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娛樂邁出一小步,讓音樂釋放更大價值
音樂自從誕生以來,就是能給人帶來溫暖的工具,作為“溫暖工具”的持有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6月21日發布了“騰訊音樂公益計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公益計劃讓企業業務和公益緊密結合在一起。
騰訊音樂公益計劃包含“音樂關愛、文化傳承、音樂教育”三大戰略,用音樂種下一顆愛的種子,在未來的時光里,期待音樂夢想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期待民族音樂文化能煥發新聲。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
讓音樂成為社會價值的連接器
企業做公益,并不是捐款就了事,捐款僅僅只是一個維度,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很多偏遠地區并不缺錢缺物,他們需要精神與文化層面的交流。
就音樂層面而言,他們可能不缺一把吉他,但缺乏教他們吉他的老師。所以在現階段的公益大環境下,公益需要在原有基礎上急需增加一些新的內容模式,比如對文化內容的關注、扶持和發掘。
TME這次在北川等地區做的音樂公益,更多是希望通過哺育人心、普及教育的方式實現當地居民更高層次的文化需求。
這次TME的“音樂公益計劃”呈現了多元化的公益方式。比如說關愛偏遠地區兒童的“音樂關愛”戰略,側重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新民韻計劃”,以及著重于音樂及藝術教育的“樂圃空間”。
騰訊音樂聯合陳一丹基金會成立“樂圃音樂空間”
例如音樂教育這個層面,“音樂公益計劃”給了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一個上升通道。在貧困地區,有很多孩子具備音樂天賦,但是受制于當地音樂教育資源的匱乏,他們在音樂這條路上,剛剛萌芽的音樂夢想,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得不擱淺。
而騰訊音樂公益計劃希望能夠守護孩子們的音樂夢想,騰訊音樂娛樂集團聯合陳一丹基金會,將在北川落地一個線下的音樂教育空間“樂圃音樂空間”。
這不僅是一個專門的音樂教室,還會為這個空間匹配豐富的音樂教育內容,不僅會有教室資源,還會有課程研發,以及線上教學,讓孩子可以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專業的音樂教育。
騰訊音樂希望在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能夠讓文化產品更公平地提供給所有人。
正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說:“樂圃音樂空間能夠真正豐富邊遠地區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讓他們和城市里的孩子擁有一樣的機會和條件,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用音樂認知更美好的世界”。
2017年11月,騰訊曾經發布了《2015—2016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這份報告中寫道:
騰訊在“連接一切”的企業戰略指導下,將社會責任元素、利益相關方連接在一起,讓一切被連接的個人、企業、組織,形成一個責任共同體,共同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這次“騰訊音樂公益計劃”同樣采用了連接一切的思路。TME做的事情更像是搭載了一個以音樂為核心的公益平臺,讓政府、企業、社會人士、當地居民參與其中,共同推動文化繁榮、音樂教育事業發展。
讓互聯網為音樂做更多
過去互聯網公司做公益這種現象非常常見,但對騰訊而言,它在公益中所做的事情,可以更側重于教化人心和文化傳承。
早些年,馬化騰就在兩會上提出“互聯網+文化”,“互聯網+公益”這些理念。縱觀騰訊旗下業務會發現,這一兩年來,它們幾乎都能和文化、公益產生結合,無論是游戲還是音樂——我想稱之為數字文化的新公益。
此前騰訊公益就聯合多家文化、公益機構發起敦煌“數字供養人”公益活動。王者榮耀也和敦煌研究院有合作,今年春節推出的歷史英雄、兩款英雄皮膚就是和敦煌研究院合作共同展開美術設計的。
騰訊“數字供養人”
這種互聯網+歷史文化+大眾娛樂的結合,不僅僅實現了傳統文化的保護,也讓傳統文化通過新的表達方式得到了傳承。
音樂作為文化的一個分支,也需要得到文化傳承。要知道,目前有大量流落民間的民族音樂亟待搶救。
我國偏遠地區,少數民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厚重的文化藝術,至今絕大部分仍相對完好地保存在各個族群的社會生活中。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隨著社會生活整體提高和大眾文化的沖擊而逐漸走向社會主流文化的邊緣。
美國歷史學家伊麗莎白·愛森斯坦在他那本《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寫到:
印刷術讓信息的傳播更迅捷靈活,印刷術在歐洲的普及結束了貴族壟斷受教育的狀況,促進了歐洲文藝復興。
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給數字文化產業帶來的變化一點也不亞于當年的印刷術。
面對生活和文化的“雙重貧困”,國家不僅僅需要給山區居民扶貧,還需要搶救在山區的音樂文化藝術。
騰訊音樂作為中國數字音樂領航者,在用互聯網傳承文化這條路上,騰訊音樂希望做得更多。
------------------------------------------
作者:深幾度,微信號:852405518,公眾號“深幾度”,歡迎署名轉載。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