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玩具逛街时突然按下按钮的故事,丰满的妺妺3伦理播放,新婚人妻不戴套国产精品,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百度

從1946到2018,所有戛納電影節海報都在這里了!

舉報 2018-04-24

作者:Sunny,來源:單向街書店

戛納電影節一向有“最藝術的電影節”之稱。

“最藝術”不單指其對影片的選擇,戛納電影節的海報,更是每年電影節發布會上最令人期待部分。

今年,戛納電影節的官方海報繼 2016 年的《輕蔑》之后,又致敬了法國新浪潮大師讓·呂克-戈達爾,以及他的電影《狂人皮埃羅》(1965)。

戛納電影節海報

戛納電影節海報所致敬的,是一部精美的經典電影史: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安東尼奧尼的《奇遇》、費里尼的《八部半》……經典影人、名片比比皆是。

這些海報,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戛納電影節視覺史,更記錄著走過 71 年風雨的戛納曾經歷過的歷史風云的變遷。

單向君為你盤點了這 71 年來每一幀電影與藝術的結合。重新打開來看,仍然栩栩如生。


2017

戛納電影節海報

2017 年,戛納電影節正逢 70 大壽,大紅背景、鎏金字體縈繞下,意大利電影繆斯克勞迪婭·卡汀娜歡脫起舞。

她甚至還記得拍攝這張照片時的情景,那是在 1959 年的羅馬。

“沒有人記得攝影師的名字了,我也忘記了,但這張照片讓我想起我的職業生涯初期,在那個時候我完全無法想象有一天會在最負盛名的電影宮再次見到自己。生日快樂!”


2016

戛納電影節海報

第 69 屆戛納電影節前年的海報致敬了讓·呂克·戈達爾的《輕蔑》,頻率如此之高,不禁讓人懷疑在法國是否人人都愛戈達爾。

電影節的官方網站上寫道:“都在這里了,臺階、海洋、地平線:一個男人朝著夢想拾級而上,地中海的暖色調被熏染成了金色。”


2015

戛納電影節海報

瑪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美籍猶太裔獨立攝影師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定格了瑞典傳奇女演員英格麗·鮑曼的恬靜微笑,簡潔、自信的姿態令她成為“現代、自由女性的化身”。

2015 年適逢英格麗·鮑曼誕辰 100 周年,戛納組委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致敬她。她曾擔任  1973 年第 26 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14

戛納電影節海報

這是戛納電影節海報第一次以男性為主體,主角是意大利演員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基于他主演的費里尼名片《八部半》設計。

馬斯楚安尼憑借 1970 年的《匹薩一角》和 1987 年的《黑眼睛》兩度登頂戛納影帝,今年是他的誕辰 90 周年。


2013

戛納電影節海報

第 66 屆戛納海報的造型取自 1964 年奧斯卡金像獎、喜劇愛情片《新戀愛經》的經典劇照。

影片主演、演員保羅·紐曼和他妻子喬安娜·伍德沃德重新上演深情相擁,模擬出“數字 66 ”的形狀。


2012

戛納電影節海報

德國攝影師奧托·貝特曼(Otto Bettmann)拍攝的瑪麗蓮·夢露舊照,天真又性感。

戛納組委會評論說,“夢露手捧生日蛋糕,吹滅蠟燭的瞬間,這一刻美得叫人屏氣凝神,仿佛夢想照進了現實。”


2011

戛納電影節海報

美國著名女演員費·唐納薇擺出的造型來自影片《一個墮落兒童的雕像》,由導演杰瑞·沙茨伯格親自拍攝,與“數字 64 ”相映成趣。

官方評價稱,“這幅海報既高雅又深邃,是電影夢想的體現和象征,也是戛納電影節一直以來之所求。”


2010

戛納電影節海報

這屆海報上,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一襲優雅黑色正裝,用發光的刷子勾勒出戛納法文 Cannes 的字樣。

海報由著名攝影師布莉姬·拉孔柏(Brigitte Lacombe)親力制作,她的鏡頭總能表現出人物最有生命力的一面,沉靜深邃的藍黑主色調引人遐想。

朱麗葉·比諾什在這屆電影節中憑借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合法副本》,拿到了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女主角獎。


