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之象——穿越戰略曠野的指南 | 艾加·蔣點東西
蔣點初心
幾個小伙伴敲門而入,希望以我個人名義開個欄目,在公眾號、微博等上面分享專業和思考,當然也為我們品牌“代鹽”。
開始我沒答應,一則,自己在負責日常經營的同時還在為客戶當顧問,怕時間精力不夠半途而廢;二來,我們是集體智慧,團隊作戰,專業不是某一個人可以代表的。但禁不起小伙伴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軟磨硬泡,考慮一段時間后,就半推半就開干了。
主要也是想帶個頭,讓大家更重視專業、重視學習、重視成長。欄目就取名“蔣點東西”,沒啥大不了的東西,就是選點東西,講點東西,希望和您一起學點東西,喜歡點東西……
— — 蔣濤
2021年8月21日
2021年8月23日早上,由中融普惠研究院和艾加智慧產業院聯合舉辦,蔣濤先生主講的“蔣點東西”專欄首講在上海蘇河糧倉開講。本次主題聚焦于《戰略之象》,帶領大家共同探尋穿越戰略曠野的指南。
戰略認知的形成如同“盲人摸象”
戰略是什么?著名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將戰略比作一頭“大象”,而我們對戰略形成的認知就如同“盲人摸象”,沒有人具有審視整個大象的眼光,每個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這頭“大象”,抓住戰略形成過程的一個局部,但事實上并不能認清“大象”的全貌。這不僅因為他們的視角決定了他們所看到的東西,而且“大象”本身也在不斷地成長。
十大戰略學派 兩大戰略類型
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的了解這頭“大象”,蔣濤先生從十個學派的邏輯關系出發,把它們按照說明性戰略和描述性戰略兩個大類進行了概括性介紹。
第一大類是說明性戰略,所謂說明性戰略,即這幾個學派的人認為戰略規劃是可以先于行動的,而且是可以清楚說明的。這里面包含了三個學派,分別是設計學派、計劃學派,以及大名鼎鼎的定位學派。在明茨伯格看來,這三個學派在實際應用中有兩個硬傷:
第一,要針對未來做出規劃,但環境永遠在變化中,信息也不充分,未來不可預測;
第二,在說明性戰略之下,思考和行動是分離的,但這種分離是不現實的。
第二大類是描述性戰略,彌補了上述的這些不足,認為戰略形成是一個不斷學習發現的過程,事先說不明白,只能進行大致描述。其中包含七個學派,分別是企業家學派、認知學派、學習學派、權力學派、文化學派、環境學派和結構學派。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關于戰略的十個學派,就是十個各具特色的思想系統。演變之復雜、理論之龐大,這短短半個小時的分享只能帶領大家淺嘗輒止,“蔣點東西”過后,更重要的是能夠引發大家的興趣,深入地“學點東西”,在自己“有點東西”的基礎上能夠投身于實踐之中。
企業戰略這樣的大問題,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實踐。就像明茨伯格說的,因為我們最終需要的是好的實踐,而不是精致的理論,但是有時也得仰望星空,思考一下更加長遠的問題。如果你完成了這種穿越管理曠野的旅途,一定會十分欣賞這些像地圖般清晰的條條塊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