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品牌霸屏分眾,市場掀起推新熱潮
隨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中國也正式迎來了“財富管理大時代”。近幾年,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無風險收益率的下移,資本市場各項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均不斷刺激著人們的投資理財熱情。而2020年再融資新規的落地,也讓各類財富管理機構加速布局、不斷推新。
今年以來,共有上千只新基金成立,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3%。最近,多只基金登上分眾電梯媒體,或推廣新基、或宣傳品牌,也成為近年來不多見的現象。
盡管市場略有動蕩,但機構和“基民”的熱情似乎始終不減。
8月進入推新潮,頂流明星基金經理扎堆出手
進入8月后,基金新發市場掀起了推新熱潮。據統計,目前正在發行的基金已經多達135只,而接下來一個月還將發行74只新基金。
從8月發行的新基金可以看出,科技、消費、國貨、碳中和等方向繼續被看好,而消費、生物醫藥等主題的基金也不在少數。嘉實基金于8月16日推出嘉實遠見先鋒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銀華基金在8月18日發行新作銀華富久食品飲料精選A,廣發基金高級董事總經理、成長投資部總經理劉格菘擔綱的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將自8月23日至8月27日公開發售,此外,華夏基金將發行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而易方達基金也將再發行一只新的指數型基金。
伴隨著基金推新的,還有頂流明星基金經理的扎堆出手。嘉實基金姚志鵬、匯添富基金胡昕煒、廣發基金劉格菘、銀華基金焦巍、南方基金茅煒等績優基金經理紛紛亮相,整個市場可謂八仙過海、熱鬧非凡。
但推新基并不是8月的特例。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今年以來成立的新基金已經達到了1347只之多,募資總金額達到1.97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明顯。
除了發新,參與定增的公募基金也越來越多。據統計,截至8月15日,年內已有1215只公募基金參與股票定向增發,同比增長226.58%。這與去年2月出臺的再融資新規有關——公募基金等機構參與個股定增的鎖定時間由12個月變成6個月、機構參與定增的最低折扣從9折降低為8折——這些政策利好和“優惠力度”不斷刺激著公募基金參與定增的熱情。
無論是積極發新,還是參與定增,都表現出各大機構對基金后市前景的看好。也正因如此,基金公司紛紛趁發新的契機,開始扎堆進行品牌宣傳,吸引新老基民的廣泛關注。
多只基金廣告登上分眾梯媒,吸引主流“新基民”
進入8月,不僅爆款新基增多,基金品牌的電梯廣告也越來越多。各大機構各顯神通,有的攜手明星基金經理和“新發好基”吸引新基民,有的則以品牌廣告的形式影響投資者。
例如,廣發基金主推18周年品牌廣告,宣傳18年來的基金成績和權威性與資深性;博時基金提出了“博時固收,樂享每一個T日”的理念;陸金所則指出——在這「理」「財」安心。
“發新派”則把明星基金經理和收益回報作為宣傳亮點。嘉實基金攜手姚志鵬推出嘉實遠見先鋒,華夏基金攜手屠環宇、林晶推出時代前沿一年持有混合基金,上投摩根攜陳思郁宣傳景氣甄選混合型基金的首發,天弘基金則推出了天弘增強回報固收。此外,東方紅、嘉實等基金還聯合支付寶共同推出“背后的故事”,展示基金背后的超強團隊和雄厚實力,同時宣傳“堅守長期價值、享受時間復利”的投資理念。
基金品牌紛紛登陸分眾刷屏全國電梯,也是近年來不多見的現象。這一方面說明,基金市場的火熱和投資者的熱情,促使基金品牌的宣傳方式越來越走向大眾化和主流化;另一方面,也凸顯了公募基金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從去年市場走熱開始,各基金公司紛紛發布熱門板塊產品及相關戰略品牌,同時加大了營銷宣傳力度,希望不斷提高自身在投資市場的影響力。但由于基金市場也出現了大量“同質化”產品,導致客戶被分流、涌向頭部公司的現象明顯。
隨著行業馬太效應的加劇,盡快搶占用戶心智、樹立權威品牌形象成為當務之急,這也是眾多基金品牌開始刷屏分眾的原因。此外,與去年一味貼標簽式的營銷手段不同,今年有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開始側重宣傳“堅守長期價值、相信遠見的力量”等投資理念,也說明行業正在趨于冷靜。
中國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發展空間巨大,在“高光時代”之下,專業將成為未來各大機構制勝的關鍵。無論采取何種策略,能夠幫助投資者做好資產配置和投資陪伴、實現投資目標,才是廣大基民關注的重點。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