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滬港互掛ETF即日起發售,千元起步布局港股科技龍頭
近日,首只上交所滬港互掛、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基金代碼:513130.SH,認購代碼:513133)獲批,投資者有了一個更加靈活的參與港股新經濟公司投資的新渠道。
2020年以來港股交易熱度持續升溫,今年2月追蹤港股科技股指數的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3033.HK)一度觸及歷史高點。而經歷過去數月的市場調整,騰訊、美團等港股科技龍頭股價大幅回撤,目前已經到了布局港股的好時機,此時首只滬港互掛ETF獲批適逢其時。
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千元盡攬港股科技龍頭
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513130.SH)的主要投資對象是香港上市的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3033.HK)。
作為全球首個追蹤恒生科技指數(HSTECH.HI)的被動型ETF,南方東英2020年8月28日推出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首日成交額破30億港元,打破香港盈富基金維持20年的紀錄,創香港上市ETF首日成交額歷史新高。截至2020年3月19日,南方恒生科技ETF規模達81億港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數ETF。
2018年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后,近年來赴港掛牌上市的中國新經濟公司不斷增加。一方面,美團、快手、小米等千億美金級別的明星新經濟公司選擇在港首次公開發售股票;另一方面,2020年以來美國對中概股限制政策持續加碼,中概股加快回流中國資本市場,過去一年里京東、網易、百度、攜程、新東方、嗶哩嗶哩等相繼回港二次上市。
截至2021年4月20日,港股主板的資訊科技類股票市值占比達到26.32%,較2018年制度改革前大幅提升了15%左右。
這股浪潮下,2020年7月27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順勢推出恒生科技指數,被定位為香港繼恒生指數、國企指數之后的第三大旗艦指數,又叫“港版納斯達克指數”。該指數從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大中華區公司股票中,篩選30只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上市公司,整體反映科技或創新領域的龍頭公司的表現,涉及資訊科技、非必需性消費、工業、金融、醫療保健等5個板塊。
目前恒生科技指數覆蓋的成份股包括阿里巴巴、小米、美團、騰訊、快手、舜宇光學、京東等熱門中國新經濟公司,這也是該指數被稱為“港版納指”的原因。
截至2021年4月20日,前五大成份股阿里、小米、美團、騰訊、快手合計權重達39.54%,對于追蹤該指數的恒生科技ETF來說,既滿足投資者系統布局“新經濟”龍頭的投資需求,同時,單個成份股8%的權重上限避免了指數表現被巨頭公司過分綁架,使指數作為衡量港股新經濟的基準更具有代表性。
港股回調,布局良機?
2020年下半年以來,南下熱錢追捧港股科技股,2021年1月港股通南下資金高達3202.9億元,創歷史新高。大舉投資的態勢使得港股ETF產品備受追捧,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的凈值在2021年2月攀升至階段高點,推出不到半年時間ETF回報率一度超過40%。
3月以來受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影響,全球權益類資產價格承壓,高市盈率的成長型科技股票遭遇大幅回調,疊加港交所調整印花稅稅率等利空因素,2月下旬以來恒生科技ETF的資產凈值從高點回撤約20%。
但從長期來看,以科技股為代表的成長型股票依然是最適合長期持有的權益類資產。過去5年(2016-2020),恒生科技指數的年化回報超過20%,遙遙領先同期港股/A股主要寬基。根據WIND一致預測,其成份股未來三年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將分別保持平均每年25%、50%以上的高增速,成長潛能突出。
經過將近2個月的回調,目前恒生科技指數主要成分股的價格已經回到了一個更加合理的區間,對于想要布局中國科技公司的投資者來說,現在或許已經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進場時機。
而恒生科技ETF,對于追求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者來說,是最好的投資選擇之一。
為什么選擇這只恒生科技ETF?低門檻,避開港股印花稅
過去幾年,較高的投資門檻一直是阻止境內投資者參與港股投資的最大因素。
對于一名投資者來說,恒生科技指數30只成分股各買1手需要花費60.6萬港幣(截至2021.3.19),即使僅買入阿里巴巴、小米、美團、騰訊、快手這五大成分股,最低也需要投資15.6萬港幣。
而不考慮投資數額的問題,不論直接購買港股股票,還是投資恒生科技ETF這樣的港股ETF產品,境內投資者還面臨一系列的制度限制:開設港股通需要賬戶內有至少50萬元的金融資產,投資品種也會受限;開設香港賬戶直接投資不僅操作繁瑣,資金匯兌也受到國家外匯管制的限制。
作為國內首只滬港互掛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513130.SH)主要通過投資于在港上市的標的ETF來實現對恒生科技指數的跟蹤。由于港股不針對ETF產品收取印花稅,因此,投資于香港ETF的513130也可避免印花稅對產品帶來的負面影響。境內投資者可以使用人民幣直接投資,最低投資額度僅需要1000元,是快速布局港股科技巨頭的有力工具。
同時,作為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掛鉤的產品,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3033.HK)規模超80億港幣,且每日成交額經常位列全港ETF前十名之內,流動性好,更加利于追蹤恒生科技指數,控制跟蹤誤差。
根據5月8日的公告,該基金將于5月12日至5月18日進行發售,基金認購代碼為“513133”,投資者可以選擇網上現金認購和網下現金認購兩種方式。
對于厭倦了內地基金經理千篇一律“喝酒吃藥”,想要追求更多元化投資組合的境內投資者來說,早點布局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513130.SH)這類聚焦追蹤中國新經濟公司的指數基金,可能會獲得更好的長期回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