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號外
好多人都說香港是文化沙漠,近幾年甚至有“this city is dying”一說。
但事實上,香港從來都不乏優秀的創作人才,在流行文化方面,我們在8、90年代更曾經一度影響著整個華文市場。或許文化、藝術、設計、創意,之于這個城市來說,并不是賺到最多錢的行業,但在生活質量、精神修為、滋養心靈等層面,確是不可或缺的媒介。所以,作為一本以香港為基地的文化雜志,《號外》一直肩負起推廣本地文化藝術的使命,并讓新一代的年輕創作人可以通過雜志來實驗自己、發揮自己。
這一次,我們便邀請了超過50位新一代的香港制作人,以《號外》之名,創作出他們心目中的理想雜志封面形態。
(編者注:此篇為上篇)
1.
制作人:梁展邦 MICHAELLEUNG | 設計師,創作者
作品概念:都市生活叫人窒息,假如能學會為小事而感恩,日子也許會變快樂一點。簡單如兩雙筷子,一支筆,象征有人每天伴我進餐,專心投入創作。這樣已經是最美好的生活。
2.
制作人: 陳凱納 | 設計師
作品概念:“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薄⊥踝?。作品主題為《imagining design》,一般被人主要到的蟾片,都是其完成品。當中看不見而又重要的,是制作時用的道具。制作陶瓷、塑膠和金屬等產品都會用道具來塑造不同形狀,繼而量產。經典如CHARLES AND RAYEAMES設計的模型木椅,以至細小如蛋糕這種平民食品。這些“美”不只是來自用得到的產品和吃得到的視頻。模具本身,美在其功能性。懂得欣賞它,會帶來無限想象。
3.
制作人:伍廣圖 | 創作總監
作品概念:Don’t blindly follow,這話沒有既定的詮釋,亦不是一個宣言,但對于平面設計師或是一本文化雜志來說,可以視為一種提醒——作為透過媒介傳送訊息的內容創建者,要保持一份自覺,面對市場、權利、政治,也應堅持創作的初心,不盲從。做有意思的事,比說政治正確的話,更見有路可行。如圣經《馬太福音15:14》所說的“任憑他們罷!他們是瞎眼領路的;若是瞎子領瞎子,兩個人都要掉坑里?!?/p>
4.
制作人:張少寶 | 設計師
作品概念:封面主題是【紙媒的未來】。紙媒的經營日益艱難,作品基于一個對【未來】的奇想及實驗:若未來紙媒數位化已成大趨勢,《號外》封面會以一個怎樣的方式再呈現?讀者或許不是購買一本厚厚的雜志,而是購買一個印有QR CODE的封面?讀者會有更有趣的閱讀或視覺體驗嗎?若紙張不再成為唯一的載體,文字還會從哪里出現?將來會真的有人發明“記憶面包”的食物,讓我們連看也不用看,腦袋中自動浮現畫面和資訊嗎?
5.
制作人: KENJI WONG | 年輪事務所 創意總監
九龍城是一個本人自小就經常出現的地方,城寨、超現實的飛機降落畫面,都是世界獨有的,而作為最后一代殖民地成長的香港人,實有太多歷史不能輕易刪除,同時亦要面對不能輕易改變的未來,因為作為設計師或藝術家,希望坦誠地以自身成長的地方為題材,繼續創作,希望以創作令我們成長的地方更有價值。
6.
制作人:劉建熙 KIN-HEI | 設計總監
作品概念:未來的視覺語言,制成未來的代言人作封面人物。沒有統一的標準、一致的看法,所有的好與壞,真與假、美與丑的界限變得模糊,所有的事就由MEME 作交代和解決。
7.
制作人:VITA MAK | 設計師
作品概念:GRAPHIC和LIVING在城市里當然密不可分,幾乎每一個生活細節中都有圖像,所以其實我們一直都被它們影響著,如果我可以為其中一期《號外》定下主題,那希望是 GRAPHIC和LIVING ,書中可以談談我們身邊除一眾平面設計師外,更可以借此邀請大家想想如將來怎樣應用平面圖像生活得更好。封面設計上我希望保持簡單,北京的格線是設計師常用的,雖然我們應用的東西五花八門,但對我來說很多時候我的設計就建基于一些格線上,所以格線就有如平面設計的起步點。標題上我用了一款幾何圖形為基礎的字體在GRAPHIC上,和親自手繪截然不同風格的字體做成的LIVING,簡單直接地顯示這是個二合為一的主題。
8.
制作人: 許瀚文 字體設計師
作品概念:從現有、到這個無人想過的新轉變,一筆一筆的,一般人不細看大概不會察覺當中的轉變。就像歲月飛逝,今年的《號外》,固然還是那天的《號外》。但是不細看不回顧,大概不易發現回頭已是百年身。從沉厚到淺淡的灰度轉變,暗示的并不是老去的《號外》——我看到的,是更精辟更洗練的《號外》。500期的歲月,一切盡在不言中。
9.
制作人: 皇嘉遜 平面設計師
作品概念:可能性是不確定的、透明的、近乎不存在的;可能性教你擺脫慣性,奔向未知的好壞;在這個時代我們還可以找到城市的可能性、未來的可能性嗎?
10.
制作人:何佩珊 | 平面設計師
作品概念:現在,過去未來。Past presents future.
11.
(制作人:暫缺 )
12.
