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新周刊和它觀察的時代
新周刊馬上創刊22年了,22年來新周刊一直在為這個時代創造著源源不斷的話題。
“飄一代”、“她世紀”、“第四城”、“急之國”、“忽然中產”……等等這些概念成為了寫作者們的素材。
造概念,新銳idea,新周刊的封面標題永遠是讀者們津津樂道的對象,它為各行各業的文字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和談資。
這一篇合集,盤點了2009-2018年新周刊近十年的封面標題和它所觀察的這個世界。
如果你是媒體從業者,可以從中窺見這個時代人們所關心的是什么。
如果你是文案,能夠從精煉的標題中總結出屬于你自己的方法論。
如果你是設計師,如何通過你設計的畫面最接近地展現出文案所表達的意思?或許看完有所啟發。
如果你是新媒體從業者,一個個標題后面涵蓋的選題、時代洞察、新銳觀點,將會成為你龐大的素材庫。
2009-2017大盤點封面合集
310-517期封面合集
2018年
517
00后C位出道
一個時代和它pick的年輕人
2018年,第一批00后已經成年。
00后是“世貿一代”“移動互聯網一代”“二次元世代”“獨二代”,他們可能是中國最幸福的一代,也是最不好忽悠的一代。第一批00后出生的第二年,中國“入世”,他們享受到的是全球化、移動互聯網和大國崛起的復合紅利。
70后嘲笑80后是“垮掉的一代”,80后看不上90后“非主流”,90后眼里的00后是“腦殘、二次元”,00后卻常說:“我們的世界,你們不懂。”
《新周刊》一直有著觀察與解析中國新世代的傳統,繼80后、90后、95后之后,《新周刊》將目光投向00后,并從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家庭觀、情愛觀、時尚觀、消費觀、學習觀、娛樂觀等方面發起一場“2018中國00后生活方式大調查”。
對被時代pick(選中)的一代年輕人來說,他們既一無所有,他們又擁有一切。
00后已經C位出場,80后、90后,準備接招!
516
中國話術指南
“每個字我都認識,但是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說什么。”互聯網時代,社會日益圈層化,人人都在自說自話自娛自樂,每一個圈層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黑話、行話和暗語,你只有對上暗號,他們才會把你當自己人。滿嘴“流量”“黏度”“場景”“閉環”“奇點”“孵化”“賦能”的是互聯網人;滿嘴“過一遍客戶需求”“拍個方案出來”“希望客戶爸爸能過”的是廣告人;滿嘴“太太”“聚聚”“巨巨”“大觸”的是二次元人;滿嘴“這個project的schedule有些問題,其中的buffer更是少之又少”的是外企人;滿嘴“若沖突感稀缺,則可用女性特有的身份意味來增加敘事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的是藝術家;滿嘴“首因效應”“暈輪效應”“吊橋效應”“覺醒”“能量”的是心理咨詢師……
理解一種語言,就是理解一種生活方式。(維特根斯坦)
說自己的話吧,讓別人無話可說。
最后,請諸位小心,千萬不要活成別人嘴里的一個段子。
515
小豬佩奇傳
一種新型社會人的誕生與養成
小豬佩奇是一只突然被綁架了的豬。
一句“小豬佩奇身上文,掌聲送給社會人”,讓這只長得像電吹風的英國動漫小豬風靡中國網絡。它被強行拽出童話世界,扔進了成人世界和現實社會。
佩奇其實一點兒也不“社會”,恰恰相反,它們一家是“三觀正”之家、溫情之家、幸福之家,豬爸豬媽溫暖智慧,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如何去愛。如果說佩奇愛跳泥坑、愛“欺負”弟弟、弄壞過媽媽的電腦,這難道不正是一種童年的真實嗎?
那些依靠小豬佩奇假裝“社會”的人,恰恰一點也不“社會”。
別人的孩子是“快樂在起跑線上”,我們的孩子是“焦慮在起跑線上”,快忘掉那些焦慮與煩惱吧,不要“父母皆禍害”,何不做一只快快樂樂的小豬?
514
江南夢華錄
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江南。
江南,幾乎滿足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和詩意棲居的所有想象。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煙花三月下揚州”“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金陵百萬戶,六代帝王都”“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江南,是翠竹、月亭、夕照、湖上、昆曲、評彈、魚米鄉、桃花源、紹興酒、龍井茶、烏篷船、蓑笠翁、文人畫、吳儂軟語、才子佳人、梅子黃時雨。
江南,是小、輕、細、雅,是溫婉、閑適、散漫、古典、從容、堅韌、靈秀、文雅、隱逸、無爭。
中國人講究的好生活始于江南——從晚唐江南到宋代江南,再到明清江南,中國人只有在江南才能超越生存的政治,擁有了一種后來叫做﹃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學。
在今天,江南不再是一個地理符號,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處精神原鄉。
愛江南,愛生活。
513
假裝在讀書
知識傳銷時代的二手閱讀批判
沒有知識,只有生意,賣的就是焦慮感、上升感、成就感、安全感、幸福 感,讓你沉浸在“我在學習”的幻象以及“渴望別人認同”的虛榮里,你付了費,囤了課,然后躺在床上開始期望明天能“在轉角遇到更好的自己 ”。
512
2046這個世界會好嗎?
