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希軍:智能釀造是大勢所趨,醬酒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0月13日,“傳承經典 智釀未來——2021智能釀造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仁懷國臺酒莊拉開帷幕,論壇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指導,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貴州衛視《論道》節目組聯辦,國臺酒業承辦。
邀請了來自新華社、中國酒業協會、儀綜所、江南大學、天士力、安世亞太、華工科技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及企業家代表,圍繞酒業智能釀造相關主題展開對話,旨在為醬酒產業和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智庫支持。
會上,天士力創始人、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終身榮譽主席、國臺酒業集團董事長閆希軍出席并致辭:“從行業方向看,國家大力倡導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醬香白酒行業受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兩個核心生產要素的限制,規模企業走向智能釀造這條路,是大勢所趨,是發展的必然?!?/p>
致辭內容吸引了眾多企業領導和行業人士關注,反響強烈,現將致辭主要內容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天士力從大生物醫藥起步發展,特別是在現代中藥領域,獲得一定的技術基礎、產業基礎和里程碑性成果。
投資進入白酒產業以來,按照制藥的理念、技術和標準,加強對傳統釀造產業的改造提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正在全力推動傳統釀造向智能釀造邁進。
2011年,我們積極響應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的號召,率先入駐仁懷名酒工業園區,投資興建了國臺酒莊。從建設之初,就按照“秉承傳統不泥古、科學創新不離宗”的理念,從頂層設計開始,推進智能釀造的創新實踐。
今天的國臺酒莊,已經成為探索白酒產業智能釀造的主力陣地,按照政府的規劃,將在這里打造近4萬噸智能釀造生態環保優良的產業基地。
長期以來,我們認認真真地學習茅臺,學習經典,傳承經典,持續積累了制曲、釀酒、存儲等各主要工藝環節的技術參數。在智能釀造推進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傳統釀造核心工藝不變,而且借助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持續強化對傳統經驗的數字化解析,破解傳統釀造工藝的技術精髓。
通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已經把人工踩曲推進到機械制曲,把人工釀造推進到機械化、自動化,正在全面實施智能化釀造,把傳統的存儲方式推進到數字化智能儲酒。
經過兩種生產方式長期跟蹤對比,智能釀造能更高效地出酒、能出好酒,產品質量更加穩定可控。而且,工人重體力勞動強度大幅下降,資源更加節約,環保效果更加優化。
去年10月,國臺酒莊智能釀造制酒四車間正式投產,將傳統釀造的“12987”工藝、30道工序、165個環節的工藝提煉為數據,進一步清晰標準、建立系統,用標準支撐數字的規范性,用數字驗證標準的準確性,智能釀造的數字化系統不斷充實、豐富和完善。
今年下沙投產的酒莊一車間和懷酒二車間已經是第五次迭代,基本實現了全面自動化及大部份智能化,包括進糧、潤糧、上甑、蒸酒、接酒、攤晾、加曲、起堆、下窖等各個生產環節。通過今年的生產實踐,加上明年的復盤,基本確定國臺智能釀造的樣板,并依此標準,穩步推進已有車間的技改和新車間建設。
下一步,我們還要依靠信息支撐、數字集成、智能分析,把智能釀造推進到新階段,從而實現國臺從傳統產業轉型為新型工業化的企業,闖出一條新路,為醬香白酒智能釀造規?;ㄔO打好基礎。
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加快形成以智能釀造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推動傳統食品釀造產業走向現代生物產業,由重體力、高耗能、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型的傳統工業,走向以人為本、資源集約、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工業。
從行業方向看,國家大力倡導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醬香白酒行業受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兩個核心生產要素的限制,規模企業走向智能釀造這條路,是大勢所趨,是發展的必然。
希望國臺的先行探索實踐,能為行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助力行業前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