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營銷系列觀察| “新政” 之下的飯圈追星現狀
目錄
1. 飯圈到底是什么樣的運作模式?
2. 新政想要改變什么?
3. 新政后,飯圈行為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注:以下所提到的示例不代表任何指向,圖片僅為示例參考,文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具備其他真實意義。
“流量為王的時代”這句話已經伴隨著飯圈多年,同時“天下苦飯圈久矣”,飯圈在不少人的心中都是負面的,控評,打榜,反黑的固定操作,讓不少路人感嘆無法發表自己最真實的言論,更加沒有辦法在媒體平臺上對流量明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這一切,難道都來自于“飯圈文化”嗎?
1. 飯圈到底是什么樣的運作模式?
說的通俗點,飯圈就像一個有規模的公司,不僅有前臺的門面(追任何活動的站姐)也有很給力的后臺部門(數據支持)。和職場一樣,飯圈的粉絲們都各司其職,職能部門劃分的不同也直接影響著每個粉絲的追星觀。從上到下,都是一套規范的模式操作,就像是打工人每天上班必打卡一樣,粉絲也是每天必做任務打卡(見圖一)。
(來源:微博,某頂流粉絲的微博日常打卡頁面截圖)
2010年以前的飯圈主陣地都在QQ群,后來逐漸轉移到了微博上,現在微博上也出現了不同任務,分門別類的微博群(見圖二)。每個微博群當中,都會有3-4個管理員,管理員每周都會布置這一周的工作,比如本周主要控評微博,本周主要投票的榜單,本周主要反黑的賬號等等。而接到任務的粉絲就會每天完成任務并在群里打卡。也有審核的管理員,每天都會檢查大家完成的任務,如果超過3次以上沒有完成任務,則會被踢出任務群。
圖二
(來源:微博,某頂流粉絲的粉絲群截圖)
流量明星的飯圈都會分為這幾個“部門”:文案策劃部,打投控評部,美工視頻部,前線應援部以及一些獨立的職能部門,包括財務,管理等等。每個部門都在飯圈的歷史文化中形成了獨有的任務。例如,在一位流量明星即將上映的電影前,首先,文案策劃部需要寫好一些控評的文案給到數據組;剪輯組則根據這位流量明星以往出演過的角色剪出一個偽預告片;應援組則根據不同城市的影院,包場支持這位流量明星。
所以,當我們在電影上映第一天的時候,看到的一些高評分以及很精美的評價都是粉絲提前寫好的,也就是粉絲在沒有觀看過這些電影之前久已經寫好的文案。再經過數據組在各個平臺的控評下,粉絲包場的高票房下,形成了這位流量藝人演技好,票房高的“假象”(見圖三)。
圖三
(來源:微博,某流量藝人粉絲包場記錄截圖)
2.新政想要改變什么?
長期沉迷在飯圈里面的群體,通常是年紀比較小或者心里不成熟的,容易被帶動情緒,同時也容易被錯誤的價值觀導向所引導。一方面是因為高高在上的偶像人設總是帶著光環,他們從不去相信光環背后的“黑暗”,活在偶像的光環下。另一方面,粉絲群的日常交流以及沉迷的態度,更加無法涉足現實的世界。如果想要徹底解決“飯圈”亂象,不能光靠一方的力量,需要各方的聯合治理與打擊,監管部門的強效監管,各個媒體平臺的強力約束,明星個人的自我管控和粉絲的自制力。這些環節缺一不可。
因為整頓“飯圈”,并不僅僅是整頓飯圈的底層—粉絲,粉絲是金字塔最底層,頭部如果不做處理,底層不會散開,因為粉絲里總有一群盲目追星的忠實維護者。而是“飯圈”背后一套的產業鏈,明星要自律,平臺要盡職,粉絲要理性,社會要參與,法律要出手。
新政實施以來,已經清理了不少負面有害信息,包括處置違規賬號,強制清退違法亂紀藝人的微博超話,甚至是微博賬號。8月23日,因大規模互撕謾罵,趙麗穎粉絲群多個官微賬號被禁言,其中包括有259萬粉絲的“趙麗穎全球粉絲后援會”,擁有200萬粉絲的趙麗穎超話粉絲大咖“胖穎飛刀”等。這是今年以來首個因“互撕”遭大規模禁言的粉絲群體。一夜之間,某頂流微博賬號,微博話題,微博群,包括涉及到的作品已經被強制關閉和刪除。(見圖四)。
圖四
(來源:新浪娛樂官微,有關于刪除涉事藝人內容的微博發布)
