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5種字體,別的都是垃圾”
作者:陳允信,來源:設計便利店
Siwei
酒后行為藝術家
設計便利店公眾號設計師Hi!我是設計便利店的公眾號設計師Siwei。今年5月剛從SVA畢業(yè),回想自己4年的大學生涯,做了很多令人難忘的項目,也認識到了許多在設計界有巨大影響力的設計師,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其中一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設計師吧!
在大學讀書的時候發(fā)生過一件事情,即便是現在我仍然記憶猶新,老師讓全班每位同學設計100張海報,并且100張海報中只能出現5種字體,這一切只因為設計師Massimo Vignelli說過:優(yōu)秀的設計師只用5種字體。在那一周我被這5種字體瘋狂折磨,曾一度留下了心理陰影。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那次的項目經歷又覺得受益匪淺。
今天我就想來講一講Massimo Vignelli到底是誰?憑什么說設計師僅僅需要5種字體就足夠了?
01
一生只用5中字體的設計師
設計大師Massimo Vignelli一生只用5種字體:
Futura, Times New Roman, Helvetica, Bodoni, Century. 這5種字體可以說是流傳最廣最經典的,后續(xù)頻出的新字體中大多都是在這5種字體的基礎上重新設計的。
一生崇尚實用主義的Massimo Vignelli在字體應用到文字排版再到產品設計,其每件作品都可以成為經典中的經典,而字體作為平面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每一個設計師的必修之課。
在他的一生中,僅僅用這5種字體就能制作出千變萬化的優(yōu)秀設計,包裝、家庭用品、家具、公共標牌和陳列室設計他樣樣都是手到擒來。他的5種字體法就曾可以包攬IBM、Knoll、Bloomingdale’s和美國航空等知名公司的設計。在80年代的紐約從貫穿城市的MTA地鐵標識到人們手上的Bloomingdale購物袋再到圣彼得教堂里的管風琴。只要你一出門就滿眼都是他的大作。
Vignelli 為 Knoll 設計的品牌
02
除了這5種字體
其他的都可以是垃圾
Vignelli說過:字體激增正在威脅著我們的文化,我們只需要一些基本的字體,其余的都可以扔掉。
在人人都能使用工具設計字體的年代,字體庫中的字體每天都在更新?lián)Q代。很多人認為字體應該有表現力,而他不這么認為。
Vignelli 嚴格遵從“Less is More”的原則,用最簡單的字體講最重要的事。因此Vignelli的字體庫非常精簡,重復會使用的只有幾種字體。
Vignelli 改進后的 Our Bodoni
在這僅有的5種字體中,Vignelli最愛的就是Helvetica。Helvetica是一款90年代的現代無襯線字體,由Neue Hass Grotesk演變而來。它簡潔清晰、平衡冷靜的特點對比老一代的字體更關注字體本身的結構和可讀性。Vignelli評價這款字體的誕生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易讀性的更高期盼。Vignelli可以說是Helvetica的死忠粉了,他甚至參與了這款字體的紀錄片制作,也在紀錄片里向大家介紹了他為什么喜歡Helvetica以及一部分的應用。他用Helvetica設計的數十年沒有被推翻的美國航空logo和紐約地鐵的標識系統(tǒng)都是最好的證明。
圖片來源Helvetica紀錄片
03
用一種字體
做出紐約地鐵導視圖
Massimo Vignelli的巔峰之作便是紐約地鐵導視,更是將他的實用主義發(fā)展到極致。他直接用一個Helvetica字體就完成了整套視覺的設計。
從用戶體驗和實用的角度來說,在快節(jié)奏和超大人流量的紐約,乘客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被指引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因此只需要提供最少的信息。而Helvitica這款無襯線字體就恰好符合了他的要求,簡潔、沒有過多的裝飾、存在感低。
Helvetica在紐約地鐵系統(tǒng)中的應用也反映了Vignelli崇尚實用主義的理念。相反的,想象如果用一個復雜的襯線字體,我們在找線路的時候就會很費勁,體驗感就會很差。從Helvetica在紐約地鐵中的應用和重要性,就可以體會到設計不需要繁冗的裝飾,更重要的是讓用戶能清晰的感知信息的傳達。
Vignelli在字體選擇上對于實用和簡潔的堅持同樣反映在他的其他設計作品上。“如果你可以設計,那你應該可以設計任何東西” 。他說的這句話恰好也表達了他這種從一而終的堅持。他在紐約創(chuàng)辦Unimark設計咨詢公司接手了美國航空的logo,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簡潔清晰,善用幾何形式,所以他更愿意稱自己為“信息設計師”,把信息最簡化、視覺化。
① 1955,Fungo 臺燈② 1964,Compact 餐具③ 1968,Heller 品牌④ 1989,Intervista 扶椅
04
在所有設計中
將實用主義貫徹到底
在Massimo Vignelli的理念下,我們在一周內做出了100種關于這5個字體的練習海報,并把它們合成一本Zine。
用5種字體做的Zine
通過對每一種字體的細節(jié)研究,從字體歷史到字體的特性分析,從每一個字母之間的間隔再到他們統(tǒng)一的排列組合甚至是每一個字母的字號大小,每一處細節(jié)都需要被關注。而黑白色的不同嘗試讓我們更突出的看到了設計的根本。
因此從這一次項目后,我對于字體的選擇也變得更加嚴謹,拋棄掉那些看起來華麗卻不實用的東西,而關注于設計的根本。選擇每一種字體時先反問自己為什么要使用它,它的易讀性夠強嗎,首要考慮它在這個設計中是不是適用。
在了解了Vignelli大師對于字體選擇和應用背后的實用主義后,我才慢慢開始認真思考字體的選擇。在這個誰都能做字體和設計的年代,網絡上花里胡哨的字體鋪天蓋地。作為一個剛起步的設計師當我們沒有辦法辨別這個字體的好壞時,就可以從最基礎的字體開始選擇和嘗試。
說了這么多,其實Massimo Vignelli的5種字體法并不是真的只能用5種字體,而是用最基礎的素材做出更多的變化。那些在我們周圍看起來沒有那么華麗的設計往往在生活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好的設計是無形的,就像好的字體一樣,它們一直存在著,用最基礎的字形,講述著最精彩的故事。
作者公眾號:設計便利店(ID:designmart)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