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網易的H5總能刷屏?
本文發表于公眾號:多有得罪。俺的微信ID:http0086
已經有很久沒有刷屏H5了,原因是什么?很簡單,因為網易沒做啊。
網易出品,必刷屏。
其他公司,必廢品,純自嗨。
也就自己人轉轉。配上一句,我司牛逼666我的寶貝。
總想出圈,其實,最多也就能出個洋相。
看起來H5和H5區別不大,畫面都很精美—畢竟全中國的設計師一抓一大把,但為什么只有網易能刷屏,做一個成功一個?
首先是因為他們真的懂內容,有這個基因。
就拿現在這個H5來說,性格、顏色......這種標簽的內容誰不愛看。
你再留心看,他們已經把內容的顆粒度拆到了極致。
無論是音效,還是交互,還是色彩,還是文案,每一頁都極其新鮮,都有情緒刺激。
也就是說,他們在每一個能影響你情緒的觸發點上都做了微創新。
就算你不被文案打動,也會被視覺打動,就算不被視覺打動,也會被交互打動,就算不被交互打動,也會被色彩和音效打動。
總之,總有一個點能觸發你玩下去,你想逃,下一頁馬上用新的形式把你拽回來,你逃不掉的。
新鮮感誘使你不斷玩下去。直到通關。
這就是內容基因。
說白了,你得精準預判用戶對H5的預期是什么,你得超越預期,給他們意料之外的驚喜感和獲得感。讓他們發出“aha”,還能這么搞的感嘆。
其他公司做的H5,很難有這種覺悟。
大家只是套幾個模板,隨便搜幾道不痛不癢的題目而已,根本不會在細節上,在顆粒度上這么較真。
但這年頭,還有人沒做過幾個有逼格的H5嗎?你靠什么打動大家?千篇一律的形式,就這?就這?就這?
另外,絕大部分甲方公司,是真的連一個懂內容的人都找不出來。市場部的人,都離用戶太遠了。
我記得我之前在一個英語教育公司,受眾群眾是小孩,但是小孩不看內容,內容是給媽媽看的。
她們當時要搞一個H5,結果主題是讓媽媽做幾道英語測試題,測測你知不知道降落傘用英語怎么說之類的?
那個H5的供應商還是BBDO這種頂級廣告公司。
我當時真的想立馬辭職。花幾十萬就做這個?到底是誰在學英語?為了做H5而做。沒辦法,你們預算給的太多了,得找地方花啊。
所以你就知道現在這些廣告公司和甲方公司對內容,對用戶洞察,對H5的理解有多淺薄了。
這種商業生態下,怎么能做出H5?
我在兩家公司都遇到過這種為了做而做的情況,最后都因為我的強勢介入,H5被取消了。當時的奧美和BBDO肯定恨死我了。
但我可解氣了。不能由著你們騙錢。
光懂內容,只是初級乒乓。
你還必須得懂傳播,內容再好,你不愿轉發分享到朋友圈,一切都完犢子。都是“我司”在轉,沒有出圈,曝光為零。
什么是傳播,就是得了解用戶轉發的動機,洞察用戶的分享心理。
我前兩年也做過一個小刷屏案例,是蹭的延禧攻略熱點出的H5,當時做的很趕,只用了三天就上線了,直到現在我都一集沒看過一集延禧攻略。
好在數據還不錯,還被新榜評為年度十佳H5。嘻嘻。夸我。我也沒有很棒棒啦。
不這么寫,大家怎么會信服我說的話?
說重點,最后分享的頁面是匹配到劇中的人物,再給他們一段人物性格總結。
最早,我直接把那些人物的原本性格寫進去了,但一想不對啊,像高貴妃這種陰暗的人物,如果測出來是她,誰會轉發到朋友圈證明自己是個心機婊啊。
后來我把所有人物性格里負面的評價都改成正面了,比如你腹黑,我說你思維縝密,你有野心,我說你有進取心。
這樣,大家都屁顛屁顛地轉發到朋友圈,向其他人證明,看吧,我奪優秀。
這就是傳播心理。
內容其實沒那么重要,好點差點都行,粗糙點精致點也不礙事,傳播更重要。
傳播就是給用戶提供高價值,并讓他們很輕松地展示這種高價值。
說白了,他們根本不關心你這個H5是啥,他們就想趕緊測試完轉到朋友圈證明自己是人上人。僅此而已。
所以,測試類H5的分享動機就是:一頓狂夸,讓用戶覺得,秀啊,是我啊,然后轉發到朋友圈,證明我很特別,特別秀。
而網易這個H5也是,你測出來自己是魅力超凡藝術家、全中國每5個人就有一個喜歡你,你說你想不想秀?
另外,它還提供了第三種分享動機,分類社交,也就是尋找同類。大家轉到的時候會說,姐妹們,我綠了,你們是個啥?
而且,大家都測了,我也不能甘心落后呀,我也得跟跟風,有個參與感。這也是H5爆火的品牌勢能,小的品牌提供不了這種勢能。
第三,網易總能刷屏,是因為他們做產品不功利。
其他公司做H5,都是為了宣傳公司的產品,既想要品牌露出,又想要產品轉化,所謂的品效合一。
憑什么啊?憑什么好處都讓你們占了?你浪費了我時間就看你打個瓷磚廣告,那我為什么要幫你傳播?糟老頭子壞得很。
而網易,大品牌,值得信賴,他們根本不需要打品牌,也人盡皆知。不過,他們總要隔一段時間刷一下存在感,就一下就夠了。
就蹭蹭。不需要你買什么,也不要什么轉化。有錢任性。誒,就是玩兒。
品牌聲量做大就夠了,讓大家知道網易還活著,而且活得好好的。目的就達到了。
那為什么是這個節點呢?
我猜是因為馬上618了,各大品牌都在卯足了勁做內容做傳播做轉化,有一種勢能在里面。
這時候,就比誰會玩了。誰會玩誰就能鶴立雞群脫穎而出,讓大家看看什么才是真的玩家。
而且這又能作為一個案例做一輪復盤傳播,那網易旗下那些產品,也能蹭蹭這個自家熱點,拉點流量,賣賣貨。
妙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