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笑傲江湖》,四個世代的文化代差
豆瓣評分只有2.4的《新笑傲江湖》,意料之內的刷新了金庸武俠影視劇最低分,迎面而來的還有無盡的吐槽…..
從1996年TVB版的《笑傲江湖》開始,算上2001年的李亞鵬版,2013年于正編劇的版本,以及2018年播出的《新笑傲江湖》,四部《笑傲江湖》的時間跨度差了20多年,豆瓣評分也從TVB版的8.2分依次下跌到新版的2.4分。
被80后和90后吐槽到體無完膚的《新笑傲江湖》,除了作品本身的不完美,與不同年齡層的文化代差不無關系。
1、武俠
TVB版的《笑傲江湖》是拍給80后看的,90后最熟悉的是2001年的李亞鵬版,善于揣摩觀眾口味的于正瞄準了95后,《新笑傲江湖》的直接受眾應該是在時尚潮流中嶄露頭角的00后們。
80后的童年還沒有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小霸王游戲機、香港電影和武俠小說占據了娛樂生活的大部分時間。對于“武俠”一詞,金庸、古龍、梁羽生等直接影響了80后的世界觀,“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說法在95后和00后眼中已經非常陌生,其中快意恩仇的“俠文化”卻是80后們難以割舍的記憶。
90后的青春期離不開互聯網的陪伴,只是那時候的網速還處于KB來計算的時代,香港90年代的武俠電影在90后群體中不缺少受眾,被80后影響的一批90后照舊學會了偷偷看金庸古龍,互聯網上充斥著玄幻、修真、同人的網絡小說,也開始在90后心中生根發芽。這種雜糅著武俠、玄幻、市井等文化的集大成,大抵就是星爺眼中的《功夫》。
劍與塵土、俠義和情仇,已經被95后這一代互聯網土著民漸漸遺忘,甚至連“江湖”都有了新的詮釋。畢竟在影響95后價值觀的文字和影像作品中,中國的武俠小說已經逐漸式微,IP化的網絡文學,開始從電視劇、電影、游戲等多個維度包圍95后;漫威的宇宙英雄、迪士尼的動畫電影、日本的二次元等舶來文化讓95后浸淫其中……江湖的中流砥柱不再是傳統的武俠片,哪怕是無厘頭的港片都失去了生存空間。
00后們多半已經沒有了“武俠”意識,“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金庸情懷早就沒有了土壤。這一點在近幾年的電影市場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連徐克都不再是票房毒藥,武俠電影幾乎清一色的慘淡票房。當下流行的網絡小說,即便是有幾分武俠的味道,卻早沒有了武俠的風骨。在金庸的作品中,人物出場的順序和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有張有弛,如今的網絡作家似乎更擅長拿男女情感“講故事”。
當武俠環境不復存在,又何必幻想00后能夠理解80后心中的武俠呢?與之對應的是,80后和90后們同樣讀不懂95后和00后的趣味。四部《笑傲江湖》中,TVB版評分高達8.2,李亞鵬版7.9,于正版剛剛過來及格線,《新笑傲江湖》被迫墊底。究其原因,TVB版的人物刻畫最接近原著,李亞鵬版雖然有所出乎,俠者氣魄還是有的,后兩部在80和90后眼中儼然不倫不類畫虎不成褻瀆經典。
只是在豆瓣官方2016年公布的數據中,20-29歲占51%,30-39歲占30%,95后和00后顯然不是豆瓣的忠實用戶。
2、價值觀
《新笑傲江湖》被質疑最多的就是令狐沖的長相,這一版的令狐沖,沒有呂頌賢的放蕩不羈,沒有李亞鵬身上的江湖氣質,好歹霍建華還長了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有了前面幾位的先入為主,這一代令狐沖被不少人形容為“辣眼睛”,逼的導演金琛霸氣回應:“請問《笑傲江湖》小說中哪行字寫了令狐沖高顏值?”
拋卻顏值和演技,《新笑傲江湖》被噴的體無完膚,最核心的還是人物刻畫。原著中的令狐沖是放蕩不羈的大俠,李亞鵬身上還有俠的身影,老干部霍建華可以靠個人魅力來湊,丁冠森給人的感覺卻是乖巧的鄰家大男孩。在看著武俠小說長大的80后眼中,這個新人已然把令狐沖演成了弱雞。
終究還是《新笑傲江湖》有悖于80后的價值觀。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14部中長篇小說中無不體現了群生眾像,從儒道釋到流氓土匪,或隨遇而安,或慈悲為懷,或家國天下,核心是維持江湖的正義,背景是不斷的屠殺和紛爭。這一價值觀和金庸所處的時代不無關系,郭靖、楊過的“為國為民”就是最出色的俠義精神。比金庸年輕了10多歲的古龍就表現出來另一種世界觀,俠客們在各自的武俠世界里處江湖之遠而自在逍遙。
上世紀80年代的武俠電影,也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念。《武當》、《無敵鴛鴦腿》、《黃河大俠》等所表現出來的俠義精神直接坦蕩,角色沒有太多的包袱,向往著善惡各有報的樸素價值觀。
進入21世紀后,武俠電影仍然不斷出新,大抵上陷入了“有武無俠”的窘境。李安的《臥虎藏龍》被冠以“運動的詩篇”、“行走的荷爾蒙”,意境上讓人記住的卻是年輕人的反叛和女性意識的覺醒;張藝謀的《英雄》有著對標《臥虎藏龍》之嫌,幾乎全盤丟掉了武俠的本意,無名在秦王面前匍匐,讓俠客成了帝王將相的工具,或許“大片”比“武俠”要更為準確。
