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幀對話星馳傳媒:百檔綜藝的幕后操刀手,不懼短視頻熱潮
《典籍里的中國》相關的微博話題里充斥著這樣的留言:
“與古人相見,告訴他未來皆好,光這樣就很讓人動容!”“淚流不止,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從頭哭到尾,為各位先賢的偉大貢獻所震撼和感動?!?/p>
這檔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文博類綜藝,儼然已成為網友心中的寶藏節目,每期更新都憑借動人的故事演繹和精良制作,激活觀眾淚腺。節目播出以來,豆瓣評分高達8.8,觀眾規模2.81億,微博話題#典籍里的中國#閱讀量達11.7億。
這檔節目背后是綜藝圈里的金字招牌,超過百檔綜藝節目的“御用”后期公司星馳傳媒。包括文博類綜藝里程碑《國家寶藏》,戶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后改名為《奔跑吧》)《爸爸去哪兒》《王者出擊》,以及音樂選秀《青春有你》等火爆的話題節目皆由其承制,眾多明星藝人在電視屏幕里的鏡頭表現都由他們在幕后“操刀”。
而在社會輿論層面,一邊是肩負文化傳承使命的文化類綜藝廣受官媒和觀眾好評,另一邊則是偶像養成、選秀等戴著“唯流量論”帽子的文娛節目面臨整治風險。在娛樂圈震蕩不止的當下,綜藝賽道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后期制作又如何突破觀眾審美疲勞?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與星馳傳媒后期總監王繼磊對話,解碼綜藝后期“二次創作”的秘密。
(星馳傳媒后期總監王繼磊)
錄好的節目遇到突發情況怎么辦?
后期連夜逐幀打碼感動網友
分秒幀:有關部門針對娛樂行業亂象的新動作,會對綜藝賽道帶來什么影響?
王繼磊:整體市場體量不會有太大變化,市場對綜藝的需求存在,少了一部分的節目類型就會有新型節目去填補時段和檔期,只是節目方向和類型可能會有一些調整。比如《典籍里的中國》這樣的文化類綜藝,有核心價值觀輸出的,會比較利好。而過于娛樂化的節目類型會受到一些限制。
分秒幀:綜藝節目制作過程中如何面對“飯圈”?
王繼磊:我們的節目會去吸收明星粉絲的意見。雖然這些意見大多是站在他們自己偶像的角度提出的,但也能側面告訴我們現在粉絲需要什么,如何去打造成一個優質偶像,所以我們會參考。但是有一些不理智的聲音,我們會有選擇的屏蔽掉,比如反饋給某人鏡頭多了,某人鏡頭少了。
分秒幀:粉絲的意見通過什么渠道反饋到后期團隊?
王繼磊:每期節目播出后,我們會有專人去扒彈幕和評論,看網友的反饋。其實很多熱點都是網友自己腦補出來的,我們看到后會拿過來用到下一期節目當中。這樣也與網友形成了互動,網友會知道自己的想法被節目組看到,覺得節目組很懂自己,知道他們想要的是什么,形成一種共鳴感。
分秒幀:綜藝節目制作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來自社會的、藝人的突發狀況,在后期流程中如何處理?
王繼磊:現在確實是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突發。而我們的節目都是提前錄制的,可能在播出前一個月已經錄完,一些社會熱點事件對我們后期制作會有很大的影響。基本上就兩種處理方式,因為現場機位很多,首先我們可以嘗試通過用別人的鏡頭去規避。實在避不過去的,會考慮在畫面上進行處理,把人P掉,或者打碼。
比如今年的新疆棉事件期間,涉事品牌阿迪達斯是我們制作的《青春有你3》這檔節目的贊助商,節目中所有人的衣服都印有阿迪達斯logo ,而且長時段的露出。我們后期制作的時候,就是逐幀逐幀地把所有的阿迪達斯logo全部打上馬賽克。當時這個事還上了微博熱搜,網友也體會到了我們后期工作的艱辛。
(《青春有你3》節目畫面打碼片段)
綜藝后期制作最難的是什么?
100多個機位的真人秀讓剪輯師頭禿
分秒幀:近些年綜藝節目井噴,如何突破觀眾的審美疲勞?
王繼磊:首先是節目類型的創新,高評分高口碑的綜藝一定是在同品類里搶占先機的。比如早期的《奔跑吧》《爸爸去哪兒》,都是該品類當中最先做的。《國家寶藏》也是如此,是開創文博類綜藝里程碑的作品。節目火了之后,就會出現跟風,三四檔同類型節目同期播出,讓觀眾迅速產生審美疲勞。
持續多季的節目也只有在原有的模式之下不斷創新,才能增加觀眾的新鮮感。比如《奔跑吧》,生命周期很長,已經做了9季,熱度不退。實際上每一季節目都會有所變化,不管是節目環節的設置,還是后期視覺包裝,都會花很多心思去做改變。
分秒幀:真人秀節目與文化類綜藝比較,在制作工藝上有什么不同呢?
王繼磊:戶外真人秀制作難度相對更高。因為現場發聲是隨機的,人物一直都處在移動狀態,發聲點位不固定,需要大量機位進行捕捉。后期階段也要求剪輯師更多去做故事線的梳理和加工。
棚內節目如《典籍里的中國》《國家寶藏》,現場都有固定的流程,到什么階段,誰應該講話,站位在哪,都是確定的。這類節目對鏡頭的要求會更高,拍得更規范。比如拍觀眾的反應,同樣是笑,是開心的大笑,還是微微一笑,還是笑中帶淚,要通過鏡頭去傳達情緒。
(《典籍里的中國》片段)
分秒幀:綜藝節目的后期制作有哪些流程?最難的是什么?