人工智能全面重構人類生活
511
有一種迷藥叫村上村樹
如你所愿,村上春樹又為文青們送來了一劑最新的迷藥:《刺殺騎士團長》。
30年來,村上春樹給愛他的中國迷們陸續制造了至少18顆迷藥:跑步、美國文化、貓、幽靈鬼怪、貧乳少女、神秘女子、枯井與洞穴、威士忌、死亡、翻譯、小小人、料理、旅行、數字、粉絲團、獨居生活、爵士、汽車……也許還有其他。
510
火鍋中國
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吃火鍋的人,一種是不吃火鍋的人。
火鍋已然成為第一國民美食。在火鍋的江湖里,有傳承、秩序、包容、圓融,正如學者易中天所說,“火鍋簡直渾身上下都是中國文化”:烹飪手法上,它“以柔克剛”;食材選擇上,它“兼濟天下”;味道上,它體現了一種“中和之美”。火鍋不僅是種烹飪方式,也是一種用餐方式;不僅是一種飲食方式,也是一種文化模式。
509
所有的路,都是回家的路
508
云愛
云時代的欲望文本和情感糾葛
507
粉絲兇猛
粉絲是誰?
粉絲就是想要像偶像一樣活著或同偶像一起活著的那個人。
在中國消費主義新浪潮中,粉絲經濟是精神消費與情感消費的一個龐大分支。以90后、00后等互聯網原住民為主體的粉絲群,在專業粉絲公司和職業粉絲的帶領下,以貼吧、微博、QQ群、微信為陣地,用流量養大愛豆;而一只資本的手,則借勢收割“流量明星”背后的粉絲金礦。
有時,兇猛的粉絲更像一群集體無意識的“群氓”,“為自己愛豆花錢無上光榮”“不要說花錢了,命都可以給他”,為愛豆暖床,送豪車、別墅、莊園,包專機、包高鐵、冠名星星,制造熱搜話題,全球投放戶外應援廣告,等等,全不在話下,一言不合,就組團開黑,死忠粉群撲死咬黑粉,隨時“爆吧”“爆論壇”。
做人不要做集郵粉、土豪粉、私生粉、后宮粉,做人要做實力粉、文藝粉、高智粉。
珍愛生命,看好錢包,與其愛豆,不如多愛一點自己,多愛一點朋友,多愛一點家人。
506
2018生活趨勢報告
2018年開始了。
對于未來,我們能做的唯一準確的預測是它必將無比精彩。(阿瑟·克拉克)
2018年,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將會“更慢但更美”,移動支付將會一步步消滅錢包和信用卡,刷臉支付很可能在某一天消滅銀行卡。
2018年,更多的中國青年將享受到租購同權所帶來的利好;更多善于將知識轉化為生意的人將享受到知識付費的紅利;更多顏值高的人更樂于去無人超市刷臉;更多熱衷追逐潮流的人更愿意去駕馭“騷紫色”;更多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在中國依法上路進行測試……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018年,我們相信,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必將迎來一場全面升級。
來,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2017年
505
2017大盤點
504
尬
一個熱詞一些場景一種狀態
尬,一個網絡熱詞,一些社交與生活場景,一種身處人生囧境的狀態。
尬舞、尬唱、尬聊、尬點、尬撩、尬武、尬演、尬拍、尬植、尬笑、尬煮、尬酒、尬飯、尬局、尬會、尬游、尬玩、尬派對、尬相親、尬小區、尬商場、尬公司、尬城市、尬中年、尬中產、尬人生……
2017年,青年人被追捧,老年人被呵護,“尬中年”身處時代夾縫,被挖苦“油膩”,被“枸杞”與“保溫杯”調戲。
事實上,中年一點兒也不尬,你沒有資源,哪里會有資格有肚腩?
從尷尬到尬,尷尬是真尷尬,是一種混合著困窘和焦慮的情緒;尬則是假尬,既是一種退讓,也是一種自我保護,在“尷尬癌患者”的表象之下,隱藏著恨鐵不成鋼的自戀。
尬之所以流行,正是源于當下人們樂于他嘲與自嘲的社會心理,它不過是針對無趣、無聊現象的一句無痛、無害的吐槽,有助于人們消除困窘、減輕焦慮。
尬的A面是拘謹違和,B面是放飛自我。
如果你覺得尬,來,讓我們一起說一句“真的好尬”,就能皆大歡喜,世界和平。
503
嘻哈現實主義
2017中國視頻榜
2017年,一大批二三線衛視接連跌入“零收視”的生死谷底,一線衛視和主流視頻平臺,卻借助它們背后盤根錯節、利益關聯的強大制播軍團開疆拓土,所向披靡,讓中國人愿意自掏腰包,選擇成為它們的VIP。
502
瘋狂的媽媽
歡迎來到新母系社會-一個媽媽就是一個家庭的董事長,你得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斗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你還要同時成為家里的財政部部長、文化部部長、法院院長、安全監督局局長、內務總管、采購部部長、發型創意總監、旅游攻略大師、米其林大廚和心靈導師。
501
加拿大之魅
“造物主一定是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設計加拿大的。”海水澄澈,空氣清新,陽光潔凈,藍天藍到不像話。
《加拿大》LP旅行指南中這樣描述加拿大:冰川將崇山峻嶺雕塑成了連綿起伏的壯麗景觀。放眼遼闊的大草原,藍藍的蒼穹下,片片金色的麥子在風中輕輕搖曳;潛鳥的哀鳴和野狼的嚎叫穿越廣袤的荒野。
500
中華物典
獻給物質文明的贊美詩
499
世界是輕的
世界是平的?未來是濕的?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一點是,世界正在變輕。“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東西都被褻瀆了,人們終于不得不冷靜地直面他們生活的真實狀況和他們的相互關系。”
498
我手玩我心
泛娛樂時代的游戲社交
無論你喜歡與否,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游戲時代。
10個中國人有4個是游戲玩家,無論玩家數量還是市場規模,中國都穩居世界第一。
“游戲比文明更古老,更原始。人類文明就是在游戲中并作為游戲興起和展開的。”
497
共享主義社會來了
共享,是一場產權新革命,它打碎物權的枷鎖,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民主化時代。
共享有好共享、壞共享,有必要的共享和不必要的共享。
壞共享,讓你的生活變糟;好共享,讓你的生活變輕。
好共享,帶領人類進入一個美麗新世界,讓新生代彼此信任、渴望溝通、樂于分享,讓人人更愛陌生人。
496
生如唐詩
一部唐詩萬種生活
今天人們為何依然愛讀唐詩?
