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畢業MV《你眼里的光》,是青春里最真實的模樣
又是一年畢業季,畢業意味著找工作、意味著分手、意味著長大、意味著理想,每每談論起這個話題,都能勾起人們無數的回憶。
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900萬,909萬畢業生將進入社會,這也就意味著,今年的畢業生就業更難了。
去年畢業季,B站發布了毛不易的《入海》MV,讓在疫情當中畢業的畢業生們淚流滿面,感慨萬千。
今年,B站給全國的大學畢業生送上了畢業歌《你眼里的光》,由B站UP主老番茄和老壇胡說共同演唱,獻給所有即將或已經畢業的人們。
與《后浪》和《入海》一樣,這支MV依然由B站和勝加聯合出品,是在畢業前夕,前往國內多所高校進行真實拍攝的,記錄下同學們離校前最珍貴的時光,拍下他們在離校前的歡愉、不舍與眷念。
歌 詞:
多少年以后 你會慢慢忘記我的臉
多少年以后 我想不起你的口頭禪
那時候的面 不知幾塊錢一碗
那時候的燈 不知亮到幾點
是天真嗎?堅持自己喜歡的樣子
是可笑嗎?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
該認命嗎?平凡的人注定平庸
該放棄嗎?勤奮的人輸給天分
風會帶我們去往何方
和誰彼此擁有 哭著笑著 白頭偕老
卻偷偷想起你笑里有糖
浪會帶我們漂向何方
和誰一無所有 跌跌撞撞 肝膽相照
不要關掉啊 你眼里的光
多少年以后 再冒一次孩子氣的險
多少年以后 天邊的人會回到身邊
那時候的嘴 是否無話不談
那時候的天 到底是灰是藍
是天真嗎?堅持自己喜歡的樣子
是可笑嗎?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
該認命嗎?平凡的人注定平庸
該放棄嗎?勤奮的人輸給天分
風會帶我們去往何方
和誰彼此擁有 哭著笑著 白頭偕老
卻偷偷想起你笑里有糖
浪會帶我們漂向何方
和誰一無所有 跌跌撞撞 肝膽相照
不要關掉啊 你眼里的光
相信很多畢業生聽了都會很有感觸,讓人想起了學生時期的回憶。
一、一支真實拍攝的音樂MV,記錄青春里的美好與遺憾
先說一說這首歌給我的感覺,就曲風來說,對比去年毛不易的《入海》,這兩首歌給我的感覺基調很不一樣,毛不易的《入海》透露出淡淡的憂傷。
(2020年的《入海》)
而今年這首《你眼里的光》,曲風明顯歡快很多,可歌詞卻很扎心,也就是說,B站這首歌,用歡快的曲調唱出了傷感的一面,頗具反差感。
從畫面來看,與一般的MV不同的是,B站這個MV的畫面全部采用一張張「定格照片」,沒有炫酷的特效,只有一張張記錄生活的照片,更加真實,也更能引發廣大畢業生的共情。
左邊是照片,右邊是歌詞,緩緩播放,就像是在放映一部膠片電影。
課堂桌椅、籃球場、校園廣播,校門口的夜宵攤......一張張記錄校園生活的照片,充滿「生活氣」。
教室里是他們奮斗的身影,教室外是他們為熱愛盡情展現的風采。
食堂、宿舍、教室、操場,到處都是他們留下的足跡,這些被記錄下的照片,是最青春的模樣,是最好的我們。
B站鏡頭里的這些年輕人,有快樂,有熱血,有不舍,更重要的是,他們正青春,他們「眼里有光」。
歌詞最后:「不要關掉啊 你眼里的光」,傳達出的是一種懷揣夢想、不忘初心的信念。從而鼓舞年輕人:即使生活再難,我們也不能失去信念。
B站為什么要發布這樣一支畢業MV?