2009

戛納電影節海報

致敬了意大利電影大師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名作《奇遇》中的經典一幕。

這個迷人的背影來自安東尼奧尼“愛情三部曲”的女主角莫尼卡·維蒂(Monica Vitti)。


2008

戛納電影節海報

法國藝術家皮埃爾·克里耶是這款海報的創作者,黑暗中的紅唇女人蒙著雙眼,深得瑪麗蓮·夢露的神韻,靈感來自“另類黑色大師”大衛·林奇的電影。

海報上這位蒙住眼睛的神秘女郎名字叫 Anouck Margueritte,她本人是巴黎瘋馬夜總會的一個舞蹈演員。


2007

戛納電影節海報

戛納為了慶祝 60 周年,本屆海報強調了動感和快樂的主題風格。

表情歡快、一躍而起的眾人聚集了一眾大牌:王家衛、佩內洛普·克魯茲、布魯斯·威利斯、杰拉德·德帕迪約、朱麗葉·比諾什……

王家衛的首部英文電影《藍莓之夜》是本屆電影節的開幕片,這也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而金棕櫚獎最終由羅馬尼亞導演克里絲蒂安·蒙吉的《四月三周兩天》獲得。


2006

戛納電影節海報

這一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王家衛,為了向他致敬,海報直接選用了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身姿婀娜的背影。


2005

戛納電影節海報

這款被命名為“藍星空紅地毯”的海報由德里克·梅農設計,顯然走的是簡潔、醒目的路線。

這一年,中國女演員鞏俐獲得本屆戛納特別大獎,王小帥的《青紅》奪得評審團大獎。


2004

戛納電影節海報

Alerte Orange 設計事務所創作的這張海報,童趣盎然,下方前景中一個小女孩背后的影子是夢露在《七年之癢》里的經典造型。

張曼玉與她的法國前夫、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合作的電影《清潔》,斬獲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也是首位贏得戛納影后的亞洲女演員。


2003

戛納電影節海報

當今國際少數幾位以觀念性著稱的女性藝術家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設計的法文“電影萬歲”,是這張口號式海報最顯眼的主角。


2002

戛納電影節海報

衣著隆重、色彩繁復的小丑形象在戛納官方海報上并不多見。

這屆戛納上最受關注的不是金棕櫚大獎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家》,而是莫妮卡·貝魯奇和老公文森特·卡索演的《不可撤銷》,這部影片的大膽和暴力讓所有的記者和觀眾目瞪口呆。


2001

戛納電影節海報

21 世紀戛納的第一張海報看起來有點政治漫畫的感覺。

有一種說法認為海報中的“地球”代表了戛納電影節的全球化野心和國際化視野。


2000

戛納電影節海報

拿著攝影機的人從銀幕上一躍而出,象征著電影藝術的巨大活力。

千禧年的戛納電影節是華語電影的豐收大年,香港地區,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了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內地方面,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臺灣地區,楊德昌導演憑《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1999

戛納電影節海報

非常童真的一張海報,金色的背景下,一對男女奔跑著,手中舉著兒時捕捉蜻蜓和蝴蝶的小網,拉長的身影讓他們看起來似乎是在捕捉天上的星星。這屆金棕櫚給了達內兄弟的《羅塞塔》。

張藝謀因《一個都不能少》被戛納電影節認為是美化中國,宣布退出戛納;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獲第 52 屆戛納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8

戛納電影節海報

散落漫天的膠片構成了海報整體,但有很多人批評這張海報說不知道它意味著什么。

這屆金棕櫚頒給了希臘電影大師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永恒與一天》,正是這部電影,留下了“時間,是一個小孩在海邊玩沙包”這句妙言。


1997

1524463867825026.jpg

戛納電影節迎來了 50 周年慶典,紅、金兩色營造出濃烈的喜慶氛圍,紅色襯底渲染金棕櫚圖案,隆重又大氣。 

王家衛的《春光乍洩》不僅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墨鏡王”還奪得了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戛納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6

1524463886497724.jpg

這屆海報鮮花繽紛,美不可言,具有很強的裝飾風格。


1995

1524463916856743.jpg

據說是公認的最爛戛納海報,可以看出有卓別林電影、《亂世佳人》等經典電影元素,但拼貼得有些直白和缺乏美感。

值得慶幸的是,前南斯拉夫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卡的《地下》摘得了金棕櫚大獎。


1994

1524463941786537.jpg

海報上的這幅畫是意大利導演費里尼的作品,他于 1993 年去世,畫面右下角注明了一行小字“獻給費德里克·費里尼”,表達了戛納對這位電影大師的致敬。

張藝謀的《活著》不僅拿下了本屆評委會大獎,還讓葛優成為了戛納歷史上的首位華人影帝。


1993

1524463962296646.jpg

本屆海報直接選取了英格麗·褒曼和加里·格蘭特在《美人計》中的深情一吻。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如愿以償摘得金棕櫚大獎,臺灣新浪潮導演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2

