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文案,江小白還做對了什么?
“我把所有人都喝趴下,就為和你說句悄悄話”
“話說四海之內皆兄弟,然而四公里之內卻不聯系”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難以自控”
一直以來,江小白的文案都被奉為經典,總是金句不斷。其文案風格以走心聞名,洞察受眾的關于“失戀”、“孤獨”、“陪伴”、“懷鄉”這些情感點,直戳人心。
確實,江小白的文案讓很多廣告公司都汗顏,在網上隨便一搜文案案例,江小白都能占上前排。其官方微信也有足夠的影響力,閱讀量時常突破十萬+,以《后來的我們》為例,在劉若英的電影上映的前一天,江小白同步推出一篇文案《后來的我們______》,只幾個小時就輕松突破十萬+!
此外,不管是江小白的文案或是微博創意圖常常會被各大營銷號爭相轉發,而營銷號每當發新稿時,也總不忘題目帶個“江小白”“杜蕾斯”的關鍵詞蹭熱度。
由此一來,文案讓很多人注意到江小白,卻也給了很多人借口宣揚,江小白的成功靠的是文案。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只靠文案你就輸了
其實,所有的品牌都明白文案的重要性,都在企圖用文案占據受眾的心智。不少品牌學著江小白講故事,但往往火一陣子之后,就被受眾拋之腦后了,或者在市場上根本沒有激起一點水花。
比如網易云音樂炒火的地鐵廣告文案,今年520,平安壹錢包同樣承包下魔都12號線,用23條“解壓體”文案,打造出了一條“520解壓專列”,但是成效甚微。
又比如零食品牌貓哆哩,在零食口袋上印了很多有趣的文案,“嘴閑著,特危險”“禍從口出,大嘴巴會惹出很多事的”“與其說錯話,還不如用零食堵住自己的嘴巴。”文案確實很吸睛,反觀這個品牌的銷量,卻也沒有賣得特別火。
說到底,大多數文案都是無用的,這已不是一個單靠文案就可以向受眾灌輸產品賣點的單向傳播時代。把精力傾注到文案上,到最后往往會演變成了一場品牌的自嗨。
我們再來看看江小白的文案難嗎?其實不難,仔細分析下來就會發現,江小白無論微信文案、瓶身文案,還是海報文案,都是以情感為出發點。那些經典的電影臺詞,熱評的留言,久別重逢的故事,隨便改改都能成為江小白的文案。
同時,在這個自媒體躁動的時代,信息環境“去中心化”“去權威化”,人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文案寫手,人人都可以創造出有傳播價值的內容。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即使你將江小白的文案一字不落的模仿完,你依然收獲不了江小白的成功。
所以這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道理,那些說江小白單靠文案闖下一片天的人大多都是盲人摸象,文案寫得好很容易,若想打下一個市場僅憑文案怎么夠。
在這個社會化媒介高度發展的時代,口碑傳播的力量不容忽視。江小白從0到1成為行業新秀,絕不可能不重品質。產品優秀,才能真正吸引消費者,做到口碑傳播。文案的背后,必須有產品過硬的品質做支撐。
要想真正能夠讓消費者認同,并且長時間占領消費者心智的,品牌必須對自身產品品質的加以深耕。
產品才是王道
在任何時候,產品的好品質都是一個企業的根本。
“用今天的研發投入,構建明天的競爭力”這是華為的信條,眾所周知,華為在研發上花了大力氣,每年在盈利的基礎上投入80%的資金到產品研發,在手機領域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
只有在產品時刻保持高品質時,品牌才可能在市場當中占有一席之地。反之,如果重營銷輕產品,受眾不但不會產生復購行為,還會對品牌產生反感心理。
同樣,在江小白內部有一個標準,如果可以提高產品20%的品質,可以多付出200%的成本。江小白傳承川法小曲白酒釀造技術,對傳統高粱酒進行創新,實現了“老味新生”。
但江小白做的遠不只是如此,它不僅在高粱育種、生態農業、技術研發,以及釀造、蒸餾、分裝、生產、品牌管理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同時布局市場銷售、現代物流和電子商務,完善了整個產業鏈。
在技術研發上,江小白“壟斷”了重慶60%以上的技術人才,包括4名國家級白酒評委、5名國家注冊高級釀酒師、7名重慶市白酒評委為代表的專家團隊。擁有如此陣容強大的專家團隊,產品的迭代與研發自然有了保障。
去年江小白金標榮獲榮獲2017年IWSC烈酒-白酒類 “卓越銀獎”,青春版、表達瓶Se100、三五摯友榮獲榮獲2017年IWSC烈酒-白酒類 “銀獎”。
同年,江小白的Se300和青春版500也獲得了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賽的金獎,其中青春版500也是香港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特等獎和金獎的得主。
除此之外,香港國際葡萄酒暨烈酒大賽以及最近的第十八屆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上,江小白均脫穎而出,斬獲了多項國際大獎。江小白用自己過硬的產品品質收割著業界人士的注意力,用獨有的輕口味口感,征服了世界烈酒評委的味蕾。
