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東風起,分眾成兒童經濟線下主戰場
兒童經濟正在成長為最吸金的風口。
到2025年,0—14歲兒童將達到約2.72億人的峰值。這些“吸金獸”們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會伴隨著巨額支出。在中國,有80%的家庭兒童支出占總家庭支出的30%~50%,兒童消費市場每年約為3.9萬億元—5.9萬億元。
“三孩政策”出臺后,更是直接導致了各類嬰童品牌的股價暴漲,并引發了包括醫療、教育、母嬰、食品、房地產、汽車、娛樂等各方面的連鎖反應。
近一年來,兒童賽道各大品牌在宣傳營銷和搶占市場上的力度也不斷加大,線上刷屏社交平臺、線下霸屏分眾梯媒,不斷吸引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眼神”。
中國兒童消費市場,正式開始上演“東風破”。
奶粉行業賽道輪換,國內外品牌爭做寶寶口糧
作為寶寶的“口糧”,奶粉始終是最火熱的賽道。國產奶粉的龍頭代表飛鶴、伊利、君樂寶等品牌,憑借日益精進的產品質量和優秀的本土營銷策略,各自走出了自己的差異化道路。
飛鶴憑“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定位和更接近母乳成分的產品成為無數中國媽媽的新選擇;伊利打響了“中國專利配方”營銷第一槍,用科研實力強勢打造品牌IP;奶粉行業“顛覆者”君樂寶用高性價比產品切入市場,逐漸借“價優質優”的品牌定位占據市場一席之地;藍河則立足差異化綿羊奶,致力于打造高端奶粉新標桿。國產奶粉“抱團崛起,內部競爭”,正式結束了洋奶粉統治中國市場的時代。
另一方面,隨著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受阻等原因,2020年起,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的勢能減弱、集體陷入了“低增速”時代。惠氏走下神壇,雅培等進口品牌屢次因產品質量問題“翻車”,品牌信任度受到影響,中國奶粉市場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盡管在進口奶粉勢能下滑的情況下,依然有優秀品牌脫穎而出。比如皇家美素佳兒以30倍乳鐵蛋白作為優勢繼續加速出擊,貝拉米則憑借真有機迅速打開了中國市場。
在營銷上,國內外奶粉品牌也是各出奇兵。線上刷屏雙微一抖、小紅書、B站等年輕人重度沉浸的社交平臺,線下攜手代言人刷屏全國分眾電梯媒體,高頻觸達引爆主流人群。
盡管寶媽們選擇的標準各有不同、品牌的產品和定位各異,但在國產與進口品牌攻防交替之間,消費者對奶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也不斷倒逼著行業的繼續進步。
奶酪棒領域多強爭霸,兒童零食加碼布局
除了日常口糧,兒童零食領域也迅速起勢,最熱門的當屬奶酪棒這一細分品類。
從近兩年始終在電梯口魔音環繞的妙可藍多,到以0蔗糖殺入兒童奶酪棒市場的妙飛,加上乳業霸主伊利和進口品牌百吉福,號稱“千億兒童零食大單品”的奶酪棒市場徹底被炒熱。
從市占率來看,妙可藍多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領軍品牌,不僅在國產奶酪品牌中以82%的占比成為行業霸主,今年5月更是超越了百吉福正式成為行業第一。
面對國內4-6倍滲透空間的奶酪棒市場,各大品牌都在繼續擴大布局。新黑馬妙飛今年大規模投放分眾電梯廣告,正式開始“攪局”,掀起行業“0蔗糖”熱潮的同時,也讓奶酪棒領域的品牌之爭更加激烈。
除了細分的奶酪棒領域,兒童零食這個更寬廣的賽道競爭也日趨白熱化。良品鋪子、百草味、三只松鼠三大品牌紛紛開始布局兒童零食。良品鋪子上線“良品小食仙”,百草味推出了“童安安小朋友”系列,三只松鼠推出了子品牌“小鹿藍藍”,妙可藍多和babycare等品牌也紛紛開始搶灘。
為了滿足90后、95后“成分黨”父母的要求,兒童零食行業在工藝和產品方面積極創新,出現了兒童餅干、牛奶、果凍、蝦片、溶豆等多種品類,力爭做到無添加,同時能補充奶粉、輔食之外寶寶所需的營養。為了讓小朋友們吃得健康多樣,各大品牌可謂絞盡腦汁。
