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Wull,責編:吳小寶
天與空創意節走到了第三屆,天與空創始人楊燁炘也從第一位嘉賓變成了最后一位。
2021年的天與空創意節具有了更加鮮明的態度,在天與空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中,「創作者的最后盛宴」成為了2021的新Title。誠然,2021依舊是廣告營銷行業提心吊膽的一年,大到整個社會態勢,小到每一個具體的項目。疫情的常態化,時刻籠罩下的緊張環境為每一位創意人、營銷人制造著或大或小的困難。
立足于生存,還是竭力突破自我?時代變革,廣告是否具有新的使命?大眾文化向哪里去?如何與Z世代相處?向世界發問是每個創意人的本能,一些問題的答案也在2021年天與空創意節的三天內集中爆發。無論是藝術家、創意人,還是品牌方和營銷者,都在這三天聚焦天與空創意節。是的,我們都急需要一場盛會犒賞又一年智慧與汗水的付出,也需要那些毫無保留的真知灼見照亮未來的創意之路。
今年數英再次來到天與空創意節的現場,將三日的精彩紛呈,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話不多說,五幕大戲這就開場!
第一幕:矛盾
——矛盾是創意人用智慧與世界碰撞的日常,是內容的泉眼
所有做創意的人都無比同意自己的工作是“帶著鐐銬跳舞”,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商業目的和內容接受有著天然的矛盾;而對于創意內容來說,有無數新的發現就有無數蘊藏在其中的一對對矛盾。身為創意人,我們對于矛盾的理解一定要高出大眾一點點,“雞湯”一定是不好的嗎?我們要認為“網紅”是一個貶義詞嗎?并不盡然。
前互聯網時代的老版主,另辟蹊徑躋身創意屆,說得可全都是大實話:“夢想需要堅持嗎,都夢想了還需要堅持?那就別夢想了?!保皠撘饩褪菫榱俗儸F”,“我就是要取個不乙方的公司名字,因為不想再當乙方了”??粗豢孔V卻真實有料,介紹了“創意產業”最初提出是在工業革命來之前保護依靠個人智慧生存的失業人群。
BBDO馬吐蘭果然具有名不虛傳的美麗。她回顧了廣告行業曾經的輝煌與現在的落寞,正式就廣告人如今的地位提出了反思。從羅斯福曾經說“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到大眾認為廣告都是不好的東西。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是信息的奔涌嗎?
而勝加華sir的眼里則看到了創意與其他相關元素之間的矛盾,他認為讓創意走出局限的方式正是弱化創意本身,改變身為“創意人”的角度。有時候這個身份除了壓力之外,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好東西。所以,還是講故事吧。未來,創意人應該成為社交敘事大師。
聽完覺得很有道理,創意人得有四驅精神,才算達到豪華境界。
分享主題是《變與不變》的好旺角創始人張超,給我們帶來了一場當下最矛盾的熱點探討,元宇宙。廣告人喜歡造詞更喜歡詮釋詞,但不得不說,沒有這些新概念,你也真的到不了新大陸。
第二幕:情緒
——我們面對面共聚一堂的意義,不只在于一些道理,更在于一些情緒
情緒既是創意節現場最能從各個大咖身上直接感受到的,也是藍色光標CCO吳凡的演講主題。吳凡上臺包得嚴嚴實實,講到一半發現內里別有洞天,一身連衣裙???這視覺沖擊,現場直接emo了。
盡管分享很性情,但聽完確實才知道幾個藍標的經典case都是以人最根本的情緒為出發點的。
李瑋老師是真正的行為藝術家,用一生貫穿了“飛”這一主題,其實不用聽他說了什么,當你看到李瑋一頭【撞】進路邊的水坑、汽車擋風玻璃;懸浮在各種想象不到的空中時,你會發自內心地感到:創意人們還是太保守了!
