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職場:躲得過油膩,躲不過初老
來源:城市畫報
現在一說起90后,后面就會自動跟上“空巢老人”、“老阿姨”、“中年少男少女”這樣的后綴,仿佛90后已經步入“初老”的世界。在過半的90后已經進入職場的今天,這些不足為奇。
實際上,臺灣早就做過“上班族初老癥狀”的調查,有54%的上班族表示30歲以前就出現了初老的癥狀,其中19%還出現在20-25歲,另外的35%則是出現在25-30歲。
經過城畫君的暗中觀察發現,“職場初老癥”就在我們身邊。一起來看看你有沒有這些“癥狀”。
NO.1 記性變差

年紀越大才越明白小學時學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
開始習慣寫To Do List。不管老板下達了什么命令,或自己想到什么,都要盡快記下來。因為很可能閉上眼睛再睜開眼睛,就會忘記自己上一秒在做什么。
和記憶力一樣,喜歡閃退的,還有注意力。
打開手機,手指就本能地點開了微信,順手再消除一下紅點,刷一下朋友圈。“等等……我剛剛想要找什么資料來著?”
正在奮力地寫著Word或Excel,不知道哪里來的一股神秘力量,突然就點開了微博的頁面,并在內心美其名曰:“我關注一下時事新聞、社會潮流。”
NO.2 身體有它自己的想法

以前可以晚上蹦迪,早上照常上班。現在……熬夜寫個方案,第二天起來簡直想請病假。
在辦公室里,不開空調熱,開空調又冷,只好常備一條毯子。明明是坐著就能完成的工作,卻總是腰酸背痛。
中午再忙,也得抽出十分鐘午休。
同事們說要叫下午茶外賣,默默做了很久的心理斗爭。
以往感覺自己胖到一定的地步就會自動停止,現在不會了。總是沒什么胃口,吃一點就飽了。但只要一坐下來,小肚腩也會不離不棄。和同事聊起這件事,大家都說:“你以為你還小嗎?”
NO.3 開始養生

對垃圾食品漸漸沒那么高的欲望,反而是什么辦公室健康小零嘴啊、養生茶啊之類的比較吸引。
辦公桌面總有一個保溫杯,甚至一套茶具。抽屜里放著常用的幾款藥,以備不時之需。
變得很怕死,每次看到“年輕人加班猝死”之類的新聞也會多看幾眼,對比一下自己有沒有相似的癥狀。
NO.4 心態成謎

對年輕同事有時候很佛系,有時候又很苛刻。
比如逐漸開始習慣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年輕,接受了“95后占領人才市場”的事實,所以對新人張口就來“XX哥”“XX姐”這種稱呼也泰然處之了,最多只是“嗯”一句。
一和他們共事又很容易爆炸,比如開會時漫無目的地聊些沒用的,久久都切不中主題,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不想浪費大家的時間,很想離席。
更沒有耐心接受同事的“拜托”,隨時想黑臉。
上班的時候想著今天就要提交辭呈,下班的時候想想,還是湊合著做一下吧。
NO.5 和“不得不”變得很熟

盡管也想摸摸魚,做些應付性的工作,但一想到各種kpi壓力,就不得不打起精神。
對公司聚會沒有半點興趣,下班只想回家躺著,但是領導指示下來,也不得不去團建。
離開辦公場所就下意識地逃避工作消息,但看到被@的通知,又不得不看。
NO.6 開始懷舊

越來越喜歡懷舊,具體表現在漸漸聽不懂年輕人的流行語。
還沒適應dbq、bhys這些莫名其妙也要縮寫的操作,突然又火了skr……這又是什么梗?
真是怕了怕了,現在終于可以理解當初80后看90后寫火星文是什么感受了。
雖然跟不上潮流,但是說實在的,心里也不是很想跟這個風。
城畫君有話說

當然,“職場初老癥”絕不是什么新鮮事了。那到底為什么會那么早地進入“職場初老癥”呢?城畫君總結了一下:
各方壓力太大
工作上,前有猛虎后有追兵,忙得喘不過氣;回到家,免不得抽空跟伴侶拌幾句嘴;節假日陪陪爸媽,還得被催婚,念叨什么時候才買房買車。實在分身乏術。
熬夜爆肝
不管是出于工作原因,還是放心不下手機。年輕人里不熬夜的,實在少之又少。熬夜嘛,用腦過度,身體又得不到休息,惡果不用我多說了,你懂的。
情緒管理能力不足
“佛系”和“易燃易爆炸”居然可以共存?是的,因為情緒管理能力欠缺,所以“職場初老族”們只能在“憋氣”和“爆發”兩者之間來回切換。
“職場初老癥”有得治嗎?
在開頭提到的調查中,有66%的受訪者已經開始針對初老做防范措施,“運動”(34%)和“使用保養品”(27%)是他們選擇用來防初老的前兩名預防措施。
其實說到底,無非就是好好睡覺、健康飲食、多運動。
不過,說了你們會聽嗎?聽了你們會做嗎?相信做得到的話也不會“初老”啦~
插畫師:Instagram: chume_calendar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城市畫報(ID:cityzin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