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共益企業/B型企業丶ESG丶CSR
共益企業/B型企業:
2006年,在美國創立的非營利組織共益企業實驗室提出了共益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的新型組織理念。共益實驗室試圖強調,商業的力量不只是為了營利,還可以成為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有生力量。 圍繞公司使命的核心,共益實驗室推出了一套覆蓋員工、社區、治理以及影響力商業模式五個板塊、滿分為200分的測評系統——共益影響力測評(B Impact Assessment,簡稱BIA),通過全面測評企業的財務、社會與環境績效,來考察企業運營對員工、社區和環境的影響力。全球所有企業都可以使用BIA進行免費測評,測評得分達到80分以上的企業,可以申請認證成為“共益企業”(Benefit Corporation,簡稱B Corp)。借助共益影響力測評,公司可以了解自身所處的水平,并找到可以完善的方向。
ESG:
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Governance(治理)的縮寫,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而非財務績效的投資理念和企業評價標準。基于ESG評價,投資者可以通過觀測企業ESG績效,評估其投資行為和企業(投資對象)在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貢獻。
CSR:
企業社會責任(CSR)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和員工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唯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環境、消費者、對社會的貢獻。
面對ESG、CSR的企業需求
4月25日,芒果超媒連續第二年發布《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報告),并首發《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報告)。報告顯示了芒果超媒在 “小康”“扶貧”“疫情防控”“全國兩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等方面的項目宣傳成就, 使其成為主流價值觀的傳播者、青年文化的引領者與國民精神的塑造者。
此外,在領英上搜索sustainability manager職位,可以搜索到7000多條招聘信息,其崗位職責主要是收集ESG數據、跟蹤關鍵績效指標、制定改善措施、產出交付計劃報告等等。
概念解釋
社會企業家精神:企業作為社會中的商業組織,不能僅把經濟利益看作唯一目標,還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才能實現更長遠的發展。 社會創新:在結果和方法中都含有社會效應的創新。具體而言,社會創新是一種新的想法(產品,服務或模式),能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創造新的社會關系或合作。(維基百科)
個人PS啟示:
在個人PS中,需要體現個人對于共益企業/B型企業丶ESG丶CSR的了解,通過項目作品展示個人注重經濟利益與公共利益并行的意識,以及善于溝通合作和能夠做出敏捷決策的能力。
參考資料: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