因為唐詩里有大國之氣、時代鏡像,有人味,有風物,有氣度,有天地,有家國,有說走就走的李白,有淚流滿面的杜甫,有悲天憫人的白居易。因為唐詩是中國最壯美的文字江山,是漢語力與美的巔峰,是幸存至今的文化尋寶圖。
495
縣之榮耀
中國縣城貢獻榜
494
小姐姐傳
那些溫柔強悍而又迷人的女人
493
親情殺
我們今天怎樣做子女?
一百年前魯迅發表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并未過時,今天,“我們如何做子女”的難題又不期而至。
在豆瓣人氣小組“父母皆禍害”,你能看到各種慘烈的親子關系。“親人互為對方的劊子手,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在下跪給父母洗腳成為孝道必修、背誦《弟子規》成了熱門的當下,還有那么多人都有童年陰影,都有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
492
人民需要老戲骨
久違了,老戲骨。急功近利的娛樂圈催生的是速成速朽的作品和偶像。人民需要老戲骨。對匠人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尊重其實從未遠離,在內心深處,我們一直都在呼喚打動人心的藝術。
491
飄二代
2000年,《新周刊》推出“飄一代”。2017年,《新周刊》推出“飄二代”。
飄二代的祖父輩,從一個城鎮飄到另一個城鎮。
飄二代的父輩,從一個省份飄到另一個省份。飄二代,從一個國家飄到另一個國家。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一代又一代的人,仍在持續尋找這個哲學命題的終極答案。
490
92四無青年
無公害無國界無禁忌無現金-92一代的全新生活方式是“四無”:無公害,無國界,無禁忌,無現金。
在無的同時,他們又有教養,有情趣,有文化,有國際視野。這樣的四無青年,沒有中年危機。
489
越讀越性感
488
哪座城市值得歌唱
城市很硬,民謠很軟。那么多的城市那么多的歌,城市總是千篇一律,不一樣的是人心。到底,誰最值得我們歌唱?
487
古典范兒
一種情趣,一種風格,一種生活
486
馬拉松,新中產的廣場舞
485
三商:智商、情商、時間商
中國人時間使用報告
484
從此,我愛的人都像你
483
見信如晤
云中誰寄錦書來
482
2017生活趨勢報告
2016年
480
老男人新蘿莉
479
吃瓜群眾進化史
478
直播成癮
2015-2016中國視頻榜
477
挪威之魅
476
世界觀比世界大
尋找旅行意義的八種當代路徑
475
安全課
不安世界的生存指南
一千萬人就有一千萬種不安。在不安世界,食物、空氣、下水道、電梯、朋友圈、電話里充斥著種種不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富人、窮人都缺乏安全感。今天,定義一人是否富有,不是富有金錢、時間或社會資源,而是富有安全感。
474
感覺身體被掏空
你為什么會活得這么累?原因是你一直在窮忙與瞎忙、虛耗與內耗。你為何感身空,可能是因為你早已變空,偶爾假裝過過慢生活,不但不會治愈你,反倒會加重你的感身空癥。
473
我和我的九十年代
“80年代很多人認領。90年代好像無人認領,一定程度上是因遠未終結。”(李敬澤)
“那時大家也忙著賺錢,但沒那么瘋狂。”(英達)
90年代是中國電視和喜劇最好的年代。今天的一切,源頭都在90年代。
472
別,我跟你不熟
中國熟人社會批判
未被熟人傷害過的人不足以語人生。“傳統社會是簡單社會,但關系復雜;現代社會是復雜社會,但關系簡單。”今天的中國,正處在這種從傳統熟人社會、半熟人社會向現代陌生人社會轉型的陣痛、卡殼與混沌之中。
471
修行主義
現代生活修行指南
喝茶、吃飯、跑步……中國人不是去修行,就是在去修行的路上。修行不是土豪的時尚標榜,不是中產的文化口紅,不是草根的高冷借口。真的修行,是在俗世發現詩意;是對他人的苦難深懷悲憫;是在災難面前,炙熱的愛心和冷靜的行動。
470
巨嬰傳
喂,我們要說的巨嬰,不是你想的那個。想讓你寬容以待的,是另一種人。他,無害、無用、無污染,如赤子般純凈,自我,快樂,自由。這個世界更需要的,不是更成熟的個人,而是更成熟的社會。能讓人擁有選擇做自己的自由。
469
我的國
VR+和它改變的世界
2016,VR來了!未來的人們是否會徹底生活在現實和虛擬兩個世界里?當你和我看同一部VR電影時,我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嗎?VR會把人類變得更宅嗎?VR可以讓人們感同身受,但這會增加這個世界的理解和善意嗎?
