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新財報:高速增長紅利期已過
近日,阿里巴巴發布截止2021年6月30日的2022財年一季度財報。
報告顯示,Q1財季營收2057.4億元,同比增長34%;凈利潤428.4億元,同比減少7.8%。營業收入308.5億元,同比減少11.1%;營業利潤率15%,同比下降了8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雖然營收還在增長,但阿里巴巴其它指標的表現都不太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阿里如今身處困境的外在表現。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增投、增收不對等
對于Q1財季的營收增長,阿里巴巴給出了兩個原因。
一是并表高鑫零售。財報顯示,如果剔除并表高鑫零售的收入,阿里巴巴Q1財季的營收同比增幅將從34%下降到22%,減少184.3億元,即并表高鑫零售給阿里巴巴Q1財季帶來了184.3億元的收入。
二是菜鳥物流和國際貿易零售業務收入增長。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阿里巴巴旗下海外電商平臺Lazada,訂單量同比增長超過90%,而菜鳥物流網絡收入增長50%至116.01億元,菜鳥裹裹訂單量同比增長63%。這兩項業務大幅增長的訂單量就為營收增長注入了不小的活力。
盈利同比減少則是因為支出增加了。財報顯示,Q1財季阿里巴巴總成本增長558.5億元至1748.9億元,高于營收增長的數額。
而總成本的高額增長則是因為有兩項支出發生了變化。一是整合高鑫零售增加了庫存成本,導致收入成本增加;二是為了獲取用戶和增加市場份額,阿里巴巴在報告期內實施了“云釘一體”等戰略和舉措,導致營銷費用大幅上漲98.0%至270.4億元,而研發費用在總支出的占比也從9%上升到了13%。
換言之,Q1財季阿里巴巴的增投和增收并不對等,如果從細分業務具體來看,就可以發現造成阿里增投和增收不對等的端倪。
主板塊:增長放緩
阿里巴巴把自己的所有業務細分為商業、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創新舉措和其他以及未分配這5個板塊。
其中,商業板塊是營收主力,一季度營收占比高達87%,而且Q1財季只有商業板塊實現了盈利,但是其盈利規模卻是同比縮小的。財報顯示,Q1財季在阿里巴巴商業板塊營收1802.4億元,同比增長35.2%;盈利390.2億元,同比減少13.7%。
而商業板塊的增收不增利,歸根結底是阿里巴巴在國內的電商零售業務發展陷入了疲軟。一個具體的表現是,報告期內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舉辦了618購物節活動,而且參與活動的商家和品牌比去年多了一倍多,達到25萬家有余,推出超100萬種新產品。但從財報來看,這個年中大促活動并沒有給阿里巴巴帶來理想的增收結果。
細究起來,阿里電商零售業務陷入疲軟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
比如,消費者對于電商平臺的促銷活動逐漸習慣,而且促銷活動戰線拉得過長,消費刺激變小;平臺部分商品在活動前上調了價格,導致活動期間的價格并沒有比平時優惠多少,并不能吸引消費者;以及在直播電商業態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紛紛加碼電商,也會給阿里的電商業務造成不小的沖擊。
所以,阿里需要更多讓利來應對消費者心理變化和行業競爭,但趨于理性的消費者因為有了其他選擇,能給阿里帶來的回報還是會有所縮水。
而國內商業零售收入作為目前為阿里巴巴貢獻收入最多的一項業務,占比達到46%,它所表現出的業績增長乏力,會影響到整個商業板塊和阿里巴巴整體營收狀況。
深究起來,商業板塊增利不良是因為國內的電商業務已經過了高速增長期,增長放緩是必然的。
其它板塊:還需要時間成長
相反地,云計算板塊、數字媒體和娛樂板塊表現出不錯的增長潛力,雖然還處于虧損中,但虧損規模在逐漸縮小。
財報顯示,云計算板塊營收160.5億元,同比增長29.0%,虧損16.43億元,同比縮窄39.0%;數字媒體和娛樂板塊營收80.7億元,同比增長15.4%,虧損10.1億元,同比縮窄50.0%。
其中,云計算板塊減虧是因為阿里云業務逐漸成熟,投入減少,而其互聯網、金融服務和零售等行業的客戶處于不斷增加的趨勢中,所以其盈利表現會越來越好。但是Q1財季受到在線教育行業整改和海外服務被限制這兩方面因素的影響,疊加納入仍處于投資階段的釘釘,云計算板塊的收入增速由去年同期的59%下滑到了29%。
雖然如此,但在種種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云計算板塊還能實現收入增長,說明該板塊不僅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而且發展勢頭強勁,未來仍值得關注。
阿里的數字媒體和娛樂板塊減虧則主要是因為優酷通過投資優質內容、優化用戶會員計劃等策略,提高了運營效率,使日均付費會員規模同比增長17%,實現了用戶規模和收入的雙增長。而且因為相關部門加強了反壟斷監管,責令騰訊解除獨家音樂版權,也使得該板塊下的蝦米音樂迎來發展轉機,近期阿里巴巴就申請了多個“蝦米音樂娛樂”商標。
綜合來看,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兩個板塊的發展處于朝陽期,未來如果舉措得當,可以給阿里巴巴帶來新的可能性。
但其目前的營收占比分別只有8%和4%,尚不能抵消商業板塊的向下趨勢給阿里巴巴整體營收帶來的負面影響。
而且它營收占比更小的兩個板塊,Q1財季虧損在擴大。其中,創新舉措和其他板塊營收13.75億元,同比增長37.2%;虧損29.4億元,同比擴大11.0%;最后一項未分配的板塊,虧損25.8億元,同比擴大17.5%。
前后排同學都拖后腿的情況下,短期內還在虧損的云計算、數字媒體和娛樂兩個板塊就很難讓阿里營收出現明顯的好轉。
壓力山大
而除了自身業務發展吃力外,阿里所處的外部環境也十分惡劣。
一方面,2020年8月,美國政府為了防止中國企業存儲和處理美國公民的隱私和敏感信息,宣布擴大其“清潔網絡”計劃,限制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基于云系統提供服務的應用程序。10月,又限制了螞蟻集團的支付服務。
另一方面,國內《反壟斷法》加嚴,阿里多次被巨額罰款。財報顯示,Q1財季阿里將91.14億元用于繳納部分反壟斷罰款。
在國內外環境都對阿里巴巴不利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就對其發展做出了負面反饋,從去年十月開始,阿里巴巴的股價持續下跌。截至8月5日,阿里巴巴在美股市場和港股市場的開盤交易價格都下降約三分之一。
面對外界的不看好,阿里巴巴進行了公司歷史上最大的股票回購計劃,將股票回購計劃從 100 億美元增加到150億美元,以向外界宣布自己仍對未來發展充滿希望。
但是,比起穩住外界口碑,阿里巴巴或許更應該考慮如何讓自己的諸多業務煥發出新的生機,讓自己的生態建設便利更多人口和企業,給外界更大的想象空間和期待,也給自己的商業藍圖增添更多的色彩。畢竟它的營收還在增長,還可以調動很多資源來實現轉變。
文/蛇眼財經,公眾號ID:sheyancaij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