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不要錢的設計師,用29天的時間造就貴州史上最美路邊攤!
觀看《創意讓貴陽變得更好》
來源:多彩貴州街出山里(ID:chushanli2018)
作者:出山里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嘉影映像·劉鵬飛&楊玲玲
設計師排名不分先后
路邊攤,是貴州文化里既特殊又尋常的存在。它們星羅棋布地分散在貴州各地的街頭巷尾,負責好吃、方便、實惠、與民同樂。也因其特性,它們不得不游走在城市各個角落。有時候一夜之間,你喜愛的素粉攤就會悄然消失,從此再難覓蹤跡,對于熱愛路邊攤的人來說,這是人間慘劇。
我們希望更多的人去注目身邊的老攤,讓它們走到哪都能為人所知,讓它們背后的人生活的更好。新年伊始,我們發起了公益活動——“舊時味道煥新顏·老攤點新年改造計劃”,征集了24組設計師來為老攤進行設計改造,多彩貴州街·出山里作為發起方負責本次活動所有費用,并提供5000塊/家的基礎改造金,幫助創意落地;這之中,一些設計師在無償設計的基礎上,還自費制作了相關物料,以達到預計效果。
感謝每一位懷揣愛心和熱情的設計師,和我們一起兌現了守護并點亮老攤和舊時記憶的承諾,這些改造后的成品得到了關注此次活動的大眾打call。
我們的24組愛心設計師們有的來自絕對貴州創意設計聯盟、有的來自本土數一數二的品牌設計公司,有的設計了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
從1月5日正式面向大眾征集老攤點和設計師到2月2日布展的前一天,這歷經了提名、篩選、尋訪、設計、制作、呈現的短短29天中,我們遇到過質疑、遇到過困境、遇到過挑戰。
△攤販防備、流動攤位不易聯系、老年攤販沒有手機,這只是改造活動所遇到的一部分困難
△設計師們以熱情和專業感染并打動攤販,一次次的走訪了解攤販的實際需求和習慣
△只有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設計師們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進行設計和物料制作,每天都熬到凌晨才回家休息
設計師們22天528個小時的設計和制作,讓一個個平凡的小攤變得美好而溫暖的同時,也收獲了一個個暖洋洋的微笑,貴州史上最強小攤設計——最完整的改造全程在此為你呈現。
01 潘記豆腐腦
南明區流動攤位
設計師:付永康、劉璐、呂灃澍、劉萬華
文案:邱羽
△設計說明
設計師從舊時味道角度出發,以原材料大豆為基點繪制logo,以圓潤結構飽滿的筆畫,增加親和力及質樸感。豆腐腦的販賣工具為扁擔+鋁桶,考慮到功能的全面性,設計師們在鋁桶中下部增加小型儲物槽,方便老潘在販賣時存儲雜物。
△改造前后
02 香辣春卷
大西門蘆花巷婦幼保健院旁
設計師:王曦悅、龍藍
△設計說明
設計師王曦悅和龍藍以 “辣”為主題,用手寫略拙的風格,突出親和感。破板而出的火焰增強視覺沖擊力,搭配取自食材的插畫,增加趣味點及層次感。而廣告語「辣得起,放不下」、「笑著流淚,嘗盡十二滋味」隱藏著設計師的良苦匠心,暗指十二款配菜,隱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品嘗四季不同滋味。
△改造前后
03 王家手抓糯米飯
婦幼保健院旁
設計師:吳楠 、王子沖
△設計說明
設計師小組成員經過商議決定在本次改造過程中,呈現出老貴陽、新氣象、地道口味、樸實又不失活潑的表現風格。目前王家手抓糯米飯處于小生意起步階段,銷售額及銷售量是小店的核心,因此在色彩選擇上采用醒目的暖色調,在吸引消費者同時,通過視覺刺激來激發食欲。