468
人類兇猛,動物溫柔
“認識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在彼此傷害之后,人類試圖從動物那里找到慰藉和溫暖。如今,動物成了萌寵,成為規避現實的最好工具。
467
人,詩意地茍且著
在中國式精分重癥患者看來,得到的是“茍且”,得不到的就是“詩和遠方”。你真以為背個破包跑趟西藏就成‘詩和遠方’了?真是naive。真正的詩意,是在“茍且”的塵埃里開出花,那些在現實中打動過你的東西,正是“詩意的茍且”。
466
污托邦
雅俗文化的當代合流
你好污。這是嘲笑還是贊賞?優雅的污,不是葷段子不是軟色情,而是“不文”。污是語言的狂歡,是對粗俗的嘲諷,是解構,也是再造,是污化,也是凈化。“擔心因為一個詞世界就會壞掉了的人,別急,要相信詞語的自我凈化能力。
465
不讀書的人是可恥的
“我是我所讀過和所記得的東西的總和。”今天,我們談論讀書時,談論得更多的是成功學,人丑就要多讀書,丑不是指顏值,而是趣味、品位、見識和世界觀。對太多中國人而言,“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464
大城市的異鄉人
中國外省青年”城籍“考
463
滾蛋吧!朋友圈
462
治愈系莎士比亞
2016年是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莎翁穿越400年,已成人類共同的靈魂撫慰劑和精神療傷劑。
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他都曾寫過,關于人性、道德、愛恨、欲望、不公。今天,如果莎士比亞生活在中國,他將如何書寫自己的劇作?
461
低價社會
中國式消費批判
中國不缺錢,就缺好貨。中國式消費有兩種病:奢侈病和低價病。
低價病患者迷戀折扣、偏愛山寨,低價低質帶來低生活。廉價并不省錢,反是新浪費。廉價破壞創新、遠離匠心、滋生血汗工廠——廉價沒有讓你生活更美好,而是讓你生活更糟糕。
460
許多年前,你到哪里去了?
當“不相信愛情”成為常態,“相信愛情”成了奢侈。愛情曾讓我們忘記時間,但時間又讓我們忘記了愛情。你是否會在某個瞬間,想起曾錯過的愛人和丟失的初心,輕輕問一句“許多年前,你到哪里去了”?
459
老派的朝氣
Grey is the new green
458
2016生活趨勢報告
2016,你可能要和機器人共事,或許開交擁堵費,猶豫生不生二孩,仍患“藍天綜合癥”,遭遇更多購物節。如凱文·凱利所言,這里提供的并不是我們將去往何方的預測,只是告訴各位,“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2015年
457
2015大盤點
2015發生了什么?全民創業,IP狂熱;國家喊你趕緊造人,朝陽群眾拯救多名娛樂圈癮君子;釋延魯忙著撕釋永信,張鐵林忙著“坐床”;成都男司機暴打女司機,一對男女在三里屯試衣間玩火;“這盛世,如你所愿”,天空飄來五個字:東方餃子王。
456
性冷淡風入侵
小冰河期來臨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讓人畏懼的小冰河期何時開始還未知,性冷淡風已先期而至。
選擇性冷淡風,其實是選擇了一種價值觀,享受簡約生活,不做 “消費過剩者”。也是選擇了一種生活,簡單但有品質,低調但堅持,平淡而不乏驚喜。
455
凈土騰沖
一個逆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樣本
中國這100 年來,人們不斷走向城市,在“去鄉村化”的現代化過程中,鄉村慢慢淪為簡單的生產場所,慢慢地變成不適合人居的地方,(葉永青)去騰沖看看吧,在這里,你能發現一種久違的感覺,這是一片能讓人心底變得柔軟、身心獲得安靜的地方。
454
單身狗也有春天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單身等于孤獨、失敗。其實,真正的孤獨是不完整的內心、貧乏的個人世界、狹隘而短淺的視界以及難以控制的欲望,真正的問題不是單身與否,而是:你能否勇敢而獨立地去建立自己的生活標準,去開創一種更為積極的生活方式。
453
熊孩子歷險記
陳丹青曾感慨,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遇到好的長輩。成長其實是一場歷險。熊孩子是麻煩的制造者,也是這個缺乏教養、安全感不足、浮躁和充滿戾氣的社會的受害者。救救熊孩子,說穿了,就是要救救我們自己,救救由我們每一個人所組成的這個社會。
452
希臘之魅
古希臘是歐洲人心理上永遠的文化鄉愁,也是人類彌足珍貴的共同遺產。不到希臘,你無法知道我們對色彩和美的認知有多貧乏,對生活及生命的認知有多幼稚。如何看希臘的過往和今天?身在其中的他們感受更為深刻。
451
創業是個什么鬼
全民創業的狂熱與迷失
450
中國想不到地圖
蘭波說:“詩人/生活在別處/在沙漠、海洋。”世界那么大,其實生活就在近處。一張張中國的私人“想不到地圖”,也許能打開人們了解近處生活的序幕。螢火蟲的微光、晚霞的絢麗、一本好書、一碗好面、一只好鳥……總有什么,能讓我們慢下來。
449
微鯨一代
互聯網原住民生活方式報告
80后,中國第一代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是“微鯨一代”。微,比小更小;鯨,因互聯網之海的哺育而強大。微鯨一代,也許是真正改變和提升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代人。
448
爛片的狂歡
關于電影、關于審美、關于生活
這是一個充滿爛片的時代,爛片已然成為粗鄙時代的審丑狂歡。爛片不僅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就是我們生活本身。逃離爛片,就是逃離爛生活。
447
打賞和眾籌
分享經濟的中國式樣本
互聯網催生了一個以分享為主旨的新經濟時代。坐地起價、雁過拔毛的中間環節漸漸淡出,我們手里的錢就像夢想一樣,成了可以共同分享的“公共資源”——只要看得順眼、聽著順心,錢便按照某種趣味、心情、態度,帶著體溫與執著,去到它應該去的地方。現在,讓我們共同進入“興趣共和國”。
446
文青傳
世道變壞是從取消文藝青年開始的
世道變壞是從取笑文藝青年開始的。拯救粗鄙社會要從保衛文藝青年開始,世道越是功利,就越需要文藝的微光來轉移。聽流星劃過天空的聲音,并非梁朝偉的專利。
445
獵物人
物質文明簡史
“我們塑造我們創建的事物,然后由它們塑造我們。”(蒂姆·丹特)人類文明史,也是獵物史。中國地大物博,最缺獵物人。獵物人格物致知、辨物居方、以心役物,是把物質帶到文明和審美高度的人。獵物人,當代和未來中國生活方式的最佳標配。
444
沒有什么不可以定制
一直在集體、組織、單位中被格式化批量生產的中國人,理應得到如今個性化時代的補償。今天,你可以是你,你可以就是你,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人生,沒什么不能定制。
443
100個相信
從公信力到私信力
信媒體,還不如信朋友圈;信教科書,還不如信喜歡的老師;信機構發布的質檢報告,還不如信某位可愛的美食家;信通稿,還不如信具體的用戶點評……公信力下降,私信力上升。今天,你信誰?
