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數據安全危機浪潮,品牌如何乘風破浪?
我們似乎正處于大數據時代的轉折點。一面“享受”著大數據系統算法帶來個性化推薦的便捷,另一面卻也擔憂著個人信息安全。近期,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通報:“‘滴滴出行’違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貨車幫’、‘Boss直聘’等app也因數據安全風險被審查?!眰€人信息數據安全隱患再次被推向爭議的風口浪尖。
數據在品牌建設中起到何種作用?歷經多次數據安全危機浪潮,企業又該如何“穩”住客戶的心?
數據,成就出色客戶體驗
個人信息安全危機屢次發生,致使目前一部分用戶不信任品牌使用其數據的方式,甚至存在著一批用戶根本不愿意透露自身數據。然而,穩定的可用數據流卻是品牌所依賴的,數據對于當今提供出色且有意義的品牌體驗來說至關重要。Siegel+Gale思睿高體驗總監 Amale Ghalbouni曾提出:
“熱衷于傾聽不同受眾意見,是每個成功提供一流客戶體驗的品牌的共性。品牌應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持續理解客戶的需求,從而構建無縫隙的客戶體驗,融入每位消費者的生活。”
同樣地,從對智能揚聲器等工具是否被過度使用激烈探討中,我們能夠得知客戶想要被傾聽,但并非被偷聽。因此,合理收集并運用個人數據,將有效提升每一位客戶的用戶體驗。
但是,經歷了無休止的數據泄露浪潮之后,企業該如何處理個人信息數據的收集使用會是每個品牌將要面對的難題。對此,Siegel+Gale思睿高認為:
1. 交換數據,彼此成就
雙向信息交換,是已被成功運用的建立信任的方法之一。企業品牌提供真正有價值的訪問、見解和內容,從而換取用戶一小部分數據。例如,麥肯錫授予訪問其完整研究報告的權限,以換取客戶電子郵件地址。這使他們能夠為客戶開發提供更好的服務,并有助于建立信任,即無論客戶是否準備好購買,品牌都希望受眾在其各自領域中取得成功。
2. 善用數據,錦上添花
以耐克(Nike)為例,它如今將網絡賬戶持有人視為會員,并為網上會員提供其專屬獨家產品、訓練、個性化指導和獎勵。這已不是一個全新的想法。實際上,自 2000年以來,許多社交媒體公司就使用這種模式來共享內容和社群,以換取數據,提升個性化體驗。對于像耐克這樣的電商來說,會員專營權的開發最關鍵的好處在于,這能讓品牌證明: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銷售商品。實際上,品牌是在公開傳遞更有意義的價值,展現更為多彩的品牌文化。
3. 守護數據,責無旁貸
訪問數據從來就不是一種自動的權利,它需要明確和公開的批準。品牌需要捫心自問——信息泄露危機下,客戶希望我們企業如何應對?難道就因為企業有提供商品的能力,就能隨意訪問隱私數據了嗎?也許最根本的是,企業如何去管理個人信息數據?
對于收集和使用客戶專有信息數據的所有品牌企業來說,良好且負責地管理數據至關重要。買家不僅對企業的產品感興趣,他們更是在尋找合適的企業來分享他們的觀點,尋求與其管理方式及道德價值觀一致的企業。全球多家企業也正致力于有效管理數據,例如,谷歌逐步淘汰第三方 cookie;蘋果也在限制 Facebook 的數據訪問。
對于所有品牌來說,知曉數據安全是升級客戶體驗的基礎。長遠來看,如果能合理互換數據、全力展現建立于數據之上的品牌附加值、負責地管理數據,品牌終將贏得這場數據游戲,成就出色客戶體驗。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