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住了!美團用“新”講故事,讓人一秒破防!
江湖上關于外賣小哥的傳說從未停止過,據說這一群體藏著各種奇門異士,多才多藝,既會跳街舞又會畫畫、彈琴、開飛艇,既是手藝人也是腳藝人,所以民間賦予他們“外賣屆四肢藝人”的稱號。
美團平臺的興起,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各種服務與美食,這個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軟件已經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工具,而是陪伴著人們生活點點滴滴的“朋友”,就好比人們開始對外賣小哥不再只是“跑腿人”的看法一樣。
8月24日,美團外賣推出了全新的品牌短片《新地址》,把目光聚焦于每一個新地址發生的新故事,聚焦用戶情感層面,強化“陪伴”的平臺身份認知。
一、藏在美團的“新地址”,都有著不一樣的好故事
營銷是一門藝術,好的營銷能夠建立起一個正面的、長久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對于已經具備了一定國民影響力與認知度的品牌,夯實自身品牌力遠比單純對賣點進行廣宣要來的更為重要。
近日,美團外賣上線的品牌TVC《新地址》,通過“成長就是不斷給生活增加新的收貨地址”的觀察作為開篇,鼓勵用戶們能夠“添加你的新地址,完成你的好故事”。
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美團通過上大學、畢業、進入新工作、搬家的呈現,快速打造了年輕一代人在城市生活的現代縮影,用極具洞察又溫馨的情感化文案娓娓道來。
就如我們曾經與爸媽生活的共同家園,“你以為永遠不會離開”;緊接著在大學里創造新的此生無二的回憶的同時,“你又要去往下一個新的地址”;進入職場后我們會開始不斷懷疑自己,“但只要向前走”總有好故事。
在這條時間線中,美團既展現了大學生活的憧憬與美好,也展現了踏入社會尋找工作的迷茫,更有在職場生活中“摔過的跤”。美團基于人生成長的洞察,最大程度上構建了品牌片與受眾的共鳴感,用具有群體回憶性的內容建構了整個廣告片的穿透力與滲透力。
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永遠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普世的內容,通過文案與畫面傳達出人們共同的情感,在每個年齡階段演繹著類似的心情與故事。
與此同時,短片在人們“新地址”的不同變化中,也將美團業務巧妙地穿插其中。美團作為成長故事中默默付出的“男二”,讓人們在全新的城市中獲得溫暖與支持。
二、美團支援每一個“新地址”,散播品牌溫度
不同于硬性的廣告植入或者是“爹味”的廣告說教,美團這支廣告片選擇從成長中的心路歷程與細節入手,借用洞察力與治愈力,強有力地牽住了用戶的注意力。
其中,短片最了不起的,便是挖掘出了“新地址”背后的內涵:每一個新地址,就意味著一次新的起航。透過“地址”這個點對“故事”這個面的深入挖掘,背后隱藏的是品牌對平凡生活的細致化洞察。
從家到學校再到公司,從一家人到一群人再到一個人,每一個新地址都象征著新的故事或新的“事故”。
但在這些無論是故事還是事故的背后,其實都有著美團對人們生活一直以來的陪伴,因為一個“新地址”既代表了一段新旅程,也代表了美團的每一次新陪伴,用“新地址”聯系了人與品牌。
而這些陪伴其實都是基于用戶們對美團一次次的使用形成的,切切實實地與美團外賣服務密不可分,比如送來圓珠筆替職場菜鳥彌補錯誤;黑暗中送來新的燈泡;道具不見后送來的鮮花,這一次次緊急事故的背后,都被美團外賣給化解了。
這種陪伴還體現在,對于每一個在城市中孤軍奮戰的我們,美團都能以遍布全國、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強大功能承接住人們的疲憊,在一座座高樓大廈的背后,散播出溫暖的種子。
所以,除了文案表達外,片子更戳中人心的是其對“一個人”的洞察,聚焦于離鄉背井的年輕漂泊者,用貼近生活的故事,真正關注到“人”本身,在讓每個觀眾充滿代入感同時,也實際感受到了生活煙火氣的美團品牌定位。
影片中以小見大的方式,無疑是放大了每一個“新地址”對于人的成長意義,增強了TVC的感染力,除此之外,品牌也沒有放棄在社交平臺上的營銷。
在廣告片上線的同時,美團還在微博釋放出#你曾在哪些地方點過外賣#的互動話題,借social化傳播之法,最大程度地擴大了品牌營銷聲量。
在話題內,還引得了各路KOL及媒體助陣,進一步促成話題漣漪式擴散傳播效果;截止日前,該話題討論量就近5萬,實現品牌價值觀和“陪伴”形象的“廣而告之”。
三、慢下來的美團,實現從“工具”到“朋友”的身份轉變
洞察是一切策略成功的前提,美團外賣以“新地址”為落腳的情感營銷,其實就是一次品牌心智提煉,從而進一步賦予平臺以溫暖底色營銷的過程。
隨著更年輕的一代登上消費舞臺,品牌開始意識到,年輕群體看重的并不單純是產品的功能性價值,更多的是品牌背后的精神、情感層面,其價值層面的共鳴與情感的共通都決定了用戶是否為其消費和買單。
在今年,美團宣布了品牌升級,讓“美好生活小幫手”的全新品牌定位進入到更多的用戶生活當中,這就意味著曾經代表著“快”的美團,開始“慢下來”。
曾經的“快”是基于平臺的產品與服務特點出發,強調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生活時代,美團作為工具的“適用性”。而如今美團新提出的“慢”,則是關注到了人文情懷層面,試圖在情感層面與大眾實現溝通,讓人們在情感上對美團產生信賴感。
其實從今年春節的《聽見》,到六一兒童節的《你是我的齊天大圣》,到七夕的《一座城,幫我照顧一個人》,再到如今的《新地址》,美團都基于平臺的特點為人們的生活賦予著更真實的溫度,通過故事向的演繹,將品牌人格化的“陪伴”形象打造得更加立體與深入人心。
從單純的工具進化為并肩的伙伴,美團人格化形象的建立,不僅流露出品牌的溫度,更彰顯了品牌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幫助更多人向美好生活前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