442
漢語怎么說?
白話文運動100年
100年前,一群人發動了一場文字革命,試圖解放漢語。100年后,我們仍然需要被解放,束縛我們的,除了官話、套話,還有一浪浪死在沙灘上的網絡流行語。人人都以同一個頻率、同一種聲音說話,今天還是“挖掘機技術哪家強”,明天已“duang”遍互聯網。中國人為什么越來越不會說話?
441
茶幾上的閑媒體
為什么雜志是活得最長的紙媒
“雜志的作用,是向世界上黑暗的角落,以及人類文化教育的若干隱處,投以搜尋的光亮,高掀警鈴,使酣睡中的人們自夢中驚醒,扭轉那些向后張望的頭顱,面向前方……”(美國《時代》雜志發刊詞)
440
男神女,女神男
第三性即選擇性
有一種自由叫跨性別的自由。
439
視若無睹
2014中國電視榜
2015年,《新周刊》發布第16屆“中國電視榜”和第3屆“中國視頻榜”。視頻瓦解著電視,在小屏里潛行,一天天讓觀眾對電視視若無睹。可怕的不是這個世界什么也沒有發生,而是一切都已發生,你卻視若無睹。
438
95后,我們可以談談嗎?
年輕真好,“狂拽炫酷吊炸天”也行,但“如果青年只是重復上一代的虛張聲勢與言不由衷,繼承上一代的狹隘與欲望,那便不配獲得掌聲。如果青年不斷降低自己的標準,以便能夠適應社會的要求,那么也不配獲得掌聲。”(蔣方舟語)
437
克己復禮
禮的兩個走向:內化和物化
為什么我們的路越修越寬,卻越來越擁堵;人的自由度越來越大,人情卻越來越冷漠;生活越來越好,心情卻越來越煩躁?最大問題是我們正處在一個舊“禮”已去、新“禮”未成的時代,當務之急是如何重構“中國之禮”。
436
簡愛
愛情早已失傳,若愛只愛一點點
2014年沒能找到的愛情,愿你在2015年找到。
435
一邊是馬云,一邊是星云
中國人的N多面
每個人都碰上了相當于前人活好幾輩子的巨變時代,也都期望能同時活出幾種人生。
434
2015生活趨勢報告
2014年
433
2014大盤點
432
低調與輕奢
2015中國禮品指南
以前,送禮經常把人送進牢房;現在,送禮可以直接送到心上了!
431
軟鄉村&酷農業
城市越來越靠不住了!讓鄉村軟起來,農業酷起來,我們的生活才能真正好起來。
430
私享家
一個人的飲食與一個人的經濟
429
1914,世界開始走樣,中國剛剛睡醒
一百年前的中國人所走過的各種道路,在此呈現。站在2014,重溫1914,你會更深刻地理解你今日所在的中國,以及中國的未來。
428
西班牙之魅
427
中國笑點
喜劇怎么那么憂傷
426
丑陋的中國男人
“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
425
自拍、約炮、廣場舞
代際斷裂的社會病理學分析
今天,“年輕人沒有好的長輩”(陳丹青語);各代際的中國人,互相看不順眼,各自刷著存在感,各撒各歡,各得各病。
424
通奸考
423
空姐傳
過去一年內,全球超過30億人次接受過空姐的服務。
422
我不是裝,我是刻奇
刻奇(自媚),催眠自己說服別人,已成為當代無所不在的生活景觀和文化消費景觀。
421
美劇 21世紀的長篇小說
420
中國記憶榜
419
陰謀論患者
誰在下一盤很大很大的棋?
現在,陰謀論患者的數量,已經大于陰謀論的數量了。陰謀論也漸漸發展成為新的娛樂方式,具有曬智商、求安慰、找樂子的功能。
418
生活家的家
從人居到生活觀
生活的任務就是生活。
417
身體使用史
作為生命的身體、文化的身體和經濟的身體
“享樂,是你和你身體唯一的共識,也是只有你自己才能剝奪的權利。”——BY《享樂主義手冊》
416
小屏,你好!
