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盛中國:聊聊游戲植入廣告的那點事
也許大家已經發現,在活躍人數最多的小程序游戲跳一跳中,最近上線了幾個新的廣告——麥當勞、Nike。而這幾個廣告門檻可不低:2000萬費用+張小龍親自挑選品牌。高額的費用和高門檻的植入,不禁讓人質疑,這波游戲植入,值嗎?
游戲植入廣告跟影視植入廣告類似,有的植入潤物無聲,有的則生硬尷尬,效果自然也是因植入方式而異。雖然在幾年前,尼爾森對1300多名游戲玩家調研的結果表示,82%的玩家對游戲中植入廣告持正面態度,但是在看待植入式廣告時,我們對比也能發現,影視劇一般是一個相對放松的狀態和環境,而游戲往往充滿競爭,精神狀態相對緊張,此時廣告植入若是“出戲”那就是敗筆了,不但影響游戲體驗,更會招到玩家的厭惡,植入結果就適得其反了。
如何讓廣告主和游戲開放商達到雙贏局面,首先來說需要了解一下游戲植入廣告類型。一般來說有靜態廣告、動態廣告和廣告游戲三種。靜態廣告一般用于單機游戲,例如童年游戲魂斗羅中靜態的街景;如果是網絡游戲,則植入動態廣告較多。至于廣告游戲就完全是為了廣告主而私人訂制,游戲相對也比較簡潔好操作,但是也會有一定風險,因為游戲的趣味性與廣告的介入程度如果把握不當,很容易成為一個“自嗨”的游戲擺設,被玩家和消費者雙雙拋棄。另外在植入方式上,也五花八門,有場景植入、對白植入、情節植入和形象植入等等。
從幾個游戲植入廣告的案例來說。小程序游戲跳一跳中,Nike和麥當勞都是以品牌露出的形式植入廣告,當小“I”跳到有品牌logo的盒子上并停留數秒后,就可以得到額外的獎勵分數,這種植入方式可以說非常軟,讓大家在游戲的同時讀到廣告,幾乎不會引發玩家的厭煩情緒,甚至因為加20分有點喜歡該廣告品牌。但是講真,作為原本知名度就很高的兩大品牌,如果僅僅只是求一個品牌曝光,筆者認為2000萬花的還是不值,如果是通過跳上去之后盒子的信息,比如Nike的 “nike react”字樣而去搜索發現nike的創新的專利泡棉科技,并將注意力延伸到跑鞋產品上,從個人玩家角度來說,做不到。畢竟這就是一款簡單的打發時間的小程序游戲,如果廣告延伸線路太長,那效果肯定也會遞減了。
再說說近年很火的幾款“吃雞玩法”游戲,在游戲植入形式上就相對容易很多。《穿越火線》與肯德基的跨界“吃雞”,不僅有游戲內的品牌logo植入,還包括在線下的數個城市的主題門店、門店定制活動、線上的一鍵點餐、定制禮包等等。本次的合作不限于以往常規的模式,更是將主播與玩家的互動延伸到了線下。再比如《終結者2:審判日》中的運輸飛機和空投補給箱都印上了京東的宣傳廣告,ofo小黃車和百度外賣也分別作為載具和回血道具強勢入鏡。有別于跳一跳中單純的廣告露出,吃雞游戲中的廣告植入有了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而且在品牌與游戲的契合度上,匹配度比較恰當,在吸引關注度和好感度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其實,在游戲中植入廣告,品牌選取合適情況下,除了追求曝光數據漂亮和用戶接受度高,很重要的一點在于品牌與消費者的互動,因為選取一個爆款游戲只是有了一個先決優勢入口,真正讓消費者關注并感興趣的,是在游戲場景中,產生互動的品牌“價值”,像一些常用的工具包、加速加血等能量包等等。不管什么類型的游戲,一旦攜帶廣告的某個設置給玩家帶來好處,那自然多了一些存在價值。而微信作為用戶量最龐大的一款社交APP。其優勢自然不言而喻,在高昂的廣告費用面前,其實廣告展示形式可以更大膽一些,大可以向網游廣告植入學習,多一些年輕態的趣味性,增加一些社交互動屬性。再或者在游戲與品牌IP上做出雙向的延伸,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廣告主和游戲方最大化實現雙贏。
映盛中國(INSUN CHINA),作為最早涉足互聯網營銷的專業服務商,在互聯網互動整合營銷和移動營銷領域擁有強大實力和卓越口碑,立足于多套自主開發專利技術的互聯網營銷與網絡公關執行分析系統矩陣,為客戶提供:互聯網互動整合營銷規劃與執行,互聯網公共關系(EPR),社會化媒體營銷策略制定與實現,移動營銷策略制定與執行,互聯網輿情定制化解決方案&分析報告,以及快速實現銷售線索或品牌效應增長的各類整合營銷服務組合。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