3.新政后,飯圈行為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官宣代言—新政之前
以往,品牌在官宣藝人代言之前,都會或多或少的聯系大粉,提前告知官宣之前,讓粉絲提前做數據。同時,也會做一些解鎖福利等活動,例如,解鎖多少銷量即可增加簽名照等福利。大粉在得到品牌“通知”之后,則會隱晦告知粉絲(見圖四)。官宣當天,粉絲會根據自家藝人微博或者品牌官宣微博進行轉評贊,也會相應的“做”一些數據(見圖五),才不讓自己藝人的數據比過之前官宣的代言人。而這些數據則是百萬+,也就是后來官媒說的“注水數據”。這些數據通過專門的黃牛來進行操作,每個數據都有自己精準的報價。第一次與黃牛電話溝通中,他說道:“我已經做這個數據好幾年了,每天都有成百單做,我的信用很可靠,你放心給我做吧,數據30s之內就可以做完。”
圖四
(來源:某頂流大粉微博截圖)
圖五
(來源:黃牛刷數據價格聊天記錄截圖)
(來源:某明星微博代言數據百萬+截圖)
官宣代言—新政之后
九月初,微博發布了《明星經紀公司和官方粉絲團社區行為指南(試行)》,反對一切無底線追星、消費攀比、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現象,呼吁明星及其經紀公司對粉絲團體負有積極的導向責任。“注水數據”被官媒批評之后,品牌官宣代言的微博數據變成了十萬+,不僅如此,粉絲也不開始集中曬單(見圖六),品牌也很少開始做解鎖福利等引導粉絲購買的行為。近日,流量藝人官宣的微博數據也處于平緩狀態,粉絲已不在主動的“刷”數據,而是讓數據保持在了一個平穩的水平,看起來更加真實(圖七/圖八/圖九)。
圖六
(來源:某頂流大粉微博截圖)
圖七
(來源:某明星微博代言數據截圖)
圖八
(來源:某明星微博代言數據截圖)
圖九
(來源:某明星微博代言數據截圖)
大粉也開始逐漸引導粉絲下單,由微博的大平臺轉為,粉絲的心態已逐漸從“讓大眾看到我們”變成“讓品牌爸爸看到我們”。于是,評價也成為了粉絲的主戰場,買光?實物評價也變成了明星官宣代言后,粉絲第一要務(見下圖)。
(以上都來源于某些品牌銷量第一評價截圖)
而平日里飯圈的這些數據女工們,手里握著50多個微博小號,這些原本用來給偶像打投控評的小號恐怕也沒有能夠再次使用的機會了。而飯圈女工們一時間看到通知后,竟不知道自己還能為偶像做些什么。內娛的流量為王時代,是要被宣告終結了嗎?不僅僅是微博,是涉及到跟明星相關的榜單平臺都迅速做出了響應,關掉榜單,不再進行類似的榜單評選。在許多飯圈女工的認知里,如果自己的偶像在各類榜單前幾位查無此人,就意味著自己的偶像人氣低、沒粉絲,進一步說就是粉絲認為如果各類榜單都進不了TOP5,自己的偶像商業價值就會不斷掉崖,最后坐上了冷板凳,再無品牌方問津。
那如果不讓控評,飯圈女工開始做什么了呢?拼轉發量,現在飯圈女工們已經不強制做自己偶像的各項數據了,而是開始在官媒發布的正能量微博下,轉發自己偶像的評論/轉發內容。在數據女工們的眼里,如果自己偶像的微博成為轉發量最多的那一個,“正能量”“愛國”的形象會牢牢刻在官媒下。所以也不管微博內容是否合適,只要是自家偶像轉發的微博,都會沖鋒陷陣,拿到轉發榜首的位置上(如下圖)。
(來源于央視新聞轉發截圖)
電影上映—新政之前
粉絲包場自家藝人電影,送票給路人或者是自己身邊的朋友去看,要求就是看了之后需要在社交媒體發一條關于電影的動態(見下圖)。大部分還是飯圈自發性的組織各地的粉絲觀影包場,這在飯圈是一個必做的待辦事項,粉絲會先提前買一些易拉寶以及自家藝人周邊,在影院舉行一些應援活動(見下圖)。其一是可以吸引到一些路人圍觀,聲勢越大,路人的期待值就會越高。其二,可以更好的維護飯圈粉絲的關系,越多的線下集體活動,就越能凝聚粉絲的影響力。
(來源自某飯圈微博截圖)
電影上映—新政之后