2013中國電視榜
不是中國電視發生了什么,而是中國發生了什么。
415
吐槽北京
活在北京100帕
北京,一座離北平最遠的城市。
414
如何成為一個妖孽
新女性圣經
“成為妖孽”,核心仍然是成長,如何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為取悅男性。
413
模糊的國
國家、護照和旅行
今年,將有超億人次中國人出境游;外交部表態會續爭中國護照免簽,讓中國人走得更遠、更容易。
412
只有你未曾愛過我
《新周刊》推出的第15個情人節封面專題。2013年沒能找到的愛情,愿你在2014年找到。
411
不想過年
410
2014生活趨勢報告
生活方式研究院最新發布
生活方式是最大的政治。
2013年
409
2013大盤點
十大夢十大猛人十大感動十大憤怒十大驚艷十大我伙呆十大痛快十大痛心十大營銷十大奇葩十大曬十大土豪十大新人類十大躺槍十大舉報十大審十大告別。
408
游戲人生
從有意義到有意思
游戲不再是浪費時間、玩物喪志的代名詞,而是“我們主動選擇且樂在其中的艱苦工作”。
407
土豪傳
在西方人眼里,中國游客已經泛土豪化了——出境游不再專屬于富人,2012年出境旅游支出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在中國人眼里,搶金的中國大媽,象形的公共建筑,大拆大建的城市,市場對紅木、核桃、田黃石、藝術品、紅酒的爆炒,也是各種土豪化景觀。
406
大理,讓人變小
“城里的大街上行進著各種相互排斥的欲望,惟大理懶洋洋的陽光讓我不跟誰商量就這么逗留在世上。”
405
我們星球最美的食物
這個星球上,上千種美食首次集合,一看就餓,實乃居家旅行、呼朋引伴、擺宴設局、養兒育女、療傷解饞、打通任督二脈之必備良品。
404
悲觀是我們共同的信仰
給宮崎駿的一封信
「當一個男人步入中年,他就已經成了一只豬」。(宮崎駿)
403
中國表情報告
今年是黃色笑臉LOGO誕生五十周年。“快樂每一天”,是眾生的情感需求,也是對抗現實的精神武器。中國人推崇“不動聲色”,現在也養成了六類典型表情:職業化、符號化、程式化、品牌化、功能化、娛樂化表情。“斯坦尼解決不了中國表情,葛羅托斯基也解決不了”
402
毀三觀
世界觀很二,人生觀很三,價值觀很四
這不是什么"小時代",更不是什么"大時代",而是一個"毀三觀"的時代。
401
如何裝一個男人?
思想和價值觀才是男人的肌肉。回溯中國男性氣質變遷史,調查當代男人的愿望清單,采集當代女性對成功男人的辣評。
400
我的故鄉在80年代
399
富得像個人樣
富不是問題,富了做不做人事才是問題
金錢買不到尊嚴、尊重和尊敬;更守法的創富之道、更多的社會擔當,才能為富人正名——“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
398
城市異化排行榜
397
少女之殤
中國少女生態報告
396
假裝在娛樂
夢想誘人,現實骨感,國大業大,沉疴遍地——假裝在娛樂,背后是被掩飾的焦慮和不加掩飾的自瀆。
395
無恥禍國
健康社會與恥感文化
394
安全感
一個誰也繞不過去的問題
393
云上的錢
誰能搶到未來的錢?
那個人“云”亦“云”的新世界還有多遠?未來學家皮特·科克倫說:只需十年。
392
下半夜的中國人
從睡不著到睡不好
391
視頻瓦解電視
2012中國電視榜
目前,電視臺與視頻機構正在合作的蜜月期。視頻毫不掩飾地瓦解著電視的版圖,同時也在促進電視業變革。這不是戰役,而是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
390
小的善
做個好人還是做個“人”?
“我并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個人。”(北島《宣告》)
389
“原來你們什么都不知道啊”
木心:他的學識他的文學史和他的不合時宜
388
愛過。。。
“我可以問你最后一個問題嗎?”——情人節特刊
387
中國禮品指南
依法治國,以禮服人——禮品社會學、禮品流派學、禮品設計學、禮品數字學、禮品星座學,33件最熱門禮品清單,世界范圍內的手信和回鄉之禮,人情在傳遞,禮物在流動
386
外心人
為什么我們離自己越來越遠?
“外表波瀾不驚,內心兵荒馬亂”,太多人身心不一,精神世界外化、生活方式物化、面對社會石化。
2012年
385
2012大盤點
2012,這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也是我們共同度過的、即將結束的一年。跌聲漲聲巴掌聲,私事國事天下事,匯于一紙。
384
微性
多媒體下的情與欲
“自我”仍守在現實中,“本我”和“超我”分身無數在網上自由飛翔。虛幻和現實交織出社交新圖譜,搖一搖,聊一聊,更簡便卻不單純,更快速卻不持久,更私人卻不私密,靈更少肉更多。
383
逆城市化
還鄉與重建鄉村的可能
今日中國,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我們擠在城市,農村漸遠。但也有各種類型的鄉愁、田園夢和重建鄉村的努力,在逆城市化而行。中國鄉村的未來,比你所想象的,更加需要你。
382
人之上升
2012生活方式報告
這是一個人人想過好日子、追求理想生活方式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物質豐盛、詩意寡淡的時代,一個盛產億萬富翁、欠缺生活家的時代,一個“有一種毒藥叫成功”、而人人飲鴆若渴的時代,一個集體沉迷于高速工作、功利社交、名牌消費、西式生活的時代。
381
疼痛
劉小東畫中國
藝術家是最古老的自媒體,他們報道現實的苦痛,更報道心靈的探險。當社會麻木成林,誰來為我們報道痛感?
