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星聊天會》到底什么時候更新?
打開一個播客相關的社群或平臺,近期總會看到這樣的消息“諧聊什么時候更新?”“諧聊停更后失去了快樂源泉”。此前,同樣也會看到大量“怎么才能搶到諧聊現場票”"這期諧聊太神了"的評論,很多聽眾從上海、成都,甚至是新加坡來到北京參加現場錄制。諧聊的魅力在現場,又不僅局限于現場。
想做一檔面向所有人的節目
“我們希望還原一個場景,就像小時候我們和父母一起看春晚,等趙本山出場,因為一部作品跟父母一起笑,但現在其實沒什么這樣的內容了。
”諧聊是諧星聊天會的簡稱,由單立人喜劇出品。每期節目里單口喜劇演員們與聽眾一起錄制,就當期主題分享觀點,用喜劇的方式呈現,像是觀眾可以參演的情景喜劇。作為一檔19年年末上線的節目,諧聊在頭部播客里絕對是個年輕的“小伙子”,迅速積累的人氣背后是單立人喜劇、線上內容產品經理呂東和整個團隊的心血。
近期節目停播既是在等待下一季招商,也是因為節目本身漫長的制作流程。在正式錄制之前,需要確定好本季主題,再根據本季主題延伸出每一期的話題,編輯團隊收集相關素材,招募聽眾,團隊內部進行溝通豐富細節。以巢媽團這一季為例,光是當季主題確定就經過了制作團隊、商務團隊與品牌方三天的溝通,一期節目從無到有需要十五到二十個小時,從有一期節目的想法到真正錄制至少需要一個月,而這也是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
隨著節目影響力逐漸增大,需要顧及的方面越來越多,對團隊的要求也高了起來,在內容準備階段要充分收集信息,調研現在有哪些普遍的刻板印象,哪些現象在大環境里比較常見,哪些只是個體經歷,了解事情的全貌后再給出自己的“偏見”。對于一些比較有爭議的話題,提前在主播間溝通好視角,并在錄制過程中通過三個人的互相調侃或質疑來保證節目的平衡性,盡可能照顧到方方面面。
諧聊希望能做到同時引發事實共鳴和情緒共鳴,哪怕有的話題不具有普適性,也要確保視角的全面性,比如聊追星的時候,考慮到老人不太了解,就加入一個現在年輕人都在干些什么的角度,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收聽的位置。
諧聊公眾號最新推送是一則面向爸爸媽媽的聽眾調研,此前有聽眾帶著父母來到現場,平常也會和父母一起聽,這也是諧聊想要達成的效果。下一季的招商文檔里有對于節目用戶畫像的描述,“但其實我做這個的時候感覺很難,很難像互聯網App那樣精準鎖定一群人,非要說用戶畫像的話其實就是老百姓”。不僅僅是一二線城市的互聯網白領、大學教師、公務員,諧聊的大門向所有人開放。
諧聊招商文檔
“我們希望還原一個場景,就像小時候我們會和父母一起看春晚,等趙本山出場,因為一部作品跟父母一起笑,但現在其實沒什么這樣的內容了……我其實特別希望有人做出這樣的東西,讓大家一起歡笑……現在年輕人多少面臨著和父母溝通的困難,如果能給他鋪設一個比較好的環境,或許就可以幫助克服。“時代變換加劇代際間的割裂,需要笑聲和共鳴來彌合。
“當然這些都是想法,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呂東補充道。
市場需要更多播客節目
“播客內容有很多,播客節目卻很少。“
諧聊與同是單立人出品的一言不合相比,二者在定位上截然相反,諧聊的屬性是對外的,一言不合則像是單立人內部的客廳。基于這樣的內外之分,呂東覺得在播客里有一個大家需要厘清的概念,即播客"節目"與播客"內容"存在差異,諧聊是節目,而一言不合是內容,節目需要大量的準備、設計與包裝,更多考慮聽眾而不是主播的個人感受,二者都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但相比之下節目會更具市場屬性。播客內容有很多,播客節目卻很少。
在諧聊這檔節目里,主持人、喜劇、現場觀眾都是節目的組成因素,主持人引導節目行進,觀眾充實節目素材,喜劇作為呈現形式,每個元素都必不可少,但都以服務節目為前提。制作一檔節目的邏輯并不復雜,明確做一檔節目的目的后,考慮具體的實現方法,圍繞聽眾感受設置節目調性、價值取向等,根據節目定位來找到合適的人就可以。復雜的是執行層面,如何把控整體,推進各個環節,保持各方面的平衡,就需要呂東這樣的制作人來掌舵,而在內容里這樣的角色不是必需的。
諧聊主播團隊
同時節目自身也需要迭代升級,諧聊從最開始的主題間無關聯到后期以季為單位,從博人一笑到逐漸加入一些內容的探討,聽眾在歡笑間聽到對于婚姻、職場、教育的討論。在一期節目里,一位曾深陷感情陰影的男士在現場念著稿子講著寫好的段子,剖白自己,鼓起勇氣哽咽著向陪伴自己多年的朋友告白,就像木心所言“一個愛我的人,如果愛得講話結結巴巴,語無倫次,我就知道他愛我”。除了帶來歡笑,也盡量在聽眾心中沉淀一些內容。
