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社交,折騰不息
近日,騰訊朋友APP發布公告稱,由于業務發展策略調整,將于今年6月底關停服務器。不同于QQ、微信的順利,騰訊朋友APP可以稱作命途多舛。
騰訊朋友定位和人人網、Instagram類似,主要針對半熟人社交,用戶需要上傳自己的真實姓名、經歷等信息才可以使用。2008年以QQ校友的名稱正式投入運營,至今已經因為業務調整兩次關停,第一次是2017年,第二次是最近。而其兩次重新出發都鎩羽而歸。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騰訊朋友的三次折戟
回看騰訊朋友的整個運營過程,發現它也曾推出了不少特色服務。比如,2008年在線下成功舉辦“一起去上學”活動;基于朋友關系圈進行二手交易,因為消息來源更可靠,有較高的交易成功率;支持線上發起線下的活動,包含朋友圈活動和同城活動,為用戶建立社交關系形成了很好的導向。 而且雖然騰訊朋友一直沒有成為主流社交應用,但騰訊一直沒有徹底放棄它。比如,這項業務先后改名三次,從QQ校友、朋友網到騰訊朋友APP,每次改名都是調整后的重新出發,不過最終結果卻都不理想。 而在了解它不同階段的運營情況后,發現其運營失敗大部分是源于自身因素。 第一階段的QQ校友,和Facebook的功能類似,但卻并沒有像Facebook一樣在全球范圍內成功。互聯網評論人KESO曾對此評論道,Facebook雖然是從校園社交起步,但是卻不局限于校園范圍,而是發展成了全民社交。國內類似網站則沒有成功地從校園中突圍出來,而是局限在了校園范圍之中,QQ校友就是如此。 而且作為一款產品,雖然短期可以“不求盈利”,但長期來看,盈利能力是產品存續的關鍵。而QQ校友的目標用戶學生群體,消費能力比較有限,就很難支撐起平臺后期的優化迭代。 第二階段,2011年改名為朋友網后,其又和QQ空間的功能有極高的相似度,缺乏作為一款獨立產品的吸引力,所以沒能打開市場。這次在兩年后(2013年7月),其運營團隊就解散了,人員分別調遣到了QQ空間和其他組,當時騰訊的態度是:只維護、不運營。2017年官網則正式發布停服公告。 第三階段,2019年以騰訊朋友APP的形態再次回歸,但因為保持了一定的門檻,受眾群小,導致很多人都是在它這次關停后才知道它。 騰訊朋友APP沒有打開市場,與其功能設置有很大關系。比如,騰訊朋友APP使用“遇見”功能需要用戶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個人資料完整度在80%以上,二是通過學校和企業的認證。然而即使用戶愿意填寫個人真實資料,其無法認證大部分企業,就把很多用戶擋在了門口。 綜上可以看出,騰訊朋友每次上場都會有新的目標,但每次卻都會被自身因素扯后腿。
半熟人社交產品不好做
而即使自身環節不出問題,騰訊朋友也很難成功,這是因為半熟人社交產品并不好做。 從市場需求來看,半熟人社交很難孕育出健康的盈利模式。這是因為利益與情義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導致基于半熟人關系可以開展的盈利業務有限,而且業務規模很難做大。 比如,在二手物品交易中,雙方半熟不熟的關系會使其在確定物品價格時十分尷尬,并不如單純的交易關系來得輕松簡單,所以用戶會更傾向于去咸魚、轉轉等垂直類二手交易平臺。而且如果用戶在線下就可以通過朋友聯系交易,就不會選擇支出一筆服務費通過平臺交易。這些因素就導致騰訊朋友很難介入到半熟人之間的物品交易中,從而培育出一個市場。 從用戶心理來看,半熟人社交平臺很難養成用戶粘性。因為生活環境有所重合,半熟人社交關系構成的人情網也是需要用戶耗費精力維護的。而大部分普通人的精力有限,過度擴充的熟人社交網絡反而會成為其負擔。 另外,不同于熟人社交的高粘性和有效性、以及陌生人社交時的輕松自由,半熟人社交處于有效社交和無效社交的尷尬地界,對于用戶來說,需求不持續,而且關系的建立和放棄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就不會主動選擇并且投入其中。 基于上述原因,半熟人社交應用騰訊朋友的落幕是早晚的事。而其他主打半熟人社交的平臺如今也都紛紛沉寂。比如,市值曾僅次于百度和騰訊的第三大互聯網公司人人網,如今已經轉戰直播和互聯網金融賽道。
淌水“互聯網+婚戀社交”
而在半熟人社交領域失敗后,騰訊又將目光投向了婚戀社交領域。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期騰訊獲得了一項名稱為“一種婚戀對象推薦方法及裝置”的發明專利。該專利摘要介紹,根據用戶提供的對婚戀對象的基本要求,該項技術會對候選對象給出信用分,并按序排列,讓用戶找到與自己更匹配的婚戀對象,降低婚戀過程中的試錯成本。與此同時,在今年6月,騰訊還參與了soul最新一輪的融資。 可以看出,入局婚戀社交,騰訊已經有所準備,而其對準的就是中國龐大的單身市場。根據艾媒咨詢近日發布的《2021中國單身群體消費行為調查及單身經濟趨勢分析報告》,中國單身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4億,約占總人口的15%。 而單身人群的社交需求就孕育出了一個龐大的婚戀市場,這對于社交巨頭騰訊來說,不容錯過。但婚戀社交還是社交,而社交領域因為巨大的流量價值從來不乏入局者,特別是在單身社交這一領域,已經走出了Soul、愛聊這些有了一定用戶規模的線上應用。 而騰訊雖然可以借助資源優勢在功能相似的情況下打敗對手,但并不能保證其社交產品最終可以獲得成功。 比如,騰訊在發展微信時憑借用戶資源優勢打敗了小米的米聊,但即便有用戶資源優勢,其還是在騰訊微博上嘗了敗果。而騰訊微博敗北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將服務限制在了自己的產品圈內,一是用戶更新的QQ空間動態會同步到騰訊微博上,造成個人空間重復冗余;二是拒絕了和百度等其他平臺的合作,局限了用戶獲取信息的范圍。 可以看出,要做好一款社交應用,前期的用戶等資源優勢只是個助力,用好的功能和服務確保用戶體驗才是關鍵。而如何將自己的產品定位與線下的婚戀中介以及線上的其它交友應用區分,養成用戶粘性,并形成健康的盈利模式,騰訊還需要不斷探索。
文/蛇眼財經,公眾號ID:sheyancaij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