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系創始人25條品牌實戰真相: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最近開設《HBG線下私董課》的緣故,來了許多各行各業、不同圈子的創始人,大部分自己的流量投放已經非常成熟了,銷售運營端也已經自成體系、接近流水線作業,但唯獨缺品牌,不知道如何打造品牌,對于品牌建設、品牌價值有各種不同的焦慮,例如:
如何從0到1全盤搭建品牌、產品、營銷、渠道、供應鏈、團隊?
新品牌如何從0到1小預算大滲透?
大品牌如何從1到100系統增長?
如何平衡多品牌焦慮,做好多品牌管理?
如何提升品牌價值?
... ...
針對如上疑問,作為擁有消費品行業10年+操盤經驗,經歷過百億品牌、多品牌管理,也經歷過從0到1品牌增長的行內人,麥青Mandy@HBG院長在過去【HBG系統品牌課】中,反復提到品牌和生意的本質和底層邏輯——渠道邏輯和內容邏輯。
這里整理25條來自麥院親身經歷、踩過“坑”并總結的關于品牌建設、品牌管理的實戰感悟,也歡迎各位同仁分享不同見解,一起討論。
1. 小品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預算也不得不做盡量大滲透。大品牌雖然有大預算,但也很保證每個品都能爆起來,也是一堆SKU自相殘殺,優勝劣汰。多品牌雖然看起來商業邏輯很美,但也不可能盡善盡美,全部規劃好再說。
其實都是時勢造英雄,紛繁復雜的需求和場景,推著創始團隊被迫往前走,走到哪兒,走多好,取決于學習與迭代速度。
2. 當下做品牌,確實和前兩年大不一樣了,擺在各個品牌面前的,不僅僅是選賽道、開品、流量、渠道、搭建品牌金字塔而已,而是“自上而下的品牌價值邏輯”、與“自下而上品牌增長路徑”的雙向奔赴。
現在圈子之間都在互相融合、互相破圈——以前默默掙錢不吱聲的私域老板們都開始紛紛做公域品牌,以前只會做公域的品牌創始人也開始圖謀在私域塞點銷量。寶潔系和非寶潔系的人才也在互相流動,都是一場破圈之旅。保持開放的心態至關重要。
3. 談策略前,創始人/創始團隊得先搞清楚——自己會遇到哪些挑戰?不能是腦子里虛幻的想象、大咧的預判,而是實實在在推演自己可能會遇到的真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是渠道、也可能是運營、也可能是品牌、營銷,更有可能是合伙人、人才、資本等。
越提前想不清楚,越容易栽坑里,區別只在于,五十步百步而已,坑大坑小而已。
4. 對創始人/領導者而言,方向感和策略思維是最重要的,不太可能依賴別人提方向和策略,只要屁股不坐在自己的位子,就很難感同身受、拼命死諫。
但,僅有方向和策略也不行,還要想各種各樣的辦法能落地——讓策略在各種運作、各種計劃、各種流程、各種人身上能流動,能先干起來再說。
5. 前段時間和已經做到30億+的前輩一起探討新品牌和新產品策劃的思路模式,發現大家目前普遍遇到的情況是——都有流量獲取的能力,區別只在于大和小而已,也有自己深度耕耘的渠道,所以不缺流量不缺渠道,流量和渠道對大家來說都是投多少錢轉化ROI的事情而已。但唯獨品牌端,不知道如何去做專業化、系統化的單一品牌以及多品牌。
6. 品牌模式一定要做好內容,且模式要簡單,要讓人能夠聽得懂,才能夠更好地去實施。
7. 這個市場確實是充滿“壁”的,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壁”,都有自己的認知界限。大多數人可能受限于圈子、精力、個人認知障礙、以及性格習慣等等,被局限在了自己的小圈子,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8. 有流量有渠道必然能做起一定的銷量,基本上沒有太大問題,成功率很高。但能不能做成品牌,這就是另外一碼事了,因為品牌和銷量有關系,但并不等同;品牌和產品有關系,也并不等同。品牌其實是我們做銷量、做產品最后的結果,同時也是我們做銷量、做產品一開始的起點和基礎。
9. 品牌實戰當中,無論是產品為先、還是品牌為先,其實都是根據我們的天賦資源來決定的。如果我們是一個有強大渠道能力的團隊,往往我們是產品先行的;如果我們是一個有強大品牌策劃能力的團隊,往往我們是品牌先行的。
無論什么先行,品牌和產品都不要落下,這兩者會殊途同歸的,也不要過分去依賴哪一個方面。
10. 現實中,不論大眾品牌還是高端品牌,創始人們都有著相同的焦慮,就是對于品牌的焦慮。雖說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資本、文化、產業、渠道、供應鏈、團隊等,導致有不同的品牌增長路徑,但千變萬變本質任務都是一樣的——品牌增長。
11. 獲客成本取決于品牌的客單價、產品類型、購買頻次,一些高復購率、高粘性的產品。獲客成本高產品類型例如:教育類產品、互聯網金融消費品等,這些類型產品達到上百元也是OK的,因為它能夠支撐起來。
