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員工培訓挑戰,告訴你什么叫人才培養的「順豐速度」
在中國快遞行業,順豐是獨樹一幟的存在。采取自營模式的順豐,直接掌控物流網絡的關鍵環節及核心資源,通過強大的“天網+地網+信息網”提供「快+安全」的服務,用戶滿意度常年居行業榜首。
從近年年報上來看,順豐一直高速發展。2019年Q1凈利潤12.6億,2020年Q1疫情突襲下凈利潤仍達9.07億。2021年Q1雖然「爆冷」虧損,也并非是市場需求下降或公司業務增長下降導致的,相反則是為了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了進一步搶占市場份額,順豐主動增加資本支出和前置投入,才導致短期成本大幅增加進而影響利潤。
如圖所示,2020年順豐快運業務的營收占比已僅次于速運版塊(時效快遞+經濟快遞),成為順豐集團營收增長的新動力源。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定順豐為全球“50 家聰明公司”之一,毫無疑問順豐作為中國快遞領域的龍頭,未來仍將處于領先地位。
順豐快運的殺手锏:
雙網聯動,人才與企業形成互促循環
眾所周知,相比于同行,順豐快運的特色在于擁有兩張網絡:直營網(順豐快運)與加盟網(順心捷達)。其實,這種模式帶來的優勢不止于業務與資源層面,更重要的是帶來了雙屬性「人才團隊」。
同是做快運,加盟制與直營制所需的人才、培養的人才,某種程度上說還是有不同之處的,要做好就需要在合適的崗位放專業的人才。而這也變相的為順豐快運聚集人才創造了更大的舞臺。
本身,順豐快運的人員構成上,既有出自直營體制內的大佬,也有在加盟體系內打拼的干將,管理上各有擅長,經驗上各有特色。
順豐快運獨有的兩張網,也給了他們適合自己的舞臺,可以讓他們發揮各自優勢,也可以在經驗上互通有無。另外,順豐快運近幾年在行業引入數十位行業物流專家,打造人才梯隊。目前直營市場與加盟市場高效聯動,可以根據市場動態迅速做出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4月,順心捷達總部也喬遷深圳,與順豐快運總部同場辦公,這也有效地促進了兩張網絡在組織人才上的交流,提升了團隊協同性。
行業的競爭,最根本的還是人才的比拼。優秀的人才梯隊助力企業更好的發展,企業發展則吸收更多人才的加入,人才與企業形成互促循環,這也是資本市場看重順豐快運的一大原因。
順豐人才管理的心法:
“四新”人才戰略
順豐創始人王衛表示,「人才是第一資源」,順豐這些年的發展就是重視快遞員、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有了人才,順豐就有了各方面的競爭力。
針對新老業務在全生命周期擴張中的差異化,順豐采用了新結構、新機會、新血液、新理念的「四新」人才戰略。
元老退出打造“新結構”
順豐成立之初穩扎穩打深耕快遞業務,人才戰略以內部培養為主。為了激發組織活力,挖掘新生人才潛力,順豐針對「老人問題」采取了元老退出策略,即針對考核未達標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讓其「體面淡出」「發揮余熱」。
職能高管可轉變為企業大學專家,將多年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行沉淀,開展運營、質量、時效等領域的專題研究,向新員工及后備人才傳遞經驗和技能。
業務高管可轉變為顧問委員會專家,協助儲備副總經理解決實操過程中的運營難題。通過該舉措使總監及以上級別管理者的平均年齡從38歲降低到35歲以下。
轉崗內訓創造「新機會」
隨著業務不斷延伸,順豐先后進入冷鏈運輸、重貨運輸、倉儲管理、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由于泛物流領域中的大部分能力可與傳統快遞業務共享,因此針對與傳統業務相似度較高的業務(如供應鏈、倉儲等)進行內訓轉崗,通過「人才訓練營」和「訓戰結合」獲取能力。
外聘牛人注入「新血液」
針對與傳統業務相似度較低的業務(如數據、金融等)外聘牛人,這是由于現有人才和能力難以匹配新業務領域的挑戰,特別是在進入供應鏈金融、冷鏈等專業性較強、壁壘較高的新業務領域時。
外聘牛人可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直接利用專家經驗及行業資源,短平快地解決問題,但同時也面臨著「外聘詛咒」,人才流失嚴重和文化傳承受到挑戰的問題。
順豐通過「顧問模式」為外聘牛人提供試探和緩沖機會,更有利于其扎根存活。同時通過差異化激勵、系統化培養等方式使外聘比例從20%提升到50%,3年整體流失降低到30%。
生態共建引領「新理念」
隨著快遞行業龍頭「四通一達」集體上市,競爭由成本推動轉向由服務、技術推動。2017年后,順豐通過與業界領先公司如夏暉、UPS、百度外賣、同盾等成立合資公司,進入冷鏈、供應鏈金融、同城配、重貨、跨境等新業務領域。
使用一系列人才戰略組合拳,順豐人才結構逐步變得更外向、更年輕、更精英和更國際化。在人才戰略驅動下,順豐的新老業務均實現了有效增長,取得階段性進展。不論在規模、市場份額、盈利能力和成長性上,順豐行業龍頭的地位都極其穩固。
在對待員工上,也頗有用心,例如,去年王衛自己掏腰包給順豐所有員工每人發888元紅包,不僅贏得口碑,市值也一路攀升。
60萬員工的順豐
如何將互聯網思維運用于培訓?
2020年,順豐創始人王衛在接受波士頓咨詢專訪時曾表示,「傳統企業如何能夠找準定位突破口,沖破『三流合一』的包圍,對企業而言是全方位的考驗。如果能在與巨頭PK的過程中脫穎而出,那代表企業的能力,包括技術能力、專業能力、內部治理能力上了一個新的臺階?!?/p>
參考資料:
[01].王成:《人才戰略:CEO如何排兵布陣贏在終局》(機械工業出版社)
[02].葉帥:《深度:在快運領域,順豐再造“順豐”》
[03].驛站老鬼:《來源順豐產品體系升級!背后有何深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