380
我們星球最美的街道
上街指南!——這是一部寫給偉大街道的傳記和贊美詩,匯聚了全球美麗街道、經典街拍、城市美文、街頭革命、街角社會、街頭狂歡、街道規劃和演進史、以及數百個歷史瞬間。
379
中國腰圍
走形的身體與萎頓的精神
中國站起來了,中國富起來了,中國胖起來了——中國的男性公務員是體重和腰圍增速最快的群體。人的胖瘦不均很正常,社會公共資源分配“胖瘦”不均很危險。
378
弱點營銷
一切營銷都是弱點營銷
人性的弱點,正在被消費社會利用和營銷。斯拉沃伊·齊澤克說:“我們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弱點營銷所做的,就是引導人一直需要、永不滿足。《善惡經濟學》作者托馬斯·賽德拉切克對《新周刊》說:“不滿足成為讓我們進步和成長的引擎,也會讓我們自己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的引擎。”
377
口活兒
我們時代的文字游戲
禁忌太多,言論受限,只能玩口活兒,變著法子表達言外之意,傳遞話外音。 當一個社會處在封閉迷惘的時代必然有三熱:1.語言熱,2.歷史熱,3.養生熱。
376
游客帝國
為什么中國生產游客卻最不會玩
7年前,“中國欲望榜”調查排在前三位的是:更多的錢(72.68%)、環游全世界(65.12%)、中國世界第一(54.09%)。旅游的欲望矗立在民富和國強之間,逐年高漲,成為現實。“中國人來啦!”
375
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1998年8月,在《新周刊》總第45期的“城市魅力排行榜”專題中,臺北被評為“最陌生的城市”。多年以后,臺北街頭卻成為人們最感親切的地方;想象的彼岸變成了真切的對岸。
374
歐不歐?
當我們在談論歐洲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373
屌絲傳
從精神勝利到自我矮化
我被來了,我被看見了,我被征服了……
372
先生
一個稱謂。一種修為。一部紀錄片。
并非所有的教師,都配稱“先生”。重溫馬相伯、蔡元培、胡適、張伯苓、梅貽琦、竺可楨、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陳寅恪。百年樹人,最怕的是教師滿中華、學者遍天下,而先生闕如。
371
后宮有戲
中國人為什么愛看后宮戲?
當前臺的權力世界被遮蔽,當現實題材空間有限,后宮就“順理成章”地成了普通觀眾眼里的權力舞臺和人性櫥窗。熒屏上的后宮,有戲;還沉迷于“后宮”式生存法則的民族,沒戲。
370
夢露,而且邦德
性感生死50年
女人的傳說大抵真實,男人的傳奇多半虛構。
369
喧囂的孤獨
為什么我們更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
我們依賴科技而不是彼此,羨慕別人而看輕自己,對社會缺乏信任、對城市缺乏認同,年老者無所依靠、獨生子女孤獨長大,有人患上抑郁癥,有人背井離鄉、情感無著,有人為聲名所累而隱,有人選擇獨善其身。多元價值觀的眾聲喧嘩之下,“價值虛無”成為現實難題。
368
我穿越了!
2011中國電視榜
367
理科男
一種社會人格的精神分析
366
不是家的感覺,真好
2011酒店魅力排行榜
在家的感覺,安全、親切、放松。然而,庸常的生活真的那么值得留戀、需要成為一種便攜式的生活方式、無所不在、無所不是嗎?好酒店的感覺,不是賓至如歸,而是舒適、驚艷、私密,讓你留連忘家。
365
未來簡史
未知、恐懼及預言
所有的未來都將成為歷史。
364
將愛
不是沒有愛,而是愛什么
春天來了,2011沒有找到愛的人們,2012仍將愛。
363
親,你跟誰親?
362
做點無用的事
2011年
361
2011大盤點
2011年即將過去,我們經歷了什么?不怕Hold不住,就怕傷不起。十大感動、十大憤怒、十大痛快、十大猛人、十大驚艷、十大好玩、十大營銷、十大秀、十大Hold不住、十大傷不起、十大堅持、十大老不信、十大溫暖、十大坑爹、十大微公益、十大體、十大臨時工、十大告別……
360
鄭在做,鄭在愛
鄭淵潔:一個嘗試主義者的自媒體
359
人聯網
2011網絡生活價值榜
358
保衛社會
“人類對于不公正的行為加以指責,并非因為他們愿意做出這種行為,而是唯恐自己會成為這種行為的犧牲者。”
357
頭文字i
喬布斯和他的精神遺產
喬布斯把人類引向“i”時代的美妙境地,而我們依然生活在對現實說“唉”的殘酷與尷尬里。
356
小日子
小地方、小人物、小日子
355
重口味與小清新
更多人一人分飾兩角,工作重口味,生活小清新。晚上重口味,白天小清新。欲望重口味,理想小清新。現實重口味,幻想小清新。對下重口味,對上小清新。
354
心媒體
利化的年代與古老的敵意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里”(梭羅語)。能拯救人的,不是欲望的滿足,而是心靈的激情和自由。
353
追問中國
一個【中國控】十五年的十五個提問-15城地鐵蔓延圖、15年中國企業夢之隊、15個經典影視角色、15年音樂之旅、15種論而不讀之書、15國必看藝術展會、15段私家文化樂旅、15位攝影師拍中國、15位新銳插畫師的愛與夢,及畫冊。
352
兌現主義
重估當代藝術價值
“沒有藝術這回事,只有藝術家而已”(貢布里希引自Von Meyern)。無論是“理想主義的樣板”,還是“消費主義的狂歡”,中國人的一切心態、狀態、生態都能從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中找到答案。
351
低成本生活指南
“如果所有的東西都得用錢去換,那當你都用錢去換的時候,你用什么去換錢?”(朱德庸語)
350
讓我們談談養生吧
身體再好,心態不好,還是病人。養生是術,養心是道,選好你的道吧。
349
友善經濟
從“敬天愛人”到“把人當人”
友善的本意是:把人當人。
348
無聊詞典
從無聊經濟到無聊的哲學
在更震撼的社會變革到來之前,中國人的集體智慧,是如何演繹和表達這個蛋疼的時代的?