這個時代也有著現實的價值觀,《新笑傲江湖》的導演金琛顯然對此深有研究,“我理解的’笑傲江湖’最終理想就是和諧!就是沒有殺戮、沒有紛爭!若能如此,人人都能笑傲江湖?!辈⒔杞巧谡f出“建立一個沒有流血和犧牲的和諧江湖”。這種解釋想必不會讓80后和90后觀眾信服,如果導演堅持自己的武俠精神,何必蹭金庸老爺子的熱度,直接改編個新故事豈不是更能說的通。但這是否是00后價值觀的折射呢?至少類似的價值觀在影響著00后。
《新笑傲江湖》在三觀的問題上并非沒有進步。TVB版的東方不敗尊重了原著,內地兩個版本的《笑傲江湖》無不啟用女演員來扮演東方不敗,《新笑傲江湖》在東方不敗的選角上大膽使用了男性演員,多少反襯出了價值觀的時代演變。
3、流行元素
每一個時代的作品,都有著屬于那個時代的特點,一部分原因是技術所限,很大程度要歸咎于不同時代的流行元素。
《新笑傲江湖》視覺觀感和于正版的有一些共鳴,比如得益于技術上的進步,畫面更加細致,人物服裝也更加亮麗,以及熟悉的阿寶色。盡管阿寶色已經成為當下電視劇的“標配”之一,不僅減輕了演員的皺紋,在這個美圖軟件大行其道的世界上,阿寶色配色至少不會讓年輕觀眾們反感。
TVB版的《笑傲江湖》有著濃濃的邵氏風格,雖然這部劇在國內禁播,還是可以在港版的《天龍八部》上找到熟悉的感覺。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在2001年首播,受技術所限沒有阿寶色的選擇,只好保持自然色狀態。80后和90后們或許已經逐漸習慣現在的審美標準,然而《新笑傲江湖》體現的流行元素遠非如此。
比如魔性BGM加持的慢動作武打戲,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時下00后們的娛樂習慣。在80后眼中毫無美感可言的背景音樂,在快手、抖音等流行應用上并不陌生,況且00后們還是電音和二次元的忠實擁躉。
比如花花綠綠姹紫嫣紅的服道化風格,何嘗不是走紅網劇的重要元素。從侶皓吉吉導演的《太子妃升職記》,到侶皓吉吉擔任藝術總監的《將軍在上》,《新笑傲江湖》在服道化風格上已然延承了幾分走紅網劇的風韻。
再比如片中女演員模糊的辨識度,以及男演員的“娘炮”化。韓劇中的女主們早已“傻傻分不清楚”,在新近走紅的流量小生中,幾乎是清一色的小鮮肉。不難猜測導演選角時的用心良苦,當紅小鮮肉的檔期本就緊張,動輒幾千萬的片酬也難堪重負,那就盡量獻媚新一代觀眾吧,至少是他們看著舒服的演員。
究其根本,在商業化氣氛濃郁的影視圈中,翻拍劇不失為一種降低商業風險的選擇。而更為保險的抉擇,無疑是盡可能地融合當下的流行元素,背靠著經典的武俠IP,打造新一代觀眾的新武俠劇?!缎滦Π两烦蔀楸娛钢模张f收獲了不錯了播放量,達成了投資者想要的KPI,滿臉的口水又何妨。
但打臉的是同時期出現的優秀作品。無論是前些日子熱播的《瑯琊榜2》還是存在不少歷史錯誤的《軍師聯盟》,在人物性格設計上中規中矩,劇情走向上三觀正確,道服化設計可圈可點,并非只有極力迎合觀眾,極力制造“創新”才能夠打動觀眾。
其實前幾部《笑傲江湖》同樣融入了一些流行元素。TVB版的《笑傲江湖》可以找到很多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優秀元素,人物性格顧盼自雄,情懷和技法并存;2001年的《笑傲江湖》在格局、場景、配樂等方面充滿時代氣息,同時期的《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等皆是如此;于正版的笑傲江湖自然融入了于媽的特色,比如一段虐戀……
總有一些流行元素會被時間淘汰,也總有一些元素濃縮成了經典,沒有人能夠給出足夠準確的判斷,可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關鍵還是用心與否。
4、文化代差
和《新笑傲江湖》命格相同的是翻拍的《尋秦記》,豆瓣評分只有2.3。當然掌管著分數高低的還是80后和90后的“叔叔阿姨”們,如此激烈的反應或許可以用文化代差來解釋。
在社會學中,代差是指不同世代之間在價值觀念和行為選擇方面出現的差異、隔閡、甚至沖突。社會變化越迅速、越深刻,世代之間的代差就越寬越深?;ヂ摼W的出現,原本打破了不同圈層的隔閡,卻也加速了文化代差的形成。
80后曾經是70后眼中“垮掉的一代”,90后又成為80后眼中“不堪重用的一代”,后來又出現了95后和00后的說法,沒準過幾年這種代差會再次細分,00后還可以分為03后、06后之類。畢竟80后和90后已經養成了把時間貢獻給微信和微博的習慣,95后和00后們依舊活躍在QQ空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交際圈子。
至少四部《笑傲江湖》揭示了這樣一個現象,不同世代之間的文化代差已經十分嚴重,且世代的劃分已經縮短到了5年的尺度,前幾年還是議論焦點的90后們,已經開始看不懂95后們,對00后更是到了難以理解的程度。不過這個世界里的話語權終歸會交給年輕一代,不知道00后“長大”的時候會如何審視前輩們呢?可能是死板,也可能是守舊,總之是不可避免的揚棄。
注:Alter原創內容,微信公眾號“Alter聊IT”,歡迎署名轉載。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