政策的影響為主要因素,一些流量明星的粉絲已經開始停止包場行為(見下圖),明顯的可以看出,粉絲在社交平臺上還是嚴格在控制包場行為。某些頂流明星的粉絲在微博上尋求包場的信息,但回復都是今年情況特殊已取消包場。同時,作者也有詢問身邊的朋友們,大家的口徑都很統一,包場已經取消。而粉絲包場行為也慢慢轉變為公益包場,粉絲開始包場邀請醫護人員/退休干部等觀影,“愿通過我的渺小之舉,弘揚偉大的志愿軍愛國精神!愿山河無恙,國泰民安!吾輩自強!”(見下圖)。越來越多的飯圈開始自發的有公益行為,不僅僅是在公益電影包場行為中,還包括很多讀書活動,殘障人士關愛行動中。其實這些公益行為在很久以前的飯圈就已經開始流行起來,越來越多的飯圈開始效仿頭部流量明星的公益活動。但大多人路人關注的只是飯圈的一些行為,包括控評,腦殘粉等一些不符合價值觀的行為,往往卻忽略了粉絲本身做的一些公益行為。
(來源于微博截圖)
飯圈應援送禮—新政之前
去年年底,有網友在網上曝出,很多流量明星在上《快樂大本營》時,粉絲都會給快樂家族的主持人送禮物,會根據他們的喜好來送不同的禮物,且價格不菲。
一開始粉絲只是幫著自家藝人給快本送一些精致的點心,下午茶或者是水果(見圖十)。后來就變成了價值上萬的和田玉到動輒數千的Prada保溫杯、GUCCI眼鏡(見圖十一)。送禮物越來越貴也是有很多原因的,同咖位藝人的飯圈都在送禮應援,這已經成為飯圈內的傳統了,持續時間也已經有3-4年了,在藝人和工作室眼里這都是粉絲自發性的行為。對工作人員而言,這是不受他們控制的,默許下的粉絲自發行為。對藝人而言,送不送禮物對他們沒有太大的影響,不接受禮物也在這兒放著,當垃圾收走,還不如收了。而且大部分收到禮物的工作人員或者是主持人都沒有拒絕的,這才導致了送禮的風氣愈演愈烈。粉絲以官方后援會的名義來準備各種禮物,原因無非就是幫著自家藝人加點人氣,同時也是為了幫自家藝人跟主持人和工作人員搞好關系。有傳聞說:“快本會根據粉絲準備禮物的價值來決定藝人播出的秒數”。
圖十
(來源:某明星飯圈提供的下午茶公示截圖)
圖十一
(來源:粉絲送快樂家族金條公示截圖)
這種飯圈粉絲集資送禮物的現象是圈內一致存在的,基本做活動有比較大的明星或者流量藝人的時候,都會有粉絲在活動現場擺陣仗應援,小到花籃大到應援餐車。送禮物的作用一是大家的團結力,粉絲的忠誠度和花的錢是正相關的,投入越多,粉絲粘性也就越大,就會越來越團結。二是粉絲的自我感動和自我高潮,與其他藝人相比較,我們家的藝人排面和排場很大(見圖十二)。
圖十二
(來源:公眾號文章插畫截圖)
在這些環節上,其實大家都能意識到這是個違法行為,可實際情況呢?是默認潛規則,是不停的送禮應援,風氣愈演愈烈。
飯圈應援送禮—新政之后
“快本”應援風波之后,各大明星及工作日陸續發文表示之后不會再任何渠道接受除了信以外的任何禮物,此消息一出,飯圈把應援送禮的風頭立馬轉向了自己偶像錄制/參與的綜藝節目,電影等一些工作中。劇組應援,發布會現場應援,更大聲勢的包車廣告,地鐵廣告以及祝福花籃陸續來襲。越來越多的明星飯圈把注意力放在了路人身上,他們希望自己的偶像可以吸引更多的路人粉,也就會有人不斷的去關注偶像的作品、演技以及動態,自己家的偶像就不會糊。越來越多的天價應援也被叫停,隨之而來的是飯圈應援低潮化,粉絲也逐漸開始冷靜。畢竟,這么多年,粉絲送給偶像應援的禮物到底去了哪里都成了謎團,是被賣點?當垃圾被扔掉?還是被偶像公司內部消化,這都未可知。
新政之后,作者也詢問了幾位身邊長期在飯圈的小伙伴們,大家都一致認為“新政之后,確實度過了一些冷靜期。很多以前日常的事情現在都停止了,不過也有了很多自己的時間來思考,不再像以前一樣沉迷在微博,豆瓣,貼吧無法自拔。”新政之后,飯圈做了很大的整改,像日常工作一樣的的打投控評也都漸漸停下了腳步,越來越多的飯圈粉絲開始關注一些官媒,一些正能量事件。飯圈也從未停止過公益行為,據艾漫數據《2020粉絲白皮書》顯示,當年的公益應援占粉絲消費意愿的九成以上,單個公益應援話題閱讀量最高破14億。對飯圈粉絲來說,做公益的本質仍然是一種應援方式,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邏輯自洽(如下圖)。對飯圈粉絲而言,比起去探究粉絲公益背后的意圖,做公益這件事本身更值得被討論。
(來源:飯圈公益部分截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