王繼磊:首先是進組的DIT(數字影像工程師 ),負責現場素材的收集;DIT拿到素材之后交給統籌,由統籌對素材進行時間線的整理;之后就會交給剪輯師進行剪輯創作,剪輯分粗剪和精剪;剪輯之后進入花字制作,然后同步給包裝師進行包裝以及動畫創意設計;接著是進行音樂音效混音;最后是色彩校正、合成輸出。
要求最高和最難的部分應該是剪輯。大概從2013年開始,大體量的綜藝節目開始出現。之前的綜藝拍攝可能就一個主切、輔切,大概就兩、三個機位。而現在的戶外真人秀節目,現場機位可能多達100多個,這確實讓綜藝后期制作,尤其是剪輯的難度增加了很多。
分秒幀:海量的素材怎樣去做篩選?
王繼磊:整理素材,一般會遵循幾個方向:競技性節目,通常會用“倒推”的方式。比如《奔跑吧》里的“撕名牌”,游戲最后一定會有獲勝者,我們會根據最終結果和中途的關鍵線索往前推。雖然故事線很多,現場事件龐雜很雜,但是最基本的就是要把主線怎么完成的講清楚。在主線之外,再補充輔線和有趣的細節。
還有《爸爸去哪兒》這類慢綜,更多的是以人物性格作為出發點,去考慮素材選取。比如陳小春在節目當中除了嚴厲的一面,也有相對慈祥的狀態。但是我們后期在剪輯制作的時候,為了體現他這種嚴厲性格,同時為了跟他過往的古惑仔大哥形象形成勾連,第一期中更多的保留了他相對嚴肅的鏡頭,后面就沒有刻意突出了。
(《奔跑吧》節目中的“撕名牌”游戲場景)
分秒幀:綜藝后期的工藝流程特別多,如何解決各環節的協作難題?
王繼磊:綜藝后期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分工合作模式。不過長期來看,遠程協作工具是未來的趨勢,也能夠解決我們一部分痛點。我們有異地剪輯的情況,如果可以遠程協作,比如實現服務器數據的共享,就能免去員工飛來飛去的出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傳片的時間。
具體到審片的場景,需要更多溝通的方式,比如實時的視頻溝通、語音溝通,解決單純用文字傳達修改意見的不足。這是分秒幀可以做到的。
后期人才流向短視頻?
不存在的,綜藝剪輯是更高維的領域
分秒幀:現在短視頻火熱,后期公司是否面臨人才流失的情況?星馳怎么處理這個問題?
王繼磊:綜藝市場剪輯人才的短缺是一直存在的。但我們不太擔心人才會從綜藝流向短視頻,因為短視頻的剪輯相對簡單的。綜藝后期制作是比短視頻更高維的領域,要求會很高。所以反而是很多做短視頻的人想來做綜藝,因為綜藝市場上高級剪輯師4萬-5 萬是很正常的薪資水平。
我們解決人才問題的一個方式是創辦自己的星馳學院,在為行業做職業培訓的同時,也為公司儲備人才。星馳學院創辦到現在已經有800多名學員畢業,目前公司員工很大一部分都是從星馳學院畢業的。
分秒幀:綜藝節目給大家的印象是密集的花字,這種印象會持續嗎?
王繼磊:對韓綜來說,花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現方式。但是歐美綜藝,基本不會有花字,畫面非常干凈,甚至可能連臺標都沒有。韓國模式的綜藝節目在國內逐漸減少,而歐美模式的偏故事性的綜藝節目是逐漸增加的狀態。所以花字量的減少,目前來看確實是個趨勢。
另一個原因是觀眾的成長。綜藝剛剛興起時,需要用一些直白的方式帶領觀眾看節目。隨著觀眾審美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普通花字已經沒有辦法刺激觀眾,而且可能讓觀眾覺得很多余。觀眾已經理解畫面的意思了,還強行去配花字告訴他,有點兒把人當傻子。現在需要給觀眾一些更高級的東西。這些東西可能要去用鏡頭,用影視語言、聲音去傳達。
剪輯方式也是要提升的。我們早期做《奔跑吧》,自己開玩笑說“剪輯三板斧”,就是靜幀、慢放加重復。現在觀眾會厭煩,覺得都已經看清了,為什么還要強行讓我再看一遍?
我們做過的《機器人爭霸》,就是非常歐美風的真人秀節目,不管是音樂風格還是鏡頭,它更注重整個節目的敘事。它會用很多的備采、后采去講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去為大的故事做串聯。
(游戲類綜藝《機器人爭霸》)
分秒幀:除了娛樂,您認為綜藝節目還應該向社會傳達什么?
王繼磊:我認為綜藝節目還不能稱為藝術品,它實際是快消品。不同定位的節目有不同的受眾目標。在娛樂之外,迎合市場需求的節目往往能反映出當下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現在有的節目就是緊扣家庭關系、離婚率、二孩三孩這些熱點話題產生的。綜藝要去建立起與社會、觀眾的共鳴,去反映生活,引發思考,我認為這才是好的綜藝。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