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11年用戶控訴!“我”如何掉入蘋果圈套?
你們都知道iphone13發(fā)布了,但作為iphone 12 pro max 的用戶,真情實感的感受到iphone對用戶的不上心。
但是卻不自覺的想去買iphone13了?
這蘋果究竟是用了什么魔法?可以讓消費者如此的生氣又如此的愿意掏錢呢?
今天我就以我自己為一個案例,
作為一個入坑蘋果11年的資深用戶,從品牌營銷的角度來說一說蘋果究竟是如何讓我深陷其中
不得不說蘋果簡直就是科技企業(yè)中頂流。自從喬布斯用iphone4開啟了智能平板手機的時代,蘋果在手機市場里面就實現(xiàn)了多個突破。個人感覺最牛逼的突破就是手機價位的突破。當年的iphone4賣到了4999元。
J醬我清晰的記得,當初為了買iphone4 還是大學生的我和我媽吵了一架,我媽說手機買這么貴的干嘛。
可我就是想要啊,因為iphone4吊打市面上所有的手機,并且所有的宣傳表明擁有iphone4非常的有逼格。
而我又在富二代聚集的學校里,不得不說虛榮心真的在作祟,總覺得自己有一臺iphone 4 就可以和富二代同學們平起平坐。
所以把消費主義和個人價值的捆綁,蘋果的這個定價策略真的是走在時代的前沿。而他們敢這么玩的底氣,確實是自己做出了跨時代的產品,從而奠定了自己的品牌價值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高端形象
iphone4的爆火讓蘋果這個品牌開啟了中國市場的新紀元。對于不是果粉技術粉的普通消費者而言,蘋果就像是一個能給自己表明身份的傳說一樣,擁有的人必然會在社交平臺上忍不住秀一下。
就像之前傳說的星巴克和蘋果電腦才是天生一對,
本質都是消費主義作祟。
而蘋果電腦理論上在中國市場不應該能成為香餑餑,畢竟蘋果電腦的封閉系統(tǒng)讓很多游戲都和你說再見。但神奇的是有些人為了用上蘋果電腦選擇了折中方案,在蘋果電腦里面裝windows系統(tǒng)。
在國內的市場,干這種事情的人還真不少,就拿我個人而言在2010年-2015年之前,自己身邊就有不少人干過這種事情。有些人是迫于有些軟件用不了,有些人干脆就直接一直用著windows的系統(tǒng),這種現(xiàn)象讓人哭笑不得。
但我現(xiàn)在仔細思考一下,蘋果的整體產品策略真的是牛逼的不行,他們用自己的系統(tǒng)來綁住被某個產品吸引到的消費者。并且在這個系統(tǒng)上,不斷豐富自己的產品線。簡單來說就是,你買了iphone,你就忍不住會買AirPods,你想買電腦,你就會去想嘗試一下MacBook,他們的系統(tǒng)都是互相關聯(lián)傳輸方便。
對于需要用逼格裝點自己的高級打工人來說,真是異常有吸引力。
所以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蘋果在1977年定下的營銷策略非常的牛逼,至今都可以被所有公司拿來借鑒。
他們的營銷密碼就是三個關鍵詞,共鳴,專注與灌輸。
共鳴是要緊密結合顧客感受,比其他公司更好的理解用戶需求。不管是蘋果電腦還是手機或者其他產品,他們針對的目標消費群體都不一樣。手機主要針對的是普羅大眾,所以操作是越簡單越直接。
電腦針對的是專業(yè)用戶,主打工作效率,所以在屏幕和芯片上下足功夫。
See,你有電子設備的需求基本上蘋果都可以給你解決方案。
專注是為了做好蘋果決定要做的事情,必須排除所有不重要的機會。在安卓機瘋狂堆硬件的時候,蘋果每一次發(fā)布會都中規(guī)中矩穩(wěn)穩(wěn)的擠牙膏。但一點都不妨礙蘋果成為頂流。并且每一年大家都吐槽蘋果,可每一年預測銷量都比往年高。
灌輸是人們會根據(jù)一家公司或一個產品信號來形成對它的判斷,而蘋果不停的向大眾灌輸,自己就是頂流,就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并且不停的告訴消費者,圖像編輯,媒體內容制作等等他們都是最專業(yè)的。
所以我敢保證做視頻媒體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想要一臺蘋果來剪輯視頻。因為對于圖像影音的制作蘋果是真的方便。
但你說蘋果就真的這么厲害沒有缺點嗎?
