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輩子不會再打開品牌視頻了!視頻營銷真好玩~
最近很多品牌都發布了故事視頻,比如工銀萬事達奮斗信用卡X新世相、餓了么-外賣騎士、BeautyCam 美顏相機發起「膚色和平」活動等。
這些視頻都有一個共同點——播放時間至少一分鐘以上。
但在如今受眾時間碎片化的程度加深,注意力被無限分散,看十秒鐘都覺得久,那么這些數分鐘甚至10+分鐘的視頻廣告,對于品牌方到底有什么作用?
下面我先分享一下工銀萬事達奮斗信用卡X新世相的案例:
一個渴望成為職業演員的小北,在京打拼。
小北無人脈無資源,父母不支持,勸其回家結婚安定;舍友等白眼相看;導演編導只有一句“謝謝參與”……——針對信用卡的目標用戶,打造使用場景,發掘信用卡的使用需求。
但小北也要不斷學習,不斷試鏡——反映奮斗的主題,與萬事達奮斗信用卡主題吻合,為最后的植入作鋪墊。
但在這些苦澀焦慮的日子里,卻在一年中有365條每晚12點前準時送達的神秘的“糖一樣甜的”短信陪伴入睡,鼓勵繼續奮斗,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樣鋪墊“奮斗”的主題。
人生不就是做減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減掉其它的。——制造“短信究竟是誰發送”的懸念,吸引觀眾繼續往下看
終于,在一次“法國甜品女孩”的試鏡上,講述了自己的北漂故事:實現演員夢想前的焦慮、買不起喜歡衣服的焦慮、沒有找到喜歡的人的焦慮……雖然有焦慮,但也有晚安短信鼓勵奮斗的“甜”,這種“甜”才是人生中值得珍惜的甜。又是奮斗的一年之后,鏡頭一轉——
小北終于擺脫焦慮,實現了自己的演員夢想。此時,桌上的“萬事達奮斗卡”,就是“少一點焦慮的苦,多一點奮斗的甜”的最好見證,全劇終。——產品最后植入,在大團圓結局下,表明了萬事達卡的“奮斗”態度。
為此我翻了一下《消費者行為學》,然后再結合自己的一些想法。
品牌主發布視頻,最主要的作用我以為有幾點:
1、說得太對了,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就算沒有父母的幫助,沒有朋友的照顧,我也可以自己走下去的!)——讓受眾意識到產品所針對的問題的重要性與緊急性,讓受眾厭惡損失,看到問題可以解決的未來,減少對產品的不確定性。
2.原來市場上有這樣一個產品可以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奮斗路上不只有孤單的自己,還有“萬事達奮斗卡”!)——增加品牌&產品曝光,提高知名度
3.啊,還有優惠等,趕緊去買!——通過獎勵等促進購買轉化。
4.還真的像廣告那樣好用,趕緊推薦給朋友,也上知乎寫個回答!——說明使用場景,促進用戶轉發推薦,祈求10w+
以上是品牌方希望出現的效果,但這所有的一切,是建立在視頻成功被用戶播放or通過大眾討論讓受眾感知。
但同時,視頻其實也是一個廣告內容,要讓內容傳播出去,就要像一個廣告項目一樣的推廣。
而長視頻要成功觸達受眾,推廣視頻的媒介,對于廣告主是不可少的:
一、媒介傳播
1)KOL推薦:找準“雙微一抖”等目標用戶的受眾媒體,進行投放。
2)硬廣導流:與KOL推薦同理,找準目標媒體,用力砸錢即可。
二、社會主動討論——口碑/病毒傳播:
1.社會大眾主動討論or傳播,讓觀看過視頻的用戶,主動推薦到朋友(圈),產生裂變。
2.各媒體官方對內容進行報道與分享
所以,視頻/微電影營銷的關鍵,就是做出有傳播力的內容!
1)未有觀看過視頻的受眾,會因為媒介的推送而觀看;
2)觀看過視頻的受眾,會主動分享在社交網絡上。
而視頻需要有傳播力,私以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擊準目標受眾的需求,營造合適場景——圍繞產品與用戶的消費場景,創作視頻內容
2.節奏逐漸深入,制造懸念——講一個好故事
3.品牌方產品適當植入,拒絕硬廣——減少用戶抗拒度,讓受眾自然接受
4.開頭就要抓住眼球,無論是演員、音樂、情節、場景等——講一個好故事+1
5.參考泰國、日本等惡搞廣告——利用USP別出心裁,與眾不同
啊啊啊,希望繼續有好看的故事出現吧。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