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長的“高考題”,你會解幾道?
今天是6月7日,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時。每年的這兩天,都被看作許多人「改變人生的重要時刻」。如同高考試題里總有那么幾道重點題、難點題,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也會遇到不少艱難險阻,而比高考試題更為復雜的是,企業面對的那些難題影響的不僅僅是自身。
01
商業競爭的實質是_______
A. 企業盈利能力的競爭
B. 不同科技水平生產力之間的競爭
C. 企業創新水平的競爭
答案 B
新技術組合的大規模應用正在顛覆現在的商業模式與企業戰略,隨之帶來的挑戰是企業的組織能力是否適應外部多變的商業環境。
云學堂CEO祖騰在2021中國優秀企業人才培養實踐高峰論壇上提出,VUCA時代商業競爭恒定不變的因素是生產力。影響世界的國際政治、國際經濟、自然環境、衛生環境、社會環境等變量因素,都統一受到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驅動。當下諸多新的科技、新的創新,實際都來自于生產力的驅動。
研發新技術、應用新技術代表著企業擁有先進的生產力。能夠研發與利用新技術提高產能、提高效率,進行模式創新的企業,才能面向未來擁有先進生產力。
擁有了應用新技術的嗅覺與決心,將為企業帶來產業中的良好站位,以及在數字化浪潮里的提前布局。擁抱新平臺、擁抱新產業勢必會加速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數字化進程,驅動領先步伐。
02
_______ 是企業轉型成功的決定因素。
A. 企業擁有數字化人才的數量
B. 企業業務的數字化水平
C. 組織與關鍵崗位人才駕馭數字化的能力
D. 數字化培訓機構的規模
答案 C
從企業圈層來看,由于內部認知不一致,導致組織戰略在落地過程中,與高管團隊、中基層管理團隊、關鍵崗位之間存在很大的鴻溝。
企業未來經營面向數字化需具備的底層能力包括:
第一,認知升級。從量化到定性,而不是從定性到量化。
第二,從“筒倉思維”到“增長思維”。
筒倉思維指所有的動作都是既定的,如規劃的業務,靠KPI驅動的目標。但如今的商業競爭是動態,技術革新是動態,靠KPI驅動很難真正達到創新。
第三,數據素養。
企業是否能真正管理好團隊取決于是否具備數據素養,這包含搭建業務數據模型的能力、基于數據分析進行決策的能力、通過數據挖掘發現新商機的能力等等。
具備“數據文化”,即業務的數據化、數據的業務化。
定義業務的北極星指標。清晰定義企業經營、業務增長指標,業務、資源、戰略等才能圍繞這個方向去布局。
打造數據主導型組織。
第四,具備業務敏感度。
企業的職能部門如HR體系、財務體系、法務體系、培訓體系要服務業務,而不是去管理業務。
所以,在數字化轉型浪潮里,組織從認知到素養到文化到業務視角具備較好的升級,才有機會進行數字化轉型,否則都是點狀、片面的。
03
重塑組織能力的根本是_______
A. 激活和培養人才
B. 企業績效升級
C. 企業學習數據化
D. 人崗匹配
答案 A
在企業適應商業環境變化的過程中,組織的記憶和經驗曲線反而是其業務轉型和創新的最大障礙,很多時候很難跳出舒適區,這時候就需要重塑組織文化、組織能力以及生產關系。
2021年以后,很多企業為保持持續增長都在尋找第二甚至第三增長曲線,以此打造新的組織形式和組織能力。
一般而言,企業的核心業務是根基,是要保住的。很多有前瞻性和戰略布局的企業,都在加速拓展和守衛核心業務。第二曲線是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這要靠專業驅動,例如通過研發和使用新技術,在行業中領先一個甚至幾個身位。
第三曲線則是創造持續有生命力的候選業務。很多優秀的企業都開始布局第三增長曲線,在這個環節,組織對環境的感知極其敏銳,有資本作為基礎實力去做更多的布局。
相對于連續性的跨越,非連續性的跨越是常態。很多人會認為第一曲線和第二曲線之間是接續性的,其實并不是,很多時候它們是完全割裂的。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面臨著組織能力和關鍵崗位能力的重塑,這就需要激活與納新并存。所謂納新就是吸納更多新的人才,更重要的還是激活和培養內部的人才。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