△改造前后
04 糖畫周
河濱公園門口
設計師:肖湘、張哲華、張琪國、代義全
△設計說明
設計師以「糖畫周」作為老攤名字,并請周爺爺用糖繪出「糖畫周」三個字,在這個基礎上設計師進行優化使字的識別度更好,同時加粗讓筆畫更為圓潤飽滿,并對周爺爺的箱子、糖畫轉盤也進行了改造,在原來的箱子上增加了拉桿和輪子,便于年邁的爺爺拖動方便,并以貴州銅鼓紋飾增加糖畫轉盤的美感。
△改造前后
05 胖哥毛栗
石板路口貴山大酒店斜對面
設計師:周曉飛、趙智勇、畢筱汐
△設計說明
設計師以卡通胖哥配以可愛毛栗為主視覺形象,并用擬人化手法把毛栗的喜怒哀樂表現出來,形成毛栗從成長到炒熟的畫面,在強化“胖哥毛栗”形象的同時,拉近和顧客的親近感,加強互動。
△改造前后
06 張阿姨補舊
花溪步行街
設計師:李明燈
△設計說明
設計師李明燈在基于張阿姨擺放習慣基礎上,設計了一款更實用的推車。推車有抽屜和分隔木盒,可有效收納凌亂工具,同時商品也可清晰有序展示。張阿姨平時除了補鞋,還會做補鍋、補皮帶、皮包等工作。因此李明燈將品名改為「張阿姨補舊」,一是體現工作性質,二是取“補救”之意,為客人補救其喜歡的舊愛,還出了系列實用工具,希望能真正幫助到她。
李明燈希望老攤logo在路邊有更好的識別,于是將老攤的重要職能“補”凸顯出來,設計了一個“破舊”而又漂亮的補字,使其應用和識別性得到很好的體現。更體現張阿姨補舊的年代感和手藝情懷。舊東西不是隨便丟了,補舊是對曾經生活的一種懷念,補舊更是懂得了樸質生活的意義。
△改造前后
07 呂師傅配鑰匙
花溪步行街
設計師:吳振強、陳現杰
△設計說明
兩臺有年代感的機器與手工加工制作相交替,就是一把鑰匙形成的過程,設計以懷舊與年代感的主題為主,體現專注的匠人精神。鑰匙的種類有上百種,因此兩位設計師設計了帶識別功能的木盒子以便呂師傅區分,此外還根據呂師傅的工作習慣設計系列燈、名片、圍腰、帽子等工具。
△改造前后
08 余師傅理發
鯉魚街前段
設計師:王子健、鄭主微、李杰、楊凱川
△設計說明
老人腿腳不便,設計師們決定為老人量身定做一款方便拖拉、存放工具并能上鎖的工具車。在經過反復溝通了解后,設計師發現余婆婆的顧客主要是附近的中老年人及少量幼兒,他們對攤點的辨識是老人本身,于是設計師決定將老人形象作為主要形象便于顧客辨認。
「余師傅理發」是爽朗樂觀帶點“酷”的余婆婆取的名字。由于主要消費群體是中老年人,他們由于視力或健忘等對識字有一定障礙,因此設計中會以具有年代感、識別度高的圖形為主,避免復雜的多色,用鮮明顏色起到快速抓住眼球的目的。
△改造前后
09 馮師傅修表
花溪步行街
設計師:熊彪、王忠
設計師熊彪、王忠以表盤結合拿捏指針的巧手,寓意馮師傅“變廢為寶”的修表技能。考慮到擺放及回收的便利,設計師們決定采用回收時可折成整體的折疊桌設計,并將抽屜做成帶拉手與空間規范的工具箱,方便移動、上門維修和收拾整理。
△設計說明
△改造前后
10 秦叔酥蛋卷
花果園獅峰路口
設計師:黃友才、吳婭、張婉琳、馮運峰
文案:索敏
△設計說明
蛋卷這樣的街邊小吃,是小朋友的最愛,以姓氏加叔叔的稱謂命名,溫暖親切而富有人情味,將原本的綠色三輪車改為黃色,也更符合蛋卷的童真定位。
△改造前后
11 火箭爺爺爆米花
花溪大道花果園公交站臺
設計師:朱垣銀、孫健
△火箭爺爺爆米花廣告片
△設計說明
李爺爺是個DIY達人,爆米花爐的自動轉動裝置就是李爺爺自己動手改造的,爆米花爐的造型很像火箭,出爐放氣的過程也似極了火箭發射,所以設計師們決定將老攤命名為「火箭爺爺爆米花」。