但話說回來,在如今這個信息過載、注意力稀缺、傳播方式劇變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要知道,消費者買的不是床是睡眠,是光明而不是燈泡。對于消費者來說,用哪個品牌其實差異不大,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好。因此只是提供產品意義不大,因為中國不缺產品。
所以,品牌在做好自己的產品品質的同時,也不得不利用互聯網去創造內容迎合受眾的需求和情緒,用一系列數字營銷為產品增加相應的情感或心理附加值。當物質層面的產品擁有了精神上的附加值,就會成為滿足人們某種情感需求的“象征物”。
就比如寶馬和奔馳在同等價位的汽車當中,品質肯定是最好的,但他們的營銷也同樣做得棒,因此,只做好一個方面是不夠的。
想打造和年輕人相匹配的一種品牌,就只有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圍繞受眾消費場景和受眾喜歡的事物建設品牌。這一點,江小白做得非常突出。
將產品與年輕人關聯
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革命3.0》一書中提到,被網絡連接的消費者,越來越像一個具有共同精神追求和普世價值觀的立體的“人”,我們需要超越瑣碎而狹隘的“營銷技術與手藝”,將“交換”與“交易”提升為“互動”和“共鳴”。
在社交網絡環境下,用戶必須至上,你必須真心討好用戶,因為用戶的體驗以及由此帶來的口碑不容忽視。只有真正做到“以市場為出發點,做消費者喜歡的產品”這一條標準才能生存下來。
對于品牌來說,只有面向未來才有未來,討好年輕人也顯得尤為重要。
白酒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行業,同樣,也是一個令人感到古板的國粹。就如陶瓷、京劇、皮影戲等等,這些國粹似乎越來越無法拉攏年輕人。
年輕人是否真的不喜歡國粹了?答案,未必。
前不久,由抖音團隊聯合7大博物館出了一支《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H5,H5里唐三彩胡人跳起了“千年拍灰舞”, 商代晚期的大禾人面紋方鼎帶來“98K電眼 ”, 一群文物在漆黑的博物館里復活,變身戲精開始魔性尬舞。這么貼合年輕人的趣味營銷,自然也好評如潮,上線沒多久,就有超200萬的點擊量,火極一時。
所以,只要國粹懂年輕人,年輕人是很愿意接受的。同理,對于營銷來說,傳統品牌在年輕社交圈中尋求“新”發展,往往能收到特別的關注和喜愛。這就像一個大爺穿著潮牌跟你尬舞起來,這是十分討喜的。
當下的年輕人特立獨行,強調自由精神,強調極簡美學,有他們的青年情懷。年輕人也不是不喝白酒了,他們需要的是懂自己的白酒。
品牌要表達對用戶的理解,這種理解既包括價值觀、精神、心理需求的層面,更包括細節體驗的層面。知道用戶在想什么,想要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做能挑起他們的欲望,打動他們的情感,喚起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改變決策。
江小白做到了懂年輕人,將白酒行業普遍認為年輕人不喝白酒的“共識”成功打破。每一句文案都說出了喝酒人的心聲,都表達了喝酒人藏在心底最深的情感。所以當用戶拿起這瓶酒時,覺得“你懂我”,也在無形之中與品牌建立了情感聯系。
江小白的定位不僅是一瓶酒,更代表著當下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江小白不僅產品口感順滑清香更適合年輕人,還深入青年文化,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超級IP,滿足年輕人在不同場景下的心理訴求。
在語錄瓶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推出了表達瓶,讓用戶自己寫文案;
與《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火鍋英雄》《匆匆那年》等熱門電影跨界合作;
從2016年開始,全國各地舉辦YOLO音樂現場;
聯合兩點十分,推出《我是江小白》動漫;
舉辦Justbattle 街舞國際賽事、JOYBO 街頭文化藝術節;
推出“全世界只存在一天”的移動小酒館;
連續五年發起畢業季召喚活動,全國贈酒;
......
江小白一直在探尋年輕人的市場的更多可能性。
當然,以上所討論的所有,都只是江小白迅速崛起的冰山一角。江小白的成功絕不可能單靠一個文案,一個創意,一個營銷創新,而是一整個系統運營的創新,包括產品品質深耕,銷售渠道的鋪設,產品的強分發能力,品牌整合營銷傳播,企業內部的溝通管理等等。
但即使你知道了文案是江小白的表象,卻也依然學不會江小白,從別人的成功中提取對自己有利的價值點才是聰明的做法。因為每個企業的產品的目標受眾不同,包括文化水平高低,喜好差異等等,所有的情況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搬一整套模式“套”上就能成功的。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