(制作人:暫缺)
13.
(制作人:暫缺)
14.
(制作人:暫缺)
15.
制作人:殷家棟 藝術家
作品概念:站著、看著,時代的改變。玻璃帷幕、水泥高墻,奮斗與承諾,開始、結束,城市的記憶。
16.
制作人:RIYO CHAN 品牌創辦人
作品概念:《號外》觸及的議題多是城市、設計與生活,因此我選擇在城市之上著墨。這幅圖是來自我去年的微型裝置作品《NOWHERE BETTER.NOWHERE WORSE》的其中一個場景,可見城市在逐寸消失,而人們正在城與城之間流動,未能覓得安居之所。今日又再翻看COEN DROTHERS的《NO COUNTRY FOR OLD MEN》,有感時代變,人們被迫注視著新舊規矩、體制的對立與沖突,欲未為意社會上不少價值正在無聲消逝;每個城市都有自身要面對的問題,假如人人只顧逃逸,而不去關心社會,只會永遠停留在流動的輪回之中,或迷失。
17.
制作人:XCEED 新媒體藝術團隊
作品概念:COLLAR x是一個疑似聲音導覽的穿戴式裝置,給予穿戴者一個嶄新的空間置入體驗。穿戴上 COLLAR X 于脖子后,穿戴者一旦接近藝術品,COLLAR 就會提供信息,但信息卻是迫使穿戴者遵循指定的路線及在路線和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觀賞。此項目是在警示現今的手提電話裝置,讓使用者受到監控的狀況,并質疑只為求功能上的便捷,而放棄個人自由和隱私的矛盾價值觀。
18.
制作人:李香蘭 | 藝術家
作品概念:入行十年,發覺社會上越來愈多機構以藝術之名招搖撞騙,就似一個大毒瘤,榨取創作者心血,令他們變成過街老鼠般不見天日,其實藝術家最單純的愿望,就只是做好自己的創作。同樣的,人人都說紙媒已步入夕陽,無利可圖,經營者不去開拓更多收入源頭,只顧從文化工作者身上無限地榨取,這只會將整個行業導向凋謝。也許是時候,大家要認真看待藝術家及文化工作者待遇的問題。
19.
制作人:ONION PETERMAN 版畫家、插畫家
作品概念:路過村子的游樂場,發現居民在那里各自占據一片小天地:各式花布棉被、孩子的衣服、果皮、床墊聚集在一起,共同享受午后日照的時光。這尋常不起眼的生活痕跡,假如能駐足細心欣賞,也是一道好看的城市風景。
20.
制作人:徐啟軒 | 水泥藝術家,MR.HAMMERS 創辦人
作品概念:繁茂之爭,空間止步,情在動搖,風吹雨打,仍然扎根,意志自強,留港拼搏。
21.
制作人:鄧啟耀 藝術家
作品概念:“聽說有一朵花瘋了因為先懂得了凋落的痛,夜以繼日承受著整個春天的記憶,盛開到最后就是毀減無藥可醫”《花瘋》/夏宇
22.
制作人:盧樂謙 藝術家
作品概念:一本雜志要走過500期實在并不容易,尤其在現今這個科技時代。作品希望透過以MIND MAP的方法去肯定《號外》在過去建立“卡士”,更加重要是透過思考及辯證去思考這種媒體在日后發展的方向及態度。而這種思考可以是參與式的,法則問題與大眾共同找出答案,建立一個更加能夠回應時代的媒體平臺。
23.
制作人:江記 漫畫家及動畫導演
作品概念: “離騷幻覺”——打破古今界限,讓想象于時間軸任意飛馳。這是除了是我創作離騷幻覺的想法,也是我覺得《號外》一直以來的風格,可以打破不同的邊界。
24.
制作人:杜翰煬 | 插畫師、平面設計師
作品概念:不記得什么是偶開始,很多事情變得好快,每個人都要面對和學習轉型,不能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任何想法和方法都存在某種可能性,不能單憑經驗做出否定。不過,無論世界變成什么樣子,那種“個個都是這樣,我偏不想這樣”的態度依然重要,并適用于任何年代。
25.
制作人:LUP 插畫師
作品概念:早前有幸參與過關于香港店鋪貓的專題后,有感香港是在沒太多實體雜志關心本地動物,如果給我做一期封面,我會希望用上和我們一起居住在這城市但生存空間不斷被收窄又容易被忽略的野生及流浪動物。大概當我們增加對它們的認識后,對它們“不小心”走入社區也會寬容一點。
26.
制作人:黑山 藝術家
作品概念:封面里畫了野豬、蝙蝠、箭豬,這些都是會在香港觸摸的野生動物。我會想做一個有關介紹香港野生動物的主題,讓大家了解多些香港自然生態。
27.
制作人:PEN SO| 插畫師
作品概念:作品主題為《樹人?!笆陿淠?,百年樹人”,栽種樹木需要十年歲月,培養成為一個有素質的人需要更長時間,也可能是一個人生課題。漫長歲月的累積當然要打好根基,如果是栽種就要有好的土壤,才能吸收周圍環境的精華,成為一顆充滿氣息的樹。?!短柾狻冯s志繼續培養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土壤讓大家成長。
28.
制作人:含蓄 | 藝術家/插畫師/繪本作家/建筑設計師/無業人……
作品概念:LET’s STAY WEIRD STAY DIFFEREN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