“哪怕喜劇技巧再豐富,內容上沒有一些思考也會變得虛無。”想要讓節目有生命力,一定要有內核,以季為單位也是出于這個考慮,讓節目有一個主線,避免瑣碎。同時也要做好價值儲備,盡可能避免做出錯誤判斷,針對節目曾引發的小范圍爭議,制作團隊和主播都進行了反思,進一步思考如何承擔喜劇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對于下一季的節目,“既然(諧聊)這個小伙子的文化儲備和招人喜歡的能力差不多了,那應該給他的行頭捯飭捯飭,再讓他有個人生理想和追求,別那么隨意。”相對應的就是加強設計感,環節設置更有目的性,并且內容上要有核心,盡量彼此間形成關聯。“諧聊不能只是一檔播客,也應該是檔音頻節目……視頻可以有綜藝,那為什么音頻不能有,受眾也不一定只局限于播客受眾,也可以做成國民級別。”
“當然這也很遠。”呂東繼續補充道。
招商先行的商業模式
“品牌只有經歷從了解到接受的過程,最終才可能有購買。"
在20年9月的播客生態沙龍里,播客公社創始人老袁曾提出播客商業模式應該參考影視、綜藝行業,采取“制播招采”模式,即一檔播客節目的制作、播出應該分開進行,創作者圍繞內容進行策劃、選題、錄音、制作等工作,何時播出、怎樣分發則歸于運營、宣傳部分。招商與采購則針對不同客戶:品牌、廣告主等采用招商形式,平臺方則根據自身需要向播客創作者直接采購內容。
諧聊下一季采取招商先行的商業模式,這在播客中并不常見,主要是基于兩方面的考量,一是保證節目質量,二是覆蓋制作成本。
目前常見的播客商業模式主要是定制廣告、片頭片尾口播、付費節目和電商,除了電商諧聊都考慮或嘗試過。呂東觀察下來,定制廣告里往往會有一些品牌想要傳達的信息,如何與節目內容相糅合就成了難題,很容易降低節目的質量,所以不太適合。口播對于節目的影響較小,但是單價低,一期幾千塊錢無法承擔團隊的人員成本,并且很難形成記憶點,對品牌來說收益也很有限。諧聊曾經出過付費單集,一期9.9元賣出了近一萬份,屬于播客里的爆款,收益不低但缺少可持續性,如果每期節目都要收費,勢必會引發聽眾不滿,受眾范圍縮小,限制外部增長,但如果一個月四期節目里有一期付費,對于一個全職內容團隊來說,其他三期免費節目也是成本,很難形成一個良性的商業循環。
諧聊錄制現場
所以整季的冠名招商是最優解,上一季巢媽團的合作也證明了這一點。品牌合作沒有降低節目的質量,反而因為制作和準備上的升級提升了品質,巢媽團冠名的十二期節目幾乎是所有節目里播放量最高的。節目冠名結合節目里小劇場形式的宣傳,同時確保推廣效果與內容質量,從搜一搜數據粗略估計,品牌方整體投入產出要比之前高一兩倍,“可以說是達到了聽眾滿意、我們滿意、品牌滿意這樣一個不可能三角。”
但受限于播客這種形式,下一季的招商并不算順利。“如果是同等質量的視頻節目,會比現在理想很多。”對于播客這種新興媒介,很多品牌都感到陌生,"我們和品牌接觸也是一個教育市場的過程,品牌只有經歷從了解到接受的過程,最終才可能有購買。"并且播客廣告存在難以量化的問題,很難準確評價推廣效果,這也會為品牌的持續投放帶來問題。
現在諧聊的單次收聽價格不到0.2元,遠遠低于其他媒介,加上播客不易注水、富有長尾效應的特點,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高性價比的選擇。團隊內部對于節目質量也有足夠的信心,"但確實要讓子彈再飛一會"。
對于近年來播客迎來“春天”、"元年"的報道,呂東覺得播客數量井噴不能代表什么,只有專業人士介入,擁有商業方面的考量,行業才能真正興起,被市場和品牌認知。"所以等待是必要的,等待并不消極",巢媽團這一季結束后諧聊在節目里測試了其他形式,還在視頻平臺上傳節目片段進行推廣,為下一季做鋪墊。
諧聊進行過一次60人的聽眾調研,結果顯示很多人沒有看抖音或快手的習慣。時代追捧著短平快的媒介,但精品內容仍有大量需求,只是很多時候人們是在用替代品滿足。
“好內容一定是會被越來越需要的,這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作者:Jessica
?播客志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系授權
聯系方式:
[ 微信客服 ] podcaster_union
[ 投稿郵箱 ] contact@wavpub.com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