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MTer同行 | 在富春江畔尋片刻永恒
作者:實習生Dora Zhang
永恒和永遠在中文里是不同的。永恒超越時間的存在,而永遠存在于時間之中。所以當我們通過藝術與永恒對話,與它相連,我不會試圖從永遠的角度去對應,而是用瞬間去把握,似乎只有在混沌的片刻才能品嘗到永恒的神秘。——蔡國強
2020年以后,我們似乎被卷入了一個飛速運轉的時光機器。當變化成為了唯一的恒定量,當未來愈加難以預測,我們似乎更加需要主動地去抓住一些當下來扶持搖擺不定的人心。
今年夏初,我被根元“豐富商業(yè)與人心的對話”的理念所打動。加入根元開始實習后,我不斷見證這句話如何被付諸實踐:在“商業(yè)”世界開墾一方土地的同時,它從未停止開拓通向“人心”的種種路徑——從聆聽復旦大學教授的哲學講座,到組織觀賞扎哈建筑事務所特展,到例行一年兩次的outing——用“當下”的扎實體驗來應對“未來”的隨機波動,是根元人做商業(yè)的基本。
經歷過臺風“煙花”的唐突登陸又倉皇離開,這個夏天除了酷暑,又多了一個急需消除心之浮躁的理由。根元的伙伴們票選出夏季outing目的地——以《富春山居圖》聞名的、素有“中國造紙之鄉(xiāng)”美名的江南一隅,杭州富陽。
富春山館 · 只緣身在此山中
旅程第一站,我們來到了富陽的著名地標、由著名建筑設計師王澍親手打造的富春山館。駐足于并不高大闊氣卻莊重大氣的大廳格局下,同事Jeff為我們普及了富春山館的設計由來和創(chuàng)作理念。富春山館是王澍成為首位榮獲普利茲克獎的中國建筑師后的第一個作品,更是被賦予了成為詩畫江南起承轉合的“基點”的重要使命。據說,為了實驗自然與建筑的有機結合,與富春山館同時修建的還有一整個當地村落——王澍要“打通鄉(xiāng)村建筑與城市建筑之間的鴻溝,讓建筑表露出中國最傳統的氣息”。
由此可知,富春山館承載的不止于一個建筑符號,更是獨屬于富陽世代居民的文化記憶。
富春山館由美術館、博物館、檔案館構成。檔案館的4D影片向我們展現了富陽的歷史淵源及文化烙印,被雨淋一身的同時驚嘆于科技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在博物館的圖文并茂中,我們重溫了聲勢浩大的赤壁之戰(zhàn)和三國鼎立的歷史圖景,琢磨富陽如何憑一方水土孕育出“生子當如孫仲謀”;在精巧的模型陳列中,我們觀摩了造紙之鄉(xiāng)精密而周全的造紙流程,看栩栩如生的靜態(tài)鏡頭折射出歷史長河中富陽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
造紙過程局部模型
踏入美術館,仿若一方世外桃源躍然紙上。這一處是樸實人民的精雕細刻,那一處是山色空蒙的濃墨重彩;這一處是水墨畫的黑白相映,那一處是油畫的斑駁陸離。作品風格極為多元,如同展館的布局如扇子一般錯綜復雜、層層鋪開,卻無一不與富陽人民和山水形成互文:從富春江畔山水風光,到勤耕細作的男女,到栩栩如生的動植物。老少皆宜,人人都被鼓勵產生自己的理解;在作品前駐足的幾十秒,是沉思,也是體驗。
來到室外,驚覺已近午時,也才反應過來至此依然沒有瞥見“遠山”、“次山”、“近山”的宏觀全貌。許是看的角度不對,許是人與館比過于渺??;可轉念一想,與其將其視作遺憾,不如承認這應了王澍的設計構想——當你走進這個館,便會有一種在“山中的感覺”,而這之后所遇見的和沒有遇見的一切,“只因身在此山中”。
當然,既然身在此山中,便不能不在山的“半山腰”留下根元人的腳印。
富春桃源 · 不足為外人道也
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并未阻擋我們的腳步,午后稍作休息我們便來到了旅程的下一站——富春桃源。急需避雨的我們一頭躲進溶洞,事后才發(fā)現原來那是被譽為“亞太第一大洞廳”的九霄碧云洞。在人工彩燈的點綴襯托下,鐘乳石的自然景觀與現代科技的絢麗奪目交相輝映。
雖說是山、水、林、洞、村的自然組合,可景區(qū)發(fā)達的現代化娛樂和交通設施為這一趟自然之旅徒增不少趣味記憶點。誰也沒有想到,我們會坐“華東首創(chuàng)人工運輸帶”上山,又駕駛云霄飛車下到半山腰,最后淌著玻璃階梯的流水回到了原點。
大家的興致在一次次的尖叫和嬉笑中持續(xù)高昂,一掃旅途的疲憊和方才的陰雨連綿,也因此誕生了不少根元人的獨家回憶(音譯:表情包)。
歸途 · 以不變應萬變
返程的上午,小伙伴們各自自由活動,完全憑著性子和心情,踏上富陽的不同個角落。小巷的靜謐安逸,村民的慢條斯理,炸面筋的滋滋作響……很久沒有踩著凹凸不平的鵝卵石,與路邊發(fā)呆的老人打個照面,以眼神會意;很久沒有跳出屏幕,在一個交通不便卻天高地闊的古鎮(zhèn)???,將身心交付于當下。目光所及,皆是“生活”。不如讓照片說話:
龍門古鎮(zhèn)油面筋——背后有一個與孫權有關的典故
歸途中不禁想到,這一趟富陽之旅,好像哪里都沒去,又好像走了很長的路。收獲的是伙伴間更為緊密的情誼,還有被江南夏風吹過的短暫休憩后整裝待發(fā)的心情。
與根元相伴的兩個月里,我堅定了一些東西,也不免舍棄了一些東西。萬變的是人心難安,世事蕪雜;不變的是滴水穿石,靜水流深。
攝影 | 根元咨詢小伙伴們
本文由根元咨詢原創(chuàng)。如需轉載,請在消息欄回復“轉載”查閱須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