電通臺北出過很多臺灣風格鮮明的,長情動人的好創意。周麗君老師因為疫情在臺灣連線現場。聽著周老師的分享,你會發現這種風格原來真的已經深入到每一句表達當中,你會感受到她是具有無比信念的廣告人。
勇敢是一種情緒,是一種貫穿創意始終的,與優秀相關的,不可或缺的情緒。相信在場創意人看到bangX創始人分享的這句話,都會在臺下內心激蕩。
現實中的情緒屏蔽或縮小,導致了互聯網上的放大或放肆。無二創始人陳雄亮在創意節現場提出了一個關于品牌的新概念,評牌。如何兜住大眾的情緒,往好的方向引導也是商業品牌在塑造營銷話題時需重點考慮的問題。
第三幕:身份
——說起自己是創意人,我常常會想我們應該怎樣做,做什么
有門合伙人童軍一上臺就用腦袋頂在了屏幕上,他表示自己“壓力很大”,這個動作希望大家可以“頂”住壓力,也是“頂”禮致敬。隨后就cue了“黃金大米”頂住壓力的楊燁炘老師(太有名就不科普了)。童軍將這個動作做到了更多美術館里,并分享了將這個動作逐步完善的每一個過程。
于是我們就在現場看到了很“頂”的童老師。他具有兩棲身份,既是行為藝術家,也是優秀創意人。另外,他也分享了商業廣告理應不忘真善美的底色,這也是很多人為了廣告前赴后繼的初衷。
因賽集團劉總是真的很逗,調侃藝術家和廣告人最大的區別在于藝術家把幾十噸的巨石吊在空中,廣告人P一下就完事兒了。緊接著又調侃楊燁炘從前沒灑黃金大米,是因為當時既“沒錢”也“沒病”。
歡笑之外,劉總把更多地真誠,放在了【作品】、【長期主義】這幾個關鍵詞下。創意已死,廣告業衰敗的話題近些年總是反復被提及,創意人呢,繼續逐夢,繼續逐夢,繼續逐夢。
莊健老師因疫情在臺灣沒有到場,一開始就吐槽起生活中各個領域的審美掉線和風格抄襲,提醒創意后輩提高自身的品味和審美。莊健老師比稿時喜歡先把現實擺在客戶面前,汽車廣告和酸奶廣告看上去竟然一模一樣,創意的價值又應該體現在哪里呢?在分享中,莊老師身體力行地證明了什么才是好廣告人(真的真的真的很兇很嚴格,像老師訓小孩子)。
莫康孫,在廣告業一定會被濃墨重彩的名字。他告訴我們,名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承載著這個人的人生故事。天與空創意節現場,莫老師就分享了17歲的老莫的故事。“我有時候可以為了畫畫幾天不睡覺,真的是很興奮啊?!?說到自己喜歡的事,現在的莫康孫和17歲的老莫沒有任何區別,他興奮、真誠毫無保留地和我們分享,幾十年前的手繪稿現在看來依然滾燙,那種瘋狂的熱愛無形中也滋養著他,讓他保持活力和青春。
在創意節間隙,我們也采訪了莫康孫,問到創意信仰是否被科學的進步所禁錮時,他卻表示對年輕人充滿信心,“既然你問出了這個問題,說明年輕人都知道,只是暫時還未放下一些現實的禁錮。時代在往前走,思想的喚醒終有時,我們無需過多擔心。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解題方式。”
“人類的共性,也不會改變?!?現在的莫康孫依舊保持著17歲莫康孫的心態,甚至還要更年輕。他告訴我們,“我覺得我現在只有幾歲。“創意人有時候也需要丟掉技術,回顧最初的童真?!?/p>
又回到BBDO馬吐蘭的分享,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有些emo,“造夢”和“廣告”這兩個詞語,已經多久沒有在你心中產生聯系了?
愿我們都繼續做廣告夢。等到真正被喚醒的那一天。
天與空的陳偉玲老師整場演講都很透露著情緒的力量,她每個觀點都與情感相關。這正透傳天與空創意節的意義,當創意人真的站在臺上,講述”創意就是創造美好回憶“、“品牌就是消費者腦海當中的記憶”,你能感受到分享的真誠。在天與空創意節的三天,也正是情緒的交換,是美好的記憶。
郭莉是學者出身,卻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呼吁?。。?!我們這代人理應揣著使命,去做一些事。在多元價值盛行的時代,給到一些真正可以深度思考的命題。
不是美術館的創始人,以無聊為出發點,分享了更無聊的藝術。菜市場藝術展、國際發呆大賽等.....商業之外,該有怎么樣的公共藝術呈現,大眾需要怎么樣的藝術?刁勇告訴我們答案就在我們工作之外的探索中。所以少加班,多生活。畢竟,創意,來源于生活。
第四幕:方法
——為了得到這幾句話,我們付出著全部職業生涯
朱敬一老師是深受年輕人喜歡的“跨界藝術家”,看完他的演講只覺得,為什么這個人這么“雞賊”。在《升一維,降一維》的分享中,他將自己的創作理念和如何火起來這兩件事,用自嘲的方式講出來,全程妙語連珠。不過,即便朱老師說自己到處“偷師學藝”,但能感受到,有更嚴肅的思考和突破在背后,只是今天他想快樂地講出來。
當然方法論的分享總歸是細致嚴肅的,如果說創意人和藝術家開拓著大家的思維方式,那營銷人、策略人們的干貨分享則彰顯著天與空創意節的質量。
劉清琳的出場一下子打破了策略的認知邊界,都說創意是門雜學,尤其創意人需要不斷擴容知識共同體,向外交朋友。廣告圈很小,想要破圈,你的認知先得破圈。
看了麥肯中國策略長這句話,策略這東西,想不重視都難!
艾特整合營銷創始人金霞,這一連串的問題,直接讓人蚌埠住了。
我學還不行嗎?