1524463990493690.jpg

這是戛納海報上首次出現影人形象,1992 年 5 月 6 日,瑪琳·黛德麗去世,組委會以此紀念她。

瑪琳·黛德麗曾是上世紀片酬最高的女演員,1999 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 9 名。


1991

1524464040816691.jpg

這款海報截然分成了兩部分,下半部是膠片鋪就的紅毯,上半部則是“數字 44 ”與金棕櫚的結合。

本屆評委會主席是羅曼-波蘭斯基,評委會一致將金棕櫚頒給了科恩兄弟的《巴頓·芬克》,連續三年的金棕櫚都被美國電影拿下,引起了法國輿論的極大不滿。


1990

1524464064148972.jpg

手托金棕櫚葉片的簡潔造型清新而美好。

張藝謀的《菊豆》入圍了這屆戛納主競賽單元,但最終沒有斬獲,拿到金棕櫚的是大衛·林奇的《我心狂野》。


1989

1524464083461073.jpg

和以往奔跑在戰火硝煙中自由女神不同,海報上的女神化作巴黎的時髦女郎,高舉的不是旗幟,而是膠片。

當時的美國新銳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先鋒處女作《性、謊言與錄像帶》摘得了本屆金棕櫚獎。


1988

1524464125154572.jpg

這屆的海報以膠片為筆勾勒出了一張女性的臉。

陳凱歌的《孩子王》入圍了本屆戛納的主競賽單元,但是影片反響平淡,放映期間很多法國記者和觀眾嫌節奏緩慢而出去喝咖啡聊天,最終也毫無收獲。

看來,《孩子王》的時代背景果然無法引起法國觀眾的共鳴。


1987

1524464153432135.jpg

海報上是一只飛翔的海鷗,每一格畫面的取景是靜止的,拼接在一起卻很富動感。

像是在致敬法國新浪潮大師讓·呂克-戈達爾說過的名言,電影是每秒 24 格的真理。


1986

1524464191438307.jpg

用100多個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填滿了整張海報,是戛納影史的一個特別案例。


1985

1524464210490260.jpg

24 格的海報構圖為觀眾演示了電影藝術的發展史。

一對男女的舞步輪轉之間演示著電影的變遷,也暗示著電影與現實的難以分辨。1985 -1987 年的海報都出自于 Strategie 工作室的設計,他們用海報完成了一次對電影圖像本質的解構。

這屆評委會主席是前不久去世的《飛越瘋人院》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金棕櫚獎頒給了埃米爾·庫斯圖里卡的《爸爸出差時》。


1984

1524465185620526.jpg

淡淡的水彩描繪出一個歡樂自得的海濱小城,讓人過目難忘。

從第 37 屆開始,戛納電影節上新銳導演的影片日漸增加,戛納電影節正在逐步轉變成電影市場和電影藝術性的展覽。這屆金棕櫚的得主是維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


1983

1524465207419465.jpg

這款漫畫海報描繪了在戰馬上廝殺的東方武士,是在向日本導演黑澤明致敬。

中國在本屆戛納上展出了《牧馬人》、《原野》、《小街》三部電影,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獲了金棕櫚。


1982

1524465232191991.jpg

海報上是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輪船,排出的海水好似正在燃放的禮花。 

這一屆戛納,大陸“第三代導演”岑范的《阿 Q 正傳》成為首部提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大陸影片,而法國媒體的評價相當刻薄冷淡,“盡管演員演技出色,原作簡練、深刻,但導演手法卻是平淡的。”


1981

1981 年的戛納海報竟然直接沿用了 1980 年的原版,只是改了下時間。

當年歐洲劇烈的通貨膨脹和政局不穩定嚴重影響了這屆戛納的品質。

這屆金棕櫚的得主是“波蘭電影的騎士”安杰伊·瓦伊達的《鐵人》,這部影片被視為波蘭“道德焦慮影片”的代表作。


1980

1524465267240559.jpg

海報上的女郎嘴唇和風姿都很像夢露,但是整個臉部用高光做模糊處理,再加上裸露的肩頭,更加性感神秘。

本屆評委會主席是柯克·道格拉斯,不過他主持的這屆飽受爭議。

而就在開幕前 10 天,懸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逝世,戛納為此還舉辦了特別紀念影展。


