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運營很乏力?老司機一文教你輕松搭建新媒體運營體系!
見過很多新媒小編感覺運營公眾號十分的乏力,也見過太多的客戶自己的新媒體運營體系一團糟。
更見過傳統行業的客戶,以為開了一個公眾號,發幾篇文章,流量就會刷刷刷的來。
然而微信雖然是一個流量藍海,但微信卻是一個信息孤島。
他不在帶流量,你不去推廣,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你是誰!
如此特殊的屬性,就注定了公眾號的作用是用來對用戶沉淀、轉化、與再裂變的。
要讓人喜歡你,首先你得讓人知道有你,然后TA才有可能喜歡上你!
不然再好的自己,也只能是孤芳自賞。
所以要運營好公眾號的第一步:你得構建自己的流量池。
流量池的概念簡單點來說,就是在你公眾號不做任何動作的情況下,也會有源源不斷的(用戶)流量被導入到你的公眾號當中沉淀。
那么如何搭建自己的流量池了?
從有流量的地方引流!從符合你用戶特性的地方引流!
如今的新媒體運營早就已經不僅僅是公眾號,微博運營這么簡單的事情了。只是因為這兩個平臺出現的最早,如今成為了新媒體的代名詞。
簡單來說流量池的搭建可以通過這么三大類渠道進行搭建:
1.免費的線上新媒體內容分發平臺(音頻,文字,短視頻)&付費的其他線上方式。
2.線下門店流量,地推,wifi加粉等方式獲取流量。
3.你售賣分發出去的產品(被售賣的產品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用戶接觸渠道,這一點經常被人忘記)。
根據自己的產品特性,選擇合適自己的分發或流量獲取渠道。
如此完成了流量池積蓄的第一步,但解決了這一步,在公眾號的運營就已經可以超越很多人了。
第二步,用戶沉淀與轉化。
經過第一步流量池的構建,我們頂多撩到了對我們略感興趣的姑娘而已。
煮熟的鴨子都會飛,這種沒有發生過任何關系的用戶的流失簡直在正常不過。
所以在這個過程,我們要做的就是使出渾身解數是哪些被我們吸引過來的“姑娘”愛上我們,并最終和我們發生關系。
只有他們與我們產生過交互了,他們才算真正的成為了我們的用戶,不然頂多只能算是一個觀眾而已。
具體轉化的手段在這里就不做展開,但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點:
你無可取代、只有你能夠滿足他。
用戶的欲望被撩撥的無限大,就想現在就解決。
你給他設置了懸念,讓他不忍心離開。
他為你付出了很多,在這里留下了沉錨(沉錨效應)。
他和你產生了利益捆綁。
我們的用戶積分體系,會員體系,分銷體系,日常促銷體系,在這一步當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還是那句話,只有和我們發生過關系的用戶才是真用戶。
第三步:裂變——讓現有流量給我們帶來新流量。
經過第一步與第二步我們就基本完成了屬于自己的種子用戶的積累。
在用戶對我們新鮮感還在的時候來一發裂變,簡直再好不過。
一次裂變活動做得好,公眾號的粉絲數可能引來指數級別的增長。
裂變設計大概這么幾個步驟:
1.誘餌的設計(滿足人性的貪懶裝),誘餌的設計一定要具有誘惑力。
2.裂變模式設計(裂變多少人可獲得誘餌獎勵,裂變即可馬上獲得收益。)
3.裂變載體選擇:公眾號,微信群,小程序,朋友圈。
4.裂變的初期推動,即使有了一定的種子用戶也需要我們在初期進行推動,激勵用戶進行分享裂變。
5.誘餌兌現與用戶轉化。
第四步:日常促活&再養熟體系構建。
用戶選擇越來越多,消磨時間的方式越來越多,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公眾號的打開率下降已經成了每個新媒體運營人員不得不面面對的現實。
訂閱號被折疊,打開率嚴重下降。
服務號一周只能推送四次用戶接觸點嚴重不足,置頂都置頂了一大堆對話,哪有時間會看你的每一次推送?
所以這個時候通過一些額外的方法來提高我們在用戶日常生活中的曝光量就顯得無比的重要。
比較有效的方式為:個人小號朋友圈與微信群的的方式結合操作。
相對公眾號個人號粘性更高可以及時互動,朋友圈更新可以日常出現在用戶生活當中。
微信群可以將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的用戶群進行區隔培養加深用戶之間的交流,同時微信群也是我們用來管理我們的種子用戶和代理商的不二法寶。
同時在社群的運營過程當中三級構架的微信群構建是一個不錯的模式:普通群——vip群——有利益相關的核心群(代理商等)。
以上就是一個基本的比較完整的新媒體運營體系的構建,只有如此你的新媒體運營才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
新媒體運營早已不是在微信公眾賬號上發發文章那么簡單的事情了,僅以這篇文章作為鋪墊,讓你的新媒體運營體系能夠更加的完善。
我是蕭牧寒,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