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問鼎京東智能品類日,重新定義智能穿戴格局
距離所謂的智能硬件“風口”已經過去了四五個年頭,焦點相繼讓位于VR、AI、區塊鏈等新事物,早期投身智能硬件的創業者也大多功敗垂成,智能可穿戴似乎成了科技領域的明日黃花。
不過,持續了近10天的京東“智能品類日”刷新了外界對于智能穿戴的既有認知,榮耀、百度、360、小米等各大品牌悉數亮相,品類也從最初的智能手環延伸到了藍牙耳機、體脂秤、VR眼鏡等等。智能穿戴類產品已然成為智能生活的一部分,而非是被捧到風口之上的概念。
而在京東最終公布的榜單中,榮耀成為京東智能穿戴銷售額第一,榮耀手環3、榮耀暢玩手環A2包攬了單品銷售額的前兩名。智能穿戴市場迎來了新的轉折點,同時也伴隨著品牌和市場份額的更迭。
智能穿戴市場的馬太效應
以智能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產品不算是新事物。據Tracxn出品的《智能穿戴科技報告》顯示,2014年是可穿戴創業的高峰期,當年涌入這個市場的資本規模達到14.17億美元,新成立的公司多達282家,可自此之后可穿戴產業就進入了低谷期。
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可能是Jawbone和Fitbit,曾經是全球智能手環銷量冠亞軍的企業。Jawbone在2016年完成第13輪融資后,估值就已經較上一輪的30億美元縮水一半,并在四個月后全面停產 Up 系列健康追蹤設備;Fitbit僥幸迎來了IPO的契機,但2017年的出貨量僅為1540萬臺,較 2016 年下跌 31.6%,全年凈虧損 2.772 億美元,同比擴大177.2%,距離破產似乎只差臨門一腳。
獨立可穿戴廠商的落幕并不意味著可穿戴行業的衰落,IDC的數據報告顯示,2017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年出貨量高達1.15億臺,相比2016 年的1.04億臺增加了 10.3%。而在這場競爭中扮演“黃雀在后”角色的恰恰是一線的手機品牌。
Apple Watch在去年第四季度實現了800萬臺的銷量,市場份額達到21%,并以 15.3% 的市場份額登頂銷量排行榜。切換到國內市場來看,單從京東智能品類日的成績就可以窺知一二,占據銷量大頭的不再是樂心、Bong等火極一時的品牌,反倒被榮耀等后來居上的手機品牌所替代。
究其原因,智能可穿戴產品早已結束了靠炫酷博眼球的時代,且產品定位逐漸清晰,不是戴在手腕上的計算中心,而是智能手機的潮流配件,導致智能穿戴時代有了明確的分水嶺。蘋果、榮耀等通過產品的快速迭代,以優質產品和精準的功能賣點牢牢占據市場的第一梯隊;樂心、華米等早期進軍智能穿戴品牌卻因產品迭代緩慢,產品定位慢半拍等因素跌落到第二梯隊。
誠然,相比于勢孤力單的獨立可穿戴品牌,手機廠商有著成熟的渠道,完善的技術體系,龐大的用戶群,以及無縫的場景連接,這場圍繞智能可穿戴市場的馬太效應將愈演愈烈。
不是所有玩家都是幸運兒
榮耀不是國內唯一一家進軍可穿戴領域的手機品牌,小米、OPPO、TCL、魅族等均曾染指,直到今天也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然而榮耀智能可穿戴產品在銷量上的逆襲,卻也折射了殘酷的市場競爭。
2017年是榮耀在智能可穿戴市場發力的開始,2月份的時候,榮耀推出了像“音樂一樣自由”的榮耀xSport 運動藍牙耳機;2017年5月,榮耀正式推出榮耀暢玩手環A2,被IT168評為2017年度產品獎;到了6月份,榮耀發布了能檢測身體年齡、體脂率等11項數據的榮耀體脂秤;以及榮耀手環3、榮耀音樂小巨蛋便攜藍牙音箱等一系列產品……
不同于大多數品牌對智能化概念的死磕,榮耀在智能可穿戴領域最重要的關鍵詞可能就是“年輕化”,從產品到營銷無不是如此。
在可穿戴產品的布局上,榮耀有著清晰的策略,即打造“榮耀潮配”和“榮耀逆齡神器”。以榮耀暢玩手環A2為例,在功能設置上包括了多點觸控、心率監測、睡眠監測、生活防水等剛需功能,APP消息提醒等服務和手機進行無縫連接。更重要的,榮耀暢玩手環A2有著時尚的外觀設計和豐富的顏色搭配,充分迎合了年輕人的時尚健康審美,智能手環不再是冷冰冰的硬件,而是兼具審美和健康的科技潮品。
在營銷層面,榮耀暢玩手環A2登陸時尚雜志《YOHO潮流志》,專門為手環拍攝了一組時尚大片,引發了眾多時尚人士的跟風,尤其是紅色版成功掀起了一大波潮流;榮耀打造的“初老”贏得一大批年輕人的情感認同,“讓青春逆齡而上”的榮耀逆齡神器也因此深入人心;此外還有與KEEP開啟男神女神訓練營、與楊瀾旗下的《我的21天》欄目深度合作、奧運冠軍孫楊的代言等等。
在智能可穿戴被冠以科技產品的時候,榮耀大膽地開辟了時尚的新賽道,其中有榮耀對自身產品和品牌影響力的自信,更大程度的是對年輕人消費觀念的精準洞察,榮耀手環3和榮耀暢玩手環A2成為京東智能品類日的爆款,或許是意料之中的。
圍繞“生活方式”的競爭
手機、智能手環、藍牙耳機、音箱、體脂秤……榮耀旗下的產品品類日漸豐富,除了持之以恒的品質理念,最重要的輸出可能正是“榮耀范兒”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并不陌生,在互聯網的邊界被打破之后,越來越多的企業聚焦于用戶的生活方式,并以此來占領用戶的生活場景。阿里、騰訊不惜重金押注出行、外賣、支付等領域的獨角獸,謀求的正是生活方式,就連一條、二更、即刻等和生活方式掛鉤的短視頻節目,也接二連三的得到投資者的青睞。
可是,相比于“豢養”用戶的產品邏輯,榮耀在這場競爭中偏偏青睞于和用戶做朋友,通過推出具有產品力、性價比極高、備受年輕人喜愛的產品,逐漸讓年輕用戶接受“榮耀范兒”的生活理念,并以此形成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
好比說針對用戶對于產品質量的隱憂,畢竟可穿戴行業仍然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榮耀暢玩手環A2在面市前就歷經多重測試,環球旅行家戴著榮耀暢玩手環A2登陸過南極,歷經過直播水煮、冰凍等多重極限考驗。這些和用戶直接交流的案例,遠比在臺上對著PPT演講更能打動用戶。
而智能可穿戴又是一個誘惑性很強的領域,幾乎覆蓋了信息娛樂、運動監護、醫療保健、企業應用等每一個細分市場,產品品類多達上千種。也有一些企業抓住了這個“機遇”,在發布會上描述了一個個誘人的智能生活場景,隨即將相關產品放在自己家的商城上拋售,無論成熟與否,無論剛需與否,甚至是無論安全與否。
言外之意,圍繞“生活方式”的競爭離不開克制和選擇,蘋果推出的相關產品不過Apple Watch和HomePod,榮耀在售的智能可穿戴產品也沒有超過10款,有效的策略不是盲目搶占用戶空間,而是將品質、創新和服務作為戰略控制點,在智能可穿戴領域厚積薄發的榮耀何嘗不是一個榜樣。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