在今年的618大促中,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平臺甚至都為兒童零食預留了專門的館區。中國的2.5億兒童,正在“吃出”一個千億級的零食賽道。
服飾用品齊上陣,兒童品牌扎堆梯媒搶奪市場
光有吃喝還不行,孩子們的穿衣、學習和娛樂也同樣重要。如果你上下班經常看到分眾的電梯廣告,就會發現,今年兒童賽道的品牌可謂扎堆宣傳。從老巨頭到新玩家,各個兒童品牌紛紛瞄準主流消費客群,展開了激烈的心智爭奪戰。
“國內童裝行業第一品牌”巴拉巴拉,快速排汗干爽、避免孩子著涼的小藍象內衣,以及嬰幼兒恒溫睡袋ibaby,均在童裝領域各有建樹。它們瞄準0-14歲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意圖在各自的賽道成為寶媽們的第一選擇。
此外,巨頭步步高以小天才電話手表和家教機切入市場,黑白調課桌和小屁孩日記以學習和閱讀入局,具有“曼哈頓名流家庭首選的母嬰護膚品牌”之稱的安唯伊,則以兒童洗護進軍中國市場。品牌們替父母“操心”著孩子的安全、學習、社交和日常生活,同時在分眾梯媒上展開激烈的營銷大戰,通過引爆主流人群努力將品牌與品類畫上等號。
萬億市場東風起,分眾成兒童經濟線下主戰場
毫無疑問,三孩政策正在加速著兒童經濟熱潮的到來。品牌如何借萬億市場東風,在細分賽道里率先出現并持續領跑,成為所有玩家的課題。
根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家長的消費需求呈現明顯差異:嬰幼兒消費同時涵蓋寶寶和產婦,且使用周期短、功能性強,在產品和品牌選擇上更多具有人群針對性;學齡前兒童父母消費在玩具上的傾向較高,充分滿足該階段小孩玩耍的需要,品牌選擇上開始傾向全用戶性品牌;而隨著孩子學習成長等各方面需求的豐富,母嬰類消費多集中在穿戴上,品牌選擇也更多為全用戶性品牌。
這些需求差異讓兒童經濟大賽道呈現出多維細分的特征——有專注0-3歲的母嬰品牌,有主打6-12歲大齡兒童消費品的企業,也有全品類的玩家。但基本上,大部分企業選擇“垂直縱深切入”,通過精準定位用戶人群、深入分析家長需求,以差異化優勢進行行業突圍。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正在發展的萬億市場,目前大部分細分賽道還沒有絕對占領用戶心智的頭部品牌。這就給了眾多新玩家極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讓消費者心智爭奪戰愈發激烈。
從今年的行業發展來看,越來越多的兒童賽道玩家開始重視品牌宣傳和建設,通過“雙微一抖一分眾”的戰略打法進行全渠道營銷布局。線上以雙微B站小抖快為主要平臺,線下則以分眾梯媒為主戰場。
特別是隨著線上紅利的消失、流量成本高企,兒童品牌紛紛開始加大在線下梯媒的布局。根據行業數據顯示,分眾傳媒通過深入城市主流人群每天必經的生活場景,能夠有效觸達4億人群和60%的中產人群,是一個兼具廣覆蓋和高頻觸達屬性的主流媒體,不僅是當下極具引爆效應的“規模化精準”媒介,更是生活服務消費中核心的“場景觸發按鈕”。“霸屏分眾成主流”,已經日漸成為各行業邁向細分賽道霸主地位的必然戰略選擇。
身處萬億兒童經濟藍海,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垂類領域,不斷拓展掘金之路。而隨著90后、95后成為父母,其消費習慣讓兒童需求趨于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潮流化,這就要求品牌不僅要具備功能性、趣味性甚至親子互動性,還要在情感體驗和品牌附加值上滿足挑剔的年輕父母。
也因此,產品力之外,品牌對父母的情感鏈接變得愈發重要,品牌的形象樹立和品牌力打造或將成為取勝關鍵。這將加速著整個行業的體制革新,也讓兒童賽道的品牌戰爭全面升級。進入競爭新時代,率先占領并牢牢鞏固顧客心智的品牌,才能成為市場真正的贏家,才能邁向無限的商業價值和廣闊的增量空間。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