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頻頻翻車背后,品牌應怎樣避免“黑紅”?
“翻車”的KOL們
最近“翻車”的KOL和品牌有點多。
9月24日,勞斯萊斯發布新車型試駕視頻,視頻中邀請了網紅博主「晚晚林翰夫妻」參與宣傳,視頻一經發布就引發眾多網友不滿。
據知情網友爆料,「晚晚林翰夫妻」黑歷史眾多,被提及最多的是“作假炫富、涉嫌辱華”,這無疑與一直走高端奢華路線的勞斯萊斯背道而馳。
富二代網紅王思聰甚至直呼“感覺很low,以后不會買了”,推波助瀾地把勞斯萊斯送上風口浪尖。
在王思聰評論后不久,勞斯萊斯官方立刻發布公關聲明并下線該視頻。
10月15日,護膚品牌潤百顏發布一個長達15分鐘的視頻,視頻中邀請網紅「帶帶大師兄」探店護膚博物館,意在為即將到來的雙十一預熱造勢。
視頻發布后評論區立刻被眾多網友刷屏:“疑惑、憤怒、不理解、不買了”。
「帶帶大師兄」自成名以來就爭議不斷,其粉絲被戲稱為“狗粉絲”,經常發表“不尊重女性、低俗”等言論,甚至被國內幾大直播平臺聯手封殺,可以說是一位“黑紅”屬性極高的網紅。
作為一款主要面向女性用戶的護膚產品,選擇這樣一位網紅進行宣傳,爭議就可想而知。
很快,潤百顏官微發表道歉聲明并下線視頻。但負面輿論已經發酵,并立刻在資本市場得以體現,10月18日,潤百顏母公司華熙生物股價暴跌,市值瞬間蒸發55.97億,一次失敗的KOL營銷,斷送了潤百顏想要在雙十一大展拳腳的念想。
除了已基本確認“翻車”的KOL和品牌,還有些品牌最近也風波不斷。
10月14日,奔馳官方微博轉發了一條脫口秀網紅「楊笠」的品牌宣傳視頻,也引發廣大網友爭議。
作為脫口秀網紅,楊笠于因兩性話題爭議走紅網絡,其每一次商業代言都會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
這次也不例外,一些網友質疑奔馳的選角考慮,一些網友則不由余力地聲援楊笠,雙方大有一種鍵盤“開戰”的架勢。
隨著輿論有失控的趨勢,奔馳官方首先下線了抖音等平臺的宣傳視頻,緊接著在微博開啟僅粉絲可見,并精選評論,力圖把負面輿論降到最低。只是這么一連串復雜的操作下來,網友的視線已經完全被爭議所吸引,奔馳品牌宣傳的目的是否達到?我們不得而知。
細數近期KOL的爭議案例,雖然品牌不同、行業不同、KOL類型不同,但其中還是有一定共性,我們從KOL和品牌兩個角度分析一下。
是人紅?還是“事紅”?
從KOL的角度來說,容易翻車的KOL都有一個顯著特點:
“其背負的話題爭議性,已經遠大于他們本身的職業屬性。”
帶帶大師兄作為一名直播網紅,其直播內容一般無人關心,其粉絲的各種“出格、低俗”言論反而讓他頻頻登上熱搜。
楊笠作為一名脫口秀演員,其脫口秀水平常常不會得到討論,反而兩性話題成為她身上最顯著的標簽。
所以,與其說是KOL自身人紅,倒不如說是這些KOL背后的話題比較“紅”。
例如楊笠的幾次比較出圈的推廣代言:海瀾之家、英特爾芯片、小鵬汽車、奔馳等,這些品牌都帶有明顯的男性向特征。
品牌方究竟是認可楊笠本身的價值,還是看上了其背后爭議話題帶來的巨大流量?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最近還有一位KOL很火,科技數碼圈的「老師好我是何同學」。(以下簡稱何同學)
11月17日,何同學在B站發布視頻《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視頻中天馬行空的創意和精巧的動手能力,折服了一眾數碼愛好者。視頻發布后,何同學喜提B站熱門第一、微博熱搜,以及知乎熱榜第一,僅B站單個平臺播放量就已突破一千萬。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何同學片尾不到1分鐘的口頭帶貨,直接讓升降椅品牌「樂歌」的電商咨詢量暴漲數十倍,股價總市值暴漲5億之多,讓品牌方「樂歌」賺的盆滿缽滿,是一次非常成功且經典的KOL營銷案例。
兩類KOL前后對比一下,可以看出明顯的差異。