12. 當下,看似遍地是人,很多人創始人也能面試到挺多類似寶潔系等外企專業人才,但真太難找“靠譜”的人、更別提靠譜的合伙人。
大家就像折疊世界的兩條平行線,靠譜的人太難相遇。這背后其實不只是人才本身的原因,而是存在很多的錯位,例如:階段錯位、期待錯位、認知錯位、耐心錯位、目標錯位、心態錯位。
13. 在寶潔即使是年輕的品牌管理者也見識過、或是經歷過多品牌管理。也正是因為多品牌經理制,才能讓寶潔這么龐大的一個機器能夠靈活運轉。
14. 每一個品牌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私域粉絲、擁有一片自己的獨立天地(獨立社區), 但是顧客不一定是這么想的。
15. 時代變了,一個企業成功要素不是僅僅做好生意就可以了,許多渠道創始人、流量方創始人、甚至中小品牌也開始注重品牌建設這件事情。
16. 只有經歷過“失敗”或者挫折,才能讓一個人真正成長。而如果一個人無法直面自己的失敗,無法說清楚失敗的原因,總是抱怨外部環境,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話,就要謹慎對待——可能他的“實干階段”還沒有到。
17. 表面看是人,但本質還是體系。
體系推動一家企業能夠招聘到最牛的人才、又能用好人才、不浪費人才、同時回避個體風險、讓企業運轉不依靠任何人。這大概是每個創始人最最渴求的——不依賴任何人。
18. 其實很多同仁都是在自己真正做企業后,才會發現,做創始人,本身就是要與各種“焦慮”相伴終生,無論是面子上的焦慮、還是里子上的焦慮——這就是我們必須接受的常態,也是必須如村上春樹說的“不動聲色”的接受。
所以,要盡量提前想清楚增長模式與路徑。
19. 很多同仁認為只要足夠大的資本背后推動先砸錢換取市場規模,進而通過規模效應頭部效應來去提升盈利空間和夯實品牌基礎。在互聯網行業確實存在這種可能性,但是在消費品行業可能并不一定。因為消費品行業和互聯網行業存在極大的差異性。
20. 在品牌增長的初期階段,品牌創始團隊往往沒有精力去傳達情感價值,不必過于糾結做什么樣的情感價值,因為情感價值是可以迭代變化的,可以等到品牌增長起來,挪出精力來關心品牌情感價值的塑造。
21. 很多人會感慨李佳琦和薇婭的成功,源于時勢造英雄,也會感慨當下寶潔系創業很多成功者是因為消費者賽道整體火爆造成的時勢。其實不然,時勢再好,抓得住,抓不住,還是取決于個人和團隊的能力,以及更為重要的學習能力。沒有能力,又缺乏迅速迭代的學習能力,很難在當下的“專業創業時代”突圍,看到時勢,也不一定能抓住時勢。
22. 當下已經不是過去草莽時代的創業,也不是靠經驗去創業的時代,而是一個遍地是專業人才的專業創業時代。天賦資源,能夠支撐品牌一時一地的競爭優勢,但無法保證品牌長久增長和競爭。唯有專業,保持迅速迭代,才有可能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23. 太多人因為忙于日常執行,沒有時間去總結和提煉品牌的底層邏輯,靠著只言片語的建議,以及感性的經驗認知,去處理日常紛繁復雜的執行工作。但其實繞過彎路、踩過大坑,才會了解——底層邏輯的重要性,遠大于戰術上的勤奮。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更何況,會選擇的人,往往比不會選擇的人更為努力。
24. 太多品牌人容易輕視周圍的新鮮事物,以及周圍的“平凡人”,會因為自己的固壁自封而喪失對新知識、新現象、新信息的好奇。
25. 越強大的人越謙遜,越無知的人越高傲。強者早已登于萬山之巔,而弱者仍舊沾沾自喜的原地徘徊。
-END-
HBG私董課
10堂品牌高階精髓課
麥青Mandy@HBG院長將于6月4日-6日在杭州,3日集中進行課程分享+復盤討論+私密暢聊。全面、深入、系統解析不同模式、不同階段的專業品牌方法論。
底層邏輯
系統體系
深度干貨
私密暢聊
課程面向
· 品牌創始人、聯合創始人、GM總經理、CEO總裁、CMO市場營銷副總/總監、COO運營副總/總監、銷售、供應鏈、創意設計等各部門負責人/管理者· 計劃要創業、正在創業、以及正在大型外企/民企擔任高管的寶潔校友、HBG校友· 投資人
往期HBG課程學
課程價值
深度解密【最系統的寶潔系品牌方法論】
因式拆解【最底層的品牌增長與品牌價值的邏輯】
深度鏈接【最專業的寶潔系品牌精英圈子】
全面呈現【多品牌管理的知識體系與組織架構】
客觀分享【品牌創業的兩套不同戰略打法的優劣勢與踩坑】
課程報名
私董課限額報名,僅限15位,需先通過院長1對1溝通。凡報名成功,可享受HBG未來課程優惠/私密活動免費參加權益、HBG專屬課程講義、HBG超級會員、HBG新品宣傳等專屬福利。
報名聯系秘書長秋秋、或者院長本人,發送關鍵詞“私董課”。
報名截止5月21日(周五)
名額有限,請提前預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