對于畢業生來說,離別最多的情緒就是不舍,不舍那些可以盡情做學生的日子,會懷念可愛的同學、諄諄教誨的老師、校園里的一草一木。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盡管有再多不舍,總是要面臨離開、長大。
就像電影《匆匆那年》的臺詞說的那樣:
有些人注定是生命中的過客。它們在特定的時間出現,給你最純粹的感覺和最美好的回憶。然后他們離開,像風一樣漂浮。他們有最深刻的印象,但他們永遠不會回來。他們甚至不知道為什么要一起走,為什么要分開。
“畢業季即分手季”,視頻中的情侶不舍地抱在一起。
不知前路何方,整日地投簡歷、面試,焦慮迷茫,是畢業生的常態,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必經之路。
所以,B站選擇用這支MV去真實記錄青春的美好與遺憾。鼓舞畢業生和職場人,永遠要「眼中有光」。
是天真嗎,堅持自己喜歡的樣子
是可笑嗎,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
該認命嗎,平凡的人注定平庸
該放棄嗎,勤奮的人輸給天分
細品之下,這段歌詞不僅說的是畢業生,更是已經步入社會的職場人。
步入社會之后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壓力,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從事不喜歡的工作,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拼搏還是認命?是面包還是理想?是許多人都會面臨的艱難抉擇。
曾以為自己會與眾不同,后來才發現自己也只是個平凡的普通人。
在視頻結尾,B站寫了很長一段話,寫給畢業多年后的你和我。
這些祝福,相信不少走出社會的職場人都深有共鳴,所以,B站這支視頻,不光送給畢業生,還有已經已經闊別校園多年的年輕人,他們也是B站的核心用戶。
B站通過音樂MV的形式,深挖“畢業”這個字符下的每個人都曾面對或將要面對的痛點:“理想”、“工作”、“分手”等,用真切抒情的音樂連接大眾,建立起與受眾的情感共鳴,同時也勾起了無數個職場人的校園情懷。
二、一次歌曲二創活動,激發Z世代的創造力
今年獻給畢業生的視頻依然和《入海》一樣,采用了MV的形式,只不過演唱者由歌手毛不易,換成了「老番茄」和「老壇胡說」兩位B站UP主,這背后,B站有著更深的用意。
熟悉B站的朋友可以知道,這兩個分別是游戲區和生活區的UP主。有意思的是,B站不僅邀請他們進行創作,還以此作為二創素材邀請用戶產出內容。
或許是引發了情感上的共鳴,不少UP主紛紛對這首歌進行了翻唱。
二創活動獎池設立10萬,目前主題曲已經突破了570+播放量,并吸引了大量up主進行創造,由此看來,B站這一波操作取得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為什么B站要發起這次二創活動?
作為全國最大的內容社區,B站最大的優勢就是「創造力」。
B站發展至今,已經不只是一個亞文化興趣社群,更成為了一個為有創造力的年輕人提供創作環境和連接功能的服務平臺。如果想要了解現在的年輕人,去 B 站補番刷梗,可能會是最快的辦法。
從最初作為動畫創作愛好者的社區,到現在由動漫開始衍生出影視、音樂、舞蹈、科技、時尚、生活、鬼畜等多元化的內容,B 站已經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文化社區,有超過1億的活躍用戶和超過100萬活躍 UP 主。用戶投稿視頻每天有數萬級,90%是自制或者原創的視頻。
在B站,還有成千上萬的UP主,用視頻記錄下大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
對B站用戶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平臺,而是一個像家一樣的文化社區,UP主創建興趣圈,趣味相投的人在社區文化圈中能找到各自的歸屬感。
因此,B站想通過這個二創活動,一方面勾起即將或已經畢業的人們的共情,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廣大年輕用戶的創造力,更好地活躍社區文化。
三、一場夏日畢業歌會,傳遞音樂的力量
去年疫情之下特殊的畢業季,B站不僅發布畢業主題歌曲及MV《入海》,鼓勵并祝福所有即將或已經畢業的人們躍入人海,各有風雨燦爛。同時,B站還舉辦了在海邊錄制的首屆bilibili夏日畢業歌會,彌補畢業生的遺憾,完成了一場“以風為琴、以浪作鼓”的畢業儀式。
一首首歌曲,觸動不少人的青春記憶,也彌補了許多云畢業生們的遺憾。
而今年,B站繼續延續這個傳播動作,在最后一屆90后將告別校園之際,bilibili夏日畢業歌會邀請明星與UP主走進真實校園,在南京傳媒學院實景錄制。
嘉賓陣容不僅有樸樹、許嵩、王源、歐陽娜娜、周深等歌手、還有旅行團樂隊、夏日入侵企畫等樂團加盟本屆歌會,共同獻上一場有紀念意義的美好畢業禮。
跨越了好幾個世代的藝人陣容,每一個歌手代表了來自不同年代的音樂審美,充分彰顯出B站「多元化」的一面。
盡管B站的主流用戶群體就是25歲左右的年輕人。但歌會的觀眾卻并不只有剛畢業的00后年輕人。不少已經畢業很多年的80后、70后甚至是60后,都是B站畢業歌會的觀眾。而B站也通過歌會,為這些已經畢業很久的觀眾,找到了一個緬懷校園生活的契機。
比如樸樹、許嵩這樣的歌手,以前在學校里聽著他們的歌長大的,主要是80后、90后,更是最主要的情懷受眾。B站以多元化世代陣容,為不同年齡層的觀眾,提供了一個回望過去、抒發情緒的重要出口。
疫情之下,很多學校的畢業晚會只能取消,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B站夏日畢業歌會可以說是承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社會職能:既為應屆畢業生提供一個宣泄離別情緒的平臺渠道,同時又能讓那些已畢業多時的人,回顧自己的青春,找到繼續前行的動力。
音樂帶給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就像村上春樹說:
“如果沒有沉迷于音樂,我可能不會成為一個小說家。”
“在廣漠的時光之流中,我們的人生是如何在風中閃光的、是如何在風中燃盡的?沉浸在爵士樂中的時候,感覺我們能夠找到些什么。”
從音樂MV,到打造畢業歌會,B站試圖通過音樂,帶給年輕人正向的鼓舞作用,這就是音樂的力量,也是B站想要傳達的理念與初衷。
看了B站的畢業MV,你有想起自己的校園時光嗎?
4A廣告文案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4A廣告文案(ID:AAAAIde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