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宅文化元年│33條肥宅誠信守則
來源:城市畫報(ID:cityzine)
最近肥宅快樂體有點火。沒癱在肥宅快樂椅上,喝著肥宅快樂水打過肥宅快樂游的,都不算抵達過宅生巔峰。
肥宅本來是二次元文化圈的詞匯,代指體型肥胖的宅男宅女,如今“肥宅人設”突然大熱,有些人明明只喝了瓶可樂,背地里體脂練得不到20%,深夜自學python,周末有五個場子要奔,還天天自稱肥宅,實在是人神共憤,天理難容。
城畫君在此呼吁誠信肥宅,從我做起!并研究了一份肥宅自鑒表,歡迎大家自覺對號入座,謹記“肥宅”屆也是有準入門檻的。
1.長期對著電腦或是主機屏幕。
2.通話記錄里百分之八十是外賣和快遞。
3.熱愛穿著人字拖與款式寬松的文化衫。
4.在外面人模人樣,回家物質形態秒轉換成液體。
5.輕度社恐。有事能微信絕不電話,能電話絕不見面。
6.周末一般沒人約,破天荒有人約又會找各種理由推脫,其實就是懶得換衣服化妝出門。
7.可能正是為了避免說話的尷尬,嘴巴無時無刻不在吃東西。
8.小則江湖人稱美食雷達,大則社交圈內美食kol。
9.炸雞薯片冰闊落是快樂源泉,對低脂奶蓋、蔬菜沙拉嗤之以鼻。
10.很容易被請吃飯這種話收買。
11.即使單身,一個人點兩杯起送的奶茶也沒在怕,遇到滿減甚至想湊三杯。
12.除了吃最愛睡,不分時間想睡覺,不分季節想冬眠。
13.你給他/她打電話發微信問在哪、十有八九答案是在家里。
14.除了睡覺最大樂趣的就是打機或者煲劇。
15.白天出門一副插頭被拔掉的表情,但是半夜打機時,通宵電量滿格狀態。
16.搜索聊天記錄“雞”超過100條,聊天簡潔似:“吃雞嗎?吃;雞不? 雞;雞?,嗯”
17.越是肥宅,打游戲越愛選擇外貌具有欺騙性的角色。
18.閑得土偶鄉創都要看超長悠享版。
19.對明星八卦了如指掌,只有在同事聊這些的時候最能侃侃而談。
20.撒錢購置動漫、明星周邊,最值錢的資產就是那堆手辦和數碼產品。
21.一聽到日劇里廢柴角色的雞湯臺詞就熱淚盈眶,備受鼓舞。
22.抖音要么不刷,一躺下就能刷倆小時。
23.堅決抵制運動,別說體側八百米,公交我都不追。
24.微信步數平均每天三位數,連續蟬聯排名最低,榮獲輪椅兄妹稱號。
25.通常身邊有個死瘦子朋友,明明一起胡吃海喝,完事人家該長的肉都長到你身上去。
26.身邊的人迷之愛捏你的肉肉,包括但不限于臉蛋、肚腩、屁屁和大腿。
27.經常在見網友時遭受心靈暴擊,說好肥宅友好面基,結果對面的那位現充帥比/美少女,讓你懷疑起自己的物種。
28.在網上巴拉巴拉賊會說,diss這個吐槽那個,現實中一吵架就詞窮。
29.經常自稱自己不是胖,只是骨架大。
30.有自己獨特的稱體重哲學和卡路里計算辦法。
31.明知商場鏡子具有欺騙性,路過還是忍不住多照兩下,并沾沾自喜沒胖多少嘛。
32.自嘲能力爆表,我先自黑個夠,讓別人無處可黑。
33.普通人有顏會被當成男神女神,肥宅有顏只會被當成吉祥物。
如果以上33條特征你中招大半,那么恭喜你,即使你還不是官方認證的肥宅,也已經走在通往肥宅之路上。
在喪文化、佛系文化大行其道之后,今年又被稱為“肥宅文化元年”,肥宅之所以變得受歡迎,是因為他們圈地自“肥”,單純無害,還帶著一絲絲蠢萌氣息;也是因為肥宅代表了一種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一種松弛的心理狀態。
肥宅們喪都懶得喪,也不像佛系那樣清心寡欲,反而是全憑著那些最本能的欲望混跡于世,在吃喝日常里建立一些細微的、觸手可得的快樂,以不至于被人生遙不可及的理想和巨大的虛無感拖垮。
雖然大家都喜歡自嘲誠信肥宅,其實現實生活中更多人屬于精神肥宅。他們并不會終日自暴自棄,甚至可能并不胖,但加班熬夜之后,只想在家里癱尸回血;會揮汗如雨地健身,吃肥宅快樂餐的時候也心安理得。不定期開啟的“肥宅形態”,對他們來說有時是一種自我獎勵機制,有時是一種低成本的解壓方式。
足不出戶、依戀網絡和垃圾食品有多不積極不健康,其實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但生活中難熬的時刻這么多,我“肥宅快樂”一下怎么了?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編輯:阿南 實習生:大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