1979

1524465434557182.jpg

這一屆,戛納海報在“眼睛”上做起了文章。

這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法國著名的女作家弗朗索瓦·薩岡。

本屆主競賽單元,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遭遇與維爾納·法斯賓德、維姆·文德斯、沃納·赫爾措格并稱為“新德國電影”的四大導演之一的沃爾克·施隆多夫的《鐵皮鼓》,一時讓評委們難以抉擇,最終兩部影片共享了金棕櫚大獎。


1978

1978 年,戛納電影節的一種特別關注單元(Un certain regard)設立。

這屆電影節的海報開始使用了劇照元素,膠片上是一對纏綿的男女,看似出自一部經典老片的劇照,可惜出處無法考證。

 這屆電影節上一共有 6 部女性題材的電影,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女明星到戛納。包括當時的法國影壇新星伊薩貝爾·于佩爾,還有當時年僅 16 歲的波姬小絲等。


1977

1524465553960415.jpg

融合了科幻藝術和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的這款海報充滿視覺想象力,一盞巨大的聚光燈照耀著屹立在海邊的女神。

本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意大利著名導演、英格麗·褒曼的第二任丈夫羅伯托·羅西里尼。


1976

1524465593884163.jpg

這張海報上,各種元素雖然異常混搭,但莫名給人賞心悅目之感。既超現實,又有一種原始神秘的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這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非常的跨界,是美國作家、編劇威廉·田納西。


1975

1524465633911039.jpg

超現實主義風格的海報讓人耳目一新,男人手上的眼睛和云朵里的眼睛似乎象征著一種關注。 

本屆戛納評委會的主席是法國女演員、“新浪潮女神”讓娜·莫羅。


1974

1524465678271257.jpg

法國藝術家 Georges Lacroix 是這款海報的設計者,超現實主義風格濃郁,帶著翅膀的眼睛很有達利的意味。

1974 到 1978 年的連續幾屆海報中,眼球、光線、大海、沙漠等玄幻的臆想符號,被海報設計者們大量引用。

那是一個充滿變革和反思的年代,海報里的超現實、夢境和隱喻,也是當時世界影壇充滿價值反思和技術突破精神的折射。


1973

1524465737739502.jpg

本屆海報上的設計元素與相鄰幾屆關聯不大,藍天、遠山、洶涌的浪花都非常具象。

主競賽單元的評委會主席是英格麗·褒曼。


1972

1524465760178151.jpg

海報上是一只在驚濤駭浪中翱翔的海燕,膠片構成了它的翅膀。

從 1972 年開始,戛納電影節修改了規定,送展的影片不再由每個國家自行選送,而是由電影節的組委會來預選和確定,選定的標準只是電影的質量本身而不再考慮國別的平衡。

當時的戛納主席勒布雷特說“這是為了維護電影節,使它不會成為一種政治論壇。”因此此后的戛納電影節不再掛國旗,也因此,之前在海報中大量運用的國旗元素從此消失。


1971

1524465782429862.jpg

雖然是第 24 屆,但是戛納的第 25 周年,所以海報上醒目地用紅黃藍三色擺出了 25 的字樣。

原本因為電影宮的工作人員要罷工,這屆電影節差點不能如期舉行,而就在電影節開幕前,勞資雙方達成了和解的協議。


1970

1524465809650942.jpg

相當簡約的一款戛納海報,除了將字體做了浮雕效果,幾乎沒有其他更多的設計元素。

本屆戛納要放映的影片多達 500 部,這顯然不是一個競賽單元就能夠容納的,于是在上屆新增“評論周”單元之后,這屆又新增了“導演雙周展”。


1969

1524465827663225.jpg

經歷了 1968 年法國“五月風暴”的洗禮,戛納電影節又浴火重生,這屆海報中打板像是一塊棱鏡,折射出美麗的彩虹。

為了更多元化和更加開放,本屆戛納新增了“電影節評論周”的單元,該單元延續至今。


1968

1524465851786414.jpg

戛納延續了前兩屆的海報,數字成了主要的設計元素,21 旋轉形成奇妙的花紋。

這屆戛納最為非比尋常,被當時轟轟烈烈的“五月風暴”運動席卷。

法國新浪潮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為抗議文化部長解除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亨利·朗格盧瓦的職務,專程來到戛納,這一舉動得到熱血青年的積極響應,電影宮被占領,以致電影節無法正常舉行。