作為蘋果資深用戶,我真的是可以吐槽一大堆哦,就比如我3w塊錢的i9MacBook,我發(fā)現(xiàn)單管壓i9就是個笑話,夏天不開空調不開風扇懟著電腦吹,剪視頻可以卡成翔。
而我當初愿意花這么高的價格買它就是為了可以絲滑的剪視頻!
結果竟然是我自己想太多.....
還有iphone12pro max,夜間拍視頻么,鬼影到現(xiàn)在都沒有處理好,就連13也還是一樣,這不就是,我花1w多塊錢買了個殘次品的感覺,更不要說電池用著用著就逐步報廢一天2充。
升級系統(tǒng)腦補以為操作會更順暢,結果發(fā)現(xiàn)設備更卡了,只能懊悔自己前一秒為什么要手賤升級?
但你問問還會不會買蘋果,我的回答是,必須。要不然也不會從iphone 4 到iphone5s 到iphone6 到iphone x 最后到iphone 12 現(xiàn)在又被13給吸引到了。這種感覺就像是談了一場馬拉松戀愛,知道對方很渣,但是對方總是有可以吸引到你的點,并且你在對方身上花了這么多時間和金錢,也沒有心力想去了解其他的手機,其他的操作。畢竟習慣了對于自己來說,風險最小學習成本最低。自己也不是真的討厭它,只是偶爾有些不爽。雖然有時候也想換換華為小米什么的,但是也只是停留在想想。(真的挺類似于被pua的一種心理)
所以蘋果簡直是消費者心理學分析大師,
比如他們會運用到色彩營銷。
你會發(fā)現(xiàn)iphone在沒什么特別大亮點的時候,就拿手機的顏色作為亮點。色彩營銷在賣產品上真的非常好用,因為色彩可以解讀分析市場和顧客的需求,這里面還聯(lián)系到了7秒定律,也就是消費者在7秒內就會決定自己是不是要購買產品。而色彩對于消費者來說,有67%的決定因素。今年iphone13就出了一個粉紅色,而pro版本出了一個遠峰藍。這兩個顏色組合在一起,就是大名鼎鼎的baby pink 和baby blue,這兩個顏色簡直就是割女生利器啊。多少妹子看到了粉色就想買13了。
而J醬我呢,看到了遠峰藍,頓時就嫌棄了我的12promax的海洋藍。真就有一股莫名的沖動在告訴我想要它。
蘋果發(fā)布會后的營銷傳播也可以說是一絕,熱搜上掛著滿滿的iphone13怎么了的信息。各大app開屏全都是iphone13。各種和蘋果合作的博主第一時間發(fā)出評測。這些內容指向全都是讓你趕緊買趕緊下單。所以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最有沖動買iphone的時期是不是發(fā)布會結束的一兩天,這期間就是蘋果在瘋狂把買它買它植入你心智的時間。但一旦蘋果發(fā)貨了,用戶開始陸續(xù)收到手機時候,負面信息又稱為了主流,這時候也是讓你下頭的時候。所以多觀望不沖動才是打敗品牌營銷陷阱的利器。
PS:這里插一句嘴,這種頂流數(shù)碼產品的流量密碼就是,剛發(fā)布的時候你一定要首發(fā)視頻才能博取最大流量,iphone13這次就有數(shù)碼博主因為自己不是首發(fā)和蘋果較真了。那第二波的流量密碼就是,首發(fā)無腦夸之后,你要找到產品的缺點夸大的說,熱門的密碼就又來了,不過之后想和蘋果合作也就沒門了。
所以你說在蘋果這樣的營銷策略下,想做一個理智人還真的很難。
在我反思了這個想法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真的被蘋果這個品牌拿捏的死死的。
作為一個資深的品牌策劃,還真是覺得慚愧。
有時候我們想逃離品牌的營銷魔爪,但是依然還會不自覺的掉入營銷圈套中。
但是本質的原因還是因為產品確實是按照自己的需求而誕生的。
所以在做品牌的時候,本質上還是要有非常強力的產品力,逐步讓消費者離不開自己,才是品牌長期稱霸的終極密碼。
在我和蘋果相處的11年中,我感覺蘋果是做到了。
但是蘋果會不會做到最后,誰也不知道。
畢竟國內科技產品也越發(fā)的強勁。
但是一體化的運營策略產品策略,確實是一個品牌最終發(fā)展的道路。
在一個領域鋪滿產品,覆蓋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這個密碼,好像被一些品牌發(fā)現(xiàn)了。
那么你說發(fā)現(xiàn)這個密碼的品牌又是誰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