何同學的成名與2019年那期“5G視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何同學并沒有死死抱住5G話題不放,反而是不斷產出優質內容,并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科技人文風”視頻風格,讓更多人認識到了科技之美。
可以說,是何同學為科技注入了更多人文氣息,而不是科技話題帶火了何同學。用戶更多是為何同學本人買單,而不是其背后任何的爭議話題,這才是正確的KOL打開方式。
當品牌為了追求巨大的短期流量時選擇“事紅人不紅”的KOL時,就難免會受到“話題爭議性”帶來的輿論反噬。
過度追求快速破圈
再從品牌方的角度來看。
英特爾、奔馳、勞斯萊斯、潤百顏……細數上述品牌,你會發現它們均不是新興或小眾品牌。
這其中自然有這些品牌受關注較多的因素,而更重要的一點在于,這些品牌都在急切地尋求“破圈”。
隨著品牌發展進入成熟期,大眾對于品牌的認知度會漸漸固化,目標人群也逐漸固定,品牌就會面臨用戶發展遲緩,營收組成單一,競品搶占市場等問題。
這時,營銷破圈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
過往的破圈營銷,最常見的做法是簽下一位大牌明星做代言,合作周期短則一年,長則三年五年。利用明星強大的話題性和粉絲號召力,拓展新的用戶群體。
這樣的好處在于大牌明星可以帶來足夠的關注度,而隨著明星的知名度上升,更可以為品牌帶來長久的流量紅利。
但劣勢在于娛樂圈明星也面臨著翻車風險,而且一旦翻車,明星的話題影響力更大,可能會給品牌帶來更大的破壞性。另一方面,明星的粉絲經濟是與明星強綁定,而非品牌,粉絲只為明星買單,而無法形成足夠的品牌黏性。
所以,一些品牌開始尋求KOL營銷破圈。一方面,隨著各類綜藝節目的熱播,一些KOL的粉絲號召力和話題性已經不亞于娛樂圈明星。另一方面,品牌與KOL通常是短期合作,在價格上低于大牌明星的長期代言,也能在短時間內帶來大量的討論熱度和流量。
所以,與篩選明星不同,品牌在選擇KOL推廣時,更看重的是KOL身上的標簽和短期話題流量。這就導致了品牌更樂意選擇“事紅”的KOL。
但是市面上KOL眾多,評價不一。品牌就極其依賴媒介方對于KOL的認知把控,如果媒介團隊的認知就出現了偏差,KOL合作就非常容易踩雷。
總結一下,品牌或媒介在選擇KOL時操之過急,僅從數據層面,或簡單的輿情監測就確認合作KOL。對于輿論監測和尺度把握的失控,成為了這些品牌翻車的重要原因。
如何避免KOL營銷翻車
最后,來聊一聊如何避免KOL營銷翻車。
多平臺輿情分析
品牌在挑選KOL時,除了最基礎的數據維度,KOL輿情監測也非常重要。
而且單一平臺輿情監測還不夠,即使對于同一位KOL,在微博、知乎、B站、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的評價都不完全一樣,甚至會給出完全相反的評價反饋。這就要求品牌方或媒介,需要多角度,至少選擇3個以上的平臺進行輿情監測,再綜合分析,還原出一個真實的KOL評價。
選擇最合適的,而不是最火的
品牌在確認合作KOL時,不要盲目追求熱點和擁有頂級流量的KOL,應在洞察目標人群的基礎上,結合粉絲數、粉絲活躍度,互動率等量化指標來選擇。
其次,設定品牌信息傳播參數,測量傳播效果。最大程度避免數據造假、品牌應有除轉贊、評、購買以外的評估指標。在雙方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根據設立的信息傳播參數,更加客觀,準確地評估傳播效果。
保持高敏感度,把控發布內容
最后,無論是品牌方還是乙方媒介,都需要保持對KOL的高敏感度,不僅要對KOL有足夠的了解。還需要多各大平臺調性深入研究,這樣才能更精準地選出優質KOL。
在KOL發布的內容上,也要進行一定的把控,在日常除了關注成功的案例外,翻車的營銷案例,也需要進行討論總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