在logo和動態logo的設計上模擬了爆米花爐化身火箭發射的過程,還設計了三種爆米花的包裝物料、四套供一年的換洗服裝,并在原來基礎上增加頂棚招牌和雨棚功能,方便爺爺下雨天出行。
△改造前后
12 甜蜜蜜水果販售攤
花溪大道第四人民醫院門口
設計師:王京、章古倫
△設計說明
設計師將水果攤起名為「甜蜜蜜水果販售車」,代表的不僅僅是水果的甜蜜,還代表廖大姐這十五年來一心一意的經營著自己一手創辦的水果攤。廖大姐每天的忙碌何嘗不是一種甜蜜,甜蜜蜜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人生知足常樂的態度。標志采用了點元素來組成,把水果的外在形態用點的方式進行簡化。
△改造前后
13 何記蛋包洋芋
小河平橋西工廠
設計師:三木、陳庚
△設計說明
設計師決定在不打擾攤販經營習慣、不更改硬件設施前提下,采用鮮明的色彩作為主題色,用來提高老攤的識別度。還有什么顏色能比明亮的黃色還要打眼呢?相信這全新的設計一定能讓人在雜亂的一堆小攤中率先發現何記蛋包洋芋。
△改造前后
14 胡編竹造
湘雅村地下通道出口
設計師:黃朝華
△設計說明
每一個竹編產品都有其固有的編織規則和方法,在設計師看來胡氏夫婦所習的傳統編織技藝是以大自然的恩賜——竹來造物,因此老攤以胡爺爺的姓氏+所造之物取名為「胡編竹造」再合適不過了。
在logo設計上,設計師黃朝華采用了經緯編織+竹破成絲為主要形象,并以竹節特征作為字體設計的靈感,還為老人設計了帽子、圍裙、產品介紹手冊、知識卡牌等相關產品。
△改造前后
15 周記糖麻圓
太慈橋青山小區
設計師:曹光偉、曾憲濤、李和曉、陳泓宇
△設計說明
設計師以「周記糖麻圓」為名,結合糖麻圓的特征、外形,配以小印章,整體古樸、大氣、品牌感強。在后期延展時設計師們思考了很久,什么才與糖麻圓的氣質最為匹配,是工藝、品質、還是年代感?最后決定以古樸、質感、匠心的版畫效果來展現,并結合糖麻圓原材料、配料、制作流程呈現最佳的效果。
△改造前后
16 陳薯叔
花溪大道花香村
設計師:李莎、鄔晶
△陳薯叔廣告片
△設計說明
設計師李莎、鄔晶根據陳叔叔的姓氏和所售賣的紅薯為由,取薯叔的同音,將老攤命名為可愛的「陳薯叔」。整體設計風格走可愛萌路線,采用陳叔叔和紅薯的綜合形象來手繪成logo,最終呈現的效果和陳叔叔本人還是很像的。值得一提的是,陳叔叔由于家中有事沒能來到現場,當天是設計師親自看管陳叔叔的小攤,并現學現賣了烤紅薯的本領。
△改造前后
17 余家純手工糯米粑
花溪大道花香村
設計師:黃鍵禎、毛逸哲、張奎
△設計說明
設計師們為了加深客人對余大姐老攤的印象,將其命名為「余家純手工糯米粑」,并通過手寫書法字“余家”和帶肌理效果的窗花圖案、字體形成整體品牌形象。
設計師們希望通過不同粑粑的手繪圖,傳達粑粑的手工制造工藝。并且采用標簽形式、鮮明顏色改良傳統包裝和推車,讓它能夠在雜亂的環境中被識別。
△改造前后
18 白記燒餅
貴州大學朝陽村學子路
設計師:劉小發、鄭璽嵐、周衛
△設計說明
設計師們為此次老攤販改造發想的核心概念是:「白師傅的咬牙精神」。一方面突出燒餅咬下去松脆味香的食用感受,一方面展現白師傅為生活而堅持的態度,在視覺部分以插畫的形式,賦予白師傅燒餅“咬”的符號記憶,在內容部分以白師傅堅韌過活的態度,延伸到不同人群堅持向上的生活歷程。
為這個復雜變幻的時代,印證一群人的打拼精神。中國千秋萬代的勞動者,不就是憑一個“忍”字,挺到了現在,即使生活很苦,咬咬牙,日子也要往前走。
在職場,平安無事就是本事。
熬夜寫完的方案消失不見,部門領導頻繁給穿小鞋,
同事間的勾心斗角險之又險。
太多骯臟沒人發現,太多委屈自我消解。啪!啪!啪!
