摁下消費者腦中的“購買按鈕”,需要做對這三點!
在媒介環境日益復雜的當代社會,消費者每天暴露在數以千記的廣告中。他們就像行駛在一架“信息高速公路上”,迎面撞來的是五光十色的廣告,大部分信息都如浮光掠影,無法在他們腦中留下任何印象。
與此同時,消費者的決策鏈路也變得日趨復雜。消費者到底是在哪一瞬間,下定決心購買一件商品的?到底是哪些因素,摁下了他們大腦中的“購買按鈕”?這篇文章就將和你分享三種促進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要素。
1·診斷痛點,瞄準購買欲的靶心
找到真正的痛點,并不容易。很多時候,營銷人費盡口舌描述的,只不過是浮于表面的偽痛點。
就像人們購買報警器,不是因為它的警報聲多么嘹亮,也不是因為它的材質多么耐用。用戶真正的痛點,是對未知危險的恐懼。
美國安全和保護公司布林克(Brink’s)曾拍攝過一個報警器廣告,內容被媒體總結為“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大多數男人都想殺了你”。
廣告片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二十二歲的單身女性正在家準備練習瑜伽,忽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可疑聲響;十幾歲的女孩夜晚獨自在家,聽到樓下有鑰匙開門的聲音;一個正在做晚餐的母親,孩子正在院子里玩耍,她沒發現有個黑影正埋伏在附近……
這樣的廣告有點危言聳聽,但效果卻是明顯的——該報警器的銷量在一年中驚人地上漲了10%,這一年的犯罪率也下降了。布林克的廣告片之所以取得了成功,就是因為它診斷出了用戶真正的痛點——對未知危險的恐懼。
《超市里的原始人》一書中曾提及:市場營銷人員知道,他們賣出去的并不是牛排,而是牛排發出的“嘶嘶”聲,因為“嘶嘶”聲能帶來高額的利潤,而牛排本身只不過是每一個屠夫都在銷售的低利潤普通商品罷了。
真正的痛點需要挖掘,有時就連用戶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要求營銷人有超強的洞察力,能結合自身專業經驗和對用戶需求的分析,準確地診斷出用戶的痛點。
2003年,丹麥玩具公司“樂高”銷售額同比下降30%,2004年銷售額又下降10%,公司面臨破產的危機。樂高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一個結論:未來的幾代人會對樂高失去興趣,因為這些年輕人生活在數字時代,他們追求“即時滿足”,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耐心玩樂高。
為此,樂高開始放下核心產品積木,開始發展主題公園、兒童服飾等業務,同時考慮到未來年輕人的特質,他們決定制造大塊積木,以降低搭建樂高積木的難度和耗時。
這一策略并沒有提升樂高的銷量,轉機發生在2004年初。樂高團隊在德國一個中型城市見到一位11歲的德國男孩,他是樂高迷,也是滑板愛好者。當被問及最喜歡的一樣東西時,男孩指向一雙破舊的阿迪達斯運動鞋,他認為正是這鞋幫磨壞、鞋跟磨平的鞋,能證明他是一位最棒的滑板運動員。
樂高團隊忽然意識到,當一個孩子想在同齡人中獲得存在感和優越感,他的真實痛點就在于掌握一項高超并且有一定難度的技能——無論是滑板技術,還是拼樂高的技術,只要他們認為值得投入,就會愿意在上面花時間。
有了這個認知之后,樂高公司重新把積木尺寸恢復原貌,甚至開始增加更多的小塊積木,并且更注重細節,安裝手冊更精確,讓游戲更有難度。樂高通過細小顆粒的積木向用戶傳遞一個信息:掌握技巧,克服困難。這,才是人們玩樂高的真正想要獲得的東西。
2·加大信息“對比度”,吸引“媒介零食者”
在信息過載、媒介形式多樣化的當下,消費者就是一個個“媒介零食者”(Media Snacker)。他們在不同的媒介渠道上只會停留很短的時間,很少像吃“正餐”那樣拿出整塊的時間去消費內容,攝入信息對他們來說更像是在“吃零食”。
在這樣的用戶習慣之下,讓內容變得和其他內容不一樣,就變得格外重要。提升內容的對比度,是吸引用戶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對比”是引起用戶注意的捷徑,也是幫助用戶處理信息的“燃料”。強烈的對比可以助推消費者做出決策,讓他們意識到一個產品和競品對比起來的優勢所在。
每個消費者都有一個感覺閾值(sensorythresholds),它是一個臨界點,只有那些超過臨界點的刺激,才能讓消費者注意到并產生記憶。
如果要給一個寵物品牌做廣告,你會怎么做?在海報、視頻里展示毛茸茸、軟乎乎的貓狗萌物,展現它們悠然快樂的生活狀態?大部分寵物品牌都是從人類的視角,去觀察寵物的狀態。但是“衛仕”在今年5月推出了一只不一樣的宣傳片。
“衛仕”邀請演員胡歌扮演了一只16歲的橘貓,從一只貓的視角體現寵物對主人的依戀和愛意。主人出門上班前,橘貓按住他的衣服不放,還假裝吐毛引起他的注意;主人下班后,橘貓發現他身上有其他貓留下的毛,便開始吃醋;主人工作時,橘貓會故意搗亂,希望主人可以陪伴自己……