1967

1524465873576111.jpg

紅白藍三色是本屆海報的主色調,而羅馬數字的二十是除了色彩之外唯一的設計元素,非常的法國。


1966

1524465905385160.jpg

雖然是第 19 屆,但是從 1946 年第 1 屆算起剛好是 20 周年了,海報以大紅的底色,襯托出“數字 20 ”的字樣。

戛納電影節總是與外交、政治、宗教問題相互糾纏,似乎也讓戛納多了不少話題。

這屆戛納就有兩部影片:里維特的《女教士》和阿侖·雷乃的《戰爭已結束》因為宗教和外交的干預而被迫退出戛納。


1965

1524465945674217.jpg

以少女為主體的設計,融入了傳統的設計元素——膠片和各國國旗。

這一年,中國送去了兩部動畫短片:《半夜雞叫》和《在路旁》。

同一時間點,“007 邦德”肖恩·康納利來到了戛納,引發了影迷的騷動,她們沖上去扒下他的外衣只為求證電影中看到的紋身是不是真的。


1964

1524465982650794.jpg

本屆電影節海報頗具古老壁畫的風格,所表現的內容是一個瘦弱的少女駕著一輛 3 匹馬拉著的馬車,馬揚起馬蹄,少女卻神情自若。

中國第一位動畫片女導演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了本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63

1524466020838088.jpg

簡單勾勒的側臉線條,重點在于膠片狀的發絲,以及金棕櫚裝點的發簪。

這屆戛納電影節有件趣事,因為盧奇諾·維斯康蒂的《豹》參賽,制片人為了擴大宣傳制造噱頭,特地從意大利帶來了一頭貨真價實的豹子,讓女主角天天牽著它在戛納海灘上遛彎,搞得其他明星很是緊張……


1962

1524466043200723.jpg

這屆海報好似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而周圍的藍色線條有著梵高似的筆觸,海報上的女性散發著精致的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風情。

有評論說:“戛納電影節開始重視新的電影語言與新電影手法。”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的《圣女貞德的審判》和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蝕》都獲了獎。

李翰祥導演的《楊貴妃》入圍金棕櫚獎,并且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1

1524466063809991.jpg

第 14 屆電影節海報簡潔靈動,藍灰底色上金色和白色的流星肆意飛舞;本色彰顯 61 年戛納電影節積極聲援自由、民主的精神。

背景緣由是西班牙著名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的參賽影片《維莉迪亞娜》因為宗教問題引得教會發難,但最終戛納電影節還是頂住了壓力,把金棕櫚大獎頒給了這部電影。


1960

1524466087239574.jpg

這屆的海報走了插畫風格,一雙女子的手捧出絢麗的鮮花、金棕櫚和飛鳥,似乎象征著戛納電影節的朝氣蓬勃。

在這屆電影節上,安東尼奧尼的《奇遇》和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起初因超前的意識和新銳的電影語言遭到冷遇,但是銳意進取的戛納電影節最終給予這兩部影片以獎項的肯定。


1959

1524466107237467.jpg

這屆海報終于棄用了連續十多屆的膠片、攝影機、各國國旗等傳統的設計元素,甚至拋棄了代表海濱小城戛納的主色調藍色,以一抹靚麗搶眼的紅色打底,似乎象征著來勢洶洶、方興未艾的電影新勢力——法國電影新浪潮。


1958

1524466125720851.jpg

本屆戛納上最轟動的影片是前蘇聯的《雁南飛》,獲得了一致好評,并最終摘得了金棕櫚大獎。


1957

1524466144324233.jpg

戛納十周年,海報主打美女形象,神韻有幾分像碧姬·巴鐸,小露香肩很性感,而米字旗和紅白藍三色旗做成的蝴蝶結巧妙地成為禮服點綴。


1956

1524466164955315.jpg

這一屆的海報設計元素依然是膠片和各國國旗。 

這一年中國首次派代表團參加戛納電影節,由導演蔡楚生帶隊,但沒有帶來參賽影片。

戛納金棕櫚首次頒給了一部紀錄片——路易·馬勒和雅克-伊夫·古斯多的海底紀錄片《寂靜的世界》。


1955

1524466190825345.jpg

這屆海報依然主打各國國旗元素,只是設計更抽象,截取了各國國旗常用的一些色彩。

正是在這屆戛納電影節上,美國著名女演員格雷絲·凱利結識了摩洛哥國王雷涅,他倆因參加電影節結下了良緣,次年在戛納舉辦了婚禮,戛納成為這段傳奇情緣的定情地之地。


1954

1524466214902896.jpg

本屆的海報設計相當簡約,在攝影鏡頭上映出變形的電影宮,而遠景依然是戛納的海天一色。

第 6 屆評委會主席讓·谷克多因為工作出色而繼續連任。參加本屆電影節的國家達到了 35 個,是歷屆以來最多的一次,戛納電影節的規模日漸擴大。

本屆金棕櫚獎的得主是日本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這也是首次在西方電影節上獲獎的東方電影。


