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當如祝為君
作者:程鴻蔚 & kuang13,首發:文案包郵
1、
認識祝為君很多年了,但是相處的機會卻不多。
那一年好像是除夕吧,聽說他們幾個總監去圍總裁的門,想淘點過年用的散碎銀兩那事一直記憶猶新。
想想好多事情也是人性的不解。
那之后他們就集合成立了「及時溝通」,一直到現在。連「黑弧奧美」都去掉了兩字,他們還是四字不散。好像好多公司如果不逼得人去開枝散葉,那個集團到現在該有多壯大啊——為什么他們可以過這一關呢?
及時溝通有不少創作策略上的不二法門,這其中作為文案,祝為君的名頭應該比老大還響亮。
反正是前些年吧,不記得是誰給了我他上課的“文案秘籍”,當時就覺得他好有料。
這幾天又回顧了一番,他寫出來的心得,似乎不僅現下好用,還居然沒被超越。
或者說,及時溝通正是有了他的法術,所以整個公司的創作風格都別具一格。
2、
在這個《只有文案的文案培訓》課件里,祝為君展示了他眼中的好文案,以及寫出好文案的「三個步驟」、「四個技巧」,又用四個字概括了寫好文案最重要的一件事。
他還告誡文案,想要成為大師就不要聽所謂大師的忽悠,寫出你自己,才有可能成為唯一。
祝為君《只有文案的文案培訓》ppt 課件,可在公眾號“文案包郵”回復消息“培訓”獲取。
3、
1999年,湖南張家界桑植縣澧源鎮祝家臺的祝為君,帶著借來的幾百元車費南下廣東,來到了深圳。目標是賺夠5萬塊錢然后回去。
祝為君到深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影視公司寫電視腳本。薪水不高,生活艱苦,租住的農民房沒有熱水,冬天也只能洗冷水澡。
洗了3個月冷水澡之后,他跳槽去了黒弧廣告。
彼時的中國地產廣告,即將開啟它的“黃金十年”。祝為君怎么也想不到,他會在這個黃金時代里留下金光閃閃的一筆。
祝為君在黒弧的5年間,從文案、文案指導、創意總監、副總一路做到公司負責人。
這句當年很有名的獲獎文案,據說是他在酒吧里想到的。
2006年黒弧與奧美聯姻,祝為君放棄了年薪60萬的優厚待遇,和幾個伙伴成立了及時溝通廣告。
很快他們就接到了第一個項目「時代·花生」,然后一炮而紅。
在那個年代,沒有“網紅”,沒有“IP”,90后未成年,00后還在讀幼兒園。及時溝通就敢用“花生”來命名一個樓盤,可謂大膽。
憑借一系列極富話題性的傳播,「花生」一鳴驚人,成為了廣州的“網紅盤”,潮人的打卡地。它引領了那個時代年輕人對生活的夢想,堪稱中國地產界的“超級IP”。用今天的話講,叫做 “出圈”。
「花生」意為“花心思生活的人”。而作為“花心思做創意的人”,及時溝通憑借「花生」獲得了2007年廣州日報華文報紙廣告獎的金獎。
繼時代·花生之后,及時溝通又與時代地產合作出品了「時代·糖果社區」,還是熟悉的味道,配上更加有趣的文案,讓無數青年人競折腰。
及時溝通不僅把項目打造成一個又一個網紅打卡地,更是創造了一種叫做「及時溝通」的文案風,有人叫它“小清新”,有人叫它“屌絲體”,但在今天看來,應當叫“最懂年輕人的廣告文案”。
▼
在這之后,隨著業務線不斷延伸,從年輕人的小戶型住宅,到豪宅、文旅、綜合體、品牌等等,及時溝通的風格也開始變得多樣。
他們用一個個經典案例證明,及時溝通不止小清新,還能高大上,哄的了年輕人,也hold得住大叔范。但永遠不變的,是走心。
▼
▼
那一年做花生和糖果社區時,祝為君還沒結婚。如今他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一個叫“糖果”,一個叫“花生”。
當年的熱血青年,如今也成了中年大叔,不變的是一如既往的創作熱情。
「長城腳下飲馬川」項目的公眾號剛申請下來時,祝為君借著當時火熱的“中年”話題,結合項目“40歲以后活出名堂”的傳播主張,寫了一篇《中年是道選擇題》。一篇文章漲粉過萬,為項目積累了最早的一批種子用戶。
就像文中所寫的那樣:(有一種中年人)年齡對于他們只是改變了容顏,在自我的心里,他們永遠只是長大了的少年,而所謂的中年只是找回自我的旅行期。
一如及時溝通,從最初的7個人,到如今的500多人,從出道的深圳,到現在的七個城市,作品依然鮮活如初,像15年前一樣,撩動人心。
作者公眾號:文案包郵(ID:kol100)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