在橘貓與主人相處的生活場景中,植入了“衛仕”化毛球片、貓用卵磷脂、貓多維片三款產品的功能,并傳遞了衛仕“守護寵物,尊重寵物”的品牌主張,在大量的寵物用品廣告中,因為鮮明的反差感,讓人記憶深刻,有的用戶表示自己被感動到,也有用戶表示被胡歌扮演的一米八猛男大貓驚嚇到。
3·建立信任,拆掉用戶心智中的防御之墻
消費者對廣告抱有天然的抵觸心理,即使一個廣告內容已經找準了用戶痛點,并且利用“反差”成功地贏得了用戶注意力,它也不一定能真正說服用戶,引發他們的消費行為。
只有建立足夠的信任感,拆掉用戶心智中的防御之墻,才能順利推動購買決策。要怎么做,才能獲得用戶的信任呢?細節、數據和權威背書是有效的三種方法。
1.細節的力量
細節是建立可信度的重要武器。全世界的優秀小說家都知道細節的重要性,并且在努力打磨自己的細節掌控力,因為他們知道,只有生動而豐富的細節,才會讓觀眾相信他們書中講述的故事,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代入感和沉浸感。
對于消費者而言,一則充滿細節的廣告內容,可以側面反映出品牌方對專業知識掌握的全面度,讓用戶更容易產生信任感。
比如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為勞斯萊斯汽車寫過一句文案標題,“在時速60英里時,這款新的勞斯萊斯汽車上最大的噪音來自電子鐘”,他抓住了車內電子鐘聲響的這一細節,凸顯出萊斯萊斯在行駛時的安靜。
甲殼蟲汽車的經典廣告文案,也擅長用細節獲取用戶信任:
他看來或許不太起眼,但是在平凡的外表之下,
卻有一具生氣勃勃的冷氣式引擎。
它不會過熱而毀了你的活塞環;
它不會結凍,而毀了你的一生。
它位于汽車后部,讓后輪承重,可以在雪地和沙地上傳動良好,
讓你每加侖汽油大約可跑29里。
不久,你將由衷欣賞VW的一切,甚至愛上它的樣子。
你發現它的空間足以容下任何人的腿;
它的高度足以容下任何人的頭——甚至戴帽子都行。
(車門是密不透風的,最好一上車你就打開一扇車窗。)
樸實、不耀眼的輪子采用四輪獨立懸掛,
當碰撞造成一個輪子跳動時,其他輪子不會跟著跳動。
只要你買下VW,它就就變價值1585元的東西。
丑陋并未增加車子的任何費用。
這正是它的美。
這段廣告文案為消費者呈現了甲殼蟲汽車的諸多細節,通過細節解釋了甲殼蟲汽車的各種優勢。
它的冷氣式引擎不會燒毀活塞環,也不會凍結,因為引擎位于汽車后部,可以讓它在雪地和沙地上暢行。甲殼蟲還很省油、空間大、車輪采用四輪獨立懸掛……并且,這些細節不會讓消費者多花錢,甲殼蟲是實用又實惠的。充滿細節的描述,讓消費者對甲殼蟲汽車生產方的專業度有了認知,從而更容易建立起信任感,從而打開自己的錢袋。
2.人性尺度之內的數據
客觀的數據,向來可以有力增強用戶的信任感。但是比起空泛、宏觀的大數據,那些在“人性尺度”之內的數據——也就是把數據放置在用戶日常的語境和理解范圍之內,更容易讓用戶產生明顯的感知和信任。
在《讓創意更有黏性》一書中,作者列舉過兩個表述:
表述一
科學家最近計算一項重要物理極限達到了驚人的準確度。為了說明這種精確度,請設想從太陽扔一塊石頭到地球并能正中目標,誤差小于1/3英里。
表述二
科學家最近計算一項重要物理極限達到了驚人的準確度。為了說明這種精確度,請設想從紐約扔一塊石頭到洛杉磯并能正中目標,誤差小于2/3英里。
這兩段描述,你覺得哪段更精準?在調查中,有83%的受訪者認為表述二中的“從紐約扔石頭到洛杉磯并正中目標”的描述更精準,但其實,這兩段描述的精準度是一樣的。
之所以大家會覺得表述二更精準,就是因為它更符合“人性尺度”原則,大家對從紐約到洛杉磯的大致距離是有認知的,這個距離對大家而言是相對具體的,但是對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大部分人卻只會感到抽象和模糊。
3.尋找背書
來自專業人士、或者用戶信賴的人(如家人、朋友)的信息,往往自帶天然信任感,因為這些人能為產品提供可靠的背書。在年輕人群中,“明星同款”擁有帶貨魔力,也是因為有明星對產品有背書的緣故。
值得注意的是,當代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已經不再迷信“權威”的背書,他們反而更容易信任和他們處于同一處境的“素人”。美團曾經推出過一組主打“省錢”主題的海報,海報選取了一組來自平臺的用戶,分享他們的省錢心得。
比如一對老年閨蜜用5顆萵筍的錢在美團搶到了5星級酒店下午茶,一對初次見面的男女用美團的滿減紅包換來美術館的半天相處時間,年輕女孩用美團團購的寵物SPA券把收養的流浪貓寵成全家的“主子”,這些普通用戶在美團上的省錢故事,更能引發消費者的共鳴,學會在美團上省錢的妙招。
結語
當下,消費者對廣告越來越缺乏耐心,他們對營銷的戒備心也越來越強。如何準確而快速地“診斷”出用戶的痛點,利用具有強烈特色和反差的內容捕獲他們的注意力,通過富有細節、數據的內容獲取他們的信任,是每一個營銷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這個雙11,你做好摁下用戶腦中“購買按鈕”的準備了嗎?
更多干貨內容,歡迎關注“烏瑪小曼”公眾號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