1953

1524466236419178.jpg

這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是法國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詩人、畫家、導演讓·谷克多。

海報上的拼貼元素也有幾分超現實主義的氣息,雕塑頭像、窗口、攝影機、布滿國旗的膠片和電影宮。


1952

1524466269311614.jpg

和第 3 屆一樣,本屆的海報也是主打國旗牌。由于歐美當年著名的美女明星們都在戛納匯聚一堂,所以 1952 年的戛納電影節被稱為“美女節”。

本屆戛納電影節還出了一個烏龍事件。

頒獎之前,毗鄰戛納的蒙特卡洛電臺提前宣布了獲獎名單,讓戛納組委會非常尷尬。他們剛開始懷疑某評委,最后才查明原來是給評委送咖啡的侍者聽到了頒獎結果,透露給了電臺。

但泄密事件并沒有影響最終的獲獎結果。


1951

1524466321965189.jpg

這屆的海報延續了前幾屆的設計元素,糅進了電影和戛納風光。

因為與意大利威尼斯電影節的時間相沖突,經法、意兩國協商,從第 4 屆開始,戛納電影節改在 4 月底 5 月初舉行。

由于外交和政治問題,本屆戛納仍不太平,首先是瑞士的參賽片惹惱了前蘇聯,然后法國外交部又抵制前蘇聯的參賽片《解放了的中國》。


1949

1524466347145076.jpg

一名身著各國國旗的女郎手舉著電影膠片翩翩起舞,表明戛納的國際電影節意識非常強烈。

由于法國政府財政困難,第 3 屆戛納拖了 2 年,直到 1949 年才舉行。1947 年竣工但沒錢裝修的電影宮也正式裝修完畢,1949 年 9 月 2 日,正式開放。

這屆戛納終于開始有了金棕櫚大獎,而且聚焦到了一部片子,這就是卡洛·里德導演的英國片《第三個人》。


1947

1524466368403141.jpg

海報上的主角攝影機非常醒目,攝影機中間是美麗的戛納風光。

這屆戛納前蘇聯沒有送來參展影片,也未派代表團參加,有人猜測是因為已經初露端倪的東西方冷戰格局,又有人傳言就是因為在第一屆戛納電影節上,蘇聯代表團的招待會“過了線”,太資本主義化了。

第二屆戛納電影節的獎項開始按影片類型發獎了,分成了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等。


1946

1524466388469166.jpg

第一屆戛納電影節在一個舉步維艱的時間點誕生,卻稚氣未脫。

雖然首張戛納海報展示了“閑適優雅”的度假小島風味,但實際情形卻與此大相徑庭。

彼時的戛納小城,還未褪去二戰期間被納粹蹂躪的滿目瘡痍。當時的戛納市長比科為了開辦首屆戛納電影節,帶領市民填平彈坑、清理磚瓦、整理街道,這才讓整個戛納重新煥發光彩。

初次亮相的戛納電影節甚至都沒有清晰的獎項設置,只有評委會大獎,而且有 11 部電影奪得了這一獎項。

一路走來的戛納,也曾披荊斬棘,71 年的戛納故事悲情又異彩紛呈,莫名鼓舞人心。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單向街書店(ID:onewaystreet2013)
3.jpg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奉贤区| 海丰县| 印江| 茶陵县| 鄂尔多斯市| 湟中县| 西和县| 天津市| 城口县| 九龙坡区| 金阳县| 连南| 大庆市| 荔波县| 钦州市| 大埔区| 长海县| 杭锦后旗| 百色市| 波密县| 广平县| 左权县| 宿州市| 鞍山市| 崇礼县| 灌阳县| 湖南省| 新乐市| 金阳县| 通道| 木兰县| 新龙县| 仙居县| 通渭县| 永靖县| 马公市| 乐昌市| 隆安县| 峡江县| 元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