347
男人沒了?
男人是一種性別,還是……
346
大時代的邊上
時代是個局,我做局外人
345
蘋果力
三個蘋果改變的世界
344
忐忑
今天,我們如何安慰自己?
“誰也不知道明天,明天從另一個早晨開始。”(北島)
343
上電視,演幻覺
2010中國電視榜
342
故鄉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因為我已經沒有故鄉
財富不能挽回故鄉,可惜,抒情也不能。
341-中國有多貴?
340-學會愛-人生太短,只夠我們相愛的了
339
新世紀十年回望
中國10年斷代史。絕對值得收藏。作者陣容——加藤嘉一(國際關系十年)、葉檀(財經十年)、老愚(社會十年)、余世存(思想十年)、胡泳(網絡十年)、歐寧(城市十年)、張頤武(文學十年)、朱其(藝術十年)、譚飛(娛樂十年)、徐達內(傳媒十年)、令狐磊(生活方式十年)。
338
樂,自由,我
從“我要快樂”到“我可以快樂”
2010年
337
2010大盤點
336
做一個怎樣的既得利益者
“你不要認為你是強者,在一個公權力缺少約束的時候,每個人都在底層。所以需要建立規則。”
335-圍觀改變中國-2010網絡生活價值榜
334-誰告訴我怎么活?-青年導師面面觀
333
這張床誰睡過?
2010酒店魅力排行榜
332-哪個年代的女人更好看?
331-“二”的糾結-GDP世界第二帶來的貧富困惑
330
民國范兒
一種趣味,一種風尚,一種美學
329
橡皮人
無夢年代的無痛和無趣
夢破、夢醒或夢圓了,回到現實,所以無夢。傷痛太多、太重、太深了,已經麻木,反而無痛。生活過得艱難、單調、自我,日復一日,變得無趣。
328
不婚物語
它是眾望所歸,也是眾矢之的。它是幸福之巔,也是不幸之源。它對美丑一視同仁,對貧富一樣公平。它成全了你的快樂,也讓你孤獨。它讓你出眾,也讓你平庸。它是你的旅程,也是你的噩夢。它是你的私人體驗,也是公共的。它是——婚姻。
327
急之國
中國人為什么喪失了慢的能力?
326
美麗的終端
什么東東讓我們永遠在線?
325
可怕的大學
324
寫給殘酷社會的100條微博
在人氣正旺的微博上,焦慮與戾氣流行,其根源是社會焦慮。充滿怒氣和恨意的戾氣是一種負面能量,它貌似站在殘酷社會的反面,無意中可能成為幫兇或幫閑。殘酷社會,溫暖圍脖。戾氣那么重,不如來碗心靈雞湯吧。
323
中國控
100年來,那些糾結于中國的人和事
“我愛你,中國”——愛里帶著哀愁,心里憋著勁,眼里含著淚水,滿腦子糾結,胸中懷著一團火,又不時發出一聲嘆息。“中國控”對中國到底懷著怎樣的情感?如張海兒所言:“我是如此地熱愛她,以至于不得不和她肉搏。”
322
當你老了
321
給我生活,地方隨便
放棄北上廣的N個理由
如何與大都市討價還價? 那些騎在高跟鞋上的白花花的大腿、那些雜志封面上的CEO、那些疾馳而過的名車、那些好玩免費的party、那些CBD寫字樓的獨立辦公室、那些國際論壇和航班頭等艙的位子、那些高檔住宅小區的燈光,是為你而備的嗎?
320
中國人為什么愛說謊
中國人為什么愛說謊?歷史學者吳思說:一個說謊的、收益很高、成本很低的歷史制度,注定會出現大規模地說謊。他們生產謊言,我們偽裝相信。心理醫生李子勛說:文化決定了中國人有獨特的婉轉的語言表達,而這種表達并不是說謊。
319
電視在哪里?
2009中國電視榜
318-城市代言榜-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城市,城市就是這樣被記住的
317-酒桌即中國
316
愛誰誰
為什么過去的愛情更美好?
315
微革命
從推特到新浪微博
314
中國小趨勢
2009年
313
2009大盤點
312
破地球
氣候公民與地球那些事兒
311-反動詞匯:剩女-她們選擇了剩下他們
310-未富先懶-上行受阻的社會和正在板結的階層
另外,在2001年,《新周刊》曾以《狗日的戶口》作為封面標題,如今在2018年,這樣的標題再也不可能看到了。
還有一期能找到最久遠的一張封面。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END-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