廣告人不能忘本。而取名字就是創意人的老本行之一。TOPic創始人陳聲雄帶來的取名大法,好聽、好記、好傳、好特別。
知識的積累,顯然是提升創意的不二法門。但知識之外的情商,也是不可忽視的行業秘鑰。華揚聯眾首席創意官從不同的角度,告知行業的術與道。你學廢了嗎?
第五幕:未來
——節日結束之后,未來即將到來
趙林娜從咨詢行業而來,咨詢本就是為未來價值而生的行業,而趙老師點出中國文化的實在性,一定程度阻礙了對未來的思考。中國是最重時效營銷和績效營銷的,所以思考未來就更顯得尤為重要。“未來觀”對于大家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人類對未來總是充滿焦慮,然而這并不代表我們真的對未來一無所知。在思考未來時,別忘了趙老師提醒的,先設定好時間尺度。
接下來兩位針對未來的觀點盡管各有側重,但都提到了“大數據”這個點,可謂是大咖所見略同。大數據究竟能給創意人帶來怎樣的未來誰也說不好,但討論讓人窺見一絲端倪。
天與空創意節除了離不開創意二字,更離不開【美】。無論是17歲的老莫,飛行的藝術家,進擊的書法,比丑的建筑,菜市場藝術,琉璃的光耀等...大家分享的事物之中,總是離不開審美。而無論平臺、品牌、廣告公司,都更有這個使命,去發現創造詮釋更多的美。一條的合伙人張晴,便從美的角度講述了一條公眾號的定位和發展,以及美對于這個時代的未來意義。
這是創意的節日,這里有創意人的笑與淚
“黃金大米”與“奇裝異服”
要問天與空創意節最出彩的嘉賓是哪位,實在各有千秋,但要問誰最快樂,相信到場的大家會毫不懷疑地想起某位“家喻戶曉”的藝術家,那楊燁炘老師在干嘛呢?
大咖們的分享干貨滿滿、嚴肅認真,而楊老師是來快樂的,這是我們的節日,是創意的節日,節日,一定要快樂。
這次天與空創意節玩起了“奇裝異服”,誰穿“奇裝異服”來,誰就能得到楊老師的一?!包S金大米”。話說在轟動全國之后,“金米楊”關于此次行為說得相當輕描淡寫:
“這下大家都知道珍惜糧食了吧哈哈哈!”
“你們也可以灑掉,浪費黃金也別浪費糧食啊哈哈!”
身穿奇裝異服,隨意出入創意節,還有黃金大米!慕了T.T
當然快樂了兩天之后,楊老師終于在最后一天走上了講臺,去年的題目還是一本正經的《社會大創意》,今年題目卻變成了《如何成為一個瘋子》!他以天與空精神病院為主題,將自己代入“精神病人”的角色,結合夸張生動幽默的行為藝術,自導自演的過程中講述了自己20次“發病”打造出的案例。別問,問就是完全契合主題,問就是全場笑瘋。
這位美女,要是你被綁架了,就眨眨眼!
“琉璃工房”與“世紀摯愛”
在2021年11月12日上午,天與空創意節的第一位嘉賓是“琉璃工房”的創始人楊惠姍老師。她既是臺灣地區電影界著名表演藝術家、曾經兩屆金馬獎的最佳女主角;她也是“琉璃工房”的創始人,與丈夫張毅導演燃燒大半生致力于琉璃藝術。
張毅導演在去年離世了,而這是楊老師第一次離開丈夫獨自上臺演講。每一次楊老師提到張毅,有一些情緒就在我們心中加重一分。終于我們在分享結束之后,流淚。這是一個有關創造、藝術、愛情、使命的故事,這是一種人的一生。
數英在創意節現場也有幸與楊惠姍老師進行了面對面的采訪,在談及【品牌】兩個字的時候,老師的眼里顯露得全是正念?!白銎放坪图兇馍a產品真的不一樣,要花更多的智慧和心力。如果一個品牌不正,它是走不長遠的?!?/p>
琉璃工房的產品就是文化,“有文化,才有尊嚴”是張毅導演給到琉璃工房的品牌生命力,也是給予楊惠姍老師繼續將琉璃工房,將中國文化帶給世界的無窮力量。在這里,文化、品牌相互交融,這里,真正讀懂了什么叫【文化品牌】。
在天與空的年歷下,新一輪的創意已經開始
整整三天創意節結束,26位嘉賓將海量的內容帶給參與天與空創意節的數萬線上線下的觀眾。這三天有太多的case、方法,態度和回憶。對于創意人們來說,一次創意節之后,有無數的收獲等待著消化吸收,行業發展的方向又明晰了一些,新一輪的創意時節已經開始。
前排是天與空四位創始人:肖坤、鄧斌、楊燁炘、黃海波
以現在為節點,在下一屆天與空創意節開始之前,中國廣告營銷界又將發生許多許多的故事,無數創意將依舊在中國大地上蓬勃而出。2021終將過去,創意人們也會再相聚,屆時又會是怎樣的光景?一定也會如今日一般璀璨吧。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