理想和現實是左右手,生活的耳光持續打臉,
這聲響和痛感卻讓人變得清醒。熱血冷了就加把火,心火熄了就點盞燈。
如果悲涼是生活的底色,不濟是此刻的境遇,
也要先吃塊燒餅,咬咬牙,嚼出一些精彩。致敬那些平凡的咬牙精神
△改造前后
19 胖姐油炸臭豆腐
省府路同仁醫院門口
設計師:鄒驊
△設計說明
設計師鄒驊在觀察了胖姐家的主要客群和小吃特征后,以輕松討喜的風格設計了視覺形象,希望這樣接地氣的插畫風,能夠贏得學生群體和年輕人的喜愛。
△改造前后
20 小庭糯食
貴陽二中旁彎弓街
設計師:顧海駿、董木每、竹官
△設計說明
設計師們以李大姐笑瞇瞇的形象為主,圍繞攤點附近老房子的懷舊環境來具體設計視覺形象。由于東西多,李大姐每次收攤時都需要來回跑好幾趟,因此設計師們決定設計一個方便收納、方便移動,打開就是類似行李箱的擺攤神器,以便李大姐操作,還設計了有質感的圍裙和袖套,讓李大姐擺攤更輕松。
△改造前后
21 再回來服裝改縫
花溪徐家沖菜場
設計師:楊許歡、盧繪、張歡歡、楊文艷
△設計說明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設計師團隊第一次見到付阿姨,就被她甜美親切的笑容所吸引,他們決定采用手繪方式繪出付阿姨的笑容,希望這暖心的笑容能夠帶給顧客親切、質樸的印象。
「再回來服裝改縫衣服」365日天天以笑容迎接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想起付阿姨的笑容,總覺得明天還是美好的
△改造前后
22 一鳴竹簽烤肉
小河平橋
設計師:郭文波、李定文、毛詩銘、陳文進
△設計說明
設計師團隊覺得應該先為其確立品牌名,然后從現場物件的規整和視覺形象上來進行綜合提升。攤主名叫張一鳴,取“一鳴驚人”之意和獨到出色的燒烤手藝相契合,定下了「一鳴竹簽烤肉」這個名字。
取條狀木炭形態來做“一鳴”兩個字,字的筆畫錯位組合,仿佛是由多節木炭拼接而得,加之字后簡化抽象的烤箱形態,直指本攤位的行業特征。竹簽肉串、木碳細烤是本攤位形態和手法上的特色,所以在視覺圖形上,設計師主要以竹簽肉串、木炭、食材的形態為創作原點,挖掘表現燒烤文化。
△改造前后
23 梁記一鹵香
花溪大道第四人民醫院門口
設計師:鐘平、陳廷友、劉航
△設計說明
設計師以手繪插畫風格,繪制了做鹵味的卡通人物與各種鹵味食材作為主體形象,整體給人功夫鹵味大俠的感覺,真功夫才有好鹵味,一筆一劃背后,全是設計師們傾盡全力的良苦用心。
△改造前后
24 龍卷風棉花糖
河濱公園門口
設計師:吳謙
△設計說明
吳謙在和龍師傅溝通中了解到顧客大多為孩子和學生,因此放棄了之前打算的“懷舊情懷風”,轉而選擇了更受孩子喜歡的“卡通可愛風”為主調。尤其用心的是,考慮到龍師傅長期流動擺攤,將車頂上的招牌采取了三立面設置,以減小騎車途中的風阻。
△改造前后
一個城市的改變,就是從這些平凡之處做起。這個活動不是為了設計師炫技,也不是一場打著情懷招牌的自high。舊時味道煥新顏,新顏只是包裝、設計的表象,真正的核心卻是希望這些老攤能真切的得到幫助,讓他們的生活、生計有真實的改變。我們的設計師設計的不僅是一個招牌一個符號,還根據每個攤主的實際情況設計了圍裙、手套、拖車、遮陽傘、工具箱等必要工具。我們只想為這些老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攤主得到切實的利益和更好的生活。
我們為生活在這座城市而驕傲,而這些老攤對于這座城市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驕傲?這是我們為這座城市準備的一份禮物,696小時讓設計溫暖城市。
2018
老攤點新年改造計劃
聯合發起
多彩貴州街出山里(ID:chushanli2018)
作者:出山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