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干貨:影視劇營銷的9種思路
原文發布于微信公眾號:ADMovie研究生
為什么有的電影好像無處不在,討論熱度很高,另外一些卻乏人問津?不得不承認,一部電影電視劇的推廣力度,很大程度會影響我們是否觀看的決定。那么,怎樣做好影視劇營銷,是否有方向手段可供參考呢?
展開干貨之前,需要提到兩個重要的前提,具備這兩點,才有可能進一步談營銷——
一個是時機。你需要在電影上映前制造足夠的熱度,晚了一切免談。第二是影劇本身的內容值得營銷。爛片無法用營銷拯救,越營銷越被人知道你爛。真正的好影劇卻會靠口碑不脛而走,為營銷錦上添花。
以下就為大家梳理了各種成功/失敗案例中總結出來的17條經驗,想為你的下一部影視劇做場精彩的營銷,可以有針對性的從這幾個方向去思考。記得收藏。
1#做點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營銷
口碑是最好的營銷。而口耳相傳的大爆發,往往來源于一次成功的病毒事件。《權力的游戲》為了推廣他們的新一季,在英國多塞特海灘放置了一個公交車那么大的龍頭骨,看上去就像它是從劇情里穿越,被沖刷到海灘上的。看到這個場景,你會不想拍照發個朋友圈?
2# 前置式廣告
前置式廣告比起院線投放,性價比更高,還能有針對性地選擇在與電影的相關視頻前播放,算是把錢都花在了刀刃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僅僅做到“展示”,把預告片往上一放了事,還要“call for action”(發起行動)——跳轉官方微博玩電影票抽獎、跳轉電影官網看完整預告片等等。盡可能讓每次展示都帶來轉化。
3# 電影發布會?玩聰明點
電影發布會可以說是宣發標配,至關重要的一環。畢竟它可以一步到位集齊全國主流媒體,隨后在幾天內席卷各大電視臺網站娛樂版。
需要注意的:在邀請人員上花點心思。不要局限在娛樂記者里,不是只有他們能為你的電影制造討論。試試邀請有影響力的博主和電影粉絲參與發布會,社交媒體上他們的力量不容小覷。另外發布會的形式也可多點變化。小型見面會正在流行,因為可以跟主創更接近,氛圍也更輕松。
4#讓你的觀眾體驗劇情
現在流行起了一個新概念,“浸入式”,指在戲劇、購物及營銷活動中,通過場景設置和情節引導,讓對象進入特定的氛圍中。影視劇自帶劇情,又能一定程度上脫離現實,做浸入營銷有先天的優勢和吸引力。這點做的最好的是《饑餓游戲》,它們開發了一款游戲,你能體驗到劇中人物同款的逃殺和求生。同時兼顧情節體驗、社交傳播,病毒效果非常好。
5#關注你的榜單排名
作為觀眾了解影片信息的主要渠道,豆瓣這類網站是不可忽略的陣地(國外則是IMDB)。當然我說的不是找水軍刷分。去完善上面的信息,陣容、劇情、獎項、劇照、預告等等,讓它看上去和其它平臺一樣是精心運營的。每一項都可能成為網友走進電影院的動機。
有用的tips:把你的電影“植入”榜單。創造一些榜單,例如“適合周末消遣的10部電影”、“人生必看的電影TOP50”,然后巧妙地把你的影劇放進去。叮,又多了一次安利機會。有點討巧,可是并沒有傷害到任何人不是嗎?
6#把一些小眾社交平臺加入你的渠道
微博、各視頻網站是繞不開的,但你的預算不該All in。大平臺雖然有強大的用戶基數,但很多流量其實被浪費了。分一些給小眾平臺,直播、短視頻。我甚至在小某書上刷到了《前任3》的觀后感。這樣做有助于形成“怎么哪哪都看到,可能真的不錯?買票去看看”的心理。
當然,選擇平臺的原則是它是否具備社交性,能否在為引爆傳播出一分力。
7#明星、品牌聯合推廣
無論你是小成本獨立電影還是預算不愁的大制作,多少都會跟一些品牌有合作。你可以和他們的市場總監談談聯合推廣——很少人會拒絕,畢竟是互利共贏。
可口可樂在Facebook上有7.4億粉絲,Twitter2百萬,加起來是《007》粉絲數的30倍。于是《007:大破天幕殺機》上映時,就看見這倆頻繁地互相調戲了。大腿抱的好,吸粉吸的快。
8#讓角色出畫
這是我自己編的說法,大概就是讓電影里的人物進入現實,塑造一個更立體的形象個性,一下拉近和影迷的距離(當然又是一波話題造勢)。比如《后會無期》給馬達加斯加開微博,更早的《老爸老媽羅曼史》,巴尼還真的有個泡妞網站呢。
9#音樂營銷
請什么天王天后演唱歌曲不在討論范圍,那種對電影的精神內核其實沒有太大體現,有時還不及一首應情應景的主題曲長尾效應好。《老男孩》、《小幸運》,都是成功案例。不過這些需要在前期就根據電影情節去溝通定制的了,營銷只負責讓更多人聽到。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