。
作者公眾號:文案包郵(ID:kol100)
轉(zhuǎn)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未經(jīng)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quán)必究。
本文禁